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學雜談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昆區友誼大街第二小學 孫旭榮】
〖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化學習·在課堂上實現個性化學習·教學方法要靈活〗
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張揚他們的個性,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
如:教學《凡卡》一課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凡卡的悲慘,當時社會的黑暗,我抓住課文結尾讓學生爭議:爺爺如果接到凡卡的信,會不會來拉他回去呢?有的說會,因為凡卡是他唯一的親人,怎么舍得讓他過這樣悲慘的生活呢?有的說不會,因為在同一個社會里,爺爺的生活也是一樣的。通過交流,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表演出來,讓學生有了發揮想象的時間,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合作、探索的興趣。
【浙江省湖州市戴山學校 鄔旭初】
〖語文閱讀教學中語言文字訓練的探討·尊重文本事實〗
語言文字的訓練并不是“單打一”的練習課,不是脫離教材,在解詞造句上玩花樣。我國已故語文教學專家袁微子先生生前曾就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提出過這樣精僻的觀點:無論什么文章,一旦選進語文教材,就不再是原來的意義上的、獨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個教材系統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基本功訓練的憑借”。這就是說,不管什么優秀的文學作品,當其被選入小學語文教材后,就不再是以欣賞文學作品的眼光來對待,而要為我語文教學所用,把它用來訓練小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功。所以,我們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時,要樹立強烈的文本意識,讓學生在對一篇篇文本的學習過程中,掌握語言文字的有關知識,領悟理解運用語言的規律和方法。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語言環境,帶領學生通過詞句之間、段落之間的聯系去理解內容,又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去體味、揣摩詞句的用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語言因素和情感因素,激發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興趣和欲望,逐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掌握一定的方法?傊處煆娀谋疽庾R,立足于文本,尊重文本,就會給語言訓練找到一個支點,扎實進行語文文字訓練
如《凡卡》,課文的結尾似喜實悲,凡卡懷著甜蜜的希望睡著了,但他的最終希望落空,因為爺爺根本不可能收到這封信。因此,根據作者這樣結尾,可以設計這樣的續寫:《凡卡的信寄出去以后……》,或者《凡卡美麗的夢》,而不能設計成《凡卡爺爺收到信后……》。再如四年級上冊的教材中,第四單元編排的內容既有不同作家寫的同一動物,也有同一作家寫的不同動物。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充分的讀書,體會每一種動物的特點,感受動物的可愛,體會幾位作家語言的不同風格,比較文章表達上的不同同點。既可以設計讓學生抓住特點說、寫自己喜歡的動物的訓練,也可以設計引導學生感悟、發現作家語言特點的訓練。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西韓小學 王 紅】
〖閱讀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開啟想象翅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想象的對象可以是現實生活中已有的、但個人尚未感知過的事物的新形象,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尚未有過,還有待創造的事物的新的形象。所以想象具有創新的特征與內涵。在閱讀教學中,憑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其意義無疑是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