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部分詞語。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所處環境的惡劣,體會它的“神奇”。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想象描繪情景,感悟這株柳樹所處環境的惡劣,體會它的“神奇”。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賞柳贊柳初識新柳
出示圖片
1、談話導入,引出柳樹。
生描繪生活中所見到的柳樹的樣子,交流用來描寫柳樹的詞語。
師:我們有許多優美的詞語用來形容柳樹。下面這組詞語也是用來形容柳樹的
2、出示文中描寫柳樹的詞語:兩合抱粗粗實堅硬巍巍然生鐵鐵錠的色澤蒼郁深沉
師:看了這組用來形容柳樹的詞,你有什么感受?這是現代作家陳忠實筆下的柳樹,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株柳樹吧(板書課題,讀題)
師:青海高原是怎樣的一種環境呢?這又是怎樣的一株柳樹呢?請同學們到文中去找答案。
二、探柳的生存環境
1、自讀課文: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詞,提醒讀準它們的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找出描寫柳樹生長環境段落,體會青海高原的環境。
2、反饋交流:學生自由回答-----師出示青海柳樹生存環境的圖片,語言解釋畫面:看到這幅圖,你對青海高原有什么感受?
補充總結青海高原環境的惡劣(青海高原在我國西部,海拔很高,空氣稀薄,干燥少雨,氣候寒冷。),面對青海高原環境作者心頭彌漫的是悲壯和蒼涼,但是他瞅見這一株柳樹時作者感情有怎么變化?(引導理解“哦”:思考我一眼瞅見了大柳樹,為什么會不由得“哦”了一聲?)在這片原野上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樹,這就是青海高原。我們讀一讀這句話:我站在這里……
過渡:蒼茫大地,原野起伏,沒有草,沒有樹,在這樣的環境中卻生長著這么一株柳樹,這是作者在高原上見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樹,所以作者說它是(一株神奇的柳樹)
三、識柳的外形
1、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株柳樹呢?請找出具體描寫這株柳樹的段落讀一讀,標注出有關描寫柳樹神奇的句子。
反饋:你認為這是一株怎樣的柳樹呢?與我們印象中的柳樹有哪些不同?
2、它的樹干、枝、葉子的顏色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師:所以作者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
四、悟柳的神奇
1、比較中贊柳:柳樹是濟南的市樹,(課件出示濟南柳樹圖)這是一株濟南河邊的粗壯的柳樹。它的樹冠大約六十來平米,樹干也只一合抱多點,而這株柳樹(齊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柳的奇:樹陰大得奇、枝干粗得奇、葉綠得奇,生邊說,師邊板書。)
師:文中有“鍛鑄”這個詞,字典中對這個詞的解釋是鍛造和澆鑄。鍛鑄這兩個字是什么旁(金字旁),和鐵有關,把鐵放在火里不停地燒,然后拿出來捶打,再放在火里燒,再拿出來捶打。這樣一直到把它捶打成我們想要的形狀,如鐮刀、鋤頭等。而把這個詞用在這株柳樹身上,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2、引發猜想:生長在河邊的柳樹條件如此優越,卻沒有文中這株柳粗實堅硬,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預設:柳樹的不屈不饒、不放棄、的精神、頑強的毅力等)
師引導理解“鍛鑄”的意思。
過渡:是啊,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這株柳樹以它頑強的生命力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