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接著學習議論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請大家齊讀課題。對于這樣一個真理,一個觀點,作者列舉了三個事例來證明,還記得是哪三個事例嗎?生:謝皮羅……,波義耳……,奧地利醫生……
師:那么你們以上這三個事例是不是充分證明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個觀點呢?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一下這三個事例,揭示出這些事例背后隱藏的奧秘。我們先來看第一個事例。誰讀讀?
(學生讀課文。)
師:文章在前面說,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謝皮羅教授也不例外,那么他從洗澡這件小事中看出了什么問題?
生:每次放掉洗澡水的時候,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師:每次……總是……,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每次放掉洗澡水時他都要觀察。
師:每次都觀察,每次都看到的情形都一樣,于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在他的頭腦中產生了。(板書“?”)這是為什么呢?接下來他是如何解答這個問號的呢?
生:謝皮羅教授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復的實驗和研究。
師:你覺得應該抓住哪兩個關鍵詞理解這句話?
生:緊緊、反復。
師:對,就是這兩個詞,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覺得謝皮羅做了很多次實驗。
生:我覺得他有認真鉆研的精神。
生:他不找到真理決不罷休。
師: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和研究之后,謝皮羅終于解開了心中疑團。1962年,他發表論文,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誰來讀讀?
生:他認為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旋轉,就不會產生這種漩渦。
師:具體的情形是什么樣的呢?
生:他認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渦將朝順時針方向旋轉 ;而在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
師:同學們,謝皮羅教授所生活的美國位于哪個半球?
生:北半球。
師:對啊,可是他對洗澡水在南半球、在赤道的旋轉情況也了如指掌,這說明了什么呢?
生:他進行了反復的實驗和研究。
師:是啊,反復的實驗和研究之后他終于把 “?”拉直變成“!”(板書“!”),找到真理。
師:謝皮羅的見解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謝皮羅的結論——
生:完全正確。
師:他找到的就是真理啊!可是在這之前,又有誰曾想到洗澡水的漩渦竟然和地球的自轉有著密切的關系呢?同學們,記住他吧,從洗澡水的旋渦中找到真理的——謝皮羅(板書) 。也許謝皮羅的發現讓你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可是像這樣的稀奇事啊不止一個,還有和他配成對的呢,用一個成語來說叫做——
生:無獨有偶。
師:完全正確!我們來看第二個事例。
師:誰來讀讀?
(學生讀課文。)
師:說說吧,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在做實驗時偶然發現了什么奇怪的現象?
生:濺上鹽酸的紫羅蘭花變成了紅色。
師:他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生:波義耳立即敏感地意識到紫羅蘭中有一種成分遇鹽酸會變紅。
師:他追問了嗎?讀讀。
生:這種物質到底是什么?別的植物中會不會有同樣的物質?別的酸對這種物質會有什么樣的反應?這對化學研究有什么樣的意義?
師:我們看,他由紫羅蘭想到別的植物,由鹽酸想到別的酸,進而想到對化學研究的意義,他是在用豐富的聯想力進行不同于常人的深邃的思索啊。一連串的問題給了他科學研究的強大動力,促使他進行了許多實驗,最終他有所發現,有所發明。誰來讀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