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精彩——《輪椅上的霍金》教后反思
今天在教學《輪椅上的霍金》時出現了一點意外:師:每天下午四點應該是霍金干什么的時間?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是想讓學生說出此時應該是霍金喝午茶休息的時間,進一步讓學生感知此時的霍金卻仍然和研究生們一起交流對宇宙的看法。從而感受到霍金孜孜不倦、忘我工作的精神。然而學生的回答都很令我失望。)
生1:是霍金研究和交流的時間。
師:應該(我強調了應該)是這樣嗎?
生2:應該(他也強調了應該)是霍金和研究生們交流對宇宙看法的時間。
生3:應該是霍金和研究生們一起工作的時間。
(顯然,學生的回答和我的想法事與愿違,作為一個沒有豐富教學經驗新手來說,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很來火,打心眼里有些來火,暗自叫罵著幫學生怎么如此“不聽話”,心想:要是公開課怎么辦呀?)
(正因為沒人聽課,所以我仍然有思考得空間,因為這是我的課堂,正在郁悶之時,我靈機一動)
師:同學們,其實下午四點鐘是霍金喝午茶休息的時間,但同學們都沒有發現,反而都認為那就是他的工作時間。為什么會讓大家產生這樣的錯覺呢?
(不是要尊重學生嗎?將錯就錯。看看他們有什么反應再說。)
生一片寂靜,認真默讀課文相關段落。
(大約1分鐘)
生1:這讓我覺得霍金堅持工作的形象深入人心。
生2:霍金真是太熱愛自己的工作了。
生3:霍金即將生活和工作融為一體了。
……
(太令我吃驚了,太透徹了,如果我緊抓教案不放,如果我沒有“靈機一動”怎么能讓我又如此大的收獲?“霍金的生活和工作融為一體”,多好的理解啊!真是預設的再妙也沒有生成的精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