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和圓柱(新人教六下)
2、
計算之前寫計算公式,多步計算標上小標題。學會有條理的解題
3、
讓學生自己找日常生活中有關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實例。加深概念理解得以靈活應用
▲(要求中下生學會把公式細化)
例如:s 側=ch=2∏rh
s=∏r^2=∏*r*r
教學難點具體表現:
1、
不能準確地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公式能單獨背出來但實際計算時用錯。
▲例如:圓柱底面直徑是8厘米,高是12厘米,求圓柱的側面積。列式8×12
2、
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完全情況下底面積忘記乘以2。
3、
解決實際問題時,后進生沒有清晰的解題思路。
▲
例如:已知圓柱底面半徑2分米,高10分米,求圓柱的表面積。
一、
二、①側面積:
③表面積:
2*2=4
s 側=ch
125.6+12.56*2
4*3.14=12.56
2*3.14*2*10
=150.72(平方分米)
12.56*10=125.6
=3.14*40
2*2=4
=125.6(平方分米)
(這也是學生做的,思路3.14*4=12.56
②底面積:
清晰,解題有條理)
12.56*2=25.12
s底 =∏r^2
125.6+25.12=150.72
3.14*2^2
(以上是學生的解題過程,做對了
=3.14*4
但沒有條理 )
=12.56(平方分米)
原因分析:
1、
圓有關的計算公式不熟練。
2、
不善于先整理解題思路再動筆解題。
3、
有條理的解題習慣沒有形成。
解決策略:
鞏固圓的有關計算公式;
計算表面積時底面積乘以2用紅筆寫并用選擇正確的列式方法來鞏固;
解決實際應用問題時讓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后再列式計算。
要求寫小標號、小標題。(多進行集體面改、優秀作業展覽)
【課時4:圓柱的體積】
教學重點具體分析:
1、
明白圓柱是如何轉化成長方體的。(由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過程啟示、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2、
▲充分理解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拼成的長方體不管怎樣擺放都能得到體積=底面積*高(為什么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3、
能正確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計算圓柱體積。(有條理的解題)
4、
求出體積后,再求物體的重量的實際應用。
教學重點突出策略:
1、
用學具拼擺,準確清楚的呈現轉化過程。
2、
拼成的長方體不同的擺放,找到每種擺放方法的長、寬、高,求出體積。從而弄清為什么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3、
出填空題寫求出體積后再求重量等問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具體表現:
1、
聯想不到圓柱能轉化成長方體。
2、
真正理解為什么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3、
體積與容積的區別和聯系。
原因分析:
1、雖然有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基礎,但這種形體的轉化的實際經驗太少。
2、空間想象能力較弱。
解決策略:
1、
實際操作。(人人動手拼)
2、
辨認拼出的不同擺放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得到圓柱=底面積*高
【課時6:圓錐的認識】
教學重點具體分析:
1、
認識圓錐(留下影象)。
2、
了解圓錐的側面展開是扇形。
3、
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明確垂直距離),知道圓錐的高只有一條。
教學重點突出策略:
1、
看圓錐體實物。
2、
動手測量圓錐的高并展示測量方法。
3、
區別圓錐的高和母線。
【課時7:圓錐的體積】
教學重點具體分析:
1、
通過選擇不同組的圓柱和圓錐發現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有密切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