《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
因為有了上述的探究過程,學生很自然而然的就會概括出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底面周長乘高,也就是圓的周長乘高。學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讓學生寫下來,并讀一讀,用黑板展示出來。然后讓學生思考:“要求圓柱的側面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呢?”
引出例1:“已知一個圓柱的底面直徑是0.5m,高是1.8m,求它的側面積。(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5、歸納新知。
“你現在知道怎樣求圓柱的表面積了嗎?先自己寫出你的研究結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讓大家分享你的成功”
通過獨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匯報——總結公式來完成。(這一環節,使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做到了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在合作中學習,在交流中成長,這樣能夠更好的突破難點。)完成后讓學生動手根據自己探究的結果完成例2、
6、聯系生活,鞏固練習,培養能力。
這一環節是鞏固內化空間基礎知識,培養拓展空間思維,形成學生對空間的感受能力,學習關于空間幾何一些簡單知識點的重要環節。因而我設計的練習題在注重知識運用的前提下,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讓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這一過程我安排了課本上例3.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讓學生明白在實際生活中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結合實際進行計算,講解“進一法”的意義和使用范圍。
(四)全課總結,促進構建。
這是作為新課必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學生自己總結和評價,既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又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和興趣。結合板書,讓學生說說本課學到的知識,并說出是怎樣學到的。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有系統的認識,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