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上的霍金第二課時教學案例
師:課文用“頂禮膜拜”這一詞語來形容人們對于霍金那一種崇拜,如此高的地位,如此厲害是一種聲譽,對霍金來講,他都怎么呀?
生:(置之度外,不為所動)
師:是呀,他只想一個人靜靜地思考,為此他還撒了一個小小的謊,說——
生:(請保持安靜,主人正在睡覺。)
師:其實他在——
生:思考,研究,探索。
師:從這里,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霍金對科學事業的那一種執著的精神,還有嗎?
生:(他們喝著午茶,交流著對宇宙的看法。如果有學生對他的……)
師:這是他的一種習慣,只要是與科學和宇宙相關的,他都愿意細細長談,他還是一個很好的科學導師!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5—6自然段,再次感受霍金那一種對科學事業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生:(讀)
師:正是因為霍金對科學事業有著一種孜孜不倦的精神,所以他發現了---
生:-黑洞的蒸發性
師:推論出了---
生:-黑洞的大爆炸
師:他還建立了----
生:非常美的科學模型……
師:如此多的成就,竟然是一位殘疾人所做的(板書成就),難怪剛才我們同學們會說覺得不可思議、震驚……此時此刻,在你的心里有沒有對霍金涌起一股敬佩之情呢?那么我們再來看看霍金,帶著你們這一種敬佩之情,再來讀一讀文中描寫他的外貌的這段話。
生:(讀)
師:對這樣一位傳奇的人物,人們對他的內心更加的感到好奇。課文的7—11自然段,就寫了一段小小的事例。請同學們快速的閱讀課文,想一想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學術報告會上記者的發問以及霍金的回答。)
師:那么那位女記者到底提了一個什么樣的問題呢?
生:(……)
師:這是一個反問句,意思是……
生:命運讓霍金失去太多了。
師:記者認為命運讓霍金失去太多了,這“太多”里面都有些什么呢?
生:(屬于正常人的正常的工作、生活的能力,他基本上都失去了)
師:女記者提問的語氣是……
生: “悲憫”(慈悲憐憫)
師: “不無悲憫”這是一個雙重否定詞,表明女記者對霍金是非常同情憐憫的。試著讀出這種語氣。
生:(讀)
師:這是一個有點兒唐突的問題,霍金先生是怎么回答的呢?一起來。
生:(讀)
師:這就是霍金先生的回答,他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更準確的說是他用他那渾身僅能活動的三個手指艱難叩打出來的話。聽同學們把里面的幾個詞語圈出來“還能”“還能”“有”“有”“還有”,然后再讀一讀。
生:(讀)
師:霍金的話讓我們感受到他所擁有的東西仍然很多,是么?他的手指還能……除此之外,你覺得他還有什么?
生:(他的眼睛還能看,他的耳朵還能聆聽,他的嘴還能微笑,他有眾生追求的理想,他有他鐘愛一生的事業,他有崇敬他他的心臟還在跳動,他的生命仍在延續……)
師:聽起來倒覺得似乎他擁有的都已經太多了,而其實,比起我們這些正常人比起來,他擁有的多么?然而,霍金先生面對這一切,他還是以一顆感恩的心。再聯系女記者的問題,此時此刻,我們的內心為他感到驕傲。我們應該為他這一種安然自在的精神感到驕傲(板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