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學雜談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幼幼小學 劉 暢】
〖鼓勵創新策略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培養創新思維要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積極求異·引導求同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學生積極求異,從不同角度提出許多創造性的設想和推測時,往往是良莠并存,這時教師應適時把學生的思維再引導到求同的方向上,找出正確或最佳的答案,這個答案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創造性成果。
如教《凡卡》一課,教師先讓學生設想,如果爺爺收到凡卡的信會怎樣?引導學生展開求異思維,訓練思維的發散性。隨后,教師把學生的所有設想歸為兩類,一是爺爺馬上進城,接回凡卡;另一結果是讓凡卡忍著、熬著、因為城里苦鄉下也苦。這樣,學生的思維就在引導下集中到了這一分歧點展開求同思考,一起來分析凡卡受苦受難的原因,從而更深刻認識到舊俄時代的黑暗現實。
【浙江省湖洲市長興縣水口鄉中心小學 盧 萍】
〖談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提問·所提問題要有鼓勵性〗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教師所提問題要有鼓勵性,要能引起學生的積極參與,推動學生進行獨立的或集體的探究性活動。這里所說的積極參與不是指根據教師講述或課本,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通過機械回憶來回答,而是要通過積極的探索和信息重組做回答。
如教《凡卡》這篇課文時,教師不在情節性提問上兜圈子,一改常規教法而獨辟蹊徑,從課文中“我沒指望了,我的生活連狗都不如”這一句設置問題情境: “文中幾次寫到了狗?有哪些狗?凡卡覺得自己‘連狗都不如’表現在哪些方面?”這一問,讓學生無法簡簡單單地回答,激發學生必須對課文信息實行重組,把聯想部分的“爺爺守夜”、“砍圣誕樹”(伴隨爺爺孤苦伶仃生活的那條叫“泥鰍”的狗)和信的內容,“學徒生活”(老板虐待凡卡,凡卡的生活連狗都不如)和 “莫斯科見聞”(富人家受到寵愛的狗)等重點內容串聯起來思考。于是,學生在信息重組中獲得了新的信息:原來凡卡的遭遇不如爺爺身邊的狗,可以得到主人的愛撫,無憂無慮;不如莫斯科城中的狗,可以成為富人家的寵物,吃喝不愁。從而游樂更深的發現:凡卡過著連狗都不如的生活,這封信是他發出的絕望中的呻吟,是對黑暗社會的強烈控訴。這種解決問題的過程,就學生的思維、語言的發展而言,無疑是具有創新意義的。
【湖北省棗陽市楊當鎮徐寨中心小學 馬吉宏 肖 鳴】
〖利用文本資源 激發習作情趣·喜怒哀樂注心頭──讀后感訓練〗
有些課文,學生學了以后或啟發不少,或思緒萬千,或感情共鳴……他們感到有話要說。這時,讓學生寫寫讀后感就為他們提供了發表感想的平臺。學生在情感宣泄的同時,也經歷了一次寫作鍛煉,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寫讀后感是一種可以借鑒的作文訓練形式。
如在學習了課文《凡卡》之后,我讓學生寫寫學后的體會。有個學生寫到:凡卡小上年紀就失去了親人的疼愛,本應是充滿歡樂和美好的童年時代,卻去做了學徒。過著悲慘的生活。像凡卡這樣的窮孩子,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只有死路一條。再看看我們這些生活在社會主義天堂里的孩子有多么幸福啊,老師的教育培養,家人的呵護關懷,使我們茁壯成長,相比之下真是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