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這株柳樹身處惡劣環(huán)境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強大的生命力。
2、在理解的基礎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作者不惜筆墨描寫青海高原的環(huán)境對所起的柳樹襯托作用。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賞析,感悟青海高原這株柳樹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為何對這株柳樹望而敬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接著學習陳忠實的散文,齊讀課題——《青海高原一株柳》。
二、精讀文章第一組塊,感悟柳樹外在內(nèi)在的形象。
1、下面我們跟著作者的文字,一起去看看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
2、出示:第五自然段。
⑴輕聲讀一讀這段文字,想象一下文字所描繪的情景,說說青海高原的這株柳樹給你印象。
⑵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追問:哪些詞句的描繪使你產(chǎn)生了這樣的印象?
⑷你能把你的理解感悟讀出來嗎?(這里需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去說,力爭全面理解)
⑸文字賞析:同學們,這段文字中作者對樹干和樹枝顏色描寫用了“生鐵鐵錠的色澤”,其實生鐵鐵錠的色澤就是一種深青灰色,作者為何不寫“樹干和樹枝呈現(xiàn)出深青灰色”呢?(生鐵鐵錠的色澤更能體現(xiàn)出這株柳樹的堅硬和生命力的強大)
⑹作者是帶著對這株柳樹生命力的贊美之情來描寫樹干和樹枝的顏色,對樹葉的描寫也是如此,一起讀一讀對“柳葉顏色”的描寫。
⑺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朗讀這個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作者在文章第二自然段有這樣一句話:(出示)
——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過渡:“它生長在青海高原上,就是一株神奇的柳樹,且神奇到了讓作者望而敬畏”,這是為什么呢?這株柳樹的什么讓作者敬畏呢?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先去看看青海高原。
三、精讀第二組塊,感悟柳樹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
1、出示: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處,面對廣袤無垠、青草覆蓋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藍天和凝滯的云團,心頭便彌漫著古典邊塞詩詞的悲壯和蒼涼。
——目力所及,背后是連綿不斷的鐵鑄一樣的青山,近處是呈現(xiàn)著赭紅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一棵樹。沒有樹族的原野顯得尤其簡潔而開闊,也顯得異常的蒼茫。
2、讀一讀這兩段文字,想象文字所描繪的情景,說說青海高原給你的印象。哪些地方的描寫給產(chǎn)生這樣的印象?
3、補充資料(出示圖片),了解青海高原的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追問:作者為何不惜筆墨來描寫青海高原的環(huán)境?
4、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
5、對比朗讀:(女同學讀描繪青海高原的部分;教師——然而就在這蒼涼,生存環(huán)境極其惡劣的青海高原上生長出這樣一株柳樹;男同學讀第四自然段;齊讀: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過渡:同學們,在這個山上不長草,原野不長樹的青海高原上,居然長出了如此高大粗壯的柳樹,能說不神奇嗎?能不讓人望而生畏嗎?作者駐足于這株柳樹下,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想和想象。下面我們就跟著作者的猜想和想象,看看這株柳樹在生長過程中都經(jīng)歷了哪些艱難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