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三組“深深的懷念”整組模塊教學設計
2.課堂風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交流本組課文的時代背景,談讀書體會。
2.認識本組課文18個生字,會寫23個生詞,理解難懂的詞語意思。
能讀通順本組課文。
3.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理解詞語,交流時代背景,談讀書體會。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本組課文的時代背景
小組內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并把優(yōu)秀的資料整理在一起。
小組派代表交流本組搜集的好資料。(有雷同就不再重復)
(參考資料:
1.李大釗:河北省樂亭縣人,1889年生,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最早的傳播者之一,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和早期優(yōu)秀領導者之一、1926年3月,盤踞在東北的軍閥張作霖率兵進關,占領河北、山東等地,下令通緝李大釗同志。李大釗同志毫不畏懼,為了革命工作,在極端困難和危險的情況下,仍然留在北京。1927年4月6日,他被張作霖逮捕。被捕后,遭受了種種殘酷的刑罰,始終堅貞不屈。在監(jiān)牢里,他繼續(xù)領導黨的工作,宣傳共產(chǎn)主義,受到許多犯人的敬愛。4月28日,萬惡的反動派絞死了李大釗同志,同時遇害的有20多人。
2.張作霖:奉(奉天,今遼寧省沈陽市)系軍閥首領。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長期盤踞東北。1926年3月,他率兵進關,攻占河北、察哈爾(今河北省西部及山西省北部)山東等省,殘酷鎮(zhèn)壓革命運動,使當時北方的革命運動受到很大的破壞。1928年,張作霖因與日本帝國主義發(fā)生矛盾,在皇姑屯車站(今遼寧境內)被日軍埋下的炸彈炸死。
3.王愿堅(1929-1991) 當代作家,1929年生,山東諸城縣人。1943 年以前在家鄉(xiāng)讀書,1944年到抗日根據(jù)地參加革命工作,次年參加八路軍,在一個軍分區(qū)宣傳隊當宣傳員。解放戰(zhàn)爭期間,在華東野戰(zhàn)軍一個縱隊的報社任編輯和記者。1947年入黨,1952年調《解放軍文藝》任編輯,1956年至1966年,參加“解放軍三十年征文”──革命回憶錄選集《星火燎原》的編輯工作。1970年曾下連隊當兵,1972年和1975年先后兩次到長征路上去采訪。主要作品有短篇小學《黨費》《糧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勞動者》《足跡》《路標》以及電影文學劇本《閃閃的紅星》(與陸柱國合寫)。
4.《為人民服務》發(fā)表的背景
1944年9月8日,即張思德犧牲后3天,中央直屬機關在延安鳳凰山腳棗園操場上為他舉行了約千人的追悼會,毛主席親筆寫了“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時以后,毛主席邁著沉重的步子走上祭臺,作了題目是《為人民服務》的演講。
毛主席的講話,是深知張思德的經(jīng)歷有感而發(fā)。張思德是革命隊伍中的普通一兵,在戰(zhàn)斗部隊打過仗,負過傷,在大生產(chǎn)運動中紡中線、燒過炭;從戰(zhàn)士到班長,再從班長到戰(zhàn)士,一切從人民利益和黨的需要出發(f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其高尚品質十分可貴。毛澤東在演講中稱贊:“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