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五篇)
1、講讀課文,進一步理解內容
2、朗讀全文,能回答課后練習題1
教學過程:
一、學習被捕前部分
1、輕聲讀這一部分:
2、討論: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這句話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節,引起下文的回憶)
(2)李大釗被捕之前局勢非常危急表現在哪些地方?
(1、燒掉文件書籍;2、張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閻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釗同志是怎樣對待這嚴重的局勢的?按以下要求從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釗同志夜以繼日地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釗同志不顧個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釗同志為了革命事業,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學習被捕時部分
1、說說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李大釗被捕經過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詞語寫出了李大釗同志被捕時的緊張氣氛?
(2)文中哪些詞語寫出了“我”的驚恐?
(3)文中哪些詞語寫出了敵人的兇殘?
(4)文中哪些詞語寫出李大釗同志的沉著和對敵人的蔑視?
3、小結
三、學習被捕后部分
1、帶著以下問題自學這一部分
(1)用“————”畫出在法庭上李大釗同志的外貌。
(2)用“~~~~”畫出在法庭上李大釗同志的神態。
2、思考討論:
(1)“我”在法庭上見到父親是,父親是什么樣子的?他說明了什么?
“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頭發”——李大釗經受敵人的殘酷折磨。
“平靜而慈祥的臉”——說明父親對敵人的無所畏懼和對親人的愛。
(2)李大釗在法庭上見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說明了什么?
(一方面說明李大釗對親人被捕早已預料,更重要的說明了他對革命事業的愛,超過了對親人的愛,正是對革命事業的無比熱愛,使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種力量就是“他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這種力量支持著李大釗同志跟敵人斗爭,使他表現的無比堅強、沉著。)
(3)說說“安定”“沉著”這兩個詞在課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動搖。文中表現出李大釗不為私情所動搖。
(2、“沉著“——從容鎮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現出李大釗同志在法庭上無所畏懼、鎮定自若。
四、鞏固練習
1、說說每一部分都講了哪些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三課時
一、學習第四部分
(1)輕聲讀
(2)語言練習
(3)畫出文中寫李大釗同志被害后,全家無比悲痛的句子。
(4)“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這兩句表達了母子倆什么樣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會忘記敵人欠下的血債,要問反動派討還血債,繼承先烈的遺忘革命到底)
(5)最后三段與開頭有和關系?(前后照應,首尾連貫)
二、總結課文
1、李大釗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時的表現是怎樣的?
2、通過李大釗的表現,反映了李大釗具有什么樣的精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