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學雜談
如《凡卡》一文的最后一段交代了凡卡給爺爺寫信后做了一個夢,而這個夢既無內容又沒有揭示凡卡的結局。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凡卡的信后,要求學生給凡卡編一個結局,于是出現了:①凡卡的信被郵遞員退了回來,老板和老板娘偷看了信后良心發現,凡卡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②凡卡在睡夢中,就被盛怒的老板活活地打死了。③凡卡的爺爺連連做了幾個惡夢,夢見凡卡的種種不幸,而后到莫斯科看望了凡卡,并將凡卡接回了鄉下,凡卡過上了貧窮卻很滿足的生活……
【吉林省長春市第一實驗小學 吳東平】
〖閱讀教學中進行有效對話的策略·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體現自主性·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文本〗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在讀課文時,必須要學會思考。不能盲目地去讀書,最終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讀的是什么,那還有什么效果呢?孔子說的好:“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以,教師不但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而且要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學生只有通過與教師、文本之間的一次又一次的對話,才能解讀文本,實現學生的自我建構。這自我建構包括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增加知識的積累,,習得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而逐漸學會學習。
例如,我在教《凡卡》一課時,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了“凡卡對鄉村生活的回憶”及“凡卡痛苦的學徒生活”的內容后,我出示討論題:“凡卡給爺爺的信發出后,他的命運將會出現哪些可能?”學生們經過緊張的思索,一番獨立地探求,個個躍躍欲試,有的同學說:“他的爺爺那么疼愛他唯一的小孫子,一定會把凡卡接回到他的身邊!庇械耐瑢W說:“他的爺爺只是日發略維夫老爺家里的守夜人,他自己的生活也很艱難。所以,即使把凡卡接回去,也未必能養活他!贝藭r,我抓住學生迸發的思維火花,啟發學生創新思維,進一步提出討論:“爺爺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為什么?"即使爺爺把凡卡帶回鄉下,能否擺脫苦難的命運?為什么?”這樣層層深入,不斷轉換思考的角度,使學生對問題又產生了新的感悟。從而激發了學生對凡卡的同情及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憎恨,使學生在強烈的情緒活動中受到教育。形成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去深刻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情感,主動深層地與文本進行了對話。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星海學!垺≥肌
〖課堂──孩子學習的樂園·探究,挖掘學習中的創造潛能·抓住教材矛盾處,引導學生探究〗
教材本身的矛盾處,往往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師應該抓住這些地方,引導學生探究、討論。
如教《凡卡》一課,當學生讀完最后一段時,我問到:“同學們,你們想一想,凡卡的夢想實現嗎?”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議論開了,同學們四個一群、兩個一伙地談論起來,同學們的情緒激動,懷著對凡卡深切的同情又一次走進課文的內容。這時我不失時機地提出:“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當一回編劇,用我們的筆來續寫凡卡的生活。”語音剛落,同學們迫不及待地拿出紙和筆,一陣沉默后,課堂中只聽見“唰唰”的寫字聲,在感情的激發下,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不一會兒,一篇篇情真意切、充滿感情的文章誕生了,《走進凡卡的生活》、《悲慘的命運》、《凡卡復活了》……每一篇都包含著同學們對主人公凡卡的深切同情,在對課文的再次創作中,學生的心靈得到了又一次震撼,在真情的自然流露中,學生的大膽創想的品質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