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習作3》、《習作 4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習作3》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從這層面意義來看,寫“讀后感 ”就要做到努力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以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降低習作難度,讓學生真實地說出自己的“感受點”,聯系實際抒寫自己的感受,鼓勵他們自主選擇內容,自主表達,表現情意性、自主性。
學情分析:
課前由學生自由地選擇喜愛的書文,自由地定下“引讀”材料或“感點”,落實新課標中的自主性、真實性,以便降低習作難度性。通過分組交流,意在讓學生知道此次習作中“讀”的材料多元性,知道寫“讀后感”有幾個角度可選定,獲得選材的一些技巧。同時在交流中受到文化精神的感染,激發讀書興趣。
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從 《 海倫·凱勒傳》想到的,誦其文,明其義,學其法,初步了解讀后感應有“讀”、有“感” ,“讀”是基礎,“感”是核心,重點在 “感”,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抓住感受最深的地方,寫出真實感受,表達獨特體驗。
2、完成習作,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和作文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從例文中學習讀后感的寫法,并學會聯系自己的實際談感想。
教學時間:兩課時
作前準備:整理讀書卡
(整理課內外自己喜歡的熟悉的美文)
一個人在其一生中,閱讀一些極為優美、能給生活帶來極大美的享受的文章,可以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四季之美、自然之美、田園之美、游歷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情感之美……)比如:課本中的一篇篇美文
美 文 目 錄 美 文 片 斷 推 薦 好 書 書名: 作者: 購買地: 閱讀時間: 主 要 內 容 推薦理由
讀是基礎,“感”由“讀”而生,沒有對原文的研讀,“感”則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作前指導學生進行大量而又有針對性的閱讀,為學生積累豐厚的寫作素材,滿足學生收集材料和反復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降低習作的難度。此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讓學生感受到寫作只是為了交流,從而激發起他們強烈的表達欲望。)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最近你們讀了哪些書?書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結合自己做的讀書卡談一談。)
引出話題。讀書是美妙的精神之旅,是一件啟人心智、怡人性情、令人快樂的事。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的情感常常會隨之起伏,或高興,或悲傷,或激動,或安寧 …… 如果我們把讀書時的體會、感受、領悟寫下來,這就是讀后感。 ( 板書:讀后感 )
( 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對作前準備情況的檢查.又自然地過渡到習作指導的下一個步驟 —— 范文引領。同時,富有感染力的導語,讓孩子們一下子進入了習作的情境,有效地喚醒了學生的“回憶”,大大激發了他們寫作的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