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6
師:看來故事中的三個人物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
六、實踐活動,結束拓展
師:同學們今天的收獲很大。在祖國浩如煙海的古詩文作品中,有許許多多象《兩小兒辯日》這樣的故事,既能豐富我們的語言,又能給我們啟示。
這節課,同學們成功地給動畫片用文言文配了音,再看看這個活動你們愿意參加嗎?
(課件出示:實踐活動──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劇情:一現代少年穿越時空,來到遙遠的古代,恰遇兩小兒辯日,孔子不能決也。現代少年用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解答了兩小兒的問題,并表達了對孔子和兩小兒的敬佩之情。)
師:喜歡演嗎?
生:(興奮的躍躍欲試)喜歡!喜歡。
師:課下得作哪些準備呢?
(生議論后小結:有感情背誦課文;查找資料,解答兩小兒的問題。)
師:同學們認真準備吧!
【教學評析】
劉老師這節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都體現了新課標中閱讀教學的新理念。
首先,感受到古詩文的節奏美,讓學生讀得有情趣。
設計中突出朗讀的作用,通過范讀、領讀、自由讀、配樂讀、分角色對讀等形式,讓學生從聽覺上直接感受到古文簡潔凝練、極富節奏感的特點。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喜歡上古文。
第二,掌握一定的理解和誦讀古詩文的方法,讓學生學得有信心。
老師交給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如借助注釋理解大意的方法,畫出停頓讀通句子的方法,聯系現代文意思體會意境與感情的方法等。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主動嘗試自學一些感興趣的古文,增強自學信心,真正成為古文學習的主人。
第三、把握好譯翻要求的程度,讓學生學得有個性。
對于學生來說古今字義不同是學生閱讀理解古文的難點,那么把古文譯為現代文時的標準該怎么把握?這節課中劉老師體現這樣一個度:只要學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或借助注釋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現代文的語言習慣,說出句子的大體意思,不曲解、不錯解就可以了,即不強調字字相對地直譯古詩文,也不講解古文中的語法現象,比如實詞、虛詞之分,……者……也是判斷句式等等一概不講。讓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理解,保證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四、聯系原有基礎,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步。
古文學習與現代文的學習有密切的聯系,在現代文學習中掌握的一些閱讀方法同樣適用于古文的閱讀理解,所以這節課中劉老師注意調動學生以往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上進步提高,獲得全新的古詩文閱讀體驗。這樣處理古文學習與現代文學習的差別與聯系,目的在于降低學習古詩文學習的難度,從心理上為學生樹立信心,培養他們親近古詩文的情感和正確對待古詩文的態度,為他們今后的樂學古詩文、會學古詩文打下基礎。
總之,劉老師的這節課從設計到課堂組織、師生互動、學習情緒調空都體現了新課標“以人為本”理念,是小學階段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有益探索與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