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學雜談
【河南省林州市茶店鄉大峪學校 李玉成】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試談閱讀教學三法·討論法〗
由教師按課文的重點、難點、特點、疑點設計討論題,或就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組織學生討論。討論的形式應靈活多樣,可分組討論,也可全班討論。討論的過程應是開放的,提倡多向通話,全方位信息傳遞,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發展智能,培養創造精神。
如《凡卡》一文是以作者的敘述,信的內容和凡卡的回憶這樣三條線索穿插起來寫的,結構復雜,學生難以理解,教師為了隨時指導學生辨異釋義,及時掌握學生閱讀的情況,就宜采用討論法。先指導學生找出作者對課文的情節的敘述過程,并以此作為主軸,板書:“寫信前──寫信──寫信封──寄信──做夢”,然后按“凡卡回憶”和“信的內容”這樣兩條線索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在寫信的過程中,哪些是凡卡的回憶?這些回憶分別插在什么地方?這些事反映了凡卡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全班交流討論結果時,教師用扼要的板書插入“寫信 ──”這一部分。
運用討論法的關鍵是設計好討論題,討論題既要緊扣教材的主旨,又要具有充分的“激疑”功能。討論時教師要善于吸收反饋信息,機敏地作出反映去隨機誘導,要特別注意課堂調控。同時,要有計劃地將基礎知識基本訓練的具體要求,滲透到討論中去。討論之后適時小結,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理清紛亂的頭緒,有條理地梳通討論內容,清晰地歸結出討論結果,還可以在討論中訂正討論中出現的那些帶普遍性的錯誤。討論法在課堂教學中多和其他教學方法綜合使用。
【浙江省桐鄉市石門鎮中心小學 施明紅】
〖走進文本激活寫作·感悟文本,自由寫作·情節擴寫〗
語文課不應教成以陳述性知識為主的課,只記憶了名詞術語、語法概念和寫作規則,卻不會講簡明流利的話,不會寫文句通順的文章。我們要努力廢止繁瑣分析,精心選擇和設計變式練習,擠出足夠的時間,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及時遷移,充分練筆。有些課文,由于表達的需要,某個地方寫得很簡單,甚至出現略去情節的情形。因此,我鼓勵和引導學生抓住這些情形,進行合理構想或補充。但這種想象不是盲目得擴展情節,而是圍繞中心,“添枝加葉”式的想象。
如《凡卡》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伙計讓我偷老板的黃瓜,老板知道了拿起家伙就打。”小凡卡是給老板當學徒的,可連伙計都要來欺負他,更加突出凡卡的悲慘。因此,我要求,學生以《誰來救他》為題,從人物的神態、語言、心理等方面進行想象,描寫凡卡被伙計嘲弄,被老板毒打的情形,從而獲得了知識上融會貫通和感情上的強烈共鳴的效果。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爵溪小學 張 瓊】
〖快樂課堂 學生做主·放飛學生的心靈,讓每一個學生享受傾訴的痛快〗
如何學好語文?《新課標》認為學生是關鍵。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因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善于把握學生的疑難點,及時捕捉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進行討論,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給課堂注入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