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簡易方程(精選14篇)
解簡易方程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 這一類簡易方程的解法.
2.理解這類方程的格式.
3.進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格式.
教學重點
掌握解 這一類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這一類方程的算理.
教學步驟
一、復習引入
(一)復習方程的意義.
1.什么叫方程?
2.什么叫解方程?
(二)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
1. 與4的和等于40.
2. 的3倍等于40.
3. 的3倍加上4等于40.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例2
例2.看圖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圖意,找等量關系.
3.教師提問
(1)觀察圖形你都知道了什么?
(2)3盒零4支和多少相等?
(3)怎樣列方程?
4.列方程并解答.
(1)教師板書:
(2)教師提問:要想求每盒彩色筆多少支,應當先求什么?解這個方程要先算一步?
(3)教師說明:要把 看作是一個數.即; ,加數等于和減另一個加數,
那么 .
5.學生獨立解答.
6.集體訂正,板書全部解題過程.
解: (根據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根據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檢驗:把 代入原方程,
左邊=3×12+4=40,右邊=40,
左邊=右邊,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7.小結:解這樣的方程,關鍵是要把 看作是一個數,先求出 ,再求出 得多少.
8.練習:
(二)教學例3
例3.解方程
1.思考
(1)例3與例2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2)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3.小結:解這一類方程,要先根據四則運算的順序,把方程中包含的計算算出來,再
把 與因數的積看成是一個數,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一步步求出解.
4.練習:解方程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習的解方程與以前所學的解方程有什么不同?
四、鞏固練習
(一)口頭解下列方程,并說出每一步的根據.
1.
2.
(二)解下列方程,并檢驗.
1.
2.
3.
(三)在0.5、1.5、2.5、3.5、4這五個數中,
哪個數是方程0.5 -1.5=0.5的解?
哪個數是方程22×0.5-2 =4的解?
思考:怎樣做比較簡單?
五、課后作業
解方程
1.
2.
3.
六、板書設計
解簡易方程
例2.看圖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教案點評:
新授部分注意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抓住關鍵,提出具體思考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試做,再通過看書學習,講清道理,使學生透徹的理解。
練習中注意專項練習與綜合練習相結合,有利于學生掌握本課的重點,合理組建知識結構。
解簡易方程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 這一類簡易方程的解法.
2.理解這類方程的格式.
3.進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格式.
教學重點
掌握解 這一類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這一類方程的算理.
教學步驟
一、復習引入
(一)復習方程的意義.
1.什么叫方程?
2.什么叫解方程?
(二)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
1. 與4的和等于40.
2. 的3倍等于40.
3. 的3倍加上4等于40.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例2
例2.看圖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圖意,找等量關系.
3.教師提問
(1)觀察圖形你都知道了什么?
(2)3盒零4支和多少相等?
(3)怎樣列方程?
4.列方程并解答.
(1)教師板書:
(2)教師提問:要想求每盒彩色筆多少支,應當先求什么?解這個方程要先算一步?
(3)教師說明:要把 看作是一個數.即; ,加數等于和減另一個加數,
那么 .
5.學生獨立解答.
6.集體訂正,板書全部解題過程.
解: (根據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根據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檢驗:把 代入原方程,
左邊=3×12+4=40,右邊=40,
左邊=右邊,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7.小結:解這樣的方程,關鍵是要把 看作是一個數,先求出 ,再求出 得多少.
8.練習:
(二)教學例3
例3.解方程
1.思考
(1)例3與例2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2)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3.小結:解這一類方程,要先根據四則運算的順序,把方程中包含的計算算出來,再
把 與因數的積看成是一個數,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一步步求出解.
4.練習:解方程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習的解方程與以前所學的解方程有什么不同?
四、鞏固練習
(一)口頭解下列方程,并說出每一步的根據.
1.
2.
(二)解下列方程,并檢驗.
1.
2.
3.
(三)在0.5、1.5、2.5、3.5、4這五個數中,
哪個數是方程0.5 -1.5=0.5的解?
哪個數是方程22×0.5-2 =4的解?
思考:怎樣做比較簡單?
五、課后作業
解方程
1.
2.
3.
六、板書設計
解簡易方程
例2.看圖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教案點評:
新授部分注意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抓住關鍵,提出具體思考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試做,再通過看書學習,講清道理,使學生透徹的理解。
練習中注意專項練習與綜合練習相結合,有利于學生掌握本課的重點,合理組建知識結構。
解簡易方程 篇3
教學內容:教材第73—74頁用字母表示數、和“練一練”,練習十四第1—5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及其作用,能正確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及數量關系、計算公式,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學生加深對方程及相關概念的認識,掌握的步驟和方法,能正確地。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
我們在復習了整數、小數的概念,計算和應用題的基礎上,今天要復習,(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數量、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的步驟、方法,能正確地。
二、復習用字母表示數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 求路程的數量關系。
(2) 乘法交換律。
(3)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讓學生寫出字母式子,同時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學生說說每個式子表示的意思。提問:用字母表示數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時要怎樣寫?
2、做“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結果,老師板書,結合提問怎樣求式子的值的。
3、做練習十四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選擇兩道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復習
1、復習方程概念。
提問:什么是方程?你能舉出方程的例子嗎?(老師板書出方程的例子)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還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數。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叫方程。(板書定義)
2、做“練一練”第2題。
小黑板出示,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提問:5x-4x=2里未知數x等于幾,x=2是這個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數x等于幾?x=0.4是這個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書定義)它與“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強調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過程)你會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嗎?根據什么解方程?
3、。
(1) 做“練一練”第3題第一組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解第一個方程是怎樣想的,檢查解方程時每一步依據什么做的。第二個方程與第一個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時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時先看清題目,根據運算順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來.不能算的就看做一個未知數。我們現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據加減法之間、乘除法之間的關系來進行的。(結合板書: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關系來解)追問:這兩題可以怎樣檢驗方程的解對不對?
(2) 做“練一練”第3題后兩組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分別做其中的一組題。集體訂正,并讓學生說說每組兩題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過程有什么不同。強調一定要先看清題,按運算順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來,然后根據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求出方程的解。
(3) 做“練一練”第4題。
讓學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師板書。提問列方程的等量關系是什么。
四、課堂小結
今天復習了哪些知識?你進一步明確了什么內容?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 ;完成“練一練”第4題解方程;練習十四第2題,第3題后三題,第4題。
家庭作業 ;練習十四第3題前三題、第5題。
解簡易方程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 這一類簡易方程的解法.
2.知道計算這類方程的道理.
教學重點
掌握解 這一類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這一類方程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解下列方程
(二)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是什么?用字母怎樣表示?
二、教學新授
(一)教學例5
例5.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 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
1.讀題,理解題意.
2.出示圖片:示意圖
3.教師提問:通過觀察這幅圖,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師板書:
上午 下午 一天
4.教師說明:這個式子中含有兩個未知數 ,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解簡易方程.
板書課題:解簡易方程.
5.學生分組討論計算方法.
(1) 表示4個 , 表示3個 , 一共是(4+3)個 ,也就是 .
(2) 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把4和3相加,就是(4+3)個 , .
6.教師說明:兩種思考方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最后的結果都是正確的.
教師板書:
=(4+3) =
答:這一天共運土 噸.
7.思考:上午比下午多運的噸數是多少?怎樣列式?
教師提示:1個 ,可以寫成 .“1”可以省略不寫.
8.教師小結
一個式子中如果含有兩個 的加減法,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義,將 前面的因數相加或相減,再乘 ,計算出結果.
9.練習
(二)教學例6
例6.解方程
1.教師提問
(1)這個方程有什么特點?
(2)應該怎樣解答?
2.學生獨立解答.
教師板書:
解:
檢驗:把 代入原方程.
左邊=7×5+9×5=80,右邊=80,
左邊=右邊
所以 是原方的解.
3.練習
解方程 3.6 -0.9 =5.4(要寫出檢驗過程)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解這類方程時要注意什么?
四、鞏固練習
(一)填空.
1. 表示( )加( ),一共是( )個 ,得( ).
2. 表示( )減( ),是( )個 ,得( ).
3. ( ).
(二)直接寫得數.
(三)判斷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1. ( )
2. ( )
3. ( )
(四)用線段把下面每個方程與它的解連起來.
+13=33 =0
3 - =80 =10
1.8 =54 =20
6.7 -60.3=6.7 =30
9 + =0 =40
五、布置作業
(一)解方程.(第一行兩小題要寫出檢驗過程)
六、板書設計
解簡易方程
教案點評
該教學設計在安排上注意由具體到抽象,通過圖片使學生理解算理,再通過文字題,直接算出結果。在思維過程上,有展開,有壓縮,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
解簡易方程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 這一類簡易方程的解法.
2.理解這類方程的格式.
3.進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格式.
教學重點
掌握解 這一類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這一類方程的算理.
教學步驟
一、復習引入
(一)復習方程的意義.
1.什么叫方程?
2.什么叫解方程?
(二)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
1. 與4的和等于40.
2. 的3倍等于40.
3. 的3倍加上4等于40.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例2
例2.看圖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圖意,找等量關系.
3.教師提問
(1)觀察圖形你都知道了什么?
(2)3盒零4支和多少相等?
(3)怎樣列方程?
4.列方程并解答.
(1)教師板書:
(2)教師提問:要想求每盒彩色筆多少支,應當先求什么?解這個方程要先算一步?
(3)教師說明:要把 看作是一個數.即; ,加數等于和減另一個加數,
那么 .
5.學生獨立解答.
6.集體訂正,板書全部解題過程.
解: (根據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根據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檢驗:把 代入原方程,
左邊=3×12+4=40,右邊=40,
左邊=右邊,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7.小結:解這樣的方程,關鍵是要把 看作是一個數,先求出 ,再求出 得多少.
8.練習:
(二)教學例3
例3.解方程
1.思考
(1)例3與例2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2)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3.小結:解這一類方程,要先根據四則運算的順序,把方程中包含的計算算出來,再
把 與因數的積看成是一個數,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一步步求出解.
4.練習:解方程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習的解方程與以前所學的解方程有什么不同?
四、鞏固練習
(一)口頭解下列方程,并說出每一步的根據.
1.
2.
(二)解下列方程,并檢驗.
1.
2.
3.
(三)在0.5、1.5、2.5、3.5、4這五個數中,
哪個數是方程0.5 -1.5=0.5的解?
哪個數是方程22×0.5-2 =4的解?
思考:怎樣做比較簡單?
五、課后作業
解方程
1.
2.
3.
六、板書設計
解簡易方程
例2.看圖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教案點評:
新授部分注意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抓住關鍵,提出具體思考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試做,再通過看書學習,講清道理,使學生透徹的理解。
練習中注意專項練習與綜合練習相結合,有利于學生掌握本課的重點,合理組建知識結構。
解簡易方程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 這一類簡易方程的解法.
2.知道計算這類方程的道理.
教學重點
掌握解 這一類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這一類方程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解下列方程
(二)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是什么?用字母怎樣表示?
二、教學新授
(一)教學例5
例5.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 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
1.讀題,理解題意.
2.出示圖片:示意圖
3.教師提問:通過觀察這幅圖,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師板書:
上午 下午 一天
4.教師說明:這個式子中含有兩個未知數 ,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解簡易方程.
板書課題:解簡易方程.
5.學生分組討論計算方法.
(1) 表示4個 , 表示3個 , 一共是(4+3)個 ,也就是 .
(2) 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把4和3相加,就是(4+3)個 , .
6.教師說明:兩種思考方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最后的結果都是正確的.
教師板書:
=(4+3) =
答:這一天共運土 噸.
7.思考:上午比下午多運的噸數是多少?怎樣列式?
教師提示:1個 ,可以寫成 .“1”可以省略不寫.
8.教師小結
一個式子中如果含有兩個 的加減法,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義,將 前面的因數相加或相減,再乘 ,計算出結果.
9.練習
(二)教學例6
例6.解方程
1.教師提問
(1)這個方程有什么特點?
(2)應該怎樣解答?
2.學生獨立解答.
教師板書:
解:
檢驗:把 代入原方程.
左邊=7×5+9×5=80,右邊=80,
左邊=右邊
所以 是原方的解.
3.練習
解方程 3.6 -0.9 =5.4(要寫出檢驗過程)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解這類方程時要注意什么?
四、鞏固練習
(一)填空.
1. 表示( )加( ),一共是( )個 ,得( ).
2. 表示( )減( ),是( )個 ,得( ).
3. ( ).
(二)直接寫得數.
(三)判斷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1. ( )
2. ( )
3. ( )
(四)用線段把下面每個方程與它的解連起來.
+13=33 =0
3 - =80 =10
1.8 =54 =20
6.7 -60.3=6.7 =30
9 + =0 =40
五、布置作業
(一)解方程.(第一行兩小題要寫出檢驗過程)
六、板書設計
解簡易方程
教案點評
該教學設計在安排上注意由具體到抽象,通過圖片使學生理解算理,再通過文字題,直接算出結果。在思維過程上,有展開,有壓縮,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
解簡易方程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2.初步掌握解簡易方程的方法并會檢驗.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會應用.
一、復習準備
(一)口算下面各題.
30+( )=50 ( )×2=10
(二)列式.
1.一支鋼筆 元,2支鋼筆多少元?
2. 與4的和.
二、新授教學
(一)方程的意義
1.介紹天平
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來稱物品的重量.當天平的指針指在標尺中間時,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兩端的重量相等.
2.引出方程
(1)出示圖片:天平1
教師提問:這個天平平衡嗎?說明了什么?誰會用等式表示?
(2)出示圖片:天平2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天平平衡說明了什么?怎樣用式子表示?
教師板書:20+?=100
教師說明:這個未知數“?”,如果用 來表示就可以寫成20+ =100.
(3)出示圖片:籃球
教師提問:這幅圖是什么意思?怎樣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表示?
教師板書:
3.方程的意義.
教師提問:觀察上面三個等式回答問題.這三個等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相等的式子.
不同點:第一個等式不含有未知數,第二個和第三個等式含有未知數.
教師板書:象這種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教師強調:含有未知數、等式
4.思考:方程和等式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
(1)出示圖片:等式與方程
(2)小結: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二)教學例1
1.方程的解
教師提問:在 中, 等于多少時方程左邊和右邊相等?
在 中, 等于多少時方程的左邊和右邊相等?
教師說明: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如: 是方程 的解
是方程 的解
2.解方程
教師板書: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3.教學例1
例1.解方程 -8=16
(1)教師提問:解方程先寫什么?根據什么計算?
(2)教師板書:
解:根據被減數等于減數加差
(3)怎樣檢查解方程是否正確?
檢驗:把 代入原方程,
左邊 ,右邊
左邊=右邊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4.討論:“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區別?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區別?
四、鞏固練習
(一)填空
1.含有未知數的( )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 )叫解方程.
4.下面的式了中是等式的有( );
是方程的有( ).
(二)判斷,對的在括號里打√,錯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 )
2.方程都是等式.( )
3. 是方程 的解.( )
4. 也是方程.( )
(三)選擇正確答案填在括號內.
1. 的解是( )
① ②
2. 的解是( )
① ②
3. 這個式子是( )
①是方程 ②是等式 ③既是方程又是等式
4. 是方程( )的解
① ②
五、課后作業
(一)解下列方程.(第一行兩小題要寫出檢驗過程.)
(二)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關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1. 加上35等于91.
2. 的3倍等于57.
3. 減3的差是6.
4.7.8除以 等于1.3.
六、板書設計
解簡易方程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例1 解方程
解:根據被減數等于減數加差
檢驗:把 代入原方程,
左邊 ,
右邊 ,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教案點評:
該教學設計既重視過程,又重視結論;既重視知識的教學,又重視能力的培養。教師采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參與學習的機會。
探究活動
不說也知道
活動目的
1.通過游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過程
1.教師表演數學魔術.
數學魔術:學生任意想好一個數,然后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運算:把想好的數加上2,乘上3,減去6,再減去原來所想的數.把最后的結果告訴教師,教師可以馬上知道學生原來所想的數.
2.學生分小組探討其中的秘密.
魔術揭密:可以假設學生所想的數為 ,按照教師的要求就是加上2( +2),乘上3
(3 +6),減去6(3 ),再減去原來所想的數(2 ).也就是說最后的計算結果是原來所想數的2倍.
3.學生自己設計數學魔術.
4.分小組進行表演.
解簡易方程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2.初步掌握解簡易方程的方法并會檢驗.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會應用.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一)口算下面各題.
30+( )=50 ( )×2=10
(二)列式.
1.一支鋼筆 元,2支鋼筆多少元?
2. 與4的和.
二、新授教學
(一)方程的意義
1.介紹天平
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來稱物品的重量.當天平的指針指在標尺中間時,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兩端的重量相等.
2.引出方程
(1)出示圖片:天平1
教師提問:這個天平平衡嗎?說明了什么?誰會用等式表示?
(2)出示圖片:天平2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天平平衡說明了什么?怎樣用式子表示?
教師板書:20+?=100
教師說明:這個未知數“?”,如果用 來表示就可以寫成20+ =100.
(3)出示圖片:籃球
教師提問:這幅圖是什么意思?怎樣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表示?
教師板書:
3.方程的意義.
教師提問:觀察上面三個等式回答問題.這三個等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相等的式子.
不同點:第一個等式不含有未知數,第二個和第三個等式含有未知數.
教師板書:象這種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教師強調:含有未知數、等式
4.思考:方程和等式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
(1)出示圖片:等式與方程
(2)小結: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二)教學例1
1.方程的解
教師提問:在 中, 等于多少時方程左邊和右邊相等?
在 中, 等于多少時方程的左邊和右邊相等?
教師說明: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如: 是方程 的解
是方程 的解
2.解方程
教師板書: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3.教學例1
例1.解方程 -8=16
(1)教師提問:解方程先寫什么?根據什么計算?
(2)教師板書:
解:根據被減數等于減數加差
(3)怎樣檢查解方程是否正確?
檢驗:把 代入原方程,
左邊 ,右邊
左邊=右邊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4.討論:“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區別?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區別?
四、鞏固練習
(一)填空
1.含有未知數的( )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 )叫解方程.
4.下面的式了中是等式的有( );
是方程的有( ).
(二)判斷,對的在括號里打√,錯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 )
2.方程都是等式.( )
3. 是方程 的解.( )
4. 也是方程.( )
(三)選擇正確答案填在括號內.
1. 的解是( )
① ②
2. 的解是( )
① ②
3. 這個式子是( )
①是方程 ②是等式 ③既是方程又是等式
4. 是方程( )的解
① ②
五、課后作業
(一)解下列方程.(第一行兩小題要寫出檢驗過程.)
(二)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關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1. 加上35等于91.
2. 的3倍等于57.
3. 減3的差是6.
4.7.8除以 等于1.3.
六、板書設計
解簡易方程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例1 解方程
解:根據被減數等于減數加差
檢驗:把 代入原方程,
左邊 ,
右邊 ,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教案點評:
該教學設計既重視過程,又重視結論;既重視知識的教學,又重視能力的培養。教師采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參與學習的機會。
探究活動
不說也知道
活動目的
1.通過游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過程
1.教師表演數學魔術.
數學魔術:學生任意想好一個數,然后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運算:把想好的數加上2,乘上3,減去6,再減去原來所想的數.把最后的結果告訴教師,教師可以馬上知道學生原來所想的數.
2.學生分小組探討其中的秘密.
魔術揭密:可以假設學生所想的數為 ,按照教師的要求就是加上2( +2),乘上3
(3 +6),減去6(3 ),再減去原來所想的數(2 ).也就是說最后的計算結果是原來所想數的2倍.
3.學生自己設計數學魔術.
4.分小組進行表演.
解簡易方程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2.初步掌握解簡易方程的方法并會檢驗.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會應用.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一)口算下面各題.
30+( )=50 ( )×2=10
(二)列式.
1.一支鋼筆 元,2支鋼筆多少元?
2. 與4的和.
二、新授教學
(一)方程的意義
1.介紹天平
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來稱物品的重量.當天平的指針指在標尺中間時,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兩端的重量相等.
2.引出方程
(1)出示圖片:天平1
教師提問:這個天平平衡嗎?說明了什么?誰會用等式表示?
(2)出示圖片:天平2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天平平衡說明了什么?怎樣用式子表示?
教師板書:20+?=100
教師說明:這個未知數“?”,如果用 來表示就可以寫成20+ =100.
(3)出示圖片:籃球
教師提問:這幅圖是什么意思?怎樣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表示?
教師板書:
3.方程的意義.
教師提問:觀察上面三個等式回答問題.這三個等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相等的式子.
不同點:第一個等式不含有未知數,第二個和第三個等式含有未知數.
教師板書:象這種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教師強調:含有未知數、等式
4.思考:方程和等式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
(1)出示圖片:等式與方程
(2)小結: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二)教學例1
1.方程的解
教師提問:在 中, 等于多少時方程左邊和右邊相等?
在 中, 等于多少時方程的左邊和右邊相等?
教師說明: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如: 是方程 的解
是方程 的解
2.解方程
教師板書: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3.教學例1
例1.解方程 -8=16
(1)教師提問:解方程先寫什么?根據什么計算?
(2)教師板書:
解:根據被減數等于減數加差
(3)怎樣檢查解方程是否正確?
檢驗:把 代入原方程,
左邊 ,右邊
左邊=右邊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4.討論:“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區別?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區別?
四、鞏固練習
(一)填空
1.含有未知數的( )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 )叫解方程.
4.下面的式了中是等式的有( );
是方程的有( ).
解簡易方程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 這一類簡易方程的解法.
2.知道計算這類方程的道理.
教學重點
掌握解 這一類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這一類方程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解下列方程
(二)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是什么?用字母怎樣表示?
二、教學新授
(一)教學例5
例5.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 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
1.讀題,理解題意.
2.出示圖片:示意圖
3.教師提問:通過觀察這幅圖,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師板書:
上午 下午 一天
4.教師說明:這個式子中含有兩個未知數 ,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解簡易方程.
板書課題:解簡易方程.
5.學生分組討論計算方法.
(1) 表示4個 , 表示3個 , 一共是(4+3)個 ,也就是 .
(2) 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把4和3相加,就是(4+3)個 , .
6.教師說明:兩種思考方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最后的結果都是正確的.
教師板書:
=(4+3) =
答:這一天共運土 噸.
7.思考:上午比下午多運的噸數是多少?怎樣列式?
教師提示:1個 ,可以寫成 .“1”可以省略不寫.
8.教師小結
一個式子中如果含有兩個 的加減法,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義,將 前面的因數相加或相減,再乘 ,計算出結果.
9.練習
(二)教學例6
例6.解方程
1.教師提問
(1)這個方程有什么特點?
(2)應該怎樣解答?
2.學生獨立解答.
教師板書:
解:
檢驗:把 代入原方程.
左邊=7×5+9×5=80,右邊=80,
左邊=右邊
所以 是原方的解.
3.練習
解方程 3.6 -0.9 =5.4(要寫出檢驗過程)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解這類方程時要注意什么?
四、鞏固練習
(一)填空.
1. 表示( )加( ),一共是( )個 ,得( ).
2. 表示( )減( ),是( )個 ,得( ).
3. ( ).
(二)直接寫得數.
(三)判斷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1. ( )
2. ( )
3. ( )
(四)用線段把下面每個方程與它的解連起來.
+13=33 =0
3 - =80 =10
1.8 =54 =20
6.7 -60.3=6.7 =30
9 + =0 =40
五、布置作業
(一)解方程.(第一行兩小題要寫出檢驗過程)
六、板書設計
解簡易方程
教案點評
該教學設計在安排上注意由具體到抽象,通過圖片使學生理解算理,再通過文字題,直接算出結果。在思維過程上,有展開,有壓縮,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
解簡易方程 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 這一類簡易方程的解法.
2.知道計算這類方程的道理.
教學重點
掌握解 這一類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這一類方程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解下列方程
(二)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是什么?用字母怎樣表示?
二、教學新授
(一)教學例5
例5.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 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
1.讀題,理解題意.
2.出示圖片:示意圖
3.教師提問:通過觀察這幅圖,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師板書:
上午 下午 一天
4.教師說明:這個式子中含有兩個未知數 ,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解簡易方程.
板書課題:解簡易方程.
5.學生分組討論計算方法.
(1) 表示4個 , 表示3個 , 一共是(4+3)個 ,也就是 .
(2) 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把4和3相加,就是(4+3)個 , .
6.教師說明:兩種思考方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最后的結果都是正確的.
教師板書:
=(4+3) =
答:這一天共運土 噸.
7.思考:上午比下午多運的噸數是多少?怎樣列式?
教師提示:1個 ,可以寫成 .“1”可以省略不寫.
8.教師小結
一個式子中如果含有兩個 的加減法,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義,將 前面的因數相加或相減,再乘 ,計算出結果.
9.練習
(二)教學例6
例6.解方程
1.教師提問
(1)這個方程有什么特點?
(2)應該怎樣解答?
2.學生獨立解答.
教師板書:
解:
檢驗:把 代入原方程.
左邊=7×5+9×5=80,右邊=80,
左邊=右邊
所以 是原方的解.
3.練習
解方程 3.6 -0.9 =5.4(要寫出檢驗過程)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解這類方程時要注意什么?
四、鞏固練習
(一)填空.
1. 表示( )加( ),一共是( )個 ,得( ).
2. 表示( )減( ),是( )個 ,得( ).
3. ( ).
(二)直接寫得數.
(三)判斷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1. ( )
2. ( )
3. ( )
(四)用線段把下面每個方程與它的解連起來.
+13=33 =0
3 - =80 =10
1.8 =54 =20
6.7 -60.3=6.7 =30
9 + =0 =40
五、布置作業
(一)解方程.(第一行兩小題要寫出檢驗過程)
六、板書設計
解簡易方程
教案點評
該教學設計在安排上注意由具體到抽象,通過圖片使學生理解算理,再通過文字題,直接算出結果。在思維過程上,有展開,有壓縮,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
解簡易方程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2.初步掌握解簡易方程的方法并會檢驗.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會應用.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一)口算下面各題.
30+( )=50 ( )×2=10
(二)列式.
1.一支鋼筆 元,2支鋼筆多少元?
2. 與4的和.
二、新授教學
(一)方程的意義
1.介紹天平
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來稱物品的重量.當天平的指針指在標尺中間時,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兩端的重量相等.
2.引出方程
(1)出示圖片:天平1
教師提問:這個天平平衡嗎?說明了什么?誰會用等式表示?
(2)出示圖片:天平2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天平平衡說明了什么?怎樣用式子表示?
教師板書:20+?=100
教師說明:這個未知數“?”,如果用 來表示就可以寫成20+ =100.
(3)出示圖片:籃球
教師提問:這幅圖是什么意思?怎樣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表示?
教師板書:
3.方程的意義.
教師提問:觀察上面三個等式回答問題.這三個等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相等的式子.
不同點:第一個等式不含有未知數,第二個和第三個等式含有未知數.
教師板書:象這種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教師強調:含有未知數、等式
4.思考:方程和等式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
(1)出示圖片:等式與方程
(2)小結: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二)教學例1
1.方程的解
教師提問:在 中, 等于多少時方程左邊和右邊相等?
在 中, 等于多少時方程的左邊和右邊相等?
教師說明: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如: 是方程 的解
是方程 的解
2.解方程
教師板書: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3.教學例1
例1.解方程 -8=16
(1)教師提問:解方程先寫什么?根據什么計算?
(2)教師板書:
解:根據被減數等于減數加差
(3)怎樣檢查解方程是否正確?
檢驗:把 代入原方程,
左邊 ,右邊
左邊=右邊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4.討論:“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區別?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區別?
四、鞏固練習
(一)填空
1.含有未知數的( )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 )叫解方程.
4.下面的式了中是等式的有( );
是方程的有( ).
(二)判斷,對的在括號里打√,錯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 )
2.方程都是等式.( )
3. 是方程 的解.( )
4. 也是方程.( )
(三)選擇正確答案填在括號內.
1. 的解是( )
① ②
2. 的解是( )
① ②
3. 這個式子是( )
①是方程 ②是等式 ③既是方程又是等式
4. 是方程( )的解
① ②
五、課后作業
(一)解下列方程.(第一行兩小題要寫出檢驗過程.)
(二)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關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1. 加上35等于91.
2. 的3倍等于57.
3. 減3的差是6.
4.7.8除以 等于1.3.
六、板書設計
解簡易方程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例1 解方程
解:根據被減數等于減數加差
檢驗:把 代入原方程,
左邊 ,
右邊 ,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教案點評:
該教學設計既重視過程,又重視結論;既重視知識的教學,又重視能力的培養。教師采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參與學習的機會。
探究活動
不說也知道
活動目的
1.通過游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過程
1.教師表演數學魔術.
數學魔術:學生任意想好一個數,然后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運算:把想好的數加上2,乘上3,減去6,再減去原來所想的數.把最后的結果告訴教師,教師可以馬上知道學生原來所想的數.
2.學生分小組探討其中的秘密.
魔術揭密:可以假設學生所想的數為 ,按照教師的要求就是加上2( +2),乘上3
(3 +6),減去6(3 ),再減去原來所想的數(2 ).也就是說最后的計算結果是原來所想數的2倍.
3.學生自己設計數學魔術.
4.分小組進行表演.
解簡易方程 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 這一類簡易方程的解法.
2.知道計算這類方程的道理.
教學重點
掌握解 這一類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這一類方程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解下列方程
(二)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是什么?用字母怎樣表示?
二、教學新授
(一)教學例5
例5.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 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
1.讀題,理解題意.
2.出示圖片:示意圖
3.教師提問:通過觀察這幅圖,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師板書:
上午 下午 一天
4.教師說明:這個式子中含有兩個未知數 ,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解簡易方程.
板書課題:解簡易方程.
5.學生分組討論計算方法.
(1) 表示4個 , 表示3個 , 一共是(4+3)個 ,也就是 .
(2) 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把4和3相加,就是(4+3)個 , .
6.教師說明:兩種思考方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最后的結果都是正確的.
教師板書:
=(4+3) =
答:這一天共運土 噸.
7.思考:上午比下午多運的噸數是多少?怎樣列式?
教師提示:1個 ,可以寫成 .“1”可以省略不寫.
8.教師小結
一個式子中如果含有兩個 的加減法,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義,將 前面的因數相加或相減,再乘 ,計算出結果.
9.練習
(二)教學例6
例6.解方程
1.教師提問
(1)這個方程有什么特點?
(2)應該怎樣解答?
2.學生獨立解答.
教師板書:
解:
檢驗:把 代入原方程.
左邊=7×5+9×5=80,右邊=80,
左邊=右邊
所以 是原方的解.
3.練習
解方程 3.6 -0.9 =5.4(要寫出檢驗過程)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解這類方程時要注意什么?
四、鞏固練習
(一)填空.
1. 表示( )加( ),一共是( )個 ,得( ).
2. 表示( )減( ),是( )個 ,得( ).
3. ( ).
(二)直接寫得數.
(三)判斷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1. ( )
2. ( )
3. ( )
(四)用線段把下面每個方程與它的解連起來.
+13=33 =0
3 - =80 =10
1.8 =54 =20
6.7 -60.3=6.7 =30
9 + =0 =40
五、布置作業
(一)解方程.(第一行兩小題要寫出檢驗過程)
六、板書設計
解簡易方程
教案點評
該教學設計在安排上注意由具體到抽象,通過圖片使學生理解算理,再通過文字題,直接算出結果。在思維過程上,有展開,有壓縮,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
解簡易方程 篇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 這一類簡易方程的解法.
2.理解這類方程的格式.
3.進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格式.
教學重點
掌握解 這一類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這一類方程的算理.
教學步驟
一、復習引入
(一)復習方程的意義.
1.什么叫方程?
2.什么叫解方程?
(二)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
1. 與4的和等于40.
2. 的3倍等于40.
3. 的3倍加上4等于40.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例2
例2.看圖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圖意,找等量關系.
3.教師提問
(1)觀察圖形你都知道了什么?
(2)3盒零4支和多少相等?
(3)怎樣列方程?
4.列方程并解答.
(1)教師板書:
(2)教師提問:要想求每盒彩色筆多少支,應當先求什么?解這個方程要先算一步?
(3)教師說明:要把 看作是一個數.即; ,加數等于和減另一個加數,
那么 .
5.學生獨立解答.
6.集體訂正,板書全部解題過程.
解: (根據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根據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檢驗:把 代入原方程,
左邊=3×12+4=40,右邊=40,
左邊=右邊,
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7.小結:解這樣的方程,關鍵是要把 看作是一個數,先求出 ,再求出 得多少.
8.練習:
(二)教學例3
例3.解方程
1.思考
(1)例3與例2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2)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3.小結:解這一類方程,要先根據四則運算的順序,把方程中包含的計算算出來,再
把 與因數的積看成是一個數,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一步步求出解.
4.練習:解方程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習的解方程與以前所學的解方程有什么不同?
四、鞏固練習
(一)口頭解下列方程,并說出每一步的根據.
1.
2.
(二)解下列方程,并檢驗.
1.
2.
3.
(三)在0.5、1.5、2.5、3.5、4這五個數中,
哪個數是方程0.5 -1.5=0.5的解?
哪個數是方程22×0.5-2 =4的解?
思考:怎樣做比較簡單?
五、課后作業
解方程
1.
2.
3.
六、板書設計
解簡易方程
例2.看圖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教案點評:
新授部分注意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抓住關鍵,提出具體思考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試做,再通過看書學習,講清道理,使學生透徹的理解。
練習中注意專項練習與綜合練習相結合,有利于學生掌握本課的重點,合理組建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