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應用題(通用8篇)
一般應用題 篇1
教學內容:課本第47--48頁。
教學目標 :
1、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能用綜合算式解答;
2、培養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學習指導:
應用題解答的關鍵步驟,是分析數量關系和線段圖比較。線段圖比較直觀,可以
把 一道應用題的條件、問題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清晰地反映出來。畫線段圖既是
一 個審題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過程,線段圖畫正確了,應用題
的 數量關系也就清楚了。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也隨之而出,問題迎刃而解。
學習重點、難點:
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網上連接電子信箱出示畫面)服裝工廠的工人正忙碌地生產著衣服。一個工廠的
生產必須制訂一定的計劃,然后按照計劃去生產。在生產過程中還需要對計劃的完成
情況進行計算了解。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幫這個工廠的計劃生產完成情況計算一下:(出
示簡單的應用題)
1、根據線段圖口頭列式。
(1)服裝廠計劃做一批衣服,平均每天做75套,5天做多少套?
?套
每天做75套
(2)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375套,剩下的要3天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計劃做660套
已經做了375套 平均每天做?套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1、亮出目標。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47頁第一、二行。
提問:誰能說一說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習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方法。)(投影)
2、 板書課題:(一)
3、 教學例1。出示例題。
(同學們:如果我把練習(2)中“已經做了375套”換成“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
天 做75套。就得到我們今天學習的例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47頁,一起閱讀例1。”
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
平均每天做多套?
(閱讀后,請帶著“你是按照怎樣的步驟去完成例1的解答的呢?”這個問題去自
學課本47頁和48頁)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1、理解題意; 2、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
3、列式計算; 4、檢驗,寫出答案。
⑴審題,弄清題意。(板書)
想一想(A)
A、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幫助理解題意呢?
答:可以用兩種方法來幫助理解題意:
一種是摘錄條件和問題。
另一種是線段圖:
計劃做660套衣服
前5天做好的 后3天要做的
每天做75套 每天?套
想一想(B)
B、問題中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是指哪些天的平均數?
答:問題中平均每天做多少套,是指剩下3天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不是指全部數
量的平均數。
⑵根據剛才的題意分析,你能說說這道題的分析思路圖嗎?(板書:分析數量關系)
⑶根據分析思路圖中的數量關系你們知道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算什么?并列出綜合算式:(教師板書:列式計算)(請你們閱讀課本47頁,并完成第三步的算式,再寫成綜合算式)
㈠ 已做了多少套? (板書) 綜合算式:
75×5=375(套)
㈡ 后3天還要做多少套?
660-375=285(套)
㈢ 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285÷3=95(套)
(老師:答案已經求出來,但我還不知道解答得對不對呢?有誰能教教我應用題
怎樣檢驗解答得對不對呢?)
⑷怎樣檢驗解答得對不對呢?(板書:檢驗,寫出答案)
(同位討論,指名回答)
可以按照以下兩種方法來檢驗:
① 按照題目的條件和問題,依次重新檢查列式和計算對不對。
②把得數當作已知數,根據題里的數量關系一步一步地計算,看得到的得數是不是符合題里的一個已知條件。
(你們會不會用第二種方法來檢驗一下解答得對不對,請你們做一回老師,判斷
一下下面的方法那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
檢驗: (660-95×3)÷5 75×5+95×3 660-95×3
=(660-285)÷5 =375+285 =660-285
=375÷5 =660(套) =375(套)
=75(套)
4、歸納小結:(老師提問:這道應用題我們解答完了,有誰能回顧一下剛才的解題過程是按照怎樣的步驟來進行的呢?)
⑴ 弄清題意,并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⑵ 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⑶ 確定每一步該怎么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數;
⑷ 進行檢驗,寫出答案。
三、鞏固練習。
1、應用題:
1、食堂買來大米3袋,面粉4袋,共370千克,每袋大米90千克,面粉每袋多少
千克?
2、綜合題: 課本48頁"做一做"
四年級和五年級要給500棵樹澆水,四年級每天澆50棵,澆了4天;剩下的由五
年級來澆,澆了5天。五年級平均每天澆多少棵?(解答并檢驗)
(解答完后,提問:是按照怎樣的步驟進行解答的?答:我是這樣的步驟來解答
的:一、找出題目里的條件和所求問題;二、分析條件和問題之間的數量關系,確定
計算順序;三、進行列式計算;四、檢驗結果,寫出答案。)
3、小測驗:
⑴、根據線段圖寫出運算順序:
1、求
2、求
3、求
⑵、列式計算:
印刷廠計劃20天裝訂課本48000本,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裝訂600本。根據題
意,列出綜合算式不計算:
⑴計劃每天裝訂多少套
⑵實際每天裝訂多少本?
⑶實際幾天完成任務?
四、歸納總結解答應用題步驟。
解答應用題要分4個步驟,重點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然后正確地列出算式,進行解答。
檢驗這一步,不能忽視,做完題要養成檢驗題目的好習慣。分析題意的方法,
可用摘錄條件和問題或畫線段圖等。
五、布置作業 。
第49頁 練習十二第1、2、3題
板書設計 :
一 般 應 用 題
計劃做660套衣服 解答應用題的步驟:
前5天做好的 后3天要做的 1、找條件和問題;
2、分析數量關系;
每天做75套 每天?套 3、列式計算;
4、檢驗寫出答案。
一般應用題 篇2
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 六上課件
課題一: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一)(a)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2頁例1、第113頁例2及“做一做”中的題目,完成練習二十九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在學過的百分數的意義和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能夠正確地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教具準備
將復習中的第1題圖畫在小黑板上,第2題寫在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圖中陰影部分占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用百分數怎樣表示?
(2)圖中空白部分占陰影部分的幾分之幾?用百分數怎樣表示?
先讓學生想一想,然后,再指定學生回答.
2.五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有120人,占五年級學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出示上面的復習題后,先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做,同時,請3名學生在黑板上每人做一題.
核對第2題時,教師可以說明:這道題是求五年級學生中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人數占五年級全體學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然后提問:
“解答這樣的題目關鍵是什么?”
“關鍵是應該以誰作單位‘1’?”
“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教師:這是我們過去學過的分數應用題.百分數的應用題跟分數應用題類似.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百分數應用題.板書課題: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一).
二、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例1:“五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有120人,占五年級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請學生讀題,提問:
“這道題和上面復習中的第2題有什么不同?”
“解答這道題應該以誰作單位‘1’?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學生口述,教師板書:120÷160=0.75=75%
教師:這道題和上面復習中的第2題相比,題目的條件完全相同,只是問題不同.因為這道題的問題是求占五年級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幾,所以要把結果化成百分數.
2.出示練習題:“一班種樹40棵,二班種樹48棵,二班種樹的棵數占一班的百分之幾?”先讓學生想一想,再提問:
“這道題怎樣列式?”
讓學生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后,教師說明:解答這樣的題目,必須看清求的是什么,弄清以誰作單位“1”?把數量關系弄清楚了,才能確定怎樣列式.
3.教學例2.
教師:百分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在農業生產中,要實行科學種田,播種前需要進行種子發芽試驗,然后根據發芽的種子數占試驗種子總數的百分之幾,決定單位面積的播種量.這樣既能確保基本苗的數量,又可以避免浪費種子.通常把“發芽的種子數占試驗種子總數的百分之幾叫做發芽率”(口述后再板書發芽率的概念).求發芽率是百分數在農業生產上的一種重要應用.
口述并板書發芽率計算公式:
發芽率=×100%
教師指著公式中的百分號說明:在這個公式中為什么要乘100%呢?因為發芽率是指發芽的種子數占試驗種子總數的百分之幾,如果公式只寫成,不加“×100%”,一般來講,這只是分數形式,除得的商是小數,而不是百分數.如果在的后面加上“×100%”,相當于乘1,這樣就可以使除得的結果化成大小不變的百分數了.所以在計算發芽率的公式中必須加上“×100%”.我們在這以后還要學習像出粉率、合格率、出勤率等等,這些也要用百分數表示,所以它們的計算公式也必須加上“×100%”.
下面我們看教科書第27頁例2,齊讀題目后,提問:
“這道題求玉米種子的發芽率,實際就是求什么?”(求發芽的288棵玉米種子占用來進行發芽試驗的300棵玉米種子的百分之幾.)
“怎樣列式計算?”
“這道題的得數是百分之九十六.有單位名稱嗎?為什么?”可以多讓幾個學生發表意見.
教師:這道題求的是玉米的發芽率,實際求的是兩個數的比,也就是求兩個數相除的商所化成的百分數,這是沒有單位名稱的,這一點很重要,大家要特別注意.
4.其他百分數的計算.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發芽率的計算,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還有很多百分數的計算問題.比如,我們吃的面粉是由小麥加工的,那么面粉的重量占小麥重量的百分之幾就是小麥的出粉率;工人生產的產品有的是合格品,有的是不合格品,那么合格的產品數占產品總數的百分之幾就是產品的合格率;實際出勤人數占應出勤人數的百分之幾就是出勤率.
讓學生看教科書第27頁.
“你還能說出在實際生活中一些求百分數的例子嗎?”可以多讓一些學生說一說.
教師:剛才大家說得很好,像稻谷的出米率、花生米的出油率、油菜籽的出油率等,都是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一些應用.
三、課堂練習
做第113頁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八的第3題.先讓每個學生獨立做,然后再集體核對.核對練習八的第3題時,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做的,再問一問有沒有其他做法,或者提問:“列式為15÷500,對不對?為什么?”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發芽率的概念.
四、作業
練習二十九的第1、2、4題.
一般應用題 篇3
預設目標: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理解百分數的含義,掌握有關百分率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掌握求有關百分率的計算方法。依據分數與百分數應用題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正確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正確列式。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鋪墊
1.復習。(1)、(2)題用投影出示,(3)題在小黑板上出示)
(1)4是5的幾分之幾?5是4的幾倍?
(2)一根鋼管長12米,截去8米。截去全長的幾分之幾?
(3)五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有120人,占五年級學生人數的幾分之幾?(1人板演)
訂正時,提問:誰和誰比?誰為單位“1”?
2.揭示課題:
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分數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們學習百分數一般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板書: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將復習題中問題的“幾分之幾”改為“百分之幾”成為例1:五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有120人,占五年級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2)教師啟發:
例1和復習題比較,已知條件和數量關系都沒有變,只是表示兩數倍數關系的形式從幾分之幾變為百分之幾。同學們想一想,這兩道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有沒有變化?(沒有)也就是說關于百分數的應用題的解法和分數應用題相同。那么我們運用解分數應用題思路和方法解答例1。
(3)提問:
①根據這道題的問題,想一想:誰與誰比?誰是單位“1”?根據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解答方法,怎樣計算?
②計算結果應是什么數?
(4)請學生說出解題過程,教師板書:
120÷160=0.75=75%
答:占六年級人數的75%。
(5)教師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的數量關系是相同的,因此解題方法也是相同的,只是計算結果的表現形式不同。
2.反饋練習(投影出示)
一班植樹40棵,二班植樹48棵,二班植的棵數占一班的百分之幾?一班植的棵數占二班的百分之幾?(1人做在膠片上)
訂正時提問:誰與誰比?誰是單位“1”?
3.教學例2
(1)出示準備題:
某縣種子推廣站,用300粒種子作發芽試驗,結果發芽的種子有288棵。發芽的種子數占實驗種子總數的百分之幾?
學生做題,投影出示:
288÷33=0.96=96%
答:發芽的種子數占試驗種子總數的96%。
(2)我們把發芽的種子數占試驗種子總數的百分之幾,叫做發芽率。
(板書:發芽率)誰能說說什么叫發芽率?
教師說明:我們科學種田,播種前都要進行種子發芽試驗,根據發芽率的高低來決定單位面積的播種量。這樣,既可以保證所需苗的棵數不多不少,又可以避免種子的浪費。所以求發芽率對農業生產豐收有重要作用。這部分知識我們一定要學好。
(3)提問:求發芽率實際上是求什么?
通常我們用下面的公式計算。
發芽率=×
引導學生弄清:公式中為什么乘以100%?
因為發芽率是百分率的一種,公式本身應該用百分數形式表示。
(4)把原題“發芽的種子數占試驗種子數的百分之幾”改為“求發芽率”成為例2。
請同學們根據求發芽率的公式列式計算。提問:發芽率是96%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發芽的種子數占試驗種子總數的百分之九十六)
(5)其它百分率的計算
①學生看書,了解除發芽率以外,求百分數的計算還有很多。并讀一讀有關公式。
②教師說出其它求百分數的例子,要求學生說出計算公式。
如:出油率、出米率、及格率、升學率……
(6)做一做
(7)小結:求發芽率、出油率等百分數,只要我們弄清楚所求百分數的意義,并正確運用公式,就能準確地進行計算。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九 第1題
提問:誰是單位“1”?要求百分號前面的數保留整數,除得的商的近似值應取幾位小數?商要算到小數第幾位?
教師強調:取近似值時注意使用約等號,同時答句不要丟掉“約”字。
2.練習九第2題(直接做在書上)
訂正后提問:做試驗的種子數都是300粒,每次試驗的發芽率有沒有變化?是在哪個范圍內變化的?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應用題,它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與分數應用題大致相同,只不過要把結果化成百分數。在做題時,我們一定要準確判斷誰作單位“1”,這是做題的關鍵。同時我們要掌握求有關百分率的公式,解答求有關百分率的問題。
五、創意作業:
回家做一次種子發芽試驗,算一算種子的發牙率。
一般應用題 篇4
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 六上課件
課題三: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三)(a)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9頁例4和例5,練習三十一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和稍復雜的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將復習題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出示復習題:五年級一班有學生45人,上學期期末跳遠測驗有的同學及格.及格的同學有多少人?
請同學讀題.提問: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
“求及格的有多少人,實際上就是求什么?”(實際上就是求45的五分之四是多少.)
“怎樣列式?”學生口述,教師板書:45×=36(人).
教師:這樣的應用題我們在學習解答分數應用題時已經學過,這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用乘法計算.在百分數應用題中也有類似的問題.下面我們來看教科書第33頁上的例4.
二、新課
1.教學例4.
請同學讀題.提問: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這道題和上面的復習題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兩道題的問題相同,兩個已知條件中有一個條件相同,另一個條件,一個是用分數表述,一個是用百分數表述.)
教師:上面一道題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一道題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我們知道百分數也是分數,所以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一樣,也要用乘法計算.
“怎樣列式?”
“45×80%怎樣計算比較簡便?”(把80%變成小數0.8.)學生口述,教師板書:45×80%=45×0.8=36(人).
教師邊肯定學生的做法邊說明,計算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時,一般把百分數化成小數來算比較簡便.
教師:剛才求的是及格的同學有多少人,怎樣計算不及格的同學有多少人呢?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教師邊聽學生的回答邊把學生的做法在黑板上寫出來.
教師指出:求不及格的同學有多少人,可以先算出及格的學生人數,再用45減去及格的人數,就是不及格的人數;也可以先求不及格的人數所占的百分數,也就是1-80%,是20%,再和45相乘,即45×(1-80%).
教師:通過這道例題可以看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一樣,也要用乘法計算.
2.教學例5.
請同學讀題.提問: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比原來降低了15%,要把誰看作單位‘1’?”(把原來每件產品的成本看作單位“1”.)
“根據題意可以得出怎樣的等量關系?”(原來每件的成本減去減少的15%正好等于現在每件的成本.)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原來每件的成本-減少的15%=現在每件的成本
“這道題如果用方程解,要設什么為x?”(設原來每件產品的成本為x元.)
“怎樣列方程?”
“這個方程怎樣解?”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x-15%x=37.4
(1-15%)x=37.4
85%x=37.4
x=37.4÷85%
x=37.4÷0.85
x=44
教師指著解方程的過程,提問:
“(1-15%)x,這一步是怎樣得來的?”
“x=37.4÷85%,這一步是怎樣得來的?”
教師:這道題我們是用方程解答的,上面的這兩步大家要知道是怎樣得來的.大家想一想這道題能不能用算術方法解答?
學生口述算式,教師板書:37.4÷(1-15%).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這樣的題目可以用方程解,也可以用算術方法解答.這兩種解法有什么聯系嗎?”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用方程解,首先要根據題意,經過分析得出原來每件的成本減去它的15%正好等于現在每件的成本,根據這個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就是方程解法.而在解方程(1-15%)x=37.4時,其中(1-15%)和x可以看作積37.4的兩個因數,(1-15%)和37.4是已知的,x是未知的,也就是知道積和一個因數,要求另一個因數,可以直接列出除法算式,這便是算術解法.所以這兩種解法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不管用哪種解法都要把題目的等量關系分析清楚.
三、鞏固練習
做教科書第33頁下面的“做一做”和練習三十一的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做,做完后集體訂正.
訂正練習三十一的第2題時,可以提問.
“第(1)和第(2)小題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兩題的第一個條件相同;第二個條件的數量雖然相同,但是所表示的物品不同,一個表示油菜子的重量,另一個表示菜籽油的重量,所以兩題所求的問題也不同.)
“第(1)題求的是什么?怎樣計算?”(求的是2100的42%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第(2)題求的是什么?怎樣計算?”(求的是一個數的42%是2100,求這個數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四、作業
練習三十一的第1、3、4題.
一般應用題 篇5
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 六上課件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6頁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及練習三十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在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及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通過遷移類推,使學生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把下面各數化成百分數.
0.63,1.08,7,0.044,,,,
2.解答下面的應用題,并導入新課.
“一個鄉去年原計劃造林12公頃,實際造林14公頃.實際造林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
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列式解答,訂正時教師板書下面的線段圖和算式:
14÷12=116.7%
提問:為什么這樣列式?
要求學生分析出從問題“實際造林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可以看出是求實際造林數與計劃造林數的比,要以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12公頃)作為單位“1”,求14是12的百分之幾,用除法計算.
提問:從題目看,原計劃造林多還是實際造林多?如果把這道題的問題改為“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該怎樣解答呢?
教師將復習題問題改變后成為例3.
二、新課
1.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1)指名學生讀題.
(2)提問:例3的問題與復習題有什么不同?
你怎樣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這句話?
(引導學生利用黑板上的線段圖說明,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公頃數占原計劃的百分之幾.)
(3)在學生回答的同時,教師完成下面線段圖.
(4)啟發學生想,“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公頃數占原計劃的百分之幾”是哪兩個量在比較?誰是單位“1”?
2.討論算法并列出算式.
提問:根據以上分析,要求出“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公頃數”占“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必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14-12)÷12
讓學生計算出結果,教師板書并寫出答案.
3.想一想,這道題還有其他解法嗎?
引導學生思考,把原計劃造林看作百分之百,實際造林是原計劃的116.7%,兩個百分數之差就是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百分數.
學生列式,教師板書:
14÷12×100%-100%
4.將例3中的問題改成“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該怎樣解答呢?
(1)提問:從問題看,哪兩個量在比較?把誰看作單位“1”?解答時,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是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的公頃數和實際造林數比較,要以實際造林作為單位“1”.必須先求出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的公頃數,才能求出原計劃造林比實際少的百分之幾.)
(2)學生列式,教師板書:
(14-12)÷14
如果有學生列出14÷14-12÷14也是允許的.
(3)觀察比較:
將例3的第一種列式及改變問題后的第一種列式進行比較.不同點在什么地方?為什么除數不一樣?
通過學生的討論,再次強調兩題中和誰比的標準不同,單位“1”就會發生變化.解答這種題時,仍然要注意找準單位“1”.
5.引導學生觀察例3的問題及變化后的問題,提問:“誰能概括說明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新知識?”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課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三、鞏固練習
1.提問: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是什么?(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解答此類應用題必須注意什么?(找準單位“1”.)
2.獨立解答第30頁“做一做”的題目.
訂正時要求學生說出:先求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用水的噸數,再求節約的噸數占九月份的百分之幾.九月份用水噸數為單位“1”,作除數.學生口述算式,教師板書:(800-700)÷800.
教師提出,如果求九月份用水比十月份多百分之幾,該怎樣列式?學生列式,教師板書:(800-700)÷700.然后教師再次強調問題不同,單位“1”有所變化,必須要仔細審題,弄清數量關系.
四、課堂練習
1.學生做練習三十的第1題.集體訂正時要提問算法.
2.學生在書上做練習三十的第3題,要求先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再將結果填在表中.教師要注意行間巡視,看看學生是否掌握了今天所學的解題方法,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五、作業
練習三十的第2、4題.
一般應用題 篇6
教學內容:p48第6題 、 p53第147題。教學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教學重難點:靈活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視屏出示,商場的物品價格。問:看看這一標題你們想知道什么呢?二、引導探究理解新知。1、教學p48第6題,視屏出現第6題的畫面。題中問題:(1)勝利小學圖書館買了20本《數學家故事》15本,《童話故事》一共花去多少元?(2)群星幼兒園王老師帶了50元去書店買了5本《童話故事》剩下錢,還能買幾本《兒童歌謠》?2、啟發學生想用什么方法計算。你還能想出不同的解法嗎?3、練習p53 14題、13題。分層次練習。三、總結,讓學生回憶本節教學內容。四、作業:p49、 7、8、9、10。
一般應用題 篇7
教學內容:課本第47--48頁。
教學目標 :
1、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能用綜合算式解答一般應用題;
2、培養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學習指導:
應用題解答的關鍵步驟,是分析數量關系和線段圖比較。線段圖比較直觀,可以
把 一道應用題的條件、問題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清晰地反映出來。畫線段圖既是
一 個審題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過程,線段圖畫正確了,應用題
的 數量關系也就清楚了。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也隨之而出,問題迎刃而解。
學習重點、難點:
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網上連接電子信箱出示畫面)服裝工廠的工人正忙碌地生產著衣服。一個工廠的
生產必須制訂一定的計劃,然后按照計劃去生產。在生產過程中還需要對計劃的完成
情況進行計算了解。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幫這個工廠的計劃生產完成情況計算一下:(出
示簡單的應用題)
1、根據線段圖口頭列式。
(1)服裝廠計劃做一批衣服,平均每天做75套,5天做多少套?
?套
每天做75套
(2)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375套,剩下的要3天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計劃做660套
已經做了375套 平均每天做?套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1、亮出目標。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47頁第一、二行。
提問:誰能說一說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習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方法。)(投影)
2、 板書課題:一般應用題(一)
3、 教學例1。出示例題。
(同學們:如果我把練習(2)中“已經做了375套”換成“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
天 做75套。就得到我們今天學習的例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47頁,一起閱讀例1。”
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
平均每天做多套?
(閱讀后,請帶著“你是按照怎樣的步驟去完成例1的解答的呢?”這個問題去自
學課本47頁和48頁)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1、理解題意; 2、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
3、列式計算; 4、檢驗,寫出答案。
⑴審題,弄清題意。(板書)
想一想(A)
A、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幫助理解題意呢?
答:可以用兩種方法來幫助理解題意:
一種是摘錄條件和問題。
另一種是線段圖:
計劃做660套衣服
前5天做好的 后3天要做的
每天做75套 每天?套
想一想(B)
B、問題中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是指哪些天的平均數?
答:問題中平均每天做多少套,是指剩下3天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不是指全部數
量的平均數。
⑵根據剛才的題意分析,你能說說這道題的分析思路圖嗎?(板書:分析數量關系)
⑶根據分析思路圖中的數量關系你們知道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算什么?并列出綜合算式:(教師板書:列式計算)(請你們閱讀課本47頁,并完成第三步的算式,再寫成綜合算式)
㈠ 已做了多少套? (板書) 綜合算式:
75×5=375(套)
㈡ 后3天還要做多少套?
660-375=285(套)
㈢ 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285÷3=95(套)
(老師:答案已經求出來,但我還不知道解答得對不對呢?有誰能教教我應用題
怎樣檢驗解答得對不對呢?)
⑷怎樣檢驗解答得對不對呢?(板書:檢驗,寫出答案)
(同位討論,指名回答)
可以按照以下兩種方法來檢驗:
① 按照題目的條件和問題,依次重新檢查列式和計算對不對。
②把得數當作已知數,根據題里的數量關系一步一步地計算,看得到的得數是不是符合題里的一個已知條件。
(你們會不會用第二種方法來檢驗一下解答得對不對,請你們做一回老師,判斷
一下下面的方法那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
檢驗: (660-95×3)÷5 75×5+95×3 660-95×3
=(660-285)÷5 =375+285 =660-285
=375÷5 =660(套) =375(套)
=75(套)
4、歸納小結:(老師提問:這道應用題我們解答完了,有誰能回顧一下剛才的解題過程是按照怎樣的步驟來進行的呢?)
⑴ 弄清題意,并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⑵ 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⑶ 確定每一步該怎么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數;
⑷ 進行檢驗,寫出答案。
三、鞏固練習。
1、應用題:
1、食堂買來大米3袋,面粉4袋,共370千克,每袋大米90千克,面粉每袋多少
千克?
2、綜合題: 課本48頁"做一做"
四年級和五年級要給500棵樹澆水,四年級每天澆50棵,澆了4天;剩下的由五
年級來澆,澆了5天。五年級平均每天澆多少棵?(解答并檢驗)
(解答完后,提問:是按照怎樣的步驟進行解答的?答:我是這樣的步驟來解答
的:一、找出題目里的條件和所求問題;二、分析條件和問題之間的數量關系,確定
計算順序;三、進行列式計算;四、檢驗結果,寫出答案。)
3、小測驗:
⑴、根據線段圖寫出運算順序:
1、求
2、求
3、求
⑵、列式計算:
印刷廠計劃20天裝訂課本48000本,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裝訂600本。根據題
意,列出綜合算式不計算:
⑴計劃每天裝訂多少套
⑵實際每天裝訂多少本?
⑶實際幾天完成任務?
四、歸納總結解答應用題步驟。
解答應用題要分4個步驟,重點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然后正確地列出算式,進行解答。
檢驗這一步,不能忽視,做完題要養成檢驗題目的好習慣。分析題意的方法,
可用摘錄條件和問題或畫線段圖等。
五、布置作業 。
第49頁 練習十二第1、2、3題
板書設計 :
一 般 應 用 題
計劃做660套衣服 解答應用題的步驟:
前5天做好的 后3天要做的 1、找條件和問題;
2、分析數量關系;
每天做75套 每天?套 3、列式計算;
4、檢驗寫出答案。
一般應用題 篇8
這節課,知識點看似簡單,就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以及求“百分率”。但沒有什么很容易出彩的地方,自然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我將教材進行了整合。講完例題1后,將例1問題變為求達標率,后面例2采用自學的方法,加深對百分率的理解,然后例舉生活中的百分率,學生在這個環節,激情教高達到了一個小小的高潮。回答問題也合情合理,且想法很有創意.突破了重點,難點.
但我認為有可取的地方,也有許多的不足.在教學中,我應該意識到以下幾點:
一、要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學生在講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時,有與自己日常生活相關的正確率,優秀率,出勤率,等.還有與我們城市生活有關的綠化率,人口出生率,青少年犯罪率,等.還有國外的海嘯死亡率,還有學生說食品帶上有凈含率等,這說明我們的學生關心時事,對周圍事物觀察仔細,有一份社會責任心,教師應該適時進行鼓勵,對他們的回答予以有中肯的評價.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潛能.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發展。
教師教學的對象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由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口算正確率、錯誤率作基礎,讓學生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學生也就很容易從他們的現實生活中去尋找有關百分率的例子,如在教學時學生就由他們背古詩這一事實,想到了合格率、優秀率,由體育課上的集隊、檢查人數想到了出勤率、缺勤率,由體育運動中的投籃想到了命中率等等。這一切都說明學生在學習百分率這一新知識之前,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一定的生活積累,教學時就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百分率時,我應該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組交流,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說生活中的百分率,說出它們的意義,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讓他們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許多數學知識,以促進他們更好的學習數學。
三、精心設計練習環節,讓學生感覺到學數學的樂趣。
在練習這一環節中設計了讓學生根據班級同學情況編一道百分數應用題的開放練習,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學生所提的問題就不再像許多課本上或課外練習書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幾、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幾”,有的學生說先調查一下班級中同學們參加興趣小組的人數,再算一算參加興趣小組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有的說統計一下班里有多少同學家中有電腦,算一算有電腦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總數的百分之幾,也有的說統計一下我班的獨生子女數,算一算班中獨生子女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確實體現了當數學與生活相結合時,它必將煥發生命的活力,學生也將真正享受數學帶來的快樂。
另外,我的課件還可以作適當的改進,教學的環節還有進一步完善的地方.還要加強語言的藝術,加大學習新課標,新的教學思想的力度,向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