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全冊教案 5
示:指示、訓示。子聿:陸游的小兒子。題意:用冬夜讀書生發(fā)的感想來教育兒子子聿。
3、初讀指導。
4、理解前兩行詩句。
學問:讀書學習。無遺力:不遺余力。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
5、讀第二行詩,理解詩意。
始:才。青少年時代花的工大,往往要到年老時才取得成就。
6、理解第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終:到底,畢竟。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躬行:親自實踐。
7、說說第三、四兩行詩的意思。
8、體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一定要通過實踐才能變成真正的學問。
9、指導朗讀,體會古詩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有感情地朗誦《冬夜讀書示子聿》。
2、背誦這首古詩。
二、學習《觀書有感》
1、按自學提綱自學古詩。
a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b、助字典或聯(lián)系詩句理解詞語“鑒”、“徘徊”、“渠”、“如許”等,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c、記下不懂的問題。
2、邊聽邊思考: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鑒:鏡子。徘徊:在一個地方走來走去,詩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閃耀浮動。渠:它,措方塘。如許:如此。
3、理解“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意思。
三、由學生推薦課外自學的古詩。
1、分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詩。
2、請二至三名同學當小老師,向全班同學推薦古詩。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默寫古詩。 ☆教學調(diào)整☆
教學反思:
課 題:23.學與問
教材類型:蘇教版 所屬學科:語文>>第十一冊
主備教師:小學六年級組
教案內(nèi)容: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lián)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的意思,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fā)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二、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體會真理。
三、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fā)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23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jié)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