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 《復習3》教案(精選23篇)

《復習3》教案

發布時間:2023-03-15

《復習3》教案(精選23篇)

《復習3》教案 篇1

  第二課百舸爭流的思想【考綱考點解讀】

  明確考綱(1)百舸爭流的思想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課程標準內容目標:援引經典作家的言論,說明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學;解釋哲學的基本問題。提示與建議:古今中外許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論,表達著各自的哲學思想,反映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爭辯、形而上學與辯證法的不同。思維與存在的關系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匯集資料:哲學的基本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

  備考指要本部分在高考中出現的可能性比較大,一般會結合中外哲學家的著名論斷、古今俗語、現實生活中具體事例等為內容,考察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其區別,考察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特點及其區別。【考點精講精析】

  考點2百舸爭流的思想一、知識梳理1.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這一問題在實際生活中表現為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問題。(2)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①第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也就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正是根據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學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凡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物質決定意識的,就是唯物主義;凡認為思維決定存在、意識決定物質的,就是唯心主義。②第二是思維和存在之間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也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學區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凡肯定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觀點,就是可知論;凡否定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觀點,就是不可知論。絕大多數哲學家包括絕大多數唯心主義哲學家都肯定了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而少數哲學家堅持不可知論,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易混易錯點】①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物質和意識的關系才是哲學的基本問題);②不可知論完全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不可知論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③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哲學的基本問題展開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開的)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人類所從事的活動主要包括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人類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說到底,都要解決一個共同的問題,即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哲學要從整體上探討人與世界的關系,就必須首先弄清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并對此作出明確的回答。(3)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于哲學發展的始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3.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其觀點只是猜測,沒有科學依據,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這就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4.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近代機械唯物主義,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但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原子的屬性等同于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和形而上學性,同時它在社會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的,因而具有局限性。5.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知識拓展1】唯物主義三種形態的比較比較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區別基本觀點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承認物質決定意識,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性,意識對物質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特別是認為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物質的。進步性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在總結自然科學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①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②它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唯物辯證的歷史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局限性沒有科學依據,把物質歸結為物質的具體形態,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具有機械性和形而上學行。在社會歷史領域不能把唯物主義貫徹到底,表現為唯心主義歷史觀。聯系①它們在根本觀點上是一致的,都承認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是本原,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都是與唯心主義根本對立的。②從外延上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特別提示】不能認為唯物主義都是科學的。唯物主義的三種形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但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只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知識拓展2】唯物主義的常見觀點基本形態常見觀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①五行說: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②荀子: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③范縝: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④王夫之:氣者,理之依也。⑤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⑥泰勒斯:水是萬物的始基。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①霍爾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②狄德羅: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③培根: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②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6.主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7.客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易混易錯點】客觀唯心主義與主觀唯心主義的關系。典型代表基本觀點(不同點)相同點主觀唯心主義①孟子:萬物皆備于我②慧能: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③陸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④王守仁:心外無物⑤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⑥笛卡爾:我思故我在⑦康德: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⑧休謨:我們的知覺是我們的唯一對象⑨貝克萊:存在即是被感知把人的主觀精神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二者在根本觀點上是一致的,都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意識在先,物質在后,意識決定物質。客觀唯心主義①柏拉圖:理念論②黑格爾:絕對精神③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④朱熹:理生萬物,理在氣先把客觀精神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二、典型例題1.(山東卷)有一首英語兒歌這樣唱道“告訴我為什么星辰閃耀,告訴我為什么常春藤纏繞……因為上帝創造星辰閃耀,因為上帝創造常春藤纏繞……”美國一位著名科普作家這樣改動了歌詞:“核聚變讓星辰閃耀,向性運動讓常春藤纏繞……”這一改動反映了①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別②直接聯系與間接聯系的區別③科學精神與宗教精神的區別④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區別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本題以兒歌歌詞為背景,考查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知識。歌詞的改動反映了“星辰閃耀”“常春藤纏繞”是上帝還是科學,故①③說法正確。②④與題意無關。【答案】a2.(江蘇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史上的兩個基本派別,唯心主義者都主張a.事物是感覺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識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認識的【解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別就在于對世界本原的認識存在根本上的差異,唯心主義者都主張意識是世界的本原。a和b分別是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主張,d為不可知論,均不符合題意。【答案】c3.(廣東單科)“道,猶行也;氣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謂之道。”與此哲理點相通的是a.自然從來不飛躍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d.動之端乃地之心也【解析】“道”本指人行走的道路,后引申為道理、過程、規律。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人有人之道。是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所以選c。a屬于形而上學觀點,b和d為唯心主義觀點。【答案】c4.(全國新課標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a.“心外無物”b.“天地為萬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間者,物也”d.“舍天地則無以為道”【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理解。“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主義觀點,b、c、d項均是唯物主義觀點;a項是唯心主義觀點,符合題意要求。【答案】a5.(江蘇卷)下列選項與“我思故我在”觀點相一致的是a.未有這事,先有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貴在天d.世界的本質是“絕對精神”【解析】本題考查主觀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我思故我在”體現了主觀唯心主義的思想,b項體現了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acd三項均體現了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故本題選b項。【答案】b

《復習3》教案 篇2

  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

  1.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深入】

  (1)愛國主義。

  ①含義:愛國主義是指一個國家的人民在千百年來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對祖國的最深厚感情。

  ②作用: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它是民族凝聚的強大精神力量,是動員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擁護祖國統一。

  (2)團結統一

  ①含義:團結統一是指一個民族為了實現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擁護統一,顧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

  ②作用: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的精神,無論在國家順利發展、興旺發達的時期,還是在祖國面臨危難、生死存亡的關頭,都迸發出強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華民族的企圖都不能得逞。

  (3)愛好和平

  ①含義:愛好和平是指一個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處、友好相處、求同存異、團結合作,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而努力奉獻的精神。

  ②表現:中華民族素來以熱情好客、睦鄰友好、崇尚交流著稱于世,以“禮儀之邦”享譽于史。在當代國際社會中,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③作用: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廣泛贊譽。

  (4)勤勞勇敢。

  ①含義:勤勞勇敢是指一個民族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表現出來的不懼艱難的精神。

  ②表現:中華民族歷來把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艱苦相素、不畏強暴、英勇頑強視為優良品格。

  ③作用:正是這種勤勞勇敢精神,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中國共產黨將勤勞勇敢精神發揚光大,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矚目的業績。

  (5)自強不息。

  ①含義:自強不息指一個民族所具有的獨立自主、奮發向上、不斷 進取的精神。

  ②表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出自《周易》,反映了中華民族永無止境的創業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③作用:在歷代中國人民的創業實踐中,自強不息精神逐漸積淀為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成為鞭策中華兒女不斷開拓進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應用指導】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因而,在新時期發何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高考命題的熱點。例如,弘揚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當代中國,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是一致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因此,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促進祖國統一為主旨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將是高考命題的熱點。

  2.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1)重要性: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它是民族凝聚的強大精神力量,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2)特點: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

  (3)主題:在當代中國,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中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3. 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繼承和弘揚。

  近百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歷程之中,體現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這一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具有 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

  (2)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等。這一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精神繼續豐富和發展,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個新水平。

  4. 說明弘揚和培育民主精神的意義和途徑。

  (1)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

  ①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③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④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⑤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⑥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

  ①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結合新的實踐要求,繼續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

  ②人人都應該做民族精神的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續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③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指導作用。

  ④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⑤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既要注意借鑒、吸收各國創造的先進文明成果和長處,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

  ⑥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既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斷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豐富發展。

《復習3》教案 篇3

  XX屆高考英語一輪單元總復習講義精品薈萃外研版必修四module 2

  知識詳解

  1  permit n.[c] 通行證,許可證,執照

  v. 許可,允許,準許

  (回歸課本p12)you should check the cab has a business permit,and make sure you ask for a receipt.

  你得確保出租車有營業執照,并且一定要索取發票。

  12

  歸納總結

  例句探源 

  ①you can’t build a house without a permit.

  沒有許可證你不能建房子。

  ②do you permit your children to smoke?

  你準許你的孩子們抽煙嗎?

  ③smoking is only permitted in the public lounge.

  只允許在公共休息室里抽煙。

  ④(朗文p1456)with your permission,i’ll send a copy of this letter to the doctor.

  如果你準許的話,我就把這封信的副本寄給那位醫生。

  ⑤(牛津p1478)i’ll come tomorrow,weather permitting(= if the weather is fine).

  天氣許可的話,我明天過來。

  即境活用

  1.—would you mind me________the movie?

  —sorry,you aren’t permitted________it because it is for adults only.

  a.seeing;to see       

  b.to see;seeing

  c.seeing;seeing 

  d.to see;to see

  解析:選a。本題考查mind及permit的用法。mind后跟v.­ing作賓語,permit后跟動名詞作賓語或跟不定式作補足語,即:permit doing sth.和permit sb.to do sth./be permitted to do sth.。

  2.she got married although her parents had not given her their________.

  a.allow     b.permit

  c.allowance    d.permission

  解析:選d。句意為“雖然她父母沒許可,但她還是結了婚”。give...one’s permission的意思是“給予某人……的許可”。而allow是動詞,意思是“允許,許可”;permit用作動詞,意思是“許可,允許”,用作名詞,意思是“許可證;執照”;allowance是名詞,意思是“津貼,補助”,都與句意不符,故答案為d。

  2  provide vt. 提供

  (回歸課本p12)public transport provides a cheap way to get around in beijing.

  公共交通為人們游覽北京提供了低價位的出行方式。

  歸納總結

  例句探源

  ①he had to  provide food and clothes for his family.

  =he had to  provide his family  with food and clothes.

  他得養家糊口。

  ②without work,how can i provide for my children?

  沒有工作,我如何撫養我的孩子?

  ③(牛津p1596)we’ll buy everything you produce,provided of course the price is right.

  當然了,倘若價格合適,我們將采購你們的全部產品。

  ④now,the robot can walk on the flat floor,and provide a test base to research into robot of climbing on the wall.

  目前,該機器人可以在平地上進行爬行,為進一步研究爬壁機器人提供了一個基礎測試平臺。

  即境活用

  3.his son________the old man with all the food and the money he needed.

  a.provided        b.fed

  c.offered        d.gave

  解析:選a。句意為“那個老人的兒子向他提供他需要的食物和錢”。根據搭配應為provide sb.with sth.。c、d均不正確;feed sb.with sth.為“用……喂……”,不符合句意。

  4.(海淀區第二學期期中)too high house prices can be brought under control,________the authorities introduce a series of regulatory policies.

  a.even if    b.as if

  c.so that    d.provided that

  解析:選d。本題考查連詞。“如果政府部門采取一系列調控政策的話,可以控制住太高的房價。”provided that“假如;倘若”。

  3  convenient adj. 方便的,便利的,近而方便的

  (回歸課本p12)trains are fast and convenient,but rush hours can be terrible.

  地鐵快捷方便,但是,交通高峰時段情況就可能非常糟糕。

  歸納總結

  例句探源

  ①will it be convenient for you to come in the morning?

  你上午來方便嗎?

  ②(牛津p436)the house is very convenient for several schools.

  這座房子離幾所學校很近。

  ③(牛津p436)can you telephone me at your convenience to arrange a meeting?

  你能不能在你方便的時候給我來個電話,安排見一次面?

  ④it is more convenient for the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he internet now than in the past.

  現在人們通過網絡進行交流比起以前來更方便快捷了。

  即境活用

  5.if it is quite________________to you,i will visit you next tuesday.

  a.convenient    b.fair          c.easy      d.comfortable

  解析:選a。句意為“如果你很方便的話,我下周二來拜訪你”。convenient“方便的”。而fair“公平的”;easy“容易的”;comfortable“舒適的”,都與句意不符。

  6.完成句子

  i’d like to see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在你方便的時候看看你。

  答案:whenever it’s convenient

  4  be/get stuck in 被困在……之中

  (回歸課本p18)this means that buses get stuck in the traffic jams,too.

  這意味著公共汽車也老是陷入交通堵塞中。

  歸納總結

  例句探源

  ①we don’t want to be stuck in the market all the afternoon.

  我們不想整個下午被困在商場里。

  ②you should get up early,so that you won’t get stuck in the traffic jam.

  你應該早起,這樣才不會趕上交通阻塞。

  ③(牛津p2151)they were trapped in the burning building.

  他們被困在燃燒的樓房里。

  ④my friend and i got separated in the crowd.

  我的朋友和我在人群中走散了。

  即境活用

  7.________in the traffic jam,they were late for the wedding party.

  a.sticking     b.stuck     c.being stuck       d.having stuck

  解析:選b。過去分詞表示被動的動作或狀態,此處相當于as they got stuck in the traffic jam。

  8.the car got________in the snow and we had to walk the rest of the way.

  a.to be stuck    b.stick        c.stuck    d.sticking

  解析:選c。get/be stuck in“被困在……中”。“get+過去分詞”表示突然或偶然發生的情況。

  5 get around 到處旅行;四處走動;(消息等)傳開

  歸納總結

  例句探源

  ①my grandfather is very old now and he doesn’t get around much any more.

  我的祖父年事已高,不再各處走動了。

  ②if this news gets around ,we’ll have reporters calling us all day.

  如果這個消息傳開了,記者們會整天給我們打電話的。

  即境活用

  9.i have got a holiday of two months and i will________in europe.

  a.get around    b.get along          c.get through     d.get over

  解析:選a。句意為“我有兩個月的假期,我要去歐洲到處旅行”。get around的意思是“到處旅行,四處走動”。而get along“相處,進展”;get through“順利通過,打通電話”;get over“克服,恢復過來”,都與句意不符。

  10.介副詞填空

  (1)i’ve been abroad three times this year.i get________quite a lot.

  (2)i spoke slowly,but my meaning didn’t get________.

  (3)it’s time that you got________some reading,or the other students will leave you behind.

  (4)he got ________his business as quickly as he could.

  (5)i can’t get________the habit of waking at six in the morning.

  答案:(1)around (2)across (3)down to (4)through(5)out of

  句型梳理

  1【教材原句】 tricycles are worth using if you want to explore the narrow alleys (hutong)of old beijing.(p12)

  如果你想探究一下老北京狹窄的胡同,乘坐三輪車是值得的。

  【句法分析】 be worth doing“值得做”,用主動形式表示被動意義。注意以下相同意思的表達法。

  be worth+money/the price值……

  be worthy of being done值得做……

  be worthy to be done值得做……

  it is worthwhile to do/doing sth.值得做……

  ①the bike is worth 500 yuan.

  這輛自行車值500元。

  ②i don’t think it’s worth the trouble.

  我覺得它不值得費那么大勁。

  ③his suggestion is worth considering.

  =his suggestion is worthy of being considered/consideration.

  =his suggestion is worthy to be considered.

  =it is worthwhile to consider/considering his suggestion.

  他的建議值得考慮。

  即境活用

  11.it is worth considering what makes“convenience”foods so popular,and ________better ones of your own.

  a.introduces    b.to introduce         c.introducing       d.introduced

  解析:選c。句意:考慮什么使“方便”食品如此受歡迎并介紹自己更喜歡的食品都是值得的。根據句意可知設空處與considering為并列關系,故正確答案為c。

  12.the man rescued a child from the big fire.his deed is worthy________.

  a.praising    b.of praising      c. praise      d.to be praised

  解析:選d。worthy后跟of being done或to be done,可知d項正確。

  2【教材原句】 it’s a good idea to have  your destination written in chinese.(p13)

  把你的目的地用漢語寫出來是個好主意。

  【句法分析】 本句中含有have sth.done結構,結構中的賓語與賓語補足語之間是動賓關系,即write your destination。

  1)have sth. done結構有三種不同的含義:

  (1)請/讓/叫別人(為自己)做某事。強調主語的意志。

  (2)遭遇到某種(不幸的)事情。賓語往往是無意識的受損害者。

  (3)使完成某事。此事可以是別人完成的,也可以是自己參與完成的。

  ①i had my computer repaired.=i asked sb.to repair the computer for me.

  我請人修好了電腦。

  ②my neighbour had both his legs broken in the traffic accident.=my neighbour’s legs were broken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在這起交通事故中,我鄰居的雙腿斷了。

  ③they’re going to have their house painted.=their house will be painted.

  他們打算把房子粉刷一下。(“他們”可能參與粉刷工作,也可能沒有)

  2)have sb.do sth.讓某人做某事

  have sb.doing sth.讓某人不停地做某事

  ④i had him arrange for a car.

  我叫他(為我)安排一輛車。

  ⑤he had us laughing  all through lunch.

  他讓我們在整個午餐過程中笑個不停。

  即境活用

  13.—did jenny clean the whole house yesterday?

  —she ________because she was  not quite herself.

  a.hadn’t cleaned it      

  b.had it cleaned

  c.had cleaned it 

  d.cleaned it

  解析:選b。答句句意“她是讓別人打掃的,因為她自己感到不舒服。”

  14.the internet gives people the chance to have the information they need________to them quickly and cheaply.

  a.to deliver    b.deliver

  c.delivering    d.delivered

  解析:選d。本句句意為“互聯網為給人們快捷而便宜地傳遞所需信息提供了可能性”。information與deliver之間是被動關系,應用delivered,即have sth.done結構。they need為定語從句修飾information,做題時可以先把they need劃去,這樣句子結構就簡單了。

《復習3》教案 篇4

  古詩比較閱讀

  金題回顧

  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08廣東卷)(7分)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呂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紅。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更憑青女①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注]①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屬性?都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分)

  ⑵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案】

  (1)描述了木芙蓉開花的自然屬性。運用了擬人手法。

  (2)呂詩著重描寫的是逍遙閑適,任由風吹雨打的形象;范詩寫的木芙蓉孤苦、心酸,處境凄涼,但作者并沒有把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閑適之士的豪邁與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獨的環境中的樂觀者形象。

  題型特點

  古詩比較閱讀是詩詞鑒賞中比較特殊的一種閱讀方法,它主要是將兩首以上的詩詞加以比較分析,找出它們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主要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等方面設題,有時也會涉及大意境和文學常識。

  測試形式大體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比較意象的內涵與人物形象的特點: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意象、詩中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形象。詩人總是借助特定的意象來抒發情感、表達意趣。意象是主觀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結晶,是浸潤著作者濃郁主觀情感的物象。

  意象與人物形象的設題形式主要表現為判斷其言行、心情、品質、追求,判斷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與語言特點的分析,對人物形象的評析,意象的特點、意象蘊涵的品質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評價等。

  解答意象與人物形象比較賞析題,要把握刻畫人物的常用方法,特別是細節刻畫以及烘托、對比、襯托、比興等方法和抒情方式等。就意象而言,既要把握常見詩詞意象的內涵,如月亮多寫思鄉懷人,秋風多寫離愁,青松多寫節操剛正,蟬多喻高潔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語境中的表層含義與深層含義,有時還要聯系作者的生平經歷等創作背景材料,并能扣住帶感情色彩的關鍵詞語加以分析,才能準確把握詩人的感情傾向。

  例一、閱讀下面兩首詩,簡析兩首詩中采蓮女形象的異同點;并分析詩人通過塑造的采蓮女形象,各表達出什么樣的感情。

  采  蓮  曲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采  蓮  曲    白居易

  菱葉縈波①荷飐風②,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③落水中。

  注:①縈波:在水波上旋轉浮動。②飐風:在水中搖擺。③搔頭:古代婦女綰發的簪子。

  【參考答案】①同:兩首詩中的采蓮女都熱愛勞動,辛勤勞作。異:王詩中的少女美麗、歡樂、充滿青春活力;白詩中的少女羞澀、純真、情感真摯。②同:兩首詩都傳達出作者的歡悅、驚喜之情。異:王詩更突出地贊美少女的美麗,白詩更突出的是表現少女情感上的羞澀中包含著的喜悅。

  例二、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兩詩中為什么都寫到雁。

  聞   雁    韋應物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悠。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

  寒   塘    趙  嘏

  曉發梳臨水,寒唐坐見秋。鄉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參考答案】兩首詩借助“雁”表達了相同的情感。因為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

  例三、XX年浙江高考詩歌鑒賞題,要求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

  齊安郡中偶題    杜  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攬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參考答案】這兩首詩均以荷與西風為主要意象,運用擬人手法刻畫“荷”的形象,但是抒發的感情不一樣。①杜詩的“落日、輕、恨、背”等屬于冷色調詞,詩中的“綠荷”由“恨”而“背西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②楊詩中的“熱、藏、碧”等屬于暖色調詞,詩中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

  二、比較思想感情:古典詩詞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產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憑空而發,總要借助一定的物象來傳達。賞析詩詞要善于從字里行間讀出作者特定的思想、特定的心境和特定的情感。

  解答此類賞析題,應找出能傳達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達到與作者的情感共振。具體答題格式是“通過什么+用什么方法+抒發(寄寓)什么感情”。

  例四、下面兩首唐詩都表達了送別友人的離情,試簡要分析兩首詩感情的不同之處。

  送 柴 侍 卿   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參考答案】《送》詩中“不覺有離傷”“一道同風雨”“何曾是兩鄉”等詞語,在勸慰友人中表達出詩人灑脫、樂觀、豪爽的感情。《黃》詩用“煙花”“孤帆”“盡”“唯見”等詞語,表達出友人去后詩人惆悵、難舍、牽掛的感情。

  例五、XX年高考重慶詩歌鑒賞題的第二問,要求分析兩首清代詩歌思想感情的不同之處。

  新    雷    張維屏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己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參考答案】前者通過“春生”“千紅萬紫”“新雷”,寄托了對新生活、新氣象的渴望與期盼,后者通過“落紅”“春泥”“花”,寄托了對新生事物的無限關愛。

  三、比較遣詞造句的技巧:古典詩詞講究遣詞造句,甚至有人達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程度。遣詞煉句其實就是作者力求選擇最能準確傳達自己情感的詞句。賞析古典詩詞,離不開對遣詞煉句的揣摩,離不開對詩眼的分析。

  解答比較遣詞煉句的技巧題,可以按照分析詞語含義、表現方法與表達作用的步驟來進行。

  例六、閱讀下面兩首詩,簡要分析李詩中“逐”字和曾詩中“倚”字的不同表達效果。

  柳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詠    柳    曾  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斷腸:銷魂。

  【參考答案】李詩中的“逐”字運用擬人手法,本來是東風吹動柳枝,用一“逐”字,說柳枝追逐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形象更加生動可愛,表現了柳枝的蓬勃生氣。曾詩中的“倚”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描繪出小人得志、倚勢猖狂的丑態。

  例七、閱讀下面這首詩,找出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過香積寺(唐)王  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危咽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參考答案】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擋,發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煉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

  四、比較意境的營造:優秀詩詞作品總是情與景、意與境交融,感染力強,具有永久藝術魅力。對詩詞意境的揣摩,不僅要把握客觀形象,還要感悟作者主觀感受,從而把握作品所傳達的情感。

  解答意境賞析題,可以按照“客觀形象+表現方法+主觀感受+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的格式進行。

  例八、簡要說明下面兩首唐詩所寫的“山中”景色,各有什么特點?各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山    中   王  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山    中   王  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參考答案】第一首詩中的“高飛晚”“黃葉飛”是一派蕭瑟凄涼的秋景,烘托了“悲”與“念”的復雜心情,抒發了作者寓居他鄉的羈旅之愁和歸鄉之思。第二首詩中的“白石”“紅葉”“空翠”,色彩鮮亮斑斕而富有變化,是一副迷人的深秋圖,表達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悅之情。

  例九、閱讀下面兩首宋詩,葉詩化用陸詩陳句,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試簡要分析。

  馬上作    陸  游

  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來。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參考答案】葉詩較陸詩取景小而含意深。加上了“關不住”三字,突出了春意的活躍,使與“關”字相應的“出”字更有精神。借一枝伸出墻外的“紅杏”表現“滿園”的盎然春意,葉詩較陸詩更為鮮明。

  五、比較表達技巧:表達技巧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抒情方式、表現手法、篇章結構、修辭方法。具體的有:對比、襯托、映襯、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借古諷今、托物言志、開門見山、卒章顯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伏筆照應、比喻、比擬、排比、對偶、夸張、借代、設問、反問、雙關、用典等。

  解答表達技巧賞析題,要結合具體作品加以分析,并按照“手法+材料構件+表達作用”的格式進行表述。

  例十、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看看它們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任選一種結合作品分析其表達效果。

  南園(詩二首)李  賀

  其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其二: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參考答案】這兩首詩都運用了反問、比喻、借代等修辭手法。①“若個書生萬戶侯?”“文章何處哭秋風”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強化了對讀書人不受重視、功業難成的憤慨之情,不僅增強了語勢,也使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更加鮮明。②“曉月當簾掛玉弓”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表現了讀書人通宵達旦苦讀的情景,將月亮比喻成彎弓,便寓有詩人參戰的遙想,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在動蕩的時局中欲顯身手、欲有所作為的心理。③“男兒何不帶吳鉤”運用借代的修辭方法,用“吳鉤”代指武器,表現出作者想從軍參戰、建功立業的志向。

  例十一、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后面兩個問題。

  田 園 樂    王  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僮未歸,鶯啼山客猶眠。

  春    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⑴這兩首詩在內容上的共同點是什么?⑵從藝術手法看,兩詩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寫出其中一個方面。

  【參考答案】⑴都寫了春天早晨的景色,如夜雨、啼鳥、落花等,還寫了人們的遲起。⑵王詩繪彩豐富,重在視覺形象,主要寫靜景;孟詩敘述過程,重在聽覺感受,重在寫動景。

  例十二、閱讀下面兩首唐詩,談談它們寫法上的異同之處。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艷,飛入尋常百姓家。

  越中覽古    李  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參考答案】兩詩寫法上的相同點:①均是面對古跡抒發感懷。②均是依靠禽鳥穿越時間,將古今聯系起來。③均有昔盛今衰的對比。寫法上的不同點:①在表現角度上,劉詩以寫今事為主,由“堂前燕”點出歷史;李詩以寫古事為主,由“鷓鴣飛”指出現實。②在抒情手法上,劉詩借景抒情,用朱雀橋與烏衣巷今日的衰敗來發出慨嘆;李詩即事抒情,用當年越王凱旋的盛況來反襯今日的凄涼。

  六、考查文學常識:古典詩詞的比較鑒賞在考查上述幾類考點知識的同時,還兼顧考查文學常識,諸如詩詞文體知識(律詩、絕句、詞牌名、詞題等)詩人字號雅稱,詩詞的作者、篇名、名句等。解答文學常識題,要求平時多注重積累,加強記憶。

  例十三、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填空題。

  丹陽送韋參軍 嚴  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夜泊牛渚懷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從詩歌體裁上看,兩首詩分別屬于近體詩中的       和       。而從題材上看,《丹》是    詩,《夜》是    詩。詩人李白,字     ,被世人譽為      。

  【參考答案】七言絕句,五言律詩。送別,懷古。太白,“詩仙”。

  跟蹤訓練

  (一)下面是韓愈的兩首詩,都寫到早春景色,構思上有接近之處,但表現方法卻有不同,請你就表現方法不同之處作簡要分析。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  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    雪    韓  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做飛花。

  【參考答案】前一首詩將遠、近的草色作了對比,將草與柳作了對比,以表現早春景物的特征。后一首詩先用欲揚先抑的筆法,寫得富有波瀾;后用擬人方法,一個“嫌”字,一個“穿”字,把春雪寫得有靈性有情趣,突出了早春特有的景象。

  (二)下面兩首詩,同是寫鄉情歸思,兩首詩在表達情感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題稚川山水  (唐)戴叔倫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鄉    思    (唐)李  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參考答案】戴詩寫行旅途中所見青山綠水渾似故鄉,因景生情,表達含蓄蘊藉。李詩借空間距離之遠來突出鄉思之深,以景襯情,表達直接強烈。

  (三)下面兩首詩,在思想內容、選材角度、表達技巧方面都有不同之處,試就其中一點作具體分析。

  華清宮    吳  融

  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旋干。綠樹碧簾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華清宮    崔  櫓

  草遮回磴絕鳴鸞,云樹深深碧殿寒。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闌干。

  【參考答案】①思想內容:作品感情基調不同:吳詩以諷刺為其寫作主旨,“綠樹碧簾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揭露了唐朝統治者奢侈生活的丑惡現象,表達了詩人憤怒的感情。崔詩“云樹深深碧殿寒”則流露的是一種感傷的情調。②選材角度不同:吳詩取材于華清宮興盛之時。那時,四郊飛雪,嚴寒逼人,但華清宮全無一絲寒意,而是一派春的氣息,宮外宮內形成強烈反差。崔詩則取材于天寶之亂以后的華清宮。磴道冷清,雜草已將石道遮沒,曾經熱鬧非凡、溫暖如春的華清宮,現在是一片狼藉,一派死氣。今昔對比,置讀者于悲涼氛圍之中。③表達技巧不同:作品的表達技巧各有側重,吳詩主要用了對比方法,詩人將宮外之況與宮內之景對比,宮外,暗云壓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凍,草木枯瑟,而宮內只見雪飄之形,不見雪堆之景,樹林郁郁蔥蔥,樓閣碧簾垂地。深刻揭露唐朝統治者腐朽的生活。崔詩則運用夸張“云樹深深碧殿寒”、擬人“明月自來還自去”以及寓情于景的寫法,形象地反映了歷史的變遷。

  (四)閱讀下面兩首詩,看它們在內容上有哪些相同之處,表達了怎樣不同的思想感情。

  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賦韻  江  總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  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注:①江總,南朝陳詩人。陳亡,入長安。仕于隋,后辭官南歸,這首詩寫于南歸途中。②岑參,盛唐邊塞詩人。安史之亂中,長安淪陷,故有此詩。

  【參考答案】①相同之處:這兩首詩都寫到了故鄉的菊花,都寫到了重陽佳節的思鄉之情。②不同之處:第一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故園的懷想和思歸之情,流露出歸隱田園的情懷。第二首表現了詩人對故園遭受戰亂的痛苦之情,表現了渴望收復失地的心情。

  (五)閱讀下面兩首詩,簡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有什么不同。

  鷓鴣天   黃庭堅

  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讓酒杯干。風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黃花白發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

  菩薩蠻   張元干

  春來春去催人老,老夫爭肯輸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還起舞,管領風光處。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參考答案】《鷓》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抑塞不平、憤世嫉俗、傲岸不羈。詞中通過“莫放酒杯干”“醉里簪花倒著冠”“黃花白發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等細節描寫,表現出作者不甘隨時媚俗、折節事人,而沉湎歌舞美酒、舉止狂放的性格。《菩》詞中的抒情主人公狂放不羈、不肯服老、瀟灑超脫。詞中通過“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插花還起舞,管領風光處”等細節和心理描寫,表現出詞人抓住春光、享受春光、年輕人面前不愿服輸、不讓人生虛度的性格。

  (六)閱讀下面兩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

  [中呂]山坡羊•驪山懷古   張養浩

  驪山一炬,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中呂]山坡羊•長安懷古   趙善慶

  驪山橫岫,渭河環秀,山河百二還如舊。狐兔悲,草木秋;秦宮漢陵何處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1.《驪山懷古》《長安懷古》都是懷古小令,卻表達了不同的主旨。《驪山懷古》批判了什么?《長安懷古》表現了什么?

  2.這兩首散曲的表現方法有相似之處,請作具體分析。

  【參考答案】1.《驪》批判了封建統治者的奢侈行為和為爭奪政權而殘酷廝殺的行徑。《長》表現了作者在抒發興亡之感的同時夾雜著人生無常、山河依舊、人事全非的消極遁世思想。2.二者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驪》以荒涼的“草、樹”等烘托阿房宮的破敗,來批判封建統治者的奢侈生活。《長》通過驪山渭河險峻的形勢和壯麗景色的依然如故,與狐跑兔走、草木叢生、荒蕪頹敗的古都景象形成對照,來表達山河依舊、人事全非的悲愁。

  (七)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夢元九    白居易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酬樂天頻夢微之    元  稹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

  1.這兩首詩都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夢”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白詩與元詩都寫了夢,但在寫法上卻截然不同,試簡要分析二者的不同點。

  【參考答案】1.對友人的真摯思念之情。2.白詩不直說自己苦思成夢,卻反以元稹為念,問他何事憶我,致使我昨夜夢君。從對方著墨,構思精巧。元詩說自己夢見的凈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沒有夢見白居易。一反其意,用不能入夢寫自己的凄苦心境,翻出新意,內容更為深廣。

《復習3》教案 篇5

  sbia unit 10 the world around us

  麋鹿的保護

  素材新挖掘

  考點1. measure n. 尺寸;措施vt. 測量;測度

  if we know more about what causes endangerment, we may be able to take measures before it is too late.

  now is the time to take measures.

  現在是時候采取預防措施了。

  measure n.   量度;度量衡制;計量單位

  take measures to do  采取措施

  measure vt.   測量;仔細考慮

  measure vi.   有……的尺寸

  make…to one’s measure 根據某人的尺寸定做

  (1)what __________(措施)shall we take to find out the thief?

  (2)the room __________(尺寸)five metres across.

  (3)she works hard and doesn't __________(考慮)the cost to her

  health.

  (4)他量了房間的長度。(寫作小練筆:主謂賓;leng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easures

  measures

  measure

  he measured the length of the room.

  考點2. devote vt. 投身于;獻身

  professor stevenson, who has devoted himself to protecting the milu deer, gave a talk to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 beijing.

  he devoted his life to the study of science.

  他把畢生獻給科學研究。

  devote …to   獻身;專心于……

  devote vt.   生僻義:專門刊載

  devote vt.   對……忠誠

  devote vt.   花錢

  (1)__________(專心于)to his job (devoting himself to his job),

  he is always busy.

  (2)he __________(花錢)a great sum of money to books.

  (3)he has __________(獻出)his whole life to benefiting mankind.

  (4)devoted to music, she gave up work.

  (用devote的-ing形式替換)__________________

  (5)他專心寫作。(寫作小練筆:主謂賓+介詞;wri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voted

  devoted

  devoted

  devoting herself

  he devoted himself to writing.

  考點3. organize vt.& vi. 組織;組織起來 

  organize the information. decide what the main message is.

  to write a good essay you must first organize your ideas logically.

  要寫出好文章, 必須先從邏輯上理順思緒。

  organize vt.   組織;構成,組成

  organization n.   組織;機構;團體

  organized adj.   井井有條的;有組織的

  (1)the school _________(組織)trips to various places of interest

  during the summer vocation.

  (2)jane ___________(組織)the party. she asked people to come and

  bought the food and drinks.

  (3)he formed an _________________ (組織)to lead the struggle.

  (4)俱樂部組織了一次舞會。(寫作小練筆:主謂賓;club, dan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rganizes

  organized

  organization

  the club has organized a dance.

  考點4. die out 滅絕;逐漸消失

  why is it important to make sure that animals do not die out?

  no one have come up with a convincing explanation of why dinosaur die out.

  尚未有人能對恐龍的滅絕作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die out   滅絕;熄滅

  die away 逐漸停止,逐漸消失

  die down 逐漸減弱,逐漸模糊

  die off   相繼死去

  (1)this kind of bird has _____________(滅絕)in the world.

  (2)after the excitement of the audience _____________(平息), the

  speaker restarted his speech.

  (3)the custom of wearing vests seems to ____________  (正逐漸消失).

  (4)許多鳥獸現已絕種。(寫作小練筆:主謂; anima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ied out

  died down

  be dying out

  a lot of animals has died out.

  考點5. adapt to適應(新環境等)

  when the habitat of a species is changed or destroyed, the animal or plant has to either adapt to the change or find a new home.

  can you adapt to your new job?

  你能適應新的工作嗎?

  adapt(…) to  適應

  get adapted to :   習慣于

  adjust …to   調整; 調節

  adapt vt.   改編;改裝;改造

  fit vt.    大小、尺寸適合

  suit vt.   合乎要求、 口味、性格、情況

  match vt.  大小、色調、形狀、性質等相配

  (1)when he moved to canada, the children ____________(適應)to

  the change very well.

  (2)he ____________(適應了)himself to the cold weather.

  (3)this novel has been ____________(改編)for radio from the

  russian original.

  adapted

  adapted

  adapted

  (4)no dish ______(適合)all tastes.

  (5)我的眼睛已經慢慢適應了黑暗的環境。

  (寫作小練筆:主謂+介詞;slowly, dar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6. make a difference有關系;有影響 

  there are many things we can do to make our world better. even small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a few degree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when it comes to food storage.

  當提到食物貯存之時,僅僅幾度就能夠讓食物發生很大變化。

  make a difference  有關系;有影響; 很重要

  make no difference to 對……沒有關系

  (1)if you do so it wi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響就很大了).

  (2)a year or two wi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很大區別)to us.

  (3)we can ___________________(使這光境變得不同), if we try.

  (4)how do i know if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得了進步)?

  suits 

  my eyes have slowly adapted to the dark.

  make a great difference

  make a great difference

  make a difference

  have made a difference

  考點7. but we don’t always do as we say.

  但是我們并不是總是按我們說的做。

  very well, i will do as you say.

  好吧,我就按你說的去做。

  as    依照;像……那樣(引導方式狀語從句)

  as if /though  好像

  like prep. & conj. 像……那樣

  (1)i’ll do _______________(按照你的建議去做).

  (2)when at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英譯漢)

  ________________

  (3)she spoke to me ________(好像)she knew me.

  (4)i did _______ he asked and put the paper in his pocket.

  a. as      b. though       c. like       d. as though

  a。as “依照;像……那樣”,引導讓步狀語從句。

  考點8. we human beings could not survive without all plants

  and animals around us.

  沒有我們周圍的動植物,人類就不能存。

  as you advise

  入鄉隨俗。

  as if

  without air and water, we could not exist.

  要是沒有空氣和水,我們就無法生存。

  此句是虛擬語氣,介詞短語without 相當于but for, 代替if條件句

  (1)we couldn’t _______________(succeed) without your help.

  (2)we wouldn’t _______________(finish) the task ahead of time

  without your help.

  (3)but for the rain we would have climbed the mountain.

  (用if虛擬條件句替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ithout electricity life would be quite different today.

  (用if虛擬條件句替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ave succeeded

  have finished

  if it hadn’t been for the rain

  if there were no electricity

《復習3》教案 篇6

  與現代漢語同形詞語的含義

  與現代漢語同形詞語的含義是近年文言實詞的一個考查熱點。此類詞語中有一部分較顯生僻,有一些則需要從語境中去辨析和推測其含義。

  ●難點磁場

  [試題1](★★★★★)(原文見難點18選文一)

  選出加點詞語古今詞義不同的一組

  ①此兒容貌志氣,將相之器也   ②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執

  ③敦、導及諸名勝皆騎從    ④存問風俗,虛己傾心

  ⑤由是吳會風靡,百姓歸心焉

  a.①③④  b.②③   c.③⑤   d.②④⑤

  [試題2](★★★★★)(原文見難點18選文二)

  下列句子加點的詞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最相近的一項是

  a.為獄小吏,曉習文法。    b.案事發奸,窮竟事情。

  c.屬縣長吏雖中傷,莫有怨者。   d.歷守郡中,所居治理。

  ●案例探究

  [案例1](★★★★)(XX年春季高考試題)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或共帳而寐。      b.拜受而已。

  c.出身憂國。       d.通達治體。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層級為b級。

  知識依托:文言實詞意義和用法的積累。

  參考答案:b項中“而已”與現代漢語用法相同,皆意為“罷了”。從語境來看,孫登心中尊敬徐夫人,徐夫人送來衣服,他一定要沐浴后(極表恭敬)穿上;對步氏所賜衣服,出于禮節,不能不接受,但只是接受罷了。a項中“或”意為“有時”,與今義不同。c項中“出身憂國”意指全身心為國分憂。d項中“通達”意為“通曉”,此句意為:通曉治理國家的方略。

  答案:b

  錯解分析:錯選a,未從上下文的聯系中去分析。

  方法技巧:①把握加點字所在語句的大意,②用現代漢語的意思去試作解釋,看是否語意通暢。

  [案例2](★★★★)(XX年全國高考第12題)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乃縱反間于燕      b.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

  c.而城中鼓噪從之      d.燕軍擾亂奔走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層級為b級。

  知識依托:對文言實詞的積累及有關古漢語知識

  解析:b、c、d中三個詞在現代漢語中都是雙音詞,分別是表方位的名詞“南邊”、動詞“喧嚷”和動詞“攪亂,使混亂或不安”,而在文中都是兩個單音節詞,意思分別是“面朝南”“擂鼓吶喊”和“驚擾混亂”。a項中“反間”在現代漢語中的常見意思為“用計策使敵人內部不團結”,從原文來看,田單用計謀使得燕王不再信任樂毅并使騎劫代替他,正符合這個意思。

  答案:a

  錯解分析:錯選d,未能仔細分析,了解一個大概,只看到一個“亂”字。若與今義相同,則語句應解釋為燕軍擾亂“別人”,這是明顯不合語境的。

  方法技巧:首先對于課本上、復習材料中出現的古今同形詞語,要注意歸納整理。其次,要在語境中具體分析。

  ●錦囊妙計

  古今同形異義詞語精編

  詞語 例句 古義

  往往 旦日,卒中往往語(《陳涉起義》) 處處,到處

  會計 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陳涉起義》) 會,聚會;計,商議

  何苦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怎怕,怕什么

  壟斷 冀之南、漢之陰,無壟斷焉(《愚公移山》) 山川阻隔

  自信 寧信度,無自信(《鄭人買履》) 相信自己

  結束 婉貞于是率諸少年結束而出(《馮婉貞》) 整裝

  實彈 三保戒團眾裝藥實彈(《馮婉貞》) 裝上彈藥

  不好 是女子不好(《西門豹治鄴》) 不美(指相貌)

  即使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投之河中(《西門豹治鄴》) 即,就;使,讓

  留意 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傳》) 考慮

  老子 遙見老子杖藜而來(《中山狼傳》) 老人

  丈人 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傳》) 老人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蘇武傳》) 長輩

  犧牲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劌論戰》) 祭祀的牛羊等

  可以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曹劌論戰》) 可,可以;以,憑,

  烈士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有志節操守的男子

  無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更不用說

  絕境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與世隔絕的地方

  扶老 策扶老以流憩(《歸去來辭》) 指拐杖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 出身低微,行為鄙魯

  開張 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擴大

  感激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 感動奮激

  深入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出師表》) 長距離進入

  有意 將軍豈有意乎(《隆中對》) 有某種打算

  乃有意欲為文收責于薛者乎(《馮諼客孟嘗君》) 愿意

  有時 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論積貯疏》) 按一定時間

  鞠躬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后出師表》) 恭敬,謹慎

  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傳》) 彎下身子

  中間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技》) 中間夾雜著

  稍稍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漸漸

  無賴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清平樂•村居》) 活潑玩皮

  縱士卒無賴(《段太尉逸事狀》) 為非作歹

  于是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說》) 在此,在這上

  大風 可以已大風(《捕蛇者說》) 麻瘋病

  小生 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記》) 年輕人

  雖然 雖然,公輸盤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輸》) 雖然如此,但是……

  中心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葉公好龍》) 心里

  以為 龐然大物也,以為神(《黔之驢》) 把……看作

  作文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寫文章

  不避 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論貴粟疏》) 不亞于、不次于

  人情 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論貴粟疏》) 人的通常情況

  縣官 今募天下人入縣官,得以拜爵(《論貴粟疏》) 朝廷

  或者 或者曰:……(《封建論》) 有的人,有些人

  指示 璧有瑕,請指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指出來給……看

  約束 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信約

  前進 于是相如前進缶(《廉頗藺相如列傳》) 前,上前;進,進獻

  因而 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趁機

  美人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頗藺相如列傳》) 嬪妃

  以往 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從這里到那里

  宣言 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揚言

  親戚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父母兄弟

  地方 今齊地方千里 (《鄒忌諷齊王納諫》)

  其實 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晏子使楚》) 它的果實

  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赤壁之戰》) 他實際上

  橫行 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 縱橫馳騁,所向無敵

  北面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 面朝北,指臣服

  殷勤 肅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戰》) 關切、問候

  中國 率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赤壁之戰》) 指現在中原地區

  不過 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久已疲矣(《赤壁之戰》) 不超過

  形成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戰》) 形勢形成

  從事 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 官名

  妻子 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赤壁之戰》) 妻子兒女

  初一 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戰》) 剛剛開始

  更衣 權起更衣(《赤壁之戰》) 上廁所

  無日 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赤壁之戰》) 不久

  非常 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名詞,重大的變故

  河北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鴻門宴》) 黃河以北

  河南  黃河以南

  學者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說》) 求學的人

  從而 吾從而師之(《師說》) 從,跟從;而,而且

  不必 師不必賢于弟子(《師說》) 不一定

  是非 是非賄得之(《記王忠肅公翱事》) 這不是

  私人 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 私黨

  行為 吾社之行為士先者(《五人墓碑記》) 行,品德;為,做

  首領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五人墓碑記》) 頭顱

  所以

  入叩所以(《獄中雜記》) 緣故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表原因的虛詞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說》) 用來,靠它來……

  風流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杰出、英俊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繁華景象,流風余韻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詠懷古跡》) 學問才華,雍容風度

  具體 亦雁蕩具體而微者(《雁蕩山》) 形體齊備

  故事 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五蠹》) 所以,事情……

  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舊例

  口舌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指南錄〉后序》) 代指言辭

  無聊 窮餓無聊,追購又急(《〈指南錄〉后序》) 處境困窘,沒有依靠

  慷慨 初至北營,抗辭慷慨,上下頗驚動(《〈指南錄〉后序》) 理直氣壯,意氣激昂

  山東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過秦論》) 崤山以東

  祖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六國論》) 祖輩與父輩

  智力 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六國論》) 智慧和力量

  至于至 于顛覆,理固宜然(《六國論》) 終于達到某種程度

  自由 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孔雀東南飛》) 自作主張

  處分 處分適兄意,哪得自專由(《孔雀東南飛》) 安排,處置

  逢迎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孔雀東南飛》) 迎接

  交通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交接相連

  生人 生人作死別,恨恨哪可論(《孔雀東南飛》) 活著的人

  可憐 東家有賢女,可憐體無比(《孔雀東南飛》) 可愛

  可憐身上衣正單(《賣炭翁》) 可嘆

  秋天 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秋日的天空

  因為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琵琶行》) 因此寫作

  突出 鐵騎突出刀槍鳴(《琵琶行》) 驟然沖出

  老大 老大嫁作商人婦(《琵琶行》) 年齡大

  顏色 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行》) 容貌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傳》) 臉色

  形容  形體容貌

  反復 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意也(《琵琶行》) 恢復,扭轉形勢

  致意  抒發心情

  從容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琵琶行》) 文采華麗的言辭

  特征 公車特征拜郎中(《張衡傳》) 特地征召

  因此 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張衡傳》) 根據這

  活人 麗土之毛足以活人(《甘薯疏序》) 養活人

  ●殲滅難點訓練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裴秀字季彥,河東聞喜人也。祖茂,漢尚書令。父潛,魏尚書令。秀少好學,有風操,八歲能屬文。叔父徽有盛名,賓客甚眾。秀年十馀歲,有詣徽者,出則過秀。然秀母賤,嫡母宣氏不之禮,嘗使進饌于客,見者皆為之起。秀母曰:“微賤如此,當應為小兒故也。”宣氏知之,后遂止。時人為之語曰:“后進領袖有裴秀。”

  為廷尉正,歷文帝安東將軍及衛將軍司馬,軍國之政,多見信納。遷散騎常侍。帝之討諸葛誕也,秀與尚書仆射陳泰、黃門侍郎鐘會以行臺從,豫參謀略。及誕平,轉尚書,進封魯陽鄉侯,增邑千戶。

  初,文帝未定嗣,而屬意舞陽侯攸。武帝懼不得立,問秀曰:“人有相否?”因以奇表示之。秀后言于文帝曰:“中撫軍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由是世子乃定。武帝既即王位,拜尚書令、右光祿大夫,與御史大夫王沈、衛將軍賈充俱開府,加給事中。及帝受禪,加左光祿大夫,封鉅鹿郡公,邑三千戶。

  時安遠護軍郝詡與故人書云:“與尚書令裴秀相知,望其為益。”有司奏免秀官,詔曰:“不能使人之不加諸我,此古人所難。交關人事,詡之罪耳,豈尚書令能防乎!其勿有所問。”司隸校尉李憘復上言,騎都尉劉尚為尚書令裴秀占官稻田,求禁止秀。詔又以秀干翼朝政,有勛績于王室,不可以小疵掩大德,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

  秀儒學洽聞,且留心政事。當禪代之際,總納言之要,其所裁當,禮無違者。又以職在地官,以《禹貢》山川地名從來久遠,多有變易,后世說者或強牽引,漸以闇昧。于是甄擿舊文,疑者則闕,古有名而今無者,皆隨事注列,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秀創制朝儀,廣陳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為故事。

  1.選出對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

  a.而屬意舞陽侯攸     屬意:留意。

  b.中撫軍人望既茂     人望:名望。

  c.與尚書令裴秀相知,望其為益  益:幫助。

  d.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   推正:追究。

  2.選出加點詞語古今詞義相同的一項(   )

  a.因以奇表示之      b.交關人事,詡之罪耳

  c.求禁止秀       d.秀儒學洽聞,且留心政事

  3.比較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正確的一組是(   )

  ①嘗使進饌于客     ②秀后言于文帝曰

  ③其勿有所問     ④其所裁當,禮無違者

  a.兩個“于”相同,兩個“其”也相同。

  b.兩個“于”不同,兩個“其”也不同。

  c.兩個“于”相同,兩個“其”不同。

  d.兩個“于”不同,兩個“其”相同。

  4.能表現裴秀被魏主寵信、倚重的一項是

  ①見者皆為之起②軍國之政,多見信納③由是世子乃定④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⑤秀創制朝儀,廣陳刑政,朝廷多遵用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5.下列敘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裴秀在小的時候,就有良好的名聲,人們對他非常看重,從而使他出身低賤的母親也受到尊重。

  b.文帝在決定繼承人的時候在舞陽侯和武帝的取舍上猶豫不決,最后在裴秀的建議下,選了武帝為繼承人。

  c.裴秀被人控告有循私情,貪占公田的行為,但由于他受到武帝的寵信,結果沒被治罪。

  d.裴秀知識淵博,完成了《禹貢地域圖》這部重要的地理著作,他創制的禮儀制度,及刑政方面的主張,全都為朝廷采用而成為定例。

  6.翻譯下面語句

  (1)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

  (2)其所裁當,禮無違者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2題

  李日知,鄭州滎陽人。舉進士。天授中,累遷司刑丞。時用法嚴急,日知獨寬平無冤濫。嘗免一死囚,少頃胡元禮請斷殺之,與日知往返至于數四,元禮怒曰:“元禮不離刑曹,此囚終無生理。”答曰:“日知不離刑曹,此囚終無死法。”因以兩狀列上,日知果直。

  神龍初,為給事中。日知事母至孝,時母老,嘗疾病,日知取急調侍,數日而鬢發變白。尋加朝散大夫。其母未受命婦邑號而卒,將葬發引,吏人赍告身而至,日知于路上即時殞絕,久之乃蘇。左右皆哀慟,莫能仰視。巡察使、衛州司馬路敬潛將聞其孝悌之跡,使求其狀,日知辭讓不報。服闋,累遷黃門侍郎。

  時樂安公主池館新成,中宗親往臨幸,從官皆預宴賦詩,日知獨存規誡,其末章曰:“所愿暫思居者逸,莫使時稱作者勞。”論者多之。

  景云元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轉御史大夫,知政事如故。明年,進拜侍中。先天元年,轉刑部尚書,罷知政事。頻乞骸骨,請致仕,許之。初,日知將有陳請,而不與妻謀,歸家而使左右飾裝,將出居別業。妻驚曰:“家產屢空,子弟名宦未立,何為遽辭職也?”日知曰:“書生至此,已過本分,人情無厭,若恣其心,是無止足之日。”及歸田園,不事產業,但葺構池亭,多引后進,與之談宴。開元三年卒。

  7.對下列加點的詞語的解釋,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此囚終無生理     b.左右皆哀慟,莫能仰視。

  c.明年,進拜侍中。    d.及歸田園,不事產業。

  8.對下列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其母未受命婦邑號而卒,將葬發引  發引:車啟動

  b.服闋,累遷黃門侍郎     服闋:服喪完畢

  c.歸家而使左右飾裝,將出居別業   別業:謀求其他的職業

  d.書生至此,已過本分     本分: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多引后進,與之談宴      引次江北

  b.家產屢空,子弟名宦未立,何為遽辭職也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c.日知于路上即時殞絕,久之及蘇   頃之,煙火張天

  d.若恣其心,是無止足之日     若輩得無苦貧乎

  10.下列幾句話,全都表現李日知淡泊名利,追求田園生活的一組是

  ①日知獨存規誡       ②頻乞骸骨,請致仕

  ③歸家而使左右飾裝,將出居別業   ④不事產業

  ⑤但葺構池亭       ⑥多引后進,與之談宴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日知因免一死囚,與少卿胡元禮發生矛盾沖突,表現了他實事求是、秉公執法的品質。

  b.李日知為人耿直,不追求顯貴,只追求恬靜的田園生活。

  c.李日知在位不謀私,不為子弟謀官職,為官清正廉潔。

  d.李日知歸田園后,仍關心青年,多引后進,善于為朝廷選拔人才,富有遠見卓識。

  12.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巡察使、衛州司馬路敬潛將聞其孝悌之跡。

  ②書生至此,已過本分,人情無厭,若恣其心,是無止足之日。

  參考答案

  難點磁場

  1.c[③句中“名勝”在文中意為“名流人士”,⑤句中“風靡”指紛紛前來的樣子。此兩句中加點詞與今義不同。其他各句詞義與現代漢語相同。]

  2.d[此題著重從古今同形異義的角度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是近年考查的一個熱點。a項中“文法”一詞,在文中意為“法令條文”,今義為寫作的技法;b項中“事情”古義為“事情的實際情況”,與今義不同;c項“中傷”在文中指“受到法律制裁”,與今義大不相同。]

  殲滅難點訓練

  1.a[a項中加點詞意為中意、傾向于。]

  2.d[a項意為露出來給人看。b項中“人事”指人情方面的事情,與今義不同。c項在文中為“拘禁、關押”之意,前三項用法及意義皆與現代漢語不同。d項古今詞義基本相同。]

  3.c[兩組虛詞所處位置相同,可以根據語意進行分析。兩個“于”字:句①意思為“曾經讓他向客人進奉酒食”,“于”相當于介詞“向”;句②意思為“裴秀后來向文帝說”,“于”也相當于介詞“向”,兩個“于”用法相同。兩個“其”字:句③“勿有所問”表示的是期望的語氣,“其”是語氣副詞;句④的意思為“他所裁定的事物,沒有違反禮法的”,“其”相當于人稱代詞“他”,兩個“其”用法不同。由此可以斷定為c。]

  4.b[若用排除法,可先排除句有①句的ac兩項,此句是寫裴秀母親的,與裴秀本人無關,與他被信任、倚重更無關系。bd兩項的區別在于④⑤兩句。④句寫魏主不追究他的過失,表明了對他的信任與保護,符合題旨要求。⑤句寫一般政務,且是為“朝廷”采納,非魏主。]

  5.d[d項敘述不當。裴秀所作《禹貢地域圖》是對前人著作的補充、注釋;另外,他創制的禮儀制度等“大多”為朝廷采用,而非“全都”。從此題可看出,對信息的把握要全面,特別要注意有關細節,防止以偏帶全及絕對化、夸大化的理解。]

  6.(參考)①生得一副非凡的儀表,確實不是做他人之臣的相貌。②他所裁定的問題,沒有違禮的。

  7.b[哀慟:十分悲哀地大哭。a.生理,活著的理由。c.明年,第二年。d.產業,農業勞動。]

  8. c[別業:另外的房屋或居住的地方。]

  9.c[助詞,用在時間副詞后面,湊足音節,無義。a.引:招致、招來;退卻,動詞。b.辭:辭掉、推掉;辭謝、辭別、告辭,動詞。d.若:如果、假如,連詞;你、你們,代詞。]

  10.c  11.d

  12.(參考)①巡察使兼衛州司馬路敬潛打算上報李日知孝敬父母、順從兄長的事跡。②讀書人到了這樣已經越過了自己的職責,人是沒有滿足的,如果放縱自己的貪心,就沒有滿足的一天。

《復習3》教案 篇7

  第二單元 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教學資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

  考點

  考綱解讀

  1.我國政府的職能和責任

  通過具體材料分析政府的行為,準確判斷出政府履行的職能;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說明我國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

  2.政府權力的行使與監督

  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含義和意義;結合民主政治建設,理解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意義;明確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

  3.政府的權威

  了解權威政府的表現,理解政府權威的樹立

  教學資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本單元是高考命題重點。命題點主要有:①政府職能;②政府性質和責任;③依法行政;④政府權力的行使需要制約和監督。政府的性質、職能以主觀題考查為主,主要以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完善,擴大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背景,考查調動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政府權力的行使需要制約和監督,以選擇題命制為主,結合行政監督體系的完善、行政問責命題。復習中要圍繞政府這一主體形成一條知識線,即政府性質→政府職能→政府宗旨、工作原則→依法行政→政府權力行使需要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威。這樣便于構建知識網絡,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同時,要關注生活熱點,如醫改問題、政府保障民生工程等。第三課 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1.政府的職能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①執行機關,是國家②行政機關。其基本職能包括四個方面:(1)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③長治久安的職能。政府擔負著保衛國家的獨立與主權,保護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種合法權益,保護國家、企業和個人的④合法財產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協調⑤人民內部矛盾,懲治犯罪分子,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等職能。(2)組織社會主義⑥經濟建設的職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在經濟建設中負有特別重要的職能,主要是⑦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⑧公共服務,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3)組織社會主義⑨文化建設的職能。一方面,宣傳⑩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引導人民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另一方面,政府組織和發展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努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4)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政府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中,提供各種社會公共服務。政府承擔重要職能,并不意味著政府包辦一切,我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是進一步提高政府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2.便民利民的政府(1)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們的社會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們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2)公民正確處理與政府的關系。了解政府的性質和職能,相信我們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尋求政府的幫助,監督政府的行為,是我們的公民意識和政治素養的體現。◆ 溫馨提示政府發揮作用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①不越位:政府不能包辦一切。政府不要把那些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攬在手里,要變“無限政府”為“有限政府”。②不缺位:政府不能萬事包辦,同時也不能什么都不管。政府應該把該管的事情真正管好。③不錯位:政府不能既當規則的制定者,又當規則的執行者。二、政府的責任:對人民負責1.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我國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對人民負責。(1)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思想,為人民謀利益。(2)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我國政府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強服務意識,努力使政府的各項工作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的檢驗。(3)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要通過各種途徑,利用各種群眾組織、社會團體廣泛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對待群眾的來信來訪,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 溫馨提示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強調了為誰服務的問題;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強調的是服務的質量和效果問題;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強調的是怎樣提供服務的問題,三者共同統一于政府的工作過程之中。2.求助有門,投訴有道(1)政府為公民求助或投訴提供了多種途徑。如,政府建立了行政裁決、行政復議制度,國家還建立了行政訴訟制度,為公民救助或投訴提供了法律途徑。(2)公民要學會向政府部門求助或投訴,這有助于解決自己的困難,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斷改進工作。◆ 溫馨提示就本課來說,“政府(國家)為什么要做某件事”和“政府(國家)怎樣做好某件事”是兩個最為典型的設問方式。在回答這兩類題目的時候,經常會綜合用到國家性質、政府職能、對人民負責的原則、依法行政等知識。

  1.誤區警示:在政府職能認識上的幾個誤區(1)中國共產黨能代替國家行使政府職能。①政府職能是政府應承擔的職責和功能,其他政黨、社會團體、政協、愛國組織都無權行使,也不能代替政府行使職能。②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政府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者、執行者,但黨不能代替政府來行使其職能。(2)政府承擔重要的職能,意味著政府可以包辦一切。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承擔著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社會公共服務四項主要職能,但并不意味著政府可以包辦一切。②政府在行使其職能的過程中,不能出現“越位”“錯位”。政府只能在法定范圍內切實履行自己的職權,把該管的、能管的事情管好,做到依法行政,才會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提高政府的效能。③我們既不能認為“管得越多越是好政府”,也不能認為“管得越少越是好政府”。政府應該在法定范圍內,依法履行職權,把該管的管好,才能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例1】  總理曾說過:我最關注的事情有三件:第一件事就是宏觀調控;最難的事情就是“三農”問題;最關心的就是涉及群眾利益的事情。有人因此認為:“我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群眾大大小小的事情政府都得管。”請你評價此觀點。解析:對材料中的觀點,既要對其合理的一面進行分析,又要說明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這樣才能對這一觀點進行全面分析。答案:(1)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利益的捍衛者。政府為群眾提供各種公共服務,是便民利民的政府。(2)但政府并不能包辦一切,有些事情是政府代辦不了的。政府只有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能,把該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造福于人民。(3)我們要相信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學會尋求政府的幫助。2.辨析比較:政府經濟職能的四個方面

  經濟職能

  主要內容

  經濟調節

  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創造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創新經濟制度,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落實“入世”承諾;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加強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管理,保障社會可持續發展

  市場監管

  健全市場體系,加強市場監督,維護市場秩序;改革公用事業體制,克服行業自然壟斷

  社會管理

  保障公民憲法權利,保證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的實現,維持社會安全和經濟秩序

  公共服務

  完善公共服務體制,擴大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例2】 某縣假冒偽劣現象嚴重,縣政府推動該縣各行業協會積極開展工作、加強行業自律,使得假冒偽劣商品大為減少。這說明(  )a.建設有限政府,應逐步弱化政府職能b.行業協會是政府宏觀調控的職能部門c.政府應承擔盡可能多的管理職能d.政府應培育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解析:a項中的“弱化政府職能”錯誤;c項中承擔盡可能多的職能錯誤;行業協會是民間的群眾組織,不是政府的職能部門,b項錯誤。材料中的內容是政府鼓勵行業協會參與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如果說履行社會管理的職能則是錯誤的),d項與之相符合。答案:d3.重點突破:政府對人民負責原則的具體要求

  要求

  具體內容

  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

  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思想,為人民謀利益。端正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一是要求政府工作人員在執行公務過程中,必須深入群眾,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尊重民意;二是要求政府工作人員不能損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權謀私、搞權錢交易,違法失職行為要受到追究

  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為人民服務,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到行動中。要真抓實干,把各項工作一步一步地展開,一項一項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實。要把工作的著力點真正放在研究、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緊迫問題上,努力使政府的各項工作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的檢驗

  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一方面,政府要通過各種途徑,利用各種群眾組織、社會團體廣泛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對待群眾的來信來訪,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另一方面,還要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例3】 XX年10月28~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到山東濟南、臨沂等地調研時說,醫療、教育和養老是農村社會保障的三件大事,目前城鄉發展還存在較大差距,對農民要特別重視、特別關心。這體現了(  )①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②個人利益要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③我國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衛者 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材料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人民利益的關心,①③符合題意。深入群眾、基層調研體現了④。材料未涉及個人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問題,②舍棄,應選c項。答案:c4.歸納整合:政府為公民救助或投訴提供了多種途徑

  途徑

  內容

  意義

  開設熱線電話

  政府向社會公布市長、區長等專線電話和各行政職能部門的熱線電話,并且對受理時間和受理范圍,作出了詳細規定

  公民向政府求助或投訴,有助于解決自己面臨的困難,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斷改進工作

  設立信訪部門

  政府接收群眾來信,接待群眾來訪,聽取群眾的聲音,為群眾排憂解難

  推行電子政務

  政府通過網站提供網上辦事項目,隨時接收市民通過網絡傳來的信息,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電子化“一站式”服務

  依法建立行政裁決、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制度

  當我們與別人的糾紛無法協調時,可以向政府申請行政裁決。當我們對政府機關的某個行政行為不服時,可以向其上級機關申請行政復議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1.(海南單科,1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政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制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這些規定旨在(  )①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②提高政府的透明度 ③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 ④擴大公民的法定檢舉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解讀和獲取信息的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政府信息公開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故①正確;但并沒有擴大公民的權利,故④錯誤;政府信息公開進一步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但不一定會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故②正確,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項。2.(安徽文綜,4)近年來,各地政府為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從工商登記、資金籌措、信息咨詢、技能培訓、經營用地方面對農民工返鄉創業予以大力支持。政府的做法履行了(  )①實施經濟調節的職能 ②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職能 ③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 ④協調人民利益關系的職能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大力支持農民工回鄉創業,有利于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職能的表現;政府所采取的各項措施,是為農民工創業提供公共服務;通過增加就業,增加農民的收入,屬于協調人民內部矛盾的范疇。因此,①③④當選。社會保障體系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救濟等,與材料中內容無關,②不選。3.(海南單科,2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據統計,截至XX年6月,中國網民人數達2.53億,網站數共有191.9萬個。25歲以下網民占到51%,30歲以下的網民占到70%左右。年輕人成為網民的主體,他們樂于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互聯網輿情成為社情民意中最活躍的部分。XX年6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做客人民網與網民在線交流,并表示,“網友們在網上發給我的一些帖子,我會認真地去閱讀、去研究”。運用所學知識,說明公民應當如何利用網絡參與政治生活。答案:通過網絡參與公共決策的討論,提出個人的意見建議;利用網絡方式參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促進依法治國;利用網絡方式維護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抵制網上違法現象。解析:本題以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為背景,考查解讀、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理解和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回答要注意從“公民”的角度入手,說明利用網絡參與政治生活的道理。

  關注民生:政府的責任背景材料在河南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省長郭庚茂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籌措資金600億元以上,實施好“十項民生工程”,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積極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就業再就業工作,是“民生之首”。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實施“就業促進行動計劃”。報告指出,要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企業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面,完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基本解決各類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醫療保障問題,基本實現工傷保險市級統籌。制定完善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繼續抓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按去年人均基本養老金的10%左右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努力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人力推進素質教育,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繼續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和留守兒童義務教育問題。理論分析1.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關注民生,就是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2.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決定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這是對一個權威的政府的起碼要求。3.材料體現了政府的職能,關注就業、醫療、社會保障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等職能的具體表現。4.材料體現了政府對人民負責原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熱點預測1.漫畫說明我們有些政府工作人員需要…(  )①轉變思想,強化服務意識 ②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工作原則 ③密切聯系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④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解析:①②③④的四個說法都能從漫畫中得到說明,都符合題意。2.就業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穩定是民生之盾。請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政府是怎樣關注民生的。答案:(1)在就業方面,國家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制定優惠措施,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2)在教育方面,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政策,繼續貫徹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努力實現教育公平等。(3)在分配方面,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實現分配公平,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4)在社會保障方面,落實最低生活保障,推進農村合作醫療,推行城市廉租住房制度,降低自然災害影響等。(5)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維護社會穩定,確保百姓安居樂業。解析:回答該題,一是抓住就業、教育、分配、社保、穩定這幾個關鍵角度,二是要結合具體實例來印證這些方面。

  一、單項選擇題1.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發布公報稱,30多年來,長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為0.09公斤至1.4公斤,近兩年則降至0.04公斤至0.6公斤,減了一半。為治理和預防水土流失,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法規,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水土流失的防治,已經取得初步成效。這表明我國各級政府在有效地行使(  )a.立法職能             b.社會公共服務職能c.經濟職能             d.政治職能答案:b解析:保護環境,防治水土流失是政府有效地行使了公共服務職能。XX年6月以來,重慶掀起了一場“打黑”風暴,至8月15日已成功破獲黑惡勢力團伙104個,抓捕黑惡團伙成員1 544人。據此完成2~3題。2.重慶市以強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堅決維護社會穩定。這是重慶市政府履行(  )a.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b.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c.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d.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答案:a解析:提取關鍵信息“打擊、維護、穩定”推知出a項。3.這次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能夠取得階段性勝利,與人民群眾強有力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人民群眾向公安機關提供了9 165條線索,其中80%都是實名舉報。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這是公民積極行使監督權的體現 ②公民自覺履行了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③這是公民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④舉報權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答案:b解析:進行舉報是公民行使監督權,③與題意不符,④不正確。4.(改編自:福建福州八中第二次質檢,20)XX年11月21日2時30分,黑龍江省龍煤控股集團鶴崗分公司新興煤礦發生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108人死亡。礦難頻發,根源在于片面強調經濟效益,忽視了社會公平乃至礦工的生命權利。從政治生活角度看,減少礦難關鍵是要(  )①堅持以人為本和對人民負責,切實履行政府職能②完善工傷保險制度,減少事故損失 ③堅持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 ④貫徹依法治國原則,重視保護人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5.下邊漫畫《五龍治水》說的是,府南河由五家部門管理:a水利局管農村段;b環衛局管河流下水道;c市政局管河道;d辦公室管綜合治理;e國土局管地下水。可是,一場暴雨下來卻沒有一家出面牽頭協調,居民叫苦連天。漫畫告誡國家行政機關必須(  )

  五龍治水①按民主集中制原則進行管理活動 ②深入群眾體察民情,為人民服務 ③克服官僚主義,改革行政管理體制 ④嚴格執法,把依法治國原則落到實處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答案:d解析:漫畫反映的是政府部門從局部利益出發,置群眾利益于不顧而導致相互扯皮、效率低下,②③符合漫畫的寓意。6.在公布了廣州市全部114個政府部門預算后,廣州市財政局的網站XX年10月23日一度因為蜂擁而至的下載瀏覽而“癱瘓”。這是國內城市第一次將政府“賬本”完全“曬”在了陽光下。從政治生活角度看,廣州市財政局的這種做法(  )①有利于保證公民享有對政府決策的知情權 ②有利于為公民行使監督權提供更多有效的渠道 ③有利于促進政府職能的根本轉變 ④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廣州市財政局“曬”賬本的做法,有利于接受公民監督,保證了公民的知情權。③與題意不符,④為經濟生活知識。7.下表是某縣政府在XX年和XX年召開縣長辦公會的主要內容及次數統計。

  時間

  會議總數

  會議主要內容及次數

  XX年

  20次

  研究招商引資問題14次

  研究社會治安管理問題2次

  研究提供就業信息和改善就業環境問題2次

  集體學習2次

  XX年

  20次

  研究土地利用及征地補償問題3次

  研究社會治安管理問題2次

  研究公路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2次

  匯集和傳播經濟信息3次

  研究低保和環保問題6次

  集體學習4次如果僅從會議內容和次數來判斷該縣政府的行為,可以得出的合理結論是(  )a.政府依然管了許多不該管的事b.文化職能得到了顯著增強c.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得到了強化d.政府職能的種類明顯增加答案:c解析:本題以某縣不同年份召開的縣長辦公會議的內容為材料,考查了政府職能的有關知識。從XX年和XX年對比來看,該縣政府增加討論了公路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研究低保和環保建設等問題,說明該縣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加強,故選c項;政府職能只有政治、經濟、文化、公共服務四大類,并不是職能種類的增加,故d項錯誤;該縣縣長辦公會議上并沒有討論文化建設,故不選b項。8.漫畫《大項目!》諷刺了某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存在的“越位”現象,這給我們的啟示有(  )

  ①政府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 ②政府不是萬能的③政府應轉變職能,搞好管理和服務 ④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應下大力氣招商引資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招商引資,要更多地利用經濟規律而不是行政命令,漫畫的主題并不否認政府應支持招商引資,而是表明政府應成為招商引資的服務者,不能為了政績而搞“越位”。9.k市市鎮兩級政府每年拿出2億元資金,逐步實施農村基本養老保險、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三項工程,為農民構建起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了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和貧有所濟。在這件事中,政府的角色是(  )①經濟建設的組織者 ②公共服務的提供者 ③經濟活動的調控者 ④公共權力的所有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可見政府只是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不是公共權力的所有者,故排除④。二、非選擇題10.XX年,在世界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第一次超過50%,被國際友人贊為“全球經濟迷霧中的燈塔”。XX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繼“保增長”之后,提出了“穩增長”目標,強調XX年重點要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功夫。材料一:XX年我國為“保增長”,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計劃兩年內投資4萬億元。其中民生工程所占比重超過50%,加大扶持高新技術產業力度。在國務院出臺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第一次將文化產業發展“升格”到國家戰略高度,上半年,我國文化產業平均增幅高達17%,成為經濟領域的“新亮點”……XX年四個季度我國的gdp分別增長6.1%、7.9%、8.9%、9.5%,與XX年第四季度的10.6%對比,成v形復蘇,全年gdp“保八”成定局。材料二: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三大需求對gdp增長的平均貢獻率

  注:①XX年,世界各國消費對gdp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60%。②XX年,中國經濟回升向好,但投資還是遙遙領先,外需出口起色不大,消費改觀仍有限。(1)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材料一、二對我國經濟XX年實現“穩增長”目標的啟示。材料三: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某縣政府開展了“政府下鄉”調研活動。政府官員深入農戶、工廠一線了解情況,關注百姓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廣大群眾紛紛以面談、電話、信函、電子郵件等方式向政府反映問題,并提出許多富有建設性的建議;最后,縣政府針對調研的情況聘請專家進行會診,為本縣經濟發展尋找良策。XX年,該縣經濟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形勢下,逆市而上,全年gdp增長超過10%。(2)結合材料三,運用政治生活相關知識,說明該縣政府行為的正確性。答案:(1)①貫徹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關注民生;②加強和改善國家宏觀調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③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轉變。④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優化產業結構;⑤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進步。(2)①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該縣政府的行為體現我國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對人民負責的基本原則。②該縣政府的行為有利于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推動決策的實施,增強公民社會責任感。③有利于公民行使政治自由的權利,充分表達意愿,更好地當家作主。解析:第(1)問解讀材料一、二中“民生、文化產業、投資消費出口貢獻率”關鍵信息點,調動科學發展觀,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知識分析。第(2)問,從政府性質和責任、政府科學決策、聽取民意兩方面說明。

《復習3》教案 篇8

  [導讀]:復韻母 ai ei ui 學習目標: 1、學會復韻母ai ei ui及其四聲,讀準音,記清形,正確書寫。 2、學習聲母與ai ei ui組成的音節,能準確拼讀音節,正確書寫音節。 3、知道ai ei ui的標調位置。 4、能夠看圖說話,根據音節拼讀句子。 5、能夠自己拼讀兒歌,做到詞語連讀。 6、認……[點擊查看全部內容]

  復韻母 ai ei ui

  學習目標:

  1、學會復韻母ai  ei  ui及其四聲,讀準音,記清形,正確書寫。

  2、學習聲母與ai  ei  ui組成的音節,能準確拼讀音節,正確書寫音節。

  3、知道ai  ei  ui的標調位置。

  4、能夠看圖說話,根據音節拼讀句子。

  5、能夠自己拼讀兒歌,做到詞語連讀。

  6、認識“你、他、水、白、皮、子、在”7個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語境中使用。

  學習重點:學會復韻母ai  ei  ui,明確單韻母與復韻母之間的不同之處。

  學習難點:復韻母既不能讀成兩個音,也不能不表示口型變化的過程。

  課時安排:3課時

  第 一 課 時

  課時目標:

  1、學會復韻母ai  ei  ui,記清形,讀準音,會正確讀出它們的四聲。

  2、會看圖拼讀這三個復韻母構成的音節。

  學習過程:

  (一)復習檢查。

  1、用卡片認讀6個帶調單韻母。

  2、說說單韻母發音時要注意什么?(強調口型不變)

  3、看口形,猜一猜老師讀的是哪一個單韻母?

  (二)提出學習任務。

  今天我們要學習3個復韻母和它們的拼音。單韻母a  e  u最喜歡和i做朋友了。你看,它們在一起就成了ai  ei  ui,它們都是由兩個單韻母合起來的,我們給它們取個名字叫復韻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復韻母。

  (三)學習復韻母ai。

  1、看插圖說話引出ai:圖上畫了什么?(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誰個兒高?誰個兒矮?(姐姐高,弟弟矮。)

  2、ǎi是第幾聲?第一聲該怎么念?板書:ai

  3、學習 ai的發音,認清字形。

  ai 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第一個復韻母,“復韻母”念兩遍。

  復韻母 ai 是哪兩個單韻母組成的?怎么把a和 i合成 ai 呢?

  教師示范,告訴學生,復韻母發音時口型要變。a讀重些,i讀輕些,兩個音要連在一起,不能分開,讀 ai 時可體會一下 “矮”的讀音。(教師領讀三遍,學生各自模仿著讀,集體讀,指名讀。)

  4、對比讀,a---ai,讓學生看老師發音時的口型,聽清發音,說說老師剛才發的是什么音。

  5、四聲練習。

  學兒歌:a母出現a上標,a母不在找 o  e,i  u并列標在后,i上標調點去掉。

  讓學生注意,ai的調號標在a的頭上,因為a發音時的開口度比i大。結合口語訓練進行四聲練習: 我挨著你,你挨著我,āi  āi  āi。舊社會,孩子常挨餓,ái  ái  ái。姐姐高,弟弟矮,ǎi  ǎi  ǎi。我愛爸爸,我愛媽媽,ài  ài  ài。

  (四)學習復韻母ei。

  1、看插圖說話引出ei:圖上畫著誰,在干什么?(丁丁砍柴,發出ei  ei  ei的聲音。)

  2、教師范讀ei,誰能說說口形是怎樣變化的?(先發e音,很快地向i滑動,e重i輕。)

  3、學生領讀,指名讀,齊讀。

  4、給ei標調,進行四聲練習。

  (五)學習復韻母ui。

  1、看插圖引出ui:圖上畫著什么?你能從圖上找到復韻母ui嗎?

  2、ui,u在前,i在后,讀的時候口形應該怎么變?誰會讀?誰能說說你是怎么發ui這個音的?(先發u,口形慢慢變小,變成i。u重i輕,一口氣連成。)指名讀、齊讀。

  3、告訴學生ui的聲調標在i上,運用順口溜:i、u同在標在后。進行ui的四聲練習。

  (六)鞏固練習。

  1、卡片認讀復韻母ai  ei  ui。

  2、打亂次序帶調讀ai  ei  ui。

  (七)書寫指導。

  這三個復韻母都是由兩個單韻母組成的,單韻母在四線格中寫在什么位置,復韻母也寫在什么位置。兩個單韻母組成一個復韻母,是讀一個音。

  第 二 課 時

  課時目標:

  1、復習鞏固復韻母ai  ei  ui及它們的四聲。

  2、學習聲母與ai  ei  ui組成的音節,能準確拼讀音節,正確書寫音節。

  3、能夠看圖說話,根據音節拼讀句子。

  4、能夠自己拼讀兒歌,做到詞語連讀。

  5、認識“你、他、水、白、皮、子、在”7個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語境中使用。

  學習過程:

  (一)復習鞏固。

  1、卡片復習復韻母ai  ei  ui,說說你是怎么發音的?

  2、對比讀:a——ai     e——ei     u——ui,說說有什么不同?

  3、認讀帶調的復韻母ai  ei  ui。

  (二)學習聲母與ai  ei  ui相拼的音節。

  1、出示:k—āi→kāi     g—ěi→gěi     h—uí→huí說說聲母和韻母各是什么?

  2、用翻板卡片拼讀書上的音節。(指名讀,齊讀)

  3、音節練習,組詞練習。(教師領讀、指名讀、齊讀)  

《復習3》教案 篇9

  附錄六 常見18個文言虛詞例釋

  【而】

  一、連詞

  1.表并列,可譯為“又”“和”或不譯。例如:

  蟹六跪而二鰲(《勸學》)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師說》)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2.表承接,可譯為“就”“接著”“然后”,或不譯。例如:

  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

  亡羊而補牢,未為晚也(《戰國策•楚策四》)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諫太宗十思疏》)

  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阿房宮賦》)

  3.表轉折,可譯為“但是”“卻”“可是”等。例如: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4.表遞進,可譯為“并且”或“而且”。例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5.表假設,可譯為“如果”“假如”。例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捕蛇者說》)

  6.表修飾,即連接狀語和中心詞,可不譯。例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項脊軒志》)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

  二、代詞

  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如:

  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三、復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語氣,相當于“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何】

  一、疑問代詞

  1.單獨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常帶語氣助詞“哉”“也”等,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例如: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國也》)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2.作賓語,主要代處所和事物,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例如: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

  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3.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例如:

  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二、作副詞

  常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或者加強語氣,譯為“多么”“怎么這樣”。例如: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蜀道難》)

  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孔雀東南飛》)

  三、復音虛詞“何如”“何以”

  1.“何如”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疑問或詰問,相當于“怎么樣”或“什么樣”。例如:

  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

  2.“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可譯為“拿什么”“憑什么”。例如:

  何以戰?(《曹劌論戰》)

  【乎】

  一、作介詞,相當于“于”。

  1.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可譯為“在”“從”。例如: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2.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或范圍,可譯為“在”。例如: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

  3.表示比較,可譯為“比”。例如: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4.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可譯為“對”“對于”“給”“向”“跟”。例如: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捕蛇者說》)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二、作語氣助詞

  1.作形容詞、副詞詞尾,譯為“地”“……的樣子”。例如:

  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賦》)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郁乎蒼蒼(《赤壁賦》)

  2.表示疑問或反問語氣,可譯為“嗎”“呢”。例如:

  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

  3.表示感嘆語氣,可譯為“啊”“呀”。例如: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難》)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滕王閣序》)

  【即】

  一、作連詞,用在復句的前一分句表示讓步,可譯為“即使”“縱使”;或表示假設,可譯為“如果”“假如”。例如:

  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與妻書》)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賈誼《論積貯疏》)

  二、作副詞,用在動詞前,表示前后兩件事緊密相連,或表示兩種情況聯系緊密,可譯為“立即”“馬上”“就”等。例如:

  (樊)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鴻門宴》)

  【乃】

  一、作副詞

  1.表承接,可譯為“就”“便”“于是”等。例如:

  良乃入,具告沛公(《鴻門宴》)

  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過秦論》)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曹劌論戰》)

  2.表轉折,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例如: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

  3.表限制,可譯為“才”“僅”等。

  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作判斷詞,可譯為“是”“就是”等。例如:

  此乃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

  三、作第二人稱代詞,譯為“你”“你的”等。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其】

  一、作代詞

  1.活用為第一人稱,可譯為“我(自己)的”或“我的”。例如: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2.作指示代詞,常表遠指,譯為“那”“那些”“那個”“那里”。例如:

  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游褒禪山記》)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

  3.作指示代詞,譯為“其中的”。例如:

  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游褒禪山記》)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4.用于第三人稱,可譯為“他(們)的”“它(們)的”。例如:

  會其怒,不敢獻(《鴻門宴》)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諫太宗十思疏》)

  二、作副詞

  1.表反問,譯為“難道”。例如:

  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祭十二郎文》)

  2.表揣測,譯為“大概”“或許”“可能”等。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3.表婉商,譯為“還要”“可”。例如:

  汝其勿悲(《與妻書》)

  三、作連詞,表選擇,可譯為“是……還是……”或“還是”。例如: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逍遙游》)

  【且】

  一、作副詞

  1.相當于“將”“將要”。例如:

  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逍遙游》)

  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驢》)

  2.相當于“暫且”“姑且”。例如: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

  且臣少仕偽朝(《陳情表》)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二、作連詞

  1.表并列,可譯為“一邊……一邊……”“又……又……”“又”。例如:

  河水清且淺。(《迢迢牽牛星》)

  2.表讓步,可譯為“況且”“尚且”“還”。例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赤壁賦》)

  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報任安書》)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與妻書》)

  3.表轉折,可譯為“然而”“但是”。例如:

  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鴻門宴》)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滕王閣序》)

  4.表遞進,可譯為“而且”“并且”。例如:

  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五人墓碑記》)

  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然】

  一、作代詞,相當于“這樣”“如此”。例如:

  車柔使之然也(《勸學》)

  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二、作連詞

  1.表轉折,可譯為“可是”“但是”。例如:

  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與妻書》)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鴻門宴》)

  2.“然”有時和“而”連用,“然”代指上文所說情況,“而”表示轉折,翻譯為“如此(這樣),可是……”,例如: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然”還常與“則”結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實,“則”是由此進行闡述或論斷,可譯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翻譯為“那么”。例如: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三、作助詞,用在名詞或短語之后;前面有“若”“如”“猶”等詞與之照應,可譯為“……的樣子”“一般”“那樣”等。例如:

  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登泰山記》)

  四、用在形容詞、副詞、擬聲詞之后,作為詞尾,譯為“地”“……的樣子”。例如:

  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逍遙游》)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說》)

  其聲嗚嗚然(《赤壁賦》)

  【若】

  一、作動詞

  (1)像,好像。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及,比得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作代詞,用于第二人稱,可譯為“你”“你的”。例如:

  若入前為壽(《鴻門宴》)

  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

  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三、作連詞,表假設,可譯為“假如”“如果”。例如: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燭之武退秦師》)

  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

  【所】

  -、作名詞,處所。

  某所,而母立子茲(《項脊軒志》)

  二、作助詞,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合組成名詞性短語,可譯為“……的人”“……的事”“……的地方”等。例如: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也(《逍遙游》)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

  財物無所取(《鴻門宴》)

  古所就不若彼也(《論毅力》)

  三、組成固定結構“所以”。主要用法有兩種:

  1.表示手段或憑借,譯為“用來……的東西”,“……的憑借”。例如: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2.表示原因,譯為“……的原因”等。例如: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師說》)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四、組成固定結構“為……所”,表示被動。例如: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為仲卿母所遣(《孔雀東南飛》)

  【為】

  一、作動詞,讀“wéi”

  1.修筑,修建。例如: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涉世家》)

  2.成為,變為。例如: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

  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竭誠則吳越為一體(《諫太宗十思疏》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逍遙游》)

  3.做。例如: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為學》)

  4.擔任,例如: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5.表判斷,是、算是。例如:

  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游褒禪山記》)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6.叫作,稱為。例如: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逍遙游》)

  7.作為,當作。例如:

  以五百歲為春(《逍遙游》)

  8.認為

  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9.創作,寫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琵琶行》)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二、作介詞

  1.表示動作行為受益的對象,譯為“給”“替”,讀“wèi”。例如:

  公為我獻之(《鴻門宴》)

  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過秦論》)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

  2.表動作行為引出的對象,可譯為“對”“跟”“同”“向”,讀“wèi”。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3.表被動,可譯為“被”,讀wéi,例如: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三、作語氣助詞,放在疑問句的末尾,表反詰語氣,可譯為“呢”。例如: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

  【焉】

  一、作代詞

  1.表疑問,譯為“怎么”“哪里”“什么”。例如: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歸去來兮辭》)

  2.表他稱,譯為“他(們)”“它(們)”。例如: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二、作語氣助詞

  1.用于句末,表陳述或疑問語氣,可譯為“啊”“呢”“了”,或不譯。例如:

  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

  2.用于句中,表停頓,可不譯。例如:

  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齊桓晉文之事》)

  三、作形容詞、副詞詞尾,相當于“然”。例如: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阿房宮賦》)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

  四、作兼詞,相當于“于之”“于此”,可譯為“在這里”“在那里”。例如: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勸學》)

  永之人爭奔走焉(《捕蛇者說》)

  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國也》)

  【與】

  —、作動詞

  1.給予,授予。例如:

  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2.結交,參與。例如:

  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

  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

  3.贊許。例如: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仁陷于愚,固君子所不與也(《中山狼傳》)

  二、介詞

  1.介紹出主動者發出動作時所涉及的對象,可譯為“跟”“同”“和”等。

  乃與平原君計,以五城封公子。(《信陵君列傳》)

  2.介紹出主動者發出動作以后受益的對象,即發出動作行為的是“誰”或“什么”,可譯為“為”“給”等。例如: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

  三、作連詞,表并列,可譯為“和”;表選擇,可譯為“還是”。例如:

  蜩與學鳩笑之(《逍遙游》)

  秦伯說,與鄭人盟(《燭之武退秦師》)

  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赤壁之戰》)

  四、作句末語氣助詞,同“歟”,表示感嘆或疑問,可譯為“吧”“嗎”“呢”“呀”等。例如:

  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不辱使命》)

  【以】

  一、作動詞

  1.認為。例如: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鄒忌諷齊王納諫》)

  2.使用。例如: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

  二、作介詞

  1.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譯為“用”“拿”“把”“憑”“依據”“按照”等。例如:

  乃入見,問:“何以戰?”(《曹劌論戰》)

  王好戰,請以戰喻(《寡人之于國也》)

  2.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因為”“由于”等。例如:

  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

  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3.引出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或時間,用法同“于”,可譯為“在”“從”等。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

  4.與“上、下、東、西、前、后”等方位名詞連用,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線。例如: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禪山記》)

  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觸龍說趙太后》)

  三、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于轉折關系。

  1.表并列或遞進,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又”“且”“而”“并且”“而且”等,或不譯。例如: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游褒禪山記》)

  越國以鄙遠(《燭之武退秦師》)

  2.表承接,常常用于表示動作行為的詞語之間,可譯為“而”或不譯。例如: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

  3.表目的,可譯為“來”“用來”“以致”“從而”。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過秦論》)

  愿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觸龍說趙太后》)

  4.表修飾,可譯為“而”,或不譯。例如: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

  5.表因果,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四、復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于“因此”,引出事理發展或推斷的結果。例如:

  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扁鵲見蔡桓公》)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庖丁解牛》)

  五、作副詞,同“已”,已經。例如: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因】

  一、作動詞,遵循、沿襲。例如:

  蒙故業,因遺策(《過秦論》)

  二、作介詞

  1.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例如: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疏》)

  2.介紹行為、動作發生的根據,譯為“依照”“根據”。例如:

  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史記•孫臏傳》)

  3.介紹行為、動作發生的時機,譯為“趁著”。例如:

  因擊沛公于坐(《鴻門宴》)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過秦論》)

  4.介紹行為、動作所采用的手段、途徑,可譯為“由”“從”。例如: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作連詞

  1.表承接,可譯為“于是”“就”“便”。例如: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鴻門宴》)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

  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

  因得觀所謂石鐘者(《石鐘山記》)

  2.表原因,相當于“因為”“由于”。例如:

  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木取材,方有人見之。(《雁蕩山》)

  【于】

  一、作介詞

  1.引出動作、行為的對象、處所和時間,可譯為“對”“對于”“在”“在……中”“在……方面”“到”“從”“向”“自”“跟”“同”“給”“由于”等。例如:

  于(對、對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

  得復見將軍于(在)此(《鴻門宴》)

  茍全性命于(在……中)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

  寡人之于(在……方面)國也,盡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國也》)

  河內兇,則移其民于(到)河東,移其粟于(到)河內(《寡人之于國也》)

  青,取之于(從)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

  2.放在動詞之后,表被動,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與它相應。例如: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今是溪獨見辱于愚(《愚溪詩序》)

  3.用在形容詞之后表比較,可譯為“比”。例如:

  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阿房宮賦》)

  良曰:“長于臣。”(《鴻門宴》)`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

  師不必賢于弟子(《師說》)

  二、復音虛詞“于是”,用法與現代漢語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1.可理解為“由于這個”,表示前后句的因果或承接。例如:

  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

  2.構成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可譯為“在這”“從這”。例如: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說》)

  【則】

  一、作副詞

  1.用于判斷句,起強調和確認的作用,可譯為“是”“就是”。例如: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項脊軒志》)

  2.表示限于某個范圍,可譯為“只”“僅”“才”。例如:

  及日中,則如盤盂(《兩小兒辯日》)

  3.表示估計,可譯為“或許”“也許”。例如: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作連詞

  1.表承接,可譯為“就”“便”“原來是”,或譯為“已經是”。例如: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鴻門宴》)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師說》)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觸龍說趙太后》)

  2.表選擇,可譯為“就是”“或”。例如:

  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3.表轉折,可譯為“然而、卻”。例如: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

  4.表假設,當用在前一個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于“假使”“如果”;有時用在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可理解為“那么”“就”。例如: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阿房宮賦》)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諫太宗十思疏》)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者】

  —、作助詞

  1.附在別的詞或短語之后,組成名詞性短語,指人、物、事、時間、地點,可譯為“……的人”“……的東西”“……的事情”等。例如:

  滅六國者,六國也(《阿房宮賦》)

  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與妻書》)

  2.用于數詞后,可譯為“個”“樣”等。例如:

  此三者,吾遺恨也(《伶官傳序》)

  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戰》)

  3.有時用于時間副詞之后,起語助作用,可不譯。例如: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觸龍說趙太后》)

  4.用于主語后,表判斷。例如: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過秦論》)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鴻門宴》)

  5.用于主語后,表原因。例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6.用于句中,表停頓,可不譯。例如: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鴻門宴》)

  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逍遙游》)

  二、作句末語氣助詞,表示疑問。例如: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之】

  一、作動詞,“往”“到……去”。例如:

  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

  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作代詞

  1.指示代詞,表近指,譯為“此、這、這里”。例如:

  秦人視之,亦不甚惜(《阿房宮賦》)

  之二蟲又何知(《逍遙游》)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2.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譯為“他(們)”“她(們)”“它(們)”。例如:

  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三、作助詞

  1.結構助詞

  (1)用于定語和中心詞之間,表修飾,可譯為“的”。例如:

  多于南畝之農夫(《阿房宮賦》)

  山間之明月(《赤壁賦》)

  (2)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例如:

  東方之既白(《赤壁賦》)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逍遙游》)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捕蛇者說》)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3)賓語前置的標志,用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被提前的賓語之后。例如:

  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宋何罪之有(《公輸》)

  (4)補語的標志。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例如: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2.音節助詞。常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后作詞尾,以湊足音節,無意義。

  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

《復習3》教案 篇10

  六、(XX年浙江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

  (1)大學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積極推動民族進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領受現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覺自律的獨立人格、民族關懷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又能夠在平凡的工作中發揮其個性和才華,為社會的文明發展作出腳踏實地的貢獻。因此,今天重提“知識分子”這一概念,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2)專家與知識分子這兩個概念并不重合。術業有專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從中形成一個知識分子的精神氣質、天下關懷的人生態度和敢于懷疑、敢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學只能培養出與社會的多元職業結構相一致的各類專家,那么,我們民族的精神存在將不再可能在一個特定的人群中獲得其自我意識和自我表達。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員都被充分融入到社會的利益體系中去,社會的良知就將失去其表達器官,民族的命運將被無聲地操縱于資本邏輯之手。

  (3)大學通識教育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守護知識分子代代相繼的可能性。而這個目標,在今天已被逐漸遮蔽了。對大學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的評價標準,已被納入了學分制的軌道。這是一種單純的功能主義的教學體制。要限制其弊端已經非常困難。因此,對于通識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條可以救治眼下的機械、呆板的學分制弊端的現實道路。

  (4)年輕一代的大學生不得不在市場經濟中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是十分現實的事情。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定與志存高遠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絕不意味著他們將來僅僅是能夠謀生或得到較高收入的專業人士。真正的青春飽含生命的熱情,能夠運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為實現理想而從事生命奮斗。

  (5)守護中國只是分子的繼續存在,是理解大學推行通識教育意義的必要高度。通識教育成果與否,將對中國大學的前進和它們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國際地位具有深遠的影響。

  (6)一個沒有文化自覺的大學,在國際競爭中的實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如果我們更關注的只是大學的當下排名,卻遺忘了在這種排名背后的真實基礎,這將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任何一所大學,其國際排名的真實基礎,都在于有一個卓然自立、具備文化創造力的知識分子群體的存在,這個群體能夠為自己民族的文化發展、并僅僅因此也能為人類文明的進展作出貢獻。

  8.下列對“今天重提‘知識分子’這一概念,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的原因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   )

  a.知識分子具有獨立的人格、民族關懷和社會責任感。

  b.知識分子是與專家并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獨特含義。

  c.大學過分注重培養適應社會多元職業結構的各類專家。

  d.大學要注重培養學生在市場經濟中獲取自己地位的能力。

  答案  c

  解析  a項原文是“在道德上自覺自律的獨立人格、民族關懷和社會責任感”,選項“以偏概全”,擴大了范圍;b項原文“專家與知識分子這兩個概念并不重合”,選項“具有獨特含義”屬于無中生有;d項信息在第一、三段:“大學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積極推動民族進步的一代新人”,“大學通識教育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守護知識分子代代相繼的可能性”。選項無中生有。

  9.下列對“文化自覺”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重視對通識教育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法的探索。

  b.重視對具有文化創造力的知識分子群體的培養。

  c.注重培養大學生高遠的人生理想并激發其生命熱情。

  d.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地位與國際競爭中的實力。

  答案  d

  解析  原文末段說:“一個沒有文化自覺的大學,在國際競爭中的實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d項在原文中找不到相關信息,屬于無中生有。

  10.下列觀點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在于培養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識分子而非術業有專攻的專家。

  b.通識教育的價值之一在于突破單純功能主義的教學體制,力保知識分子群體的存在。

  c.目前大學教育的最大問題在于偏離社會良知,導致民族命運被操縱于資本邏輯之手。

  d.通識教育的推行,能夠提升中國大學的國際地位和大學生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

  答案  b

  解析  a項信息在第二段:“如果大學只能培養出與社會的多元職業結構相一致的各類專家,那么,我們民族的精神存在將不再可能在一個特定的人群中獲得其自我意識和自我表達。”該項“而非術業有專攻的專家”無中生有。c項信息源在第三段:“對大學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的評價標準,已被納入了學分制的軌道。這是一種單純的功能主義的教學體制。”據前后文,該項“導致民族命運被操縱于資本邏輯之手”無中生有。d項信息源主要在第五段:“通識教育成果與否,將對中國大學的前進和它們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國際地位具有深遠的影響。”該項“大學生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原文無此信息。

  11.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旨。

  答:                                                                                              

  答案  大學應重視通識教育,培養“文化自覺”

  解析  文章共三個內容要點:大學教育的主旨(1-2段)、手段(3段)及其意義(4-6段)。據此,不難概括出作者的觀點。

  七、(XX年遼寧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在古代文論中,我們常常見到“文”和“質”這一對詞語。它們被用來評論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時代的文學風貌,還被用來說明文學的發展等,因此準確理解它們的含義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義是指線條交錯或者色彩錯雜,由此引申出華麗、有文采的意思。而“質”字,凡事物未經雕飾便叫做“質”,猶如器物的毛坯、繪畫的底子,因此含有質樸、樸素的意思。這一對詞語最初不是用于評論文學,而是用來評論人物的。《論語•雍也》記載,孔子曾說過“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的話。這段話中的“文”、“質”,人們一般解釋為:“質”是指“誠”一類內在的道德,“文”則是指文化知識一類外在的東西,“文”和“質”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其實按孔子原意,這里的“文”、“質”是指文華和質樸,都是就一個人的文化修養、言談舉止、禮儀節操而言的。一個人若是缺少文化修養,言辭拙樸,不講禮儀,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過分地文飾言辭,講究繁文縟禮,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辭禮儀的史官了。這里不存在本末內外的關系。

  以“文”、“質”二字論文學、論社會政治生活,與用它們來論人物有著密切關系。《韓非子•難言》論述向國君進諫之難:“繁于文采,則見以為史。……以質信言,則見以為鄙。”這句話可能就是本諸《論語》。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質信言”即“質”,分別指兩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再后來,東漢班彪說《史記》“辯而不華,質而不俚,文質相稱,蓋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從《論語》的話而來。“質而不俚”是說文風質樸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質相稱”是說文飾潤色恰到好處,無過與不及之弊。魏晉以后文論中用“文”、“質”二字,多數情況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風貌而言;只有少數場合可理解為近似于今日所謂的形式和內容。

  總之,古代文論中經常出現的“文”、“質”這對詞語,大致上具有一以貫之的含義。古代批評家要求文學作品能夠呈現出一種文質彬彬的動人風貌。當他們不滿于文壇風氣過于靡麗時,便強調“質”的方面;而當文風過于質樸時,又有人出來強調“文”的方面。“文”、“質”這對概念,體現了古人對文學作品的審美要求和他們對文學發展規律的認識。

  (摘編自王運熙《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文質論》)

  1.下列有關“文”和“質”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文”和“質”這一對概念在評論作家作品、概括時代文學風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必須準確理解它們的含義。

  b.在中國古代,“文”是華麗有文采之意,“質”含有質樸、樸素之意,這兩個字從一開始就是用來評論人物的。

  c.人們一般認為,“文質彬彬”就是形式和內容互相協調,其中“質”是指內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現。

  d.孔子認為,“文”有文華之意,“質”是質樸之意,“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華與質樸相配得當才能成為君子。

  答案   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這里“文”和“質”是就一個人的文化修養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沒有本末內外的關系。

  b.韓非子說“以質信言,則見以為鄙”,其中“以質信言”是指以質樸的語言進諫,“鄙”則與孔子話中的“野”意思相同。

  c.班彪說《史記》“文質相稱”,這可能是借用了《論語》的意思,從文學角度對《史記》外部風貌作出了高度評價。

  d.魏晉以后文論中“文”、“質”二字的含義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數場合可以大體理解為形式和內容。

  答案  a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韓非子•難言》指出,如果分別采用“文”或“質”不同風格,就無法達到向國君進諫的目的。這是“文”、“質”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個例子。

  b.“文”和“質”這一對概念的含義,不但在古代文論中大致上是一以貫之的,它跟最初評論人物時的意義也是一脈相承的。

  c.從古代文論來看,如果人們在文學創作中兼用華美和質樸的語言,那就會使文學作品呈現出一種文質彬彬的動人風貌。

  d.當古代批評家不滿于文壇風氣,要求加強“文”或“質”的時候,就意味著當時文壇可能已經過于質樸或過于靡麗了。

  答案  c

  八、(XX年福建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題。

  尺  度

  彭  程

  對于絕大多數的人物、行為、時間,在絕大多數的情形下,有兩個字是躲避不開的:尺度。幾乎多有的領域、一切事物,都因尺度的介入、參與而存在、運行,自足自立。

  尺度具有相對性。在某個人群某種環境中被視為天經地義的尺度,換一種背景來看,可能匪夷所思,莫名其妙。馳騁于想象王國的作家悲壯的叫喊“不創造毋寧死”,而另一邊,浸潤了實證精神的科學家會奇怪,如此虛幻的勾當何以會讓人付出整個身心。這時,尺度之不同簡直成為一道墻垣了。所以這個世界上才會有那么多的隔膜、誤解乃至對抗,小到一個家庭中長幼之間的代溝,大到亨廷頓所說的“文明的沖突”。

  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時會有意外,仿佛當今賽事頻爆冷門。當代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放棄巨額家族遺產,因為它們妨礙了他的哲學思考。明代作家袁中郎辭去蘇州行政長官之職,因為他的趣味是無羈無絆,與山水相唱和。這些人當然是常人眼里的“另類”,但你不能說他們沒有尺度。也許梭羅概括的最到位:“如果誰沒有跟隨隊伍的步伐,很可能他聽到了另一種鼓點。”他們對傳統的尺度不以為然,心中有著自己獨特的標高。越是杰出者就越勇于沖破流俗,因為他們的目力更能洞察事物的本質,更能窺見大美所在。相比人云亦云者,他們更樂于自己決定怎樣邁步。

  這就接近了一個重要的觀念:尺度的核心是個性。或者說,個性決定了尺度的美貌。一條因果之鏈連接了二者。而所謂個性,不過是源自對生活的獨特領悟和由此而生的特異的行為姿態。在常人難以理解之處,特立獨行者憑借自己的尺度成就了不尋常的人生。

  越是在這個復制的時代,獨特的個性就越顯得重要。而個性的極致是與尺度的臻于極致互為表里的。然而我們看到的情形卻不容樂觀,眾多的生命樣式都仿佛在一個模子里鑄成,更令人憂慮的是人們對此每每視而不見。據說隨著基因工程等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除了得享長壽外,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器官形體,你大可選擇夢露的容貌、喬丹的體型。這當然令人雀躍,但為什么很少聽人談及要為自己選擇獨特的生存尺度呢?為什么不努力將尺度設定的更合理、更美好、更杰出呢?

  ⒐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作者認為,幾乎所有領域、一切事物,都有尺度存在;即使是常人眼里的“另類”,也有他們自己的尺度。

  b.第三段列舉維特根斯坦、袁中郎的“另類”事例,并引用梭羅的名言,是為了證明“尺度具有普遍性”的觀點。

  c.由于現代可以運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克隆夢露的容貌、喬丹的體型,因此作者認為這是一個“復制的時代”。

  d.作者在文末運用兩個問句,對忽視個性的流俗表達了深切的憂慮,就個性化生存發出了熱切的呼喚,引人深思。

  e.本文開篇提出“尺度”的話題,接著論述其“相對性”,在闡析其“普遍性”中的“意外”,而后提示出“尺度的核心是個個性”。

  答案  bc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分析綜合能力,能力等級c,涉及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等考點。b項,錯在“是為了證明‘尺度具有普遍性’的觀點”,根據原文“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時會有意外,仿佛當今賽事頻爆冷門”,可知作者意在闡述尺度具有個性,而非普遍性。c項,錯在“由于現代可以運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克隆夢露的容貌、喬丹的體型”,屬誤將未然當已然,此項可從原文“據說隨著基因工程等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除看得享長壽外,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器官形體,你大可選擇夢露的容貌、喬丹的體型”得出。同時,本項因果上還出現倒置問題。

  解答此題時,要能夠從文本中找到原文,然后進行比對,最后才能選出答案。a項的原句在第一段,d句的原文在最后一段,e句屬于整體把握文章結構,原文為每一段的中心句。

  ⒑第二段中提到“尺度之不同簡直成為了一道墻垣了”,作者為什么這樣說?

  答:                                                                                                

  答案 尺度不同,人們對事物的評判就不同,因此造成了隔膜、誤解甚至對抗,像墻一樣,阻礙人們的交流。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作答時首先要注意需要理解的句子在文本中所在的位置,然后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是尺度為什么會出現不同,二是為什么說尺度的不同簡直成為一道墻垣,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⒒結合本文,舉例闡述你對“個性決定了尺度的相貌”這句話的理解。

  答:                                                                                                

  答案  決定“尺度”的關鍵因素是人的個性。個性不同,由此產生的標準(尺度)也不同。維特根斯坦和袁中郎等人的“尺度”異于常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的個性獨特,人生目標與眾不同。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作者觀點在文中的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作答時要注意題干中的提示語:“結合本文”,是要求學生從文本整體角度出發考慮;“舉例闡述”,是要求考生必須援引文本中的材料加以說明;“對……話的理解”,是要求考生必須先闡述這句話的內涵是      什么。在組織答案時,需要考慮幾個問題:為什么說個性決定了尺度的相貌,文本中哪些事例是證明這一觀點的,為什么你這么認為。

  九、(XX年安徽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近年來,“通俗歷史熱”不斷出現于媒體的報道之中。作為一種關涉史學的文化現象,我們有必要從歷史學的角度對其進行考察。

  “通俗歷史熱”是商品經濟和文化教育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定會出現的一種現象。實際上通俗歷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講說形式流傳的歷史已經相當久遠了。它廣泛流行于民間,是民眾了解過去、熟悉歷史、滿足自身歷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徑。一般情況下,這種歷史的口頭講說是以十分平靜的方式存在于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熱”。但是,當商品經濟趨于發達、文化教育發展迅速的時候,人們在從事賴以謀生的職業活動之外,帶有文化色彩的業余需求會隨之增長,對作為文化存在常見形態之一的歷史知識,其“求解”欲望也會趨于強烈。這種社會需求的增長促使與時代發展息息相關的史學不得不進行必要的適對性調整,從而在隔塵絕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種以滿足公眾意愿為基本出發點的通俗化的歷史敘述——口頭的或文字的,并作為用以“交換”的精神產品出現在市場之上而日益“走熱”。兩宋講史及宋元平話的一度活躍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當今市場經濟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為提高、高等教育開始走向大眾化的時代,人們的業余文化需求顯著增長,久遠的塵封舊事引起了人們日益濃厚的興趣。這使通俗歷史在當下有了“升溫”的沃土,其“歷史的貫性”開始充分顯現出來。客觀地說,對于廣大民眾而言,在古奧難懂的傳統史著和“學術模式”的現代史書皆難“卒讀”的情況下,通俗化的歷史幾乎成為他們“探尋過去”的唯一選擇。

  這種現象的出現,對史學終極功能的實現是非常有利的。史學的職任是記錄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總結其發展規律,以保證社會的良性運轉,促進社會的文明與進步,滿足人類社會發展的需求。這是史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終極追求”。這種目的追求決定了史學傳播范圍與學科效應的正比例關系,即傳播范圍愈廣,對社會走向文明與進步、對推動人類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而在社會道德的層面上,長久以來,史學都帶有濃厚的“天職文化”色彩,視道德教化為天然職任。它通過“貶惡揚善”以優化民風,激活有利于社會進步與文明的向善意識,從而使俗靜民和成為一種“常態”并最終惠及大眾和社會。同時,歷史知識的廣泛傳播,對社會整體智慧的提高也是不無裨益的。不可否認,中國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為規范與道義原則,只有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加以表達與闡釋,才能使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為社會道德與精神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通俗歷史熱”促進了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有效傳承,對史學社會功能的實現,對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都是極為有利的。正因為如此,通俗歷史的講說與著述之“趨熱”,應當受到歡迎和鼓勵。

  當然,歷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這已經被歷史所證明。“通俗歷史熱”的深入發展,要求通俗歷史在外在形式變化的基礎上,走向記述內容與歷史觀念等核心部分的變化。具體而言,就是要把講說與記述的重點,由“廟堂”轉向民間,由官場轉向社會。更多地關注下層、關注民眾,以體現史家應有的現伐眼光,這才是更高層次的、成熟形態的通俗歷史。

  (摘編自李小樹《關于“通俗歷史熱”的歷史學考察》)

  1.從原文看,下列關于“通俗歷史熱”在當今出現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通俗歷史以十分平靜的講說形式廣泛流行于民間的歷史已相當久遠了。

  b.市場經濟和文化教育的迅速發展促使人們對業余文化的需求顯著增長。

  c.人們對久遠的塵封舊事興趣日益濃厚,對歷史的“求解”欲望趨于強烈。

  d.古奧難懂的傳統史著和“學術模式”的現代史書,讓廣大民眾難以“卒讀”。

  答案  a

  解析  本題是要求選出不能作為“通俗歷史熱”在當今出現的原因的項,只要抓住題干的意思,答案a項所陳說的“歷史相當久遠”很顯然不能作為當今流行的原因。

  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通俗歷史以滿足公眾的意愿為基本出發點,作為一種用于“交換”的精神產品出現在市場之上,它的“走熱”有著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

  b.為適應時代發展,滿足廣大民眾在業余文化方面的追切需求,史學不得不走出隔塵絕俗的精英式研究誤區,適時調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

  c.通過“貶惡揚善”的方式以優化民風,激活有利于社會進步與文明的向善意識,這是史學的“終極追求”在社會道德層面上的具體表現。

  d.中國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為規范與道義原則,只有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加以表述與闡釋,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有效傳承。

  答案  b

  解析  文中第一段里說“在隔塵絕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種以滿足公眾意愿為基本出發點的通俗化的歷史敘述——口頭的或文字的”,并沒有說“隔塵絕俗的精英式研究”是歷史研究的誤區。這是無中生有。

  3.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

  a.“通俗歷史熱”可以擴大史學傳播范圍,傳播范圍越廣,就越有利于社會整體智慧的提高,從而完成史學學科的全面建設。

  b.既然通俗化的歷史已經成為廣大民眾“探尋過去”的唯一途徑,通俗歷史講說與著述的“趨熱”就應當受到歡迎和鼓勵。

  c.在商品經濟和文化教育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歷史就必然會“走熱”,這種“走熱”現象十分有利于史學終極功能的實現。

  d.通俗歷史應當由外在形式的變化走向記述內容與歷史觀念等核心部分的變化,以改變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現狀。

  答案  c

  解析  a項的錯誤主要是“從而完成史學學科的全面建設”,這是不合理的引申。原文只說到“(史學)傳播范圍愈廣,對社會走向文明與進步、對推動人類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b項不說因果是否合理,就是選項中“通俗化的歷史已經成為廣大民眾‘探尋過去’的唯一途徑”與原文“通俗化的歷史幾乎成為他們‘探尋過去’的唯一選擇”對比,它丟掉了“幾乎”一詞。d項中的“以改變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現狀”與原文“歷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這已經被歷史所證明”明顯不符。

《復習3》教案 篇11

  九年級第五單元走向明天復習提綱一、考綱要求:

  課 題

  考查范圍及要求

  第11課 胸懷全球 迎接 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挑戰

  了解改革開放使中國真正走向世界、中國國力增強和國際地位提高的事實;認識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形勢,了解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中 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正確理解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意義,認識到和平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道理,樹立平等、開放、參與的國際意識。

  第12課 放飛理想 立志成才

  了解理想的含義、分類和作用,了解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人類的最高理 想,正確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明確當代青年所要承擔歷史責任 ;掌握艱苦奮斗的含義、意義,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懂得人人都可以成才的道理,明確成才之路;認識面臨升學和就業選擇所需要的心理和知識準備。二、考點解讀第11課 胸懷全球 迎接挑戰1、了解改革開放使中國走向真正走向世界、中國國力增強和國際地位提高的事實:(1)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繼續發展的重要標志。它既是國際社會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巨大成就的充分肯定,同時也是我國堅定不移地全面實行對外開放和不斷走向世界的必然結果。(2)整個世界是一個互相依賴的有機整體。(3)改革開放使中國真正走向世界,使中國成為21世紀全球舞臺上引人關注的重要一員。[來源:z##](4)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發揮重要作用的具體實例:①承辦apce會議;② 成立博鰲亞洲論壇;③主持朝核六方會談;④申辦世博會成功等。(5)當今國際社會經濟全球化趨勢已經表明,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離不開中國。2、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當今時代兩大主 題。[來源:第一范文網]3、了解激烈的國際競爭:(1)在政治領域,不斷發生多極化趨勢與單邊主義的較量,不斷發生大國霸權主義和地區霸權主義導致的激烈沖突,恐怖主義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公害;(2)在經濟領域,傾銷與反傾銷之爭此起彼伏,日益密切貿易交往與不斷加劇的貿易摩擦相互交織。4、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5、了解我們面臨的機遇:(1)從國內來看,市場巨大并正在不斷拓展,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制造業規模齊全并有一定的技術水平;(2)從國際來看,新的世界大戰在可以預見的時期內打不起來,我們有望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以信息、生命科技為核心的現代科技成就,為我們以較低成本追趕發達國家提供了技術和物質條件;經濟全球化趨勢在發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全面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利用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利用外資創造了有利條件。6、了解我們面臨的挑戰:(1)那些成本高、技術水平及管理落后的行業和企業,將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2)我們的思維方式、管理模式都將受到一定的沖擊;(3)我國國民的綜合素質需要不斷提高,社會政治體制需要不斷改革。(4)最大的挑戰是人才的競爭。7、了解戰爭的危害:戰亂和沖突是經濟發展的巨大障礙,不僅使參與國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而且會導致交通運輸癱瘓,國際貿易中斷,使得世界經濟的長遠發展受到嚴重阻礙;還會導致社會動亂,誘發恐怖活動,破壞社會文明,嚴重阻礙 人類的進步和發展。8、說說維護世界和平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何重要意義。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9、理解和來與發展的關系:和來與 發展作為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前提條件;各國的共同發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只有世界所有國家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道路上,共同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才能不斷為人類社會的光明未來創造條件,真正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第12課 放飛理想 立志成才10、了解理想的含義、分類有社會理想的作用:[來源:](1)含義:是對未來的一種向往和追求,是人生有可能實現的奮斗目標。(2)分類:按理想的內容分,包括社會、職業、道德和生活理想。(3)社會理想的作用:社會理想是最根本的,起著決定作用,它既貫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又是一個人全部理想的歸宿和基礎。11、了解共同理想、最高理想的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1)共同理想: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最高理想;建立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3)關系:實現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必要準備和必經階段;實現人類的最高理想,則是實現共同理想的必然趨勢和最終目標。12、時代賦予當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貢獻青春。13、把握艱苦奮斗的含義:艱苦奮斗是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開拓進取的工作 作風和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14、為什么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1)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形成的優良作風。全民族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保證。(2)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關系到人們以何種精神狀態去建設自己的國家,創造新的生活。這 既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自身健康成長的重要動力。[來源:](3)我國現階段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發展又不平衡,地區差距還很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還不高,我國農村還有幾千萬貧困人口。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全體人民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4)人類永遠需要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實現理想的根本途徑,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備條件。(5)當代青少年擔負著光榮而艱巨的歷史重任,只有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堅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15、懂得什么是人才,明白人人都可以成都的道理:(1)含義:人才就是以其創造性 勞動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貢獻的人。只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或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為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做出積極貢獻,就能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2)從層次上說:人才包括科學家、 政治家、藝術家、文學家等高層次人才,也包括在平凡崗位上進行創造性勞動的一般性人才。從類別上說: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都可以出人才。由此可見,人人都可以成才。16、懂得如何成才,明確成才之路:(1)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強烈的時代責任感;更要以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勇敢地面對前進道路上的曲折和困難,善于攻克學習和生活中的難關,健康地走好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步。(2)青少年時期是最富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時期。我們要努力培養自己的競爭意識,充分發揮創造潛能,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在不斷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勇于拼搏,善于創新,不斷前進。17、樹立正確的職業觀:(1)全 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是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各個不同的部分構成了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并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職業。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只要埋頭苦干,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行行都可以出狀元。”(2)在我國,職業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沒有等級差別;各種正當行業都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都要有人去做,都要做得好。(3)我們應摒棄世俗偏見,善于創造條件,適應社會,服務社會,力求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4)我們選擇職業要立足于自身實際,爭取找到最能夠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崗位;要服從祖國需要,以人民利益為重,切實履行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光榮使命。

《復習3》教案 篇12

  第12課時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道德之光

  XX年3月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啟動。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分為“助人為樂模范”“見義勇為模范”“誠實守信模范”“敬業奉獻模范”和“孝老愛親模范”五類。每類表彰10名左右,共表彰50名左右。其余正式候選人授予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本次評選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展示公民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培育良好道德風尚,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

  知識鏈接

  1.為什么要開展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

  (1)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對經濟、政治具有反作用。當前,全國人民正在黨的領導下同心同德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時代前進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來引領,社會發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來推動。

  (2)開展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發揮了先進人物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的宣傳示范作用,把社會主義道德觀念傳播到千家萬戶,在全社會樹立了正確的價值導向,有利于幫助我們作出正確的道德選擇。

  (3)開展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對于培育“四有”公民,培育文明道德風尚,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利于提升我國的“軟實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4)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

  (5)開展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現實需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撐和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礎。

  (6)開展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效途徑。

  2.開展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什么道德啟示? 

  (1)青少年在加強科學文化修養的同時,必須重視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基礎上,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3)在加強自身修養的過程中,要以道德模范為榜樣,腳踏實地、不尚空談、重在行動,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

  針對訓練[來

  1.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人民群眾踴躍參與評選活動,選出自己心目中的“道德明星”。這蘊涵的哲理是(    )

  ①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②人的意識具有能動性

  ③認識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④不同意識對事物所起的作用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解析:選d。人民群眾踴躍參與評選活動,選出自己心目中的“道德明星”,這體現了①②;意識能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不等于人們的意識隨時隨地都是正確的,認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故③錯;④未體現。[來源:學_科_網z_x_x_k]

  2.古人云:“言不宿諾,行不茍從”“薄于身而厚于民,約于身而廣于世”。今天,我們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重視思想道德建設,是因為它(    )

  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②集中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前進方向

  ③在每個時代都具有相同的內涵

  ④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選c。道德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賦予時代的內涵,排除③,我國倡導基本道德規范,重視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選出④。思想道德建設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①與題干構不成因果。②說明思想道德建設的地位,故選c。

  高考展示

  例1:(•山東•21)要“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從文化建設的角度應當

  a.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b.倡導和踐行傳統文化的價值觀

  c.優先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修養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締落后文化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建設方面的內容。b錯,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并非都是正確的價值觀,故不應一味倡導和踐行;c錯,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的提高不應有先后之分;d錯,正確的說法是改造落后文化并取締腐朽文化;a符合題意,答案選a。

  例2:(•江蘇•22)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重慶市教育工委等部門將15000套含有《記憶•我愛你中國》、《信念》等內容的“紅色光碟”下發到全市所有學校。一股“信念”與“記憶”的熱潮在全市學生中掀起。該活動的主要目的是

  a.奏響主旋律,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

  b.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文藝素養

  c.培養愛國情感,促進民族文化繁榮

  d.發展教育事業,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

  【解析】本題考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這一知識點。重慶市教工委等部門向全市所有學校下發“紅色光碟”,在全市學生中掀起一股“信念”與“記憶”的熱潮。這項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使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故選a。b、c、d不是該活動的主要目的。

  例3:(•天津•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根據表左列信息,將右列需要填寫的內容,依次寫在答題卡上。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影響的相關知識,論證圖表左列信息的合理性,要求學生根據對應內容寫出相應的文化生活的理論依據。得分關鍵在于正確把握圖表左列信息與文化生活中相關知識的對應關系。不能準確對應圖表左列信息;不能明白圖表左列信息所體現的文化生活的理論依據易失分。

  答案:①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文化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②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文化遺產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展現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③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復習3》教案 篇13

  XX屆高考政治第一輪考點專項復習教案

  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1.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

  世界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聯系的根本內容是矛盾,發展的動力也是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所以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

  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矛盾的含義。

  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提示】

  (1)“兩個方面”不是任意的兩個方面,而是構成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

  (2)“兩個方面”是具體的、多樣的,不局限于“好”與“不好”兩個方面。

  【拓展】

  哲學上所講的矛盾和生活中所講的矛盾

  (1)第一種情形:生活中講的矛盾,如人與人的矛盾、階級與階級的矛盾,其實是矛盾雙方斗爭性的具體體現。

  (2)第二種情形:生活中講的矛盾,還包括人們語言表述上的矛盾(如成語故事“自相矛盾”中所寓),這是邏輯矛盾。

  哲學上講的矛盾是事物固有的對立統一關系,而邏輯矛盾是人們主觀思維上的前后不一致,二者有著天壤之別。

  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含義。

  關于矛盾基本屬性的兩大方法論

  第一、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種轉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們應當促進有利轉化,防止不利轉化。

  第二、矛盾雙方的對立性和同一性不可分割,我們應當在對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對立。

  同一性(統一性) 斗爭性(對立性)

  區別 含義 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連結的屬性和趨勢 矛盾雙方相互對立、相互分離的屬性和趨勢

  表現 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

  相互貫通(滲透、包含),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相互區別;相互排斥。

  哲學上講的“斗爭”與生活中講的“斗爭”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特點 相對的,有條件的 絕對的,無條件的

  聯系 同一性以斗爭性為前提;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為同一性所制約。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對立統一規律

  【聯系實際】

  第一種情形如“謙受益,滿招損”。

  第二種情形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4. 矛盾普遍性及其指導意義。

  原理內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并且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時時有矛盾)。

  方法論:(1)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這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堅持一分為二的全面分析方法,反對 形而上學的片面觀點(一點論)。

  【提示】

  (1)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不能說任何兩個事物都構成矛盾的雙方。

  (2)矛盾不僅是普遍的,也是客觀的,是事物固有的,人們不能任意地制造和消滅矛盾,但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矛盾,通過改變矛盾的條件來改變矛盾的狀態甚至解決矛盾。

  (3)兩點論的“兩點”不能僅僅為“優點”和“缺點”、“成就”與“不足”。二者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4)解決矛盾不是說消滅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具體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了。

  【聯系實際】

  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承認矛盾并勇于解決矛盾的體現。

  科學發展觀中的“五個統籌” ——兼顧矛盾雙方

  “和而不同”的外交戰略思想 ——兼顧對立和統一

  【高考題-辨析題】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制造矛盾越多就越能推動事物的發展。

  ①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的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所以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②這種矛盾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觀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人們不能任意制造和消滅矛盾。

  ③人為制造的矛盾與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區別的,人為制造的矛盾不僅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而且會適得其反。

  5.特殊性及其指導意義。

  原理內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即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指導意義。

  原理內容: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變的,在不同的場合是可以變化的。

  方法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依據。

  【提示】

  (1)“寓于”、“包含”、“表現”的使用不要混淆。

  (2)不能說“沒有普遍性就沒有特殊性”。

  (3)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不能為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多數與少數的關系。

  (4)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所謂“具體的統一”,就是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自身的實際相結合;所謂“歷史的統一”,就是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不同階段的實際相結合。

  7.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

  原理內容:①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②次要矛盾是指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①主次矛盾的辨證關系要求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②又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處理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區別 含義 是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矛盾 是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地位 處于支配地位 處于從屬地位

  作用 對事物發展起決定性作用 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性作用

  聯系 (1)相互影響。主要矛盾由于在事物發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因而它的存在與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它矛盾的存在和發展,但次要矛盾雖然對事物的發展不起決定作用,反過來也會影響主要矛盾的發展和解決。

  (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主要指兩種情況:①主要矛盾解決了或者基本上解決了;②原來的主要矛盾雖然并沒有解決,但由于出現了新情況,特別是條件發生了變化,其它矛盾可能更為突出,也會發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轉化。

  8.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

  原理內容: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內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對比上占優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這時,事物就發生根本性質的變化,由這一事物變成另一事物。

  方法論: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證關系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知識聯系】

  (1)前面講過“矛盾的特殊性決定事物性質”,和這里并不矛盾。準確地說,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事物的內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2)矛盾的同一性指出,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這個轉化過程,就是矛盾主次雙方此消彼長的過程。當這一轉化尚未改變矛盾雙方原有的主次地位,就是事物量變的過程,當這一轉化實現了矛盾雙方主次地位的變更,則發生事物的質變。

  矛盾雙方的轉化還有另外兩種特殊情形:

  雙方“同歸于盡”,產生新的矛盾,如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雙方“走向融合”,產生新的矛盾,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城鄉矛盾的解決。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區別 含義 在事物內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 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

  地位 處于支配地位 處于被支配地位

  作用 起主導作用 不起主導作用

  聯系 1、相互依賴: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對事物的性質也有一定的影響,是事物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2、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種轉化是矛盾雙方力量此消彼長,不斷運動變化的結果。矛盾的主次方面變了,事物的性質也就改變了。

  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關系

  關系 類別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區別 外延不同 相對“許多矛盾”而言,一般只有一個 “同一矛盾”而言,主次方面都只有一方。

  內涵不同 主、次矛盾指“矛盾體”,可稱為“一個”或“一種”,內部又含主、次方面。 主、次方面指“矛盾側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作用不同 決定事物的發展進程。常用在“辦事情”,解決問題上,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怎么找出問題關鍵 決定事物性質。常用在“看問題” 上,用于評價利弊,優劣,功過等。

  材料信息 如果材料中的文字主要反映的是人們應該如何“辦事情”,即“怎么辦”等具體要求和做法的,這些都與主要矛盾有關,動作詞匯多為“抓”、“堅持”、“做到”等 如果材料中的文字僅僅反映的是人們對某事物或某人物的評價或看法,只是“看問題”而沒有論及“怎么辦”,則意味著材料與矛盾的主次方面有關。動作詞匯多為“分清”、“認識”、“評價”等

  關鍵詞 多用“重點”、“中心”、“關鍵”、“突出任務”、“核心問題”、“放在首要地位”、“重中之重”、“第一要務”、“首要任務”等詞匯 多用“主流、主體、性質、實質、方向、本質、多數、總的看、利弊、優劣、大局”等詞匯

  側重點 主要矛盾側重強調重要,不求比重上的多,而求分量上的精 矛盾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是多數與少數的關系

  方法論要求 要求做工作要抓重點、抓關鍵抓中心,但又不忽視一般 要求看問題要把握本質和主流但又不忽視支流

  聯系 復雜事物包含著許多矛盾中,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而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

  注意:

  事物的性質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但不能因此否定矛盾的次要方面對事物的性質的影響作用。

  9.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

  (1)哲學依據:主次矛盾的辨證關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證關系

  (2)基本內容:

  堅持兩點論: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堅持重點論: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牽牛要牽牛鼻子”。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第三、兩者的關系: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

  (3)反對的錯誤傾向

  第一、脫離重點的兩點論是形而上學的均衡論。

  第二、脫離兩點的重點論是形而上學的一點論。

  【拓展】

  一分為二的觀點、兩點論、兩分法,都是全面的觀點,本質上是一致的,不矛盾。

  10.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含義: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提示】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以承認矛盾的普遍性為前提的。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是認識事物的方法,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2)地位:

  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提示】

  (1)如何“活的靈魂”?

  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關鍵在于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能生搬硬套,這樣才能保持其生命力。

  (2)注意區別: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3)哲學依據: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意義

  第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

  第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提示】

  第一點從認識世界的角度講,第二點從改造世界的角度講,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因:哲學依據+地位+意義

  (5)怎樣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補充)

  第一,前提: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有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才能進一步對矛盾作具體分析。

  第二,關鍵: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點、本質以及事物存在的具體條件。只有研究這些特點,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區分開來,做到具 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三,重要條件:要在事物的運動中把握事物的矛盾。只有在運動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客觀的具體歷史的統一,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拓展】

  1、全面“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從唯物論角度: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從辯證法角度: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

  從認識論的角度:認識的不斷發展。

  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關系

  比較 一切從實際出發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實事求是

  區別 含義 就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就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規律性,作為 我們行動的向導,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

  哲學依據 物質決定意識原理 矛盾特殊性原理 規律客觀性原理

  哲學范疇 唯物論 辯證法 唯物論

  側重點 側重于主觀與客觀的相符合,反對主觀主義 側重于在認識和解決問題時,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反對“一刀切” 側重于按客觀規律辦事,反對違背客觀規律

  聯系  都突出強調了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和條件,去認識事物的不同性質。

  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前提和基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從實際出發的深入體現和必然結果。在現實生活中二者是融為一體的

  

  【回顧并小結: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1、回顧并總結:什么是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法:

  (1)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要求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兩點論、兩分法看問題。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主次矛盾及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要善于把握重點和主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2、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1)矛盾分析方法在唯物辯證法中的重要地位

  從世界觀的角度看,聯系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聯系的根本內容是矛盾,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因此,矛盾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從方法論的角度看,世界充滿矛盾,認識世界就是認識矛盾,改造世界是就是解決矛盾,因此,矛盾分析方法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正是如此,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就成為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

  (2)矛盾分析方法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矛盾分析方法一向是高考的重點,縱觀歷年高考試題,涉及矛盾分析方法的題目的分值占總分的比例都比較高。

  試題設問的指向主要有:

  ①事物既對立又統 一的關系,一分為二的觀點;

  ②矛盾轉化律;

  ③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關系原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④主、次矛盾相互關系原理及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關系原理;

  ⑤與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3、怎樣靈活運用矛盾分析方法?

  (1)與學科內知識的滲透

  ① 與《生活與哲學》其他知識的滲透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物質與意識之間;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之間;實踐的客觀性和能動性之間;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之間;貢獻與索取之間……。

  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分析: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間……。

  用矛盾主次方面的關系分析:物質的決定作用和意識的能動作用不可分割,但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第二位的。其它如實踐的決定作用與認識的反作用之間;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與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之間;貢獻和索取之間……。

  ② 與《經濟生活》知識的滲透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生產與消費之間;公有制與非公有制之間;勞動者權利與義務之間;效率與公平之間;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之間;五個“統籌”……。

  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分析:投資的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稅收……。

  用一分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關系分析: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用主次矛盾的相互關系分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③ 與《政治生活》知識的滲透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民主和專政之間、政治權利和義務之間、政府的權力和責任之間……。

  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分析: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政黨制度;我國的民族的區域自治制度;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用一分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關系分析:“一國兩制”下我國社會的性質; 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

  ④ 與《文化生活》知識的滲透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經濟、政治與文化之間;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之間……

  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分析:文化的世界性與民族性之間;中華文化與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之間……

  用一分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關系分析: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精華和糟粕;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2)結合社會熱點進行分析(牛刀小試)

  下列事實體現了矛盾分析方法的什么道理?

  ① 和而不同的外交戰略

  在同一中把握對立,在對立中把握同一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

  ②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和解決矛盾

  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3)實戰訓練

  例題1:一位專家曾說:“世界一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請用矛盾分析方法對這一觀點進行分析。

  解答: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垃圾”和“資源”作為矛盾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但這種轉化是需要條件的。我們要實現由“垃圾”向“資源”的轉化,必須解放思想,進行創新,從新的角度發現市場需求,開拓市場空間,把“垃圾” 變廢為寶。

《復習3》教案 篇14

  張上明 [原創]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增強作文語言文采的方法,使學生能從引用、修辭、幽默、句式等幾方面提升作文的文采。

  教學重點:怎樣運用引用、修辭、幽默、句式等幾方面提升作文的文采。

  教學難點 :怎樣運用引用、修辭、幽默、句式等幾方面提升作文的文采。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中考優秀作文除了在立意、內容、感情、結構等方面有嚴格的要求外,還要求在用詞準確的前提下,語言要生動、富有文采。孔子云:“言之無文,行之不遠。”這是關于文采意義的最好概括。許多省市的中考作文評分都把語言的運用作為—個重要依據。那么,怎樣才能使我們的作文語言有文采呢?(請學生各抒已見)

  二、使作文語言有文采的方法:

  1、 巧借引用。可借用、仿用古詩詞或名言、警句、歌詞、流行語、歇后語等。

  A 巧用古詩,喚起美感的共鳴。古代詩句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語言優美,酣暢淋漓,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聯想翩翩,在文章中可算是點睛之筆。2002年鹽城市中考作文以“靠”為話題,要求考生寫一篇文章,一個考生在《愛的港灣》一文中是這樣開篇的: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輕舟傍水依靠,聽黃鸝鳴唱,看柳絮飛揚,儼然一幅恬淡的山水畫,令人心曠神怡。“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商人旅客的性命,亦依托于伸入淺海的避風港。心也一樣,有了依靠,才不會空虛;有了寄托,才不會孤寂。

  文章一開篇以兩段詩文的名句喚起讀者的共鳴,使人聯想人與自然、社會的依靠,自然生物與景致的依靠。作者緊扣“靠”這一主題巧用古代詩句,自然引起下文,順理成章地表達“愛的港灣”這一主題。亮點的凸現,加之全文構思精巧,閱卷老師給這篇作文打了滿分。一個學生在《長島落日》文中是這樣寫長島落日景致的:

  落日的余暉將島上的小山、漁舍籠罩上一層橙紅色的光暈,好似一幅色彩濃郁的潑墨國畫。海面上那層淡淡的云霧也悄悄退去,隱隱約約露出一帶島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只見一輪紅日懸在云層之上,光彩四射,層層云海被染得鮮亮橙紅,閃著金光,如同一團沸騰的火焰。天盡頭,那水天交接處,海水在不安地動著,海面上霞彩流瀉,波鱗閃閃。云海旁,露出一片清冷深沉的暮色。

  小作者運用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精練地突出了海島落日的景觀,以詩句展示出一幅古樸深邃的畫卷,閃爍出文化底蘊的亮點,使讀者陶醉在海島的暮色之中。一學生在《我愛你,菊花》文中寫道:

  難怪唐代詩人元稹寫下了這首詩:“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深秋,百花凋零,惟有菊花,在霜天昂首怒放。我們家鄉的菊花嬌艷動人、流光溢彩,一叢叢、一束束把整個鄉村打扮得花枝招展、生機盎然。秋菊在寒風中堅強不屈的精神使我非常地欽佩。

  作者在恬淡的文字中凸現出元稹的贊菊詩,讓人感受到了家鄉菊花獨領秋韻的風采。

  B 運用警句名言,引起讀者的深思

  警句名言流播古代文化遺產,傳遞偉人的哲學理念,溝通讀者高遠的心靈,在文章中能凸現出精品的亮點。一考生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中巧用了名句,使筆底生花: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以悠久的民族文化而著稱于世,中華兒女在長期的斗爭中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尤以精神文明更為斑斕耀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作者行為的精神支柱,多少代人前赴后繼,為國家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而歷盡艱辛。“仁者不以盛衰變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這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所在。

  這段文字中兩句名句跳入讀者眼簾,一下子激起讀者心靈的浪花,使人想到民族的盛衰與自我的責任緊密相聯。一學生在《飄落的秋葉》中是這樣運用名句點明主題的:

  你飄落了,打著旋兒,緩緩地、悠悠地落下。是留戀枝頭,還是憂郁悲傷?不!都不是,那是你投入大地母親的懷抱,是欣欣然的婆娑舞姿,是向母親表示著赤子的心。“樹高千丈,落葉歸根”啊!“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經歷了嚴冬的磨難與春的更新,你坦然化作泥土,以自己的生命去滋養、護理新的生機。于是,葉兒更青翠,花兒更絢麗,果實更甜美。(《飄落的秋葉》)

  作者以名句熱情謳歌秋葉無私奉獻的精神,自然貼切,情調濃郁,讓人在名句中感受到飄落的秋葉具有的無上崇高的品質和獻身精神。

  2、巧用修辭手法,感受藝術的熏陶。綜合運用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反語、對偶等。

  作文中運用修辭手法,可以增強文章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把讀者引入到一個美妙的境地,使讀者通過聯想、想像,達到身臨其境的美妙境界。一學生在《十月,唱給祖國的戀歌》一文中運用了這樣的排比修辭手法:

  我真正感受到腳下這片古老、神奇而結實的大地跳動的心聲,那是祖國母親的信仰、 憧憬、希望、追求、奮進、粗獷與豪放。祖國母親是一支歌,歌唱團結,傳播文明;祖國母親是一座豐碑,鐫刻過去,啟迪未來;祖國母親是一汪大海,浩瀚豐饒,坦蕩寬廣……(《十月,唱給祖國的戀歌》)

  小作者以排比、反復的修辭手法,暢抒贊頌祖國之情,把讀者的視野吸引過來,讓人感受到祖國的繁榮昌盛、與時俱進和美好的未來,這樣的文字怎能不使讀者感受到藝術的真諦呢?形式和內容的和諧,文化和情感的交融,催人奮進。一學生在《貓》文中寫道:

  貓長著一身茸茸的長毛,很有光澤,手摸起來光溜溜的,很有彈性。它的頭很大,約占整個身體的三分之一,基本上與身體一般粗細。一對靈活的小耳朵可以前后擺動,傾聽一切細微的響聲。它的眼睛很大,像一對亮晶晶的玻璃球,夜里所有的東西都休想從它的眼皮底下溜過。四只白色的小爪上長著鋒利的指甲,平時縮進厚厚的肉墊里,跑起來又快又輕盈,像一團絨線在地上滾過。貓某些地方很像百獸之王一老虎,也很威風凜凜。

  這段文字兩處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它的眼睛很大,像一對亮晶晶的玻璃球”,“跑起來又快又輕盈,像一團絨線在地上滾過”,通俗明白的比喻,使貓的靈性躍然紙上,令人喜愛。

  3、不妨來點幽默。以此突現個性

  吃飯乃人生第一大事。當我在下課鈴響0.1秒之后,手捧我那剛買的新碗狂奔向目的地時,地上的一顆小石子不知是怪我踩疼了它的肉體,還是故意與我過不去,偏偏要不識時務地跑到我的腳下來,害得我在沒有一點思想準備時,與大地母親接起吻來,直到嘴腫得老大,更可氣的是,我那剛買的新碗不幸英年早逝。 (選自陜西中考滿分文《生活是一種幸福》)

  這段文字巧妙運用“肉體”、“接吻”、“英年早逝”等新鮮詞語,以幽默的筆調描寫了一個生活場面。讀之,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這就是作文的亮點。

  4、句式靈活。長短句兼用,整散句并存,多用描寫句,少用陳述句,以增強表達效果。

  此外,還可以積累豐富的詞語,盡量避免使用重復詞語,盡可能恰當地選用同義詞。或者精心提煉一些富有哲理的語句。等等。

  三、小結:

  當然,同學們一定要明確,有文采并不是說一定要詞藻華麗,樸實的語言運用恰當,同樣生動,同樣也有文采。

  四、學生練習:

  以“我的一天”為話題寫一段話,可采用所介紹的方法使語言富有文采。

《復習3》教案 篇15

  政   治

  第一部分:知識專題

  專題三  文化生活

  一、學習意義學習文化生活這門課程,可以使學生了解當前生活中的各種文化現象,獲得參與各種文化活動的基本知識和能力,包括如何進行文化賞析、提高文化修養,理解文化傳承、交融和創新的意義,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同時,促使學生在當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識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投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更重要的是,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將深切感悟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深信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二、本課程的內容結構本課程的四個主題,大體遵循“是什么:文化的概念”“為什么:文化的發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辦:文化建設”的邏輯順序排列。(一)“文化與生活”。講述文化的概念、功能和作用。包括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作為人類的精神活動,對社會局長有引導和制約的作用;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當代社會,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等內容。(二)“文化傳承與創新”。講述文化的傳播、繼承和創新的意義。包括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文化經過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經過相互借鑒和融合,實現創新和發展;在發展民族文化、繼承傳統文化時,既要防止故步自封、閉關自守的傾向,又要防止“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傾向等內容。(三)“文化與民族精神”。講述弘揚中華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包括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當前,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大力弘揚和培育這種民族精神,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等內容。(四)“發展先進文化”。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性質、目標和要求。包括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統領,以培養“四有”公民為根本目標和根本任務,以思想道德建設為中心環節;要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就要投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高4考1資3源5網【考綱要求】近幾年的高考文化生活試題充分表現出強烈的國家意志,又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人文內涵。從考查的題型來看,以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為主,選擇題比重較大;從考查的知識點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文化的創新。從材料選取的形式來看,傳統文化部分多選擇區本地方特色的材料,外來文化上多以北京奧運會為背景。總結、XX年高考江蘇、山東、寧夏、海等地的考綱及考卷,文化生活的常考點有:1、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2、文化對人的影響 ;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4、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5、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6、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7、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8、加強思想道德建設;9、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10、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的意義;11、怎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因此,文化生活高考的復習與教學必須始終把握時代脈搏,滲透國家意志,明確宏觀背景。XX年高考從《文化生活》的層面,要特別注意:“雙百”人文的精神、國慶閱兵和國慶晚會表現的文化、理念;建國60年來不同時期表現出來的不屈的民族精神等。【教法指引】 文化生活的學習要在掌握堅持文化生活知識為第一要務的前提下,強化能力訓練。平時訓練中要注意從試題所提供的材料中,從設問的要求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依據所提取的有效信息確定所需要的文化生活原理、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文化生活學科術語來描述思維過程、組織答案,并在組織答案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會相應的邏輯思維方法和解題技巧,培養學生歸納綜合、分析、運用科學思維方法,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創新能力。針對試題題材具有熱點化、生活化、大眾化、靈活性的特點,復習過程中要明確高考熱點問題,及時將熱點信息與課本知識點巧妙地結合起來,善于尋找理論和材料背后的相容點,學會感知熱點素材,把握熱點問題本質,注重將生活與知識融會貫通,平時試題答案的組織給學生以較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根據自己的理解、看法靈活地去組織答案,讓學生有創新的空間。對《文化生活》的幾點教學想法:1、知識點重點比較集中:文化對個人、對國家的影響;文化創新;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諧文化。2、考題比較集中,尤其以考察意義類為主。3、考察綜合性比較強,答案組織前后跨度大。4、題目選材新穎,多以當年度、當地的熱點問題為主,考察學生運用文化生活的原理分析理解現實問題。5、關注新教材的變化,尤其是在第四單元中的一些改變。【知識網絡】第一單元   文化與生活文化現象1.  無時不在 2.無處不在 3.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現象的普遍性文化現象的特殊性文化的含義:(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文化是人所創造、是人所特有。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而非物質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和個人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文化是個人的一種素養:①  個人文化素養的形成:要靠后天的生活、實踐和受教育才能形成。人們在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②  個人文化素養的表現: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所以文化素養總要通過一定的言行活動和物質載體表現出來。文化對個人影響的來源、表現、特點文化的形式意識形態部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非意識形態部分(科技、教育、文學、藝術、語言文字等)

  文化的作用

  (精神力量)文化對國家的影響文化對個人的影響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文化塑造人生(三個方面)綜合探究:文化競爭力1.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在綜合國力競爭中,文化競爭力倍受關注,其中科技、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是維護自身文化安全的精神武器。1.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 2.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生產力的發展。 3.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為什么怎么辦

  第二單元 文化傳承與創新文化的繼 承與發展文化 傳播文化多樣性文化 傳播1.含義 2.表現: 3.世界文化的共性與個性(為什么具有共性和個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樣性是文化的魅力所在;文化多樣性是文化繁榮的前提) 4.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 5.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6.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則b 民族節日:(在民族文化中的價值p29) 文化遺產:(地位與作用、保護) :1.文化傳播的含義2.文化傳播的途徑(三個重要途徑+其它) 3.文化傳播的媒介:傳媒的含義和發展階段;現代大眾傳媒的產生(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形式(五種)、作用p374.文化交流對中國和世界的作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5.對文化傳播的正確態度(熱情歡迎、主動推動)1.傳統文化的含義及表現 2.傳統文化的特點3.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兩面性)以及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4.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含義、辯證關系、要求) 5.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文化創新 的途徑1.文化發展的實質: 2.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3.文化創新的作用:  4.文化創新的意義: 5.當代中國文化工作者的使命: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于社會實踐 2.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改造傳統文化,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3.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博采眾長、和而不同、以我為主) 4.文化創新中要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的 源泉和作用

  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中華文化民族精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1.輝煌歷程:萌芽、雛形、統一、全盛、延續、衰微 2.見證(漢字、史書典藉)3.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的原因:包容性(含義、意義) 4.近代中華文化衰微的時間、原因 5.中華文化的復興:救亡圖存;中共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續寫壯麗1.  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紐帶、精神支柱、精神動力) 2.民族精神的內涵:①核心:愛國主義②團結統一: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前提 ③愛好和平:④勤勞勇敢: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 ⑤自強不息: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3.民族精神豐富和發展的體現: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大精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六大精神。體現了繼承和發展、弘揚和培育的統一 4.為何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要性:面對世界范圍內的文化激蕩之勢…重要任務 重要性:三個方面) 5.怎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點: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繼往開來,與時俱進。                                     主體:人人都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主要途徑: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基本 特征1.獨特性:①中華文學藝術:特點、作用②中國科學技術:地位(長期處于世界前列)、特點、意義 2.區域性:①原因 ②關系:不同區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共同推動了中華文化的發展3.民族性:中華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第四單元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走進文化生活發 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1.當代文化生活的特點及產生的原因: 2.文化生活的喜與憂(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對文化生活的影響) 及對策 3.發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原因、大眾文化的含義、) 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義、危害、表現、存在的原因及對待它們的政策 5.對待落后和腐朽文化采取的措施:國家:要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還要利用法律手段,加強立法工作,規范文化市場;個人:要提高眼力,拒絕污染。因為,在日益開放的文化環境下,落后文化會采用現代傳播手段肆意擴散,腐朽文化往往變換新的形式加以蔓延,所以作為個人要提高眼力,拒絕污染。社會:要奏響主旋律,大力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作用、地位、及文化建設的內容。1.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①中國先進文化的探索(結論是什么、轉折點是什么)②先進文化的含義:③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重要性: 2.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①基本內容: ②地位③基本要求 3.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要求 、內容 4.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①根本目標 ②根本任務 ③怎樣建設(第一,大力發展教育教學文化事業;第二,必須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第三,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第四,發揮億萬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創造豐富多彩的形式;第五,要投身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文化發展的中環節(思想道德建設)1.地位及原因 2.內容: 3.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容、地位、意義 4.面對生活中的道德沖突,作出正確判斷和選擇的途徑: 5.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的關系: 6.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四點)

《復習3》教案 篇16

  period 6 assessment

  the general idea of this period

  this period is to find out how well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english humour—the kinds of humour and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each kind,whether they can use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learned in this unit correctly,so that instruction can be improved.to achieve the above goals the teacher can apply both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by designing a checklist for students to complete.and this will get the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assessment so that they focus o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s well as the results of learning.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to assess whether their knowledge about this topic has increased.

  help the students focus o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s well as the results of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s

  question-and-answer activity.

  pair work and group work to make the students work in class.

  teaching and learning aids

  a multimedia

  a blackboard

  three dimensiona l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nd skills

  elevate efficiently the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english humour.

  ele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using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and grammar learned in this unit.

  process and strategies

  check up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is unit by evaluation and tests.

  feelings and value

  through this part the students will surely know what they have mastered and haven’t mastered,and thus work hard to consolidate it.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greetings

  t: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ss:good morning!

  t:so far we have finished this unit which is about...?

  ss:it’s about english humour.

  t:we have had great fun while learning this unit.it seems that our class has become more lively and interesting.of course we have learned a lot of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and the -ing form used as the attribute,predicative and object complement.

  step 2 dictation

  t:now let’s have a dictation of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s i told you yesterday.i’ll read each word or expression twice.are you ready?let’s start.

  t:please check your answers with your partners.please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ose words or expressions that  you didn’t get right.

  step 3 assessment

  t:today we are going to see how well you have worked on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the -ing form,and how much you know about english humour.now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o have a self-assessment.

  非測試性評價

  checklist

  1.do you know different kinds of humour?

  2.do you know humour is not always kind?

  3.do you know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humour and chinese humour?

  4.can you tell some funny  stories in english?

  5.can you think of a funny situation in your life and then write out your story.

  6.can you understand all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unit?

  7.do you know the function of the -ing form?

  8.can you use the -ing form freely and correctly?

  測試性評價

  ⅰ.choose the suitable words from the box below and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correct form.

  astonish depress play do ride amuse bark welcome

  1.i can’t imagine billy _________________ a motorbike.

  2.did you hear the dog downstairs _________________ for most of the night?

  3.frank is very good at telling funny jokes.he can be very _______________.

  4.you can’t stop me __________ what i want.

  5.he gave me a __________ hug when he met me at the airport.

  6.jim has really learnt very fast.she has made __________ progress.

  7.it’s been raining all day.this weather is __________ .

  8.when i came out of the theatre,i noticed a group of children __________ musical instruments across the street.

  suggested answers:

  1.riding 2.barking 3.amusing 4.doing 

  5.welcoming 6.astonishing 7.depressing8.playing

  ⅱ.fill in each blank with the proper form of the given words in the brackets.

  1.the _________(miss) boy was last seen playing near the river.

  2.he had never spent a more ___________ (worry) day.

  3.do you know the boy __________ (lie ) under the tree ?

  4.the news sounds __________ (encourage).

  5.father left early in the morning,leaving me __________ (wonder) what happened.

  6.he could feel the cold wind ______________ (blow) against his face.

  7.there is another road ___________ (lead) to the city.

  8.as al l know,china is a ______________ (develop) country,belonging to the third world.

  9.the picture __________ (hang) on the wall is painted by my nephew.

  10.the task of this class is _____________ (practise) the idioms.

  suggested answers:

  1.missing 2.worrying 3 .lying 4.encouraging 5.wondering 6.blowing 7.leading 8.developing 9.hanging 10.practicing

  ⅲ.multiple choice

  1.—are you __________ with your present salary?

  —yes,and what’s more our boss is kind to us.

  a.satisfied      b.content

  c.satisfying   d.both a and b

  2.we are earning more money.in fact most people are __________ than they were five years ago.

  a.better off      b.well off

  c.badly off      d.worse off

  3.—why did you come here?

  —i came here __________ to see you.

  a.specially       b.especially

  c.particularly      d.special

  4.he was in such a hurry that he __________ an old man.

  a.came across        b.bumped into

  c.knocked into        d.both b  and c

  5.the excellent students are __________ to join in the english club.

  a.elected        b.picked out

  c.picked         d.picked up

  6.he was in hospital for six months.he felt as if he was __________ from the outside world.

  a.cut out        b.cut off

  c.cut up        d.cut down

  7.on the way home,he was __________ in a storm.as a result,he developed a cold.

  a.met         b.hit

  c.caught        d.kept

  8.we’ll have to finish the job,__________.

  a.long it takes however       b.it takes however long

  c.long however it takes       d.however long it takes

  9.if you don’t stop working,you will feel __________.

  a.tiring         b.worn-out

  c.tired out         d.both b and c

  10.when a pencil is partly in a glass of water,it looks as if it __________.

  a.breaks        b.has broken

  c.were broken      d.had been broken

  11.the lady said she would buy a gift for her daughter with the ________.

  a.20 dollars remained       b.20 dollars to remain

  c.remained 20 dollars       d.remaining 20 dollars

  12.he looked around and caught a man __________ his hand into the pocket of a passenger.

  a.put          b.to be putting

  c.to put         d.putting

  13.the flower __________ sweet in the botanic garden attract the visitors to the beauty of nature.

  a.to smell        b.smelling

  c.smelt        d.to be smelt

  14.there was a terrible noise __________ the sudden burst of light.

  a.followed        b.following

  c.to be followed      d.being followed

  15.miss joan’s bad habit is __________ without thorough understanding.

  a.read         b.being read

  c.to be read       d.reading

  答案與解析:

  1.d be satisfied with 和be content with 的意思是“對……滿意”,satisfying的意思是“令人滿意的”。

  2.a well off的意思是“境況良好、富裕”;better off是其比較級。 badly off 的意思是“潦倒、窮困”,它的比較級是worse off。

  3.a specially的意思是“為某目的特地”;especially的意思是“尤其”;particularly的意思是“特別地”;special是形容詞,不能作狀語。

  4.d bump into 和knock into 的意思是“撞上”;come across  和knock into的意思是“偶然遇見”。

  5.b pick out的意思是“挑出,選出”;pick up 意思是“拾起,撿起”;elect的意思是“選舉”。

  6.b cut out 的意思是“剪除,切掉,割掉”;cut off的意思是“隔絕,隔離”;cut down 的意思是“砍到,砍傷,砍死”;cut up 的意思是“切碎”。

  7.c be caught in 的意思是“遇上,被絆住,受阻”。

  8.d however為副詞,修飾形容詞。

  9.d worn-out和tired out的意思是“筋疲力盡的,疲憊不堪的”。

  10.c as if 后要用虛擬語氣,因為是與現在事實相反,故選c。

  11.d remaining 此處為現在分詞作前置定語。

  12.d catch sb.doing sth.的意思是“撞見某人正在做某事”。動詞catch后面可以接現在分詞作賓語補足語。

  13.b smelling sweet 此處是現在分詞短語作后置定語,smell 是連系動詞,沒有被動語態。

  14.b following 為現在分詞作后置定語,noise與follow為主動關系,故用現在分詞。

  15.d reading without thorough understanding為動名詞作表語。

  the design of the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

  period 6 assessment

  1.do you know different kinds of humour?

  2.do you know humour is not always kind?

  3.do you know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humour and chinese humour?

  4.can you tell some funny stories in english?

  record after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research

  the students may find more to consolidate their knowledge in this unit.meanwhile,they may also find some english jokes to enjoy.

  reference for teaching

  高考鏈接

  1.(全國高考ⅰ,32) __________ and happy, tony stood up and accepted the prize.

  a.surprising               b.surprised

  c.being surprised                   d.to be surprising

  賞析:選b。surprised作狀語,表示tony站起來領獎時的心情。一般說來,表示心理狀態的動詞如surprise,excite,interest等都是及物動詞,漢語的意思是“使吃驚”“使激動”“使感興趣”。因而動詞+ing形式表示“令人吃驚”“令人激動”“令人感興趣”。動詞+ed形式表示“感到……的”。 2.(全國高考ⅱ,17) we often provide our child with toy,footballs or basketballs,_________ that children like these things.

  a.thinking       b.think

  c.to think       d.thought 

  賞析:選a。動詞+ing形式作狀語表示主動和動作正在發生。因為think的邏輯主語是句子的主語,所以要用動詞+ing形式作狀語。

  3.(天津高考,10) don’t respond to any e-mails _________ personal information,no matter how official they look.

  a.searching        b.asking

  c.requesting       d.questioning 

  賞析:選c。request意為“請求,懇求,懇請;要求,需要”,常用于委婉地說明自己的需要,有禮貌地正式地向他人出請求,語氣比較文雅,往往用于恐怕對方不能答應的場合。在該句在表示不要回復要求個人信息的郵件。search意為“尋找”;ask意為“問”;question意為“詢問;訊問;審問”。 4.(江蘇高考,30) whenever he was asked why he was late for class,he would answer carelessly,always __________ the same thing.

  a.saying         b.said 

  c.to say        d.having said

  賞析:選a。動詞+ing形式表示主動,即其邏輯主語是句子的主語he,表示他總是說同樣的話。5.(浙江高考,5) when __________ different cultures,we often pay attention only to the differences without noticing the many similarities.

  a.compared         b.being compared 

  c.comparing        d.having compared

  賞析:選c。此處是連詞when+分詞短語作時間狀語,相當于一個狀語從句。但分詞的主語和主句的主語必須為同一個。此處從句的主語是we,compare這個動作是we主動進行的,應用現在分詞表示。

  6.(北京春季高考,34) ____________ with a difficult situation,arnold decided to ask his boss for advice.

  a.to face        b.having faced

  c.faced        d.facing

  賞析:選c。be faced with a difficult situation面臨困難形勢。動詞+ed形式短語faced with a difficult situation作狀語。

  7.(上海春季高考,36) this company was the first __________ portable radios as well as cassett e tape recorders in the world.

  a.producing         b.to produce

  c.having produced        d.produced

  賞析:選b。在表示“順序”的詞,如first,last等后,要用不定式作定語。

  8.(上海春季高考,39) when the first english settlers arrived in the new world,the indians _____________ jewellery made of animal bones greeted them warmly.

  a.wearing        b.to wear

  c.worn         d.having worn

  賞析:選a。wearing作定語表示“正穿著”。不定式作定語通常表示“將(做某事)”。

  9.(上海春季高考,40) the purpose of new technology is to make life easier,__________ it more difficult.

  a.not making        b.not make

  c.not to make       d.nor to make

  賞析:選c。動詞不定式to make life easier和not to make it more difficult都作is的表語。

  10.(全國高考ⅰ,31) reading is an experience quite different from watching tv;there are pic tures __________ in your mind instead of before your eyes.

  a.to form       b.form

  c.forming       d.having formed

  賞析:選c。動詞+ing形式作定語表示同時發生的動作。一邊讀書,一邊在腦海里形成畫面。不定式作定語常常表示將要發生的事。動詞+ing形式的完成式只作狀語,不作定語。

  11.(全國高考ⅲ,28) “we can’t go out in this weather,” said bob,___________ out of the window.

  a.looking       b.to look

  c.looked        d.having looked

  賞析:選a。“動詞+ing形式”looking表示與謂語同時發生的動作,在句中作伴隨狀語。表示一邊往窗外看,一邊說天氣原因不能出去。

  12.(全國高考ⅳ,27) alice returned from the manager’s office __________ me that the boss wanted to see me at once.

  a.having told      b.tells

  c.to tell        d.telling

  賞析:選d。現在分詞telling...作伴隨狀語,其動作的執行者是句子的主語alice。

  13.(天津高考,34) don’t leave the water __________ while you brush your teeth.

  a.run          b.running

  c.being run         d.to run

  賞析:選b。leave后接動詞+ing形式表示狀態,leave the water running使水一直流著。

  14.(上海高考,34) the flowers _________ sweet in the botanic garden attract the visitors to the beauty of nature. 

  a.to smell         b.smelling

  c.smelt         d.to be smelt

  賞析:選b。“動詞+ing形式”作定語,與其邏輯主語the flowers之間是主動關系,the flowers smelling sweet聞起來很香的花。

  15.(福建高考,27) the news reporters hurried to the airport,only __________ the film star had left.

  a.to tell       b.to be told

  c.telling       d.told

  賞析:選b。動詞不定式與only連用表示未曾預料的結果。to be told的意思是“被告知”。

《復習3》教案 篇17

  sbia unit 7 cultural relics

  埃及 金字塔

  素材新挖掘

  考點1. represent vt. 代表;表現

  you can select five things that represent chinese culture.

  i represent the silent majority.

  我代表沉默的大多數。

  represent vt.   表現;描寫;描畫

  represent vt.   代表

  represent oneself as  自稱

  representative n.  代表

  stand for   代表;代替

  (1)we chose a committee to ____________(代表)us.

  (2)how many countries are ____________(代表)at the meeting?

  (3)玫瑰花代表英格蘭。(寫作小練筆:主謂賓; rose, engl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he yellow lines on the map __________ roads.

  a. replace     b. recover     c. return       d. represent

  d。represent “代表”。

  represent

  represented

  the rose represents england.

  考點2. include vt. 包括;包含

  old paintings, including a portrait of peter the great which was found in the snow outside st petersburg, have been carefully recreated.

  only a small strike team will go,  including you and me.

  只有一個小的罷工隊將會去包括你和我。

  include sth  包括;包含

  sth / sb included  (用于獨立結構)某人或某物被包括在內

  including  (用作介詞)包括

  (1)the university ____________(包括)ten colleges.

  (2)price $14.90, postage ____________(包括).

  (3)it costs $17.99, ____________(包含)postage and packing. 

  (4)他們有很多寵物, 貓就有三只。

  (寫作小練筆:主謂賓+doing;pet, c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cludes

  included

  including

  they have many pets, including three cats.

  考點3. ruin n. 廢墟;遺跡;毀滅;崩潰

  st petersburg was almost in ruins.

  an earthquake left the whole town in ruins.

  那次地震過后, 全城到處是頹垣斷壁.

  ruin vt.    毀滅;糟蹋;破壞

  ruin vt.    使破產

  ruins   廢墟

  ruin n.   毀滅;滅亡

  in ruins    破敗不堪

  (1)she poured water all over my painting, and _________(毀了)it.

  (2)much of the coast has been __________(糟蹋)by tourism.

  (3)the building is in ___________(廢墟).

  (4)壞天氣破壞了我們的假期。

  (寫作小練筆:主謂賓;weather, holid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uined

  ruined

  ruins

  bad weather ruined our holiday.

  考點4. burn vt. (burnt, burnt; burned, burned) 焚燒;燒焦;點(燈)

  the germans burned many of the palaces as they left.

  she was badly burned on the face and body.

  她面部和身上嚴重燒傷。

  burn vt.   焚燒;燒焦;點(燈)

  burn vi.    燃燒;發光;照亮

  be burned to death   被燒死

  get burned   燒傷;燙傷

  burn to the ground  燒為平地

  burns n.   燒傷

  (1)i don’t think he went to bed at all---- i could see his light

  ___________(亮)all night.

  (2)she died of the ______(燒傷)that she received in the fire.

  (3)it was a terrible fire and the whole building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燒為平地).

  burning

  burns

  was burnt to

  the ground

  (4)在敵人闖入之前他燒掉了所有文件。

  (寫作小練筆:主謂賓;paper, break 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鏈接】

  i smell something _____ in the kitchen. can i call you back in a

  minute? 

  a. burning   b. burnt   c. being burnt   d. to be burnt

  【答案】a。

  【解析】此題考查非謂語動詞。burning用作定語,表示正在進行,所以提醒某人。

  考點5. give in (to sb / sth)讓步;投降

  it was under attack for 900 days, but the people of the city never

  gave in.

  after much fighting the enemy gave in.

  經過長時間的戰斗,敵人投降了。

  give in (to sb. / sth)  屈服;上交

  give up (sth./doing)  放棄

  give off     發出(蒸汽);發散(光線)

  give out    用盡;精疲力竭

  he burnt all his papers before the enemy broke in. 

  (1)we mustn’t __________(讓步)to threats.

  (2)when shall i ___________(上交)my paper?

  (3)don’t ___________(放棄)now, you’re improving all the time.

  (4)她寧死不屈。(寫作小練筆:主謂;would rath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6. where there is a river, there is a city.

  哪里有河流哪里就有城市。

  i believe where there is a dream ,there is a way.

  我相信有夢想就有辦法。

  where引導的地點狀語從句,相當于介詞+the place +where定語從句where引導的地點狀語從句可在句首或句中wherever是where的強調形式,意思是“無論哪里”

  (1)bamboo grows bet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陽光

  充足的地方).

  (2)remember you are a chinese ________________(不論你到哪里).

  (3)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寫作小練筆:主謂;lif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ive in

  give in

  give up

  she would rather die than give in.

  where there is plenty of sunlight

  wherever you go

  where there is water there is life.

  (4)you should have your picture taken _______ stands

  the famous tower.

  a. where    b. from where  c. in which      d. there

  a。where引導的地點狀語從句。

  【高考鏈接】

  _________ unemployment and crime are high, it can be

  assumed that the latter is due to the former. (XX年高考江蘇卷)

  a. before             b. where           c. unless            d. until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狀語從句。where引導地點狀語從句。句子的大體意思是犯罪是由于失業。

  考點7. we will not let our history and culture be destroyed, and we

  will do everything we can to save our city.

  我們決不會讓我們的歷史和文化被毀滅, 我們會盡全力挽救我們

  的城市。

  with so little time, i'm trying as hard as i can to do

  a good album.

  用這么短的時間,我使盡了全力去完成一張令人滿意的

  專輯唱片。

  do everything one can to do (不定式是目的狀語)盡力干

  spend … one can doing   花時間/錢去干

  devote… one can to doing  花時間/精力去干

  (1)the athlete did everything he could __________(break) the

  record.

  (2)his stepmother did everything she could _______(help)  

  lincoln.

  (3)she devoted all her spare time she could ___________

  (learn) english.

  (4)she spent all her time she could __________(learn) english.

  考點8. strong, proud, and united, the people of st petersburg are the modern heroes of russia.

  堅強,自豪而團結, 圣彼得堡人民是現代的俄羅斯英雄。

  to break

  to help

  to learning

  learning

  as he looked at it, the goat rolled over,dead.

  正當他看著山羊時,它翻了個身,死了。

  strong, proud, and united 形容詞作狀語, 前面省略了being

  (1)they looked at the sight, _______________(滿心恐懼).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冷又餓), he went to sleep.

  (3)他又累又餓地回到了家。

  (寫作小練筆:主謂+形容詞狀語;return, tir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 robinson crusoe stared at the large footprint, and

  then hurried home.

  a. full of fear      b. with fear    

  c. fully of fear         d. filling with fear

  a。full of fear是形容詞短語作狀語。

  full of fear

  cold and hungry

  he returned home, tired and hungry.

《復習3》教案 篇18

  專題二 選用、仿用、變換句式和修辭

  真題演練

  1  [•安徽卷] 下面是某班黑板報上的一段文字。請參照上下文,在橫線上仿寫出恰當的句子。(6分)

  我不想知道你的電腦多么高級,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語言多么華美,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遠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學海航行的燈塔。

  【答案】 示例:①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與人溝通的橋梁 ②我不想知道你的藏書多么豐富 ③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階梯

  【解析】 本題考查“選用、仿用、變換句式”及“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表達應用)。答題時,考生應著眼于整個語段,做到“形神兼備”,既要使整個語段形成排比格式,又要在①③兩處使用比喻(暗喻)修辭。

  2  [•課標全國卷]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三句話,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6分)

  平凡是泥土,孕育著收獲,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著爛漫,只要你肯澆灌;

  平凡是細流,孕育著浩瀚,只要你肯積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奮斗是山峰,孕育著崇高,只要你肯攀登;奮斗是蠟燭,孕育著光明,只要你肯燃燒;奮斗是道路,孕育著未來,只要你肯奔跑。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仿寫句式的能力。作答本題注意,要選用一個對象,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寫時注意比喻要恰當貼切,內容要合理通順,并且是完整的。注意“孕育著”后面的詞語是喻體的特征,每個句子的最后一個動詞是對喻體的具體實施動作。明白了這些細節,即可仿寫了。

  3  [•遼寧卷] 把下面這個長句改寫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5分)

  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華的美學思想,就境界的主客體及其對待關系、境界的辯證結構及其內在的矛盾運動、境界美的分類與各自特點,對境界這一中國傳統的美學范疇進行了詳細的闡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的著作對境界這一中國傳統的美學范疇進行了詳細的闡釋,闡釋的依據是康德、叔本華的美學思想,闡釋的內容既有境界的主客體及其對待關系,也有境界的辯證結構及其內在的矛盾運動,還有境界美的分類與各自特點。(寫成3個或3個以上短句,給3分;寫成2個短句,給2分;表達流暢,給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原意,可酌情給分。改變原句意思不給分)

  【解析】 本題考查句式變換中長句變短句的能力。題目明確提出了“改寫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的要求。解答此題,要特別注意理解“短句”的含義,要注意的是改成的“短句”要主干清楚,短句與短句之間要按照恰當的順序排列,以求達到“語句通順,語意連貫”的要求。這道題的改寫方法是:先找主干句——“他的著作對境界這一中國傳統的美學范疇進行了詳細的闡釋”;再整理句子內部成分,一是運用了什么——闡釋的依據是“康德、叔本華的美學思想”,二是有怎樣的內容——闡釋的內容既有“境界的主客體及其對待關系,也有境界的辯證結構及其內在的矛盾運動”,還有“境界美的分類與各自特點”。

  4  [•山東卷] 假如你是廣播電臺少兒欄目的主持人,請根據少兒聽眾的特點,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畫線部分。(不得改變原意,不超過80 個字)(5分)

  蔚藍的天空,萬里無云。碧綠的草地上,一條小溪潺潺流過,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見。溪邊坐著一位長髯老者,面容清瘦,雙目炯炯有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條小溪嘩啦啦地流著,水里有好些圓溜溜的石頭,像雞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溪邊坐著一位老爺爺,臉瘦瘦的,胡子長長的,那雙眼睛可有精神啦!

  【解析】  這道題考查考生語言表達得體的能力。同樣意思的話因對象不同會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和特點。為了能讓少兒聽懂,語言表達一定要通俗、活潑、親切,甚至要口語化。這樣,“潺潺”“小溪”“清晰可見”“長髯老者”“面容清瘦”“雙目炯炯有神”都必須改換詞語和口氣,甚至都換了也沒關系,只要小朋友聽起來輕松明白就行。

  技法點撥

  一、選用句式

  (一)解題思路

  熟悉各種句式,掌握各種句式的特點和表達效果,這是正確解答選用句式的前提和基礎。解答選用句式的思路是:

  1.審清題目要求,弄清題目是要求保持上下文的連貫,還是為了突出強調某個意思。

  2.根據題目要求認真分析所提供的材料。如要求保持上下文的連貫,則要注意分析話題、句式;如要求強調某一意思,就要從句首句末的位置上去分析,選用能與上下文相通的句式。

  3.解答選擇題,要比較各個選項的異同,結合語境要求的要點尋找答案,要把選中的答案代入原文檢驗效果。

  例如: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都靈冬奧會的花樣滑冰雙人滑的比賽中,張丹、張昊在沖擊世界上最高難度的后內接環四周拋跳時失誤,張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膝蓋嚴重受傷。    ,    ,    。他們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術征服了全場觀眾,也征服了現場裁判,最終贏得一枚銀牌。

  ①所有人都以為這對組合將退出比賽

  ②就在所有的人都以為這對組合將退出比賽的時候

  ③簡單包扎后的張丹又與張昊重新回到冰上繼續比賽

  ④冰上卻出現了張昊和簡單包扎后的張丹

  ⑤兩人順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難度動作

  ⑥其他高難度動作完成得很順利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思維軌跡】 此題重點考查考生選用句式的能力和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解答此題,第一步是審清題目要求,注意話題要保持一致。即在表現一個中心意思時,要圍繞一個話題來安排句子,保持陳述對象或敘述角度的一致,而任意轉換話題,容易造成思維的混亂。因此在做題時,看前后語句的陳述對象(主語、話題、敘述角度)是否保持同一,是常見的解題思路。第二步是根據題目要求認真分析所供材料,結合本題看,共有三句話。第一句話敘述張丹、張昊在比賽中受傷的事實;第二句也就是橫線部分顯然是寫兩人在挫折面前的表現;第三句是對他們這種頑強精神的揭示。因此答案為c。第三步,把選中的答案代入原文檢驗效果,再次確認一下。

  【參考答案】 c

  (二)答題技巧

  1.結合具體句意理解。理解句意是解題的關鍵所在,首先要判明本語段是圍繞什么進行表達或表述的,中心是什么,主體是什么,有何表達方式。由此判斷采用從一而貫的句式,或者選用能夠準確表達這個中心以及強調重心、情感、語氣等的句式。

  2.結合具體語境確認。句式的選擇總是為了使表達規范、語意明確,因此必須考慮語意和表達的需要,要特別注意試題所提供的語境。

  3.結合主體語序調整。倘若一個句子附加成分太長,就容易遮蔽句子的主干,影響語言表達的清晰,這就需要對語序作出調整,直到表達清晰為止。

  例如:選擇恰當的句式,按要求重組句子。(可增刪個別詞語)

  ①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

  ②植物學家和園藝師們共同努力。

  ③曇花的開放時間可以延長。

  ④生長激素和新的栽培技術得到普遍應用。

  (1)強調“科技人員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強調“科學技術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維軌跡】 此題考查選用句式的能力。需要重組的是四個句子,四個句子組合后變成復句。這時應該結合具體句意理解,想一想哪些復句可以在各分句內容中只強調某個分句的內容呢?一般來說,具有偏正關系的轉折復句能強調“但是”以后的內容;所以轉折關系的復句便成了首選。然后再仔細結合具體語境,分析這四個句子內容之間的關聯,可以發現③同①②④之間有因果關系:③是“果”;①②④分別是“因”,并且②是一組,①④是一組。這樣分析之后,結合主體語序調整,答案便清楚了。

  【參考答案】 (1)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同生長激素和新的栽培技術的普遍運用固然可以使曇花的開放時間延長,但是這離不開植物學家和園藝師們的共同努力。(2)誠然,植物學家和園藝師們的共同努力使曇花的開放時間得以延長,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因為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與生長激素和新的栽培技術的普遍運用。

  二、仿用句式

  (一)解題思路

  1.定“型”。即確定試題在句子結構、表達形式、修辭方法等要求上有哪些明示或暗示,仿句須與之保持一致。

  2.定“類”。即分析考查要求。試題要求展開聯想還是想象,要求運用哪種聯想或想象。

  3.定“神”。即仿句在語境、思想、感情、風格、貫通等內容方面要與原句協調。

  4.定“心”。即根據材料,確定仿句表達的中心意思。答案要做到有詩意、有新意、有深意和有情意。

  例如:請仿照畫“_____”部分的表述,在橫線上將語段補寫完整。

  大自然能給我們許多啟示:大地能載萬物,是在告訴我們求學要廣讀博覽;青松不懼風雪,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堅強剛毅;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思維軌跡】 此題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需要仿的是兩個句子,與前面一個句子共同組合成排比句,特點要恰當,句式基本一致,即確定讓仿句須與前面句子保持一致性,即“定型”;但更重要的是,應該承接前面的“大自然”作為對象,即“定神”,不能另起爐灶;然后進行相似聯想的“定類”;最后進行寫作、潤飾。

  【參考答案】 稻谷低垂著頭,是在告訴我們處世要謙讓虛心;繩索鋸斷木頭,是在告訴我們做事要持之以恒;雄鷹翱翔天空,是在告訴我們眼界要闊大高遠。

  (二) 答題技巧

  1.仿寫題往往與修辭考查連在一起,極具文學色彩和文化色彩。仿寫的審題在所有的語言表達題里是最重要的。審題不僅要審題干及例句里的顯性要求,更要審出隱性要求。隱性要求指例句中的結構關系及感情基調等。

  2.做仿寫題時要用相近或相似聯想打開思路、搭好架子。例句中給的事物是“雨”,就要聯想到“風” “云” “雷”

  “電” 等。大致架子搭好后,接下來就是在框架內發揮聯想、想象,填充內容,寫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例如:仿照示例的格式,另選話題寫一首小詩。

  垂 柳

  沒有松柏的挺拔

  沒有梅花的孤傲

  卻以回吻大地的柔情告白

  ——什么是感恩!

  【思維軌跡】 此題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需要仿的是一首哲理小詩,采用擬人手法,但更重要的是隱性要求:結構上采用“沒有……/沒有……/卻……”,情感上是直抒贊美之情。選擇材料時,先要搭好架子,由“垂柳”可以聯想到“松柏”

  “篁竹”“清泉”等,然后再發揮想象進行寫作。

  【參考答案】

  示例一:         示例二:

  礁 石         種 子

  沒有高山的巍峨      沒有鮮花的絢爛

  沒有沙粒的平和      沒有虬枝的滄桑

  卻以直面巨浪的姿態告白   卻以開石破土的力量告白

  ——什么是堅守!      ——什么是執著!

  三、句式變換

  解題步驟:

  先熟悉各種句式變換的方式,掌握各種句式相互變換時的特點,然后依照下列步驟答題:

  1.認真審清題目要求,明確做題的方向。

  2.仔細分析原句特點,包括句式特點、分句間的關系、句子的結構特點等。

  3.根據題目要求改變原句句式,同時必須相應地改變原句中的詞語甚至句子結構。

  4.改后檢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變了原句的意思,改后的句子是否規范。

  例如: [•廣東卷] 將下面的3句話整合為一個單句(含標點符號不超過35個字)。(3分)

  ①真的東西總是同假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的。

  ②善的東西總是同惡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的。

  ③美的東西總是同丑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的。

  【思維軌跡】 本題考查句式變換。以第一句話為主干,提取另外兩句的主干部分去做第一句的定語。學生變換時要注意,變換后一定只有一套句子成分,也就是只有一個謂語。有的短句間還有順序的要求,變化后也要體現出來。

  【參考答案】 真的、善的、美的東西總是同假的、惡的、丑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的。

  四、修辭手法

  答題技巧:

  1.掌握知識,靈活運用。現在的修辭類試題,不再是前些年單純地辨析辭格,而是和語言表達題相結合,如按規定的辭格仿句、續句、造句等,要求有了較大提高,做題時光靠死記概念難以奏效,因此,考生必須對常見修辭手法的特點、用途及易混修辭手法的辨析等有一個切切實實的理解。這樣,運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2.審讀題干,看清例句。審讀題干時,不僅要讀懂題干的顯性要求,還要吃透隱性要求,特別是題干中的暗示或限制,比如“古代先賢”就限定在“古代”,“這些人文景觀”就限定在“人文景觀”等。看清例句是指搞清楚例句的句式、結構、內容特點、情景氛圍等,為仿寫或續寫的句子打基礎,寫出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

  3.結合語境,辯證分析。分析任何語言現象都離不開語境,修辭也不例外。如在“他這個人平時張牙舞爪”一句中“張牙舞爪”是運用了擬物的修辭手法;而在“老鷹張牙舞爪地撲過來”一句中,“張牙舞爪”就不再是擬物了。所以,做題時必須把握整個句子或整個文段的內容,挖掘里面所包含的各種信息,千萬不可脫離語境孤立作答。

  4.講究形式,注重內容。有些考生片面地認為修辭只要符合形式上的要求即可,因而常常忽視內容上的前后聯系,實際上修辭的考查不但要求形式上準確,更注重內容上的吻合。有這樣一道題:

  仿照下面的排比句形式,以“哦,老師!”開頭,寫出句式相同的句子。

  哦,黃河!有了你乳汁的澆灌,這貧瘠的土地,才有了青山綠水,才有了茅屋、雞鳴、老牛的蹄印和閃光的犁繪織而成的田園風光,才有了那神奇而燦爛的文化。

  有學生仿寫了這樣的句子:“哦,老師!有了你汗水的培育,這幸福的國土上,才有了高樓大廈,才有了山川、河流、樹木和人群組合而成的美麗畫卷,才有了祖國燦爛的明天。”

  從字面形式看,這段話是仿照例文形式寫的,應該符合要求,但是分析一下內容,前后文句之間幾乎沒有一點關系。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防止這種只顧形式、不顧內容的做法。

  5.表述準確,力求最佳。修辭題目一般看似簡單,實際做好很難,有許多細節問題需要關注,如喻體是否恰當,夸張是否合理,對偶是否嚴密等。因此,答題時最好先在草稿紙上擬出句子,聯系上下文反復讀一讀,斟酌推敲后,再謄到試卷上。

  五、易錯提示

  (一)常見誤區

  1.修辭手法使用不當。一般來說,明顯的修辭手法大家都能注意到,但使用的修辭手法稍微多一點,有的同學就往往會丟三落四、顧此失彼,只寫了明顯的一個,卻忘了其他的要求。

  2.表述不明確簡潔,立意格調不高,與整體語境不和諧。

  3.只注意題干表面的顯性要求,不注意題目內部的隱性要求,對例句的內涵透視不深刻,寫起來比較膚淺。

  (二)應對策略

  1.仔細審題,多角度、多方位地提取題中信息,加強全方位審視的意識。

  2.在注意隱含信息的基礎上正確展開聯想,讓立意和格調高尚一些。

  3.注意分析具體的語言環境,從所給的材料的語言風格、表述對象、情感態度、句式特點中找到其隱含信息。

  新題精練

  1.德國著名詩人歌德曾對“藝術”用如下形象的語言進行闡述:

  藝術要通過一種完整體向世界說話,但這種完整體不是他(藝術家)在自然界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實。

  請你用平易樸實的語言重新表述。(不超過50個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藝術要通過作品與世界交流,但這種作品并不是藝術家對外部世界的客觀呈現,而是融入了他的主觀因素。(意思對3分,語言準確性2分)

  【解析】 第二句意思能理解,是說藝術不是藝術家對外部世界的純客觀的描寫;難點在要理解“心智的果實”的比喻義,它的比喻義是歌德提倡的個人主觀思想(想法)和意思的表達。

  2.把下面幾個短句變成一個長句,可以適當增減詞語。(不超過80字)(5分)

  史鐵生已經離我們而去。我們在地壇東南角的老柏樹下建一尊史鐵生的銅像。他仍在執著地思考人生和宇宙。他坐在輪椅上,手捧著書,戴著寬邊眼鏡。他雙目溫和地朝前望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為了紀念已去的史鐵生,我們在地壇東南角的老柏樹下建一尊史鐵生的銅像:他戴著寬邊眼鏡坐在輪椅上,手捧著書,溫和地朝前望著,仍在執著地思考人生和宇宙。

  ②為了紀念已去的史鐵生,我們在地壇東南角的老柏樹下建一尊史鐵生戴著寬邊眼鏡坐在輪椅上,手捧著書,溫和地朝前望著,仍在執著地思考人生和宇宙的銅像。(主要信息各1分:史鐵生逝世、建銅像紀念、史鐵生銅像的狀態。語句通順2分)

  【解析】 首先要必須保證變換后的句子是幾個單句組成的復句,然后拆分出句子,可以是多個單句,也可以將“建一尊史鐵生的銅像”作為總括,后面是它的內容。

  3.仿照下面的句子,分別以“家庭”“課堂”開頭,再寫兩句話,組成一組排比句。(4分)

  例:舞臺小社會,社會大舞臺,演盡人間悲歡離合。

  (1)家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課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家庭小集體,集體大家庭,嘗遍生活酸甜苦辣。(2)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做透學問真假優劣。(形式2分,內容2分)

  【解析】 思維上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家庭”“課堂”的比喻要貼切,還要構成回環的修辭格;二是前后句子之間要有內容上的聯系,也就是內在的關聯。

  4.根據提供的語境,在橫線上填寫恰當的詞語,使其與前后文組成一段句式協調、語意完整的話。(6分)

  生活如同在大沙漠上跋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膽略和實力。生活就是創造,______________;生活就是戰斗,需要汗水、鮮血和臨危不懼。

  【答案】 需要耐力和勇氣 生活如同在江河里游泳 需要刻苦、智慧和迎難而上(每空2分)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仿寫和運用常見修辭方法的能力。仿寫的內容在語意上要聯系上下句語境,不能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要全部在“生活”的話題下聯想,選擇比喻項,選擇并列表達的形容詞。

  5.下面幾句詩寫出了山村的美麗風光,你見過這樣的山村景色么?請你為這個美麗的小山村寫一句廣告詞,要求運用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20字。(6分)

  (1)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2)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廣告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運用對偶:(1)重塑美麗幽雅家園,再現詩樣生態環境。(2)山清水秀環吉地,龍飛鳳舞繞佳城。(3)欣賞秀美景色,領略土家風情。運用對比:(1)人間佳境地,真正桃花源。(2)不是避暑山莊,勝似避暑山莊。運用比擬:回歸自然,牽手綠色。(修辭3分,內容3分)

  【解析】 注重兩點:內容方面要宣傳山村的美麗風光,讓人讀過以后有向往的感覺為最佳;形式方面修辭要恰當運用,或對偶,或排比,或對比,或擬人。

  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一句話。要求內容貼切,句式與示例一致,字數可略有增減。(6分)

  山和海,一個沉靜,一個活潑;一個堅實,一個柔軟;一個氣定神閑,一個波濤洶涌,它們都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燈和星,一個在下,一個在上;一個近在眼前,一個遙不可及;一個裝點大地,一個修飾蒼穹,它們都是希望和光明的象征。示例二:大樹和小草,一個高大,一個矮小;一個拔地而起,一個破土而出;一個翠色盎然,一個縹緲嬌弱,它們都是美化人間的天使。示例三:現實和理想,一個在腳下,一個在心中;一個實在,一個虛幻;一個近在咫尺,一個遠在天邊,它們都是人生騰飛的翅膀。(三個排比句前兩個每句1分,第三個2分,最后一個分句2分,共6分)

  【解析】 這是仿寫一個段落,不同于仿寫句子。不僅要句式與例句一致,語句較通暢,還要考慮全段合乎邏輯,有一定的思想性,當然有一定文采也很重要。仿寫前,先要定下對象,與“山與海”能協調和諧。

《復習3》教案 篇19

  第一單元 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第一課  美好生活的向導

  1.哲學與生活的關系。

  (1)哲學的起源

  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哲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提示】

  兩句話各有側重:哲學智慧產生于實踐,這是最根本性的。但人類的實踐活動并不能自發地生成哲學,只有人們在實踐中自覺地思考和追問,哲學才會出現。

  (2)哲學的本義

  愛智慧或追求智慧。

  【提示】

  哲學≠智慧:哲學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學。

  (3)哲學的功能

  幫助人們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4)哲學的任務

  真正的哲學給人智慧、使人聰明,可以使我們正確地對待宇宙和人生。因此,哲學的任務就是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提示】

  哲學的任務≠哲學的作用(或功能):哲學的作用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學的任務是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學才得以完成這一任務。

  2.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1)哲學與世界觀

  比 較 哲  學 世界觀

  區別 含義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特征 并非人人都是哲學家,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世界觀幾乎人人都有,是自發形成的、零散的、樸素的、缺乏理論的論證。

  聯系 ①世界觀是哲學的內容,哲學是世界觀的最高表現。

  ②哲學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即世界觀一經概括和總結,形成一定的思想體系時,世界觀便成了哲學。

  ③世界觀和哲學都把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當作自己的認識和研究對象,都是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

  (2)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

  (3)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

  (1)區別:含義不同。世界觀是指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人們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為方法論。方法論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觀點。

  (2)聯系: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 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

  3. 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比  較 哲    學 具 體 科 學

  區別 研究對象和回答問題不同 以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作為研究對象,回答整個世界萬事萬物所具有的共同性質和共同規律的問題 以世界某一領域為研究對象,回答的是某一領域、某一局部的特殊性質和特殊規律的問題

  聯系 ①二者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普遍與特殊的關系。

  ②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

  ③哲學反過來又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注意:“哲學是具體科學知識的總和”、“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哲學是科學之母” 、“哲學是百科全書”等說法都是錯誤的,但可說“哲學是科學研究之母”。

《復習3》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將真摯的情感寫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

  2.識記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3.積累《馬詩》。

  4.完成復習資料中第七單元的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sù liào   bǐnɡ ɡàn   jié zòu    yuè pǔ    jí xiánɡ    qǐ pàn    jí sù       rì kòu   

  huá ɡuì    yīnɡ wǔ   qì ɡài   shānɡ ɡǎn    cānɡ mánɡ      xiānɡ yī xiānɡ suí

  yì yánɡ   dùn cuò   shí bēi     jiāo zào bù ān   màn bù jīnɡ xīn   jiǔ bié chónɡ fénɡ

  yù xuè bó shā    zhèn ěr yù lónɡ    hénɡ zāo bú xìnɡ    chǔ bèi   ɡān cuì   shī zōnɡ

  xián ɡuànɡ    juān kè    yuán ɡù    àn dàn     xiāo shòu      zhī jué    kōnɡ luò luò

  ɡuānɡ tū tū    lěnɡ qīnɡ qīnɡ    zhí ɡōu ɡōu    bù ɡān luò hòu    qiān fānɡ bǎi jì

  kū xiào bù dé    chánɡ tú bá shè    dà yáo dà bǎi    wú yǐnɡ wú zōnɡ

  二、成語填空

  揚頓   相相   不安   不心    久別

  不幸   耳聾    搏殺    不甘  不得

  長途    大大

  三、理解課文內容填空

  1、《老人與海鷗》前半部分通過老人               、              和            

  等事例表現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部分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面前             、                 、             、           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令人震撼的情。

  2、《最后一頭戰象》作者_________,被稱為“              ”,作品有《              》《             》《        》。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中幸存的最后一頭戰象,在臨死前做了四件事情,課文以                      為序,扣住四個感人片段:                   、                          、                  、                      。

  四、按原文填空

  1、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           ),飛成一篇(              )。

  2、老人望著高空(              )的鷗群,眼睛里帶著(               )。

  3、海鷗們(               )翅膀,(            )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      )的親屬。

  4、過了一會兒,海鷗(          )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站成了兩行。它們(      ),像是為老人守靈的(         )。

  5、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        )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         ),像是見到(          )。

  6、土坑約有三米深,嘎羧(               )在坑底,(           )著臉,鼻子(     )在腿彎,一只眼睛(            )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7、它站在江灘的(              )上,(             )著(          )的江面。然后,它(             )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       ),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發出(               )的吼叫。這時,他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            ),吼聲(         ),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8、大漠沙如雪,              。          ,快走踏清秋。

《復習3》教案 篇21

  XX年高三語文第一輪總復習之十八

  推斷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文言實詞的數量較大,而且常常多義,用法較靈活,因此,確定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句中的含義就成為閱讀文言文的第一個難關。積累一定數量的實詞和掌握正確的方法是推斷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句中含義的關鍵。

  ●難點磁場

  選文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題。

  王導字茂弘,光祿大夫覽之孫也。父裁,鎮軍司馬。導少有風鑒,識量清遠。年十四,陳留高士張公見而奇之,謂其從兄敦曰:“此兒容貌志氣,將相之器也。”時元帝為瑯邪王,與導素相親善。導知天下已亂,遂傾心推奉,潛有興復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執。帝之在洛陽也,導每勸令之國。會帝出鎮下邳,請導為安東司馬,軍謀密策,知無不為。及徙鎮建康,吳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導患之。會敦來朝,導謂之曰:“瑯邪王仁德雖厚,而名論猶輕。兄威風已振,宜有以匡濟者。”會三月上巳,帝親觀禊注,乘肩輿,具威儀,敦、導及諸名勝皆騎從。吳人紀瞻、顧榮,皆江南之望,竊覘之,見其如此,咸驚懼,乃相率拜于道左。導因進計曰:“古之王者,莫不賓禮故老,存問風俗,虛己傾心,以招俊義。況天下喪亂,九州分裂,大業草創,急于得人者乎!顧榮、賀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結人。二子既至,則無不來矣。”帝乃使導躬造循、榮,二人皆應命而至,由是吳會風靡,百姓歸心焉。自此以后,漸相崇奉,君臣之禮始定。俄而洛京傾顛,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導勸帝收其賢人君子,與之圖事,時荊揚晏安,戶口殷實,導為政務在清靜,每勸帝克己勵節,匡主寧邦。于是尤見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傾心,號為“仲父”。過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飲宴。周頠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皆相顧流涕。惟導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眾收淚而謝之。

  注:禊,古代風俗,于三月上巳在水邊洗濯,祛除不祥。

  [試題1](★★★★)對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人紀瞻、顧榮,皆江南之望   望:名士。

  b.帝乃使導躬造循、榮     造:拜訪。

  c.導為政務在清靜      務:務必。

  d.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飲宴    要:通“邀”,約定。

  選文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題。

  尹翁歸字子兄,河東平陽人也,徙杜陵。翁歸少孤,與季父居。為獄小吏,曉習文法。喜擊劍,人莫能當。是時大將軍霍光秉政,諸霍在平陽,奴客持刀兵入市斗變,吏不能禁,及翁歸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饋,百賈畏之。后去吏居家。會田延年為河東太守,行縣至平陽,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親臨見,令有文者東,有武者西。閱數十人,次到翁歸,獨伏不肯起,對曰:“翁歸文武兼備,唯所施設。”功曹以為此吏倨殲不遜,延年曰:“何傷?”遂召上辭問,甚奇其對,除補卒吏,便從歸府。案事發奸,窮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歸,徒署督郵。河東二十八縣,分為兩部,宏孺部汾北,翁歸部汾南。所舉應法,得其罪辜,屬縣長吏雖中傷,莫有怨者。舉廉為緱氏尉。征拜東海太守,過辭廷尉于定國。定國家在東海,欲屬托邑子兩人,令坐后堂待見。定國與翁歸語終日,還見其邑子。既去,定國乃謂邑子曰:“此賢將,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試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后去吏居家     所居治理

  b.遂召上辭問     過辭廷尉于定國

  c.悉召故吏五六十人   齊悉復得其故城

  d.所舉應法,得其罪辜   舉廉為緱氏都尉

  ●案例探究

  [案例1](★★★★)(XX年全國高考第11題)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齊人未附     附:歸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視。

  d.齊人追亡逐北    北:指敗逃者。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級。

  知識依托:文言實詞詞義與用法的掌握。

  解析:此項中“乘”為“登上”之意。

  答案:c

  錯解分析:錯選d,不了解“北”的含義。

  方法技巧:對文言詞語意義的推斷,一般應結合文章大意及具體語境。①從語法來分析,以上四句中ab兩句加點詞前皆有副詞(不、未),則可初步判斷加點詞為動詞。c句加點詞前為名詞,其后亦為名詞,則加點詞應為句子的謂語,為動詞。d項中“逐”為動詞,則加點詞可能為名詞。②從有關知識的聯系來說,課本中有比較接近的用法:“其后秦伐趙,拔石城”(《廉頗藺相如列傳》),“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論積貯疏》),“超乘者三百乘”(《殽之戰》),“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過秦論》)。③從具體內容及情理來分析,讓老弱女子上城墻,可虛張聲勢,可吶喊助威,可迷惑敵人……但“巡視”則明顯不合適。

  [案例2](★★★★★)(XX年全國高考試題)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專以射為戲,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   將兵:將領和士兵。

  c.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    曲折:指行軍的彎曲道路。

  d.廣結發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   結發:指剛成年的時候。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級。

  知識依托:文言實詞詞義與用法的掌握。

  解析:a項中“竟死”指“一直到死”。b項中“將兵”意為“統率軍隊”。c項中“曲折”指李廣行軍迷路的實際情況。

  答案:d

  錯解分析:錯選b,把“廣之將兵”誤理解為“李廣的將領和士兵”。

  方法技巧:a項解釋不正確。首先從文章語境來推測:①此詞前為“以射為戲”,既為“戲”,死去的可能性即不大;②若死,其后卻是“廣之將兵……”,沒有能與之直接承接的內容。 b項句子的主語是李廣,若按句后的解釋,則后文的主語為“將領和士兵”。c項“彎曲道路”不符合語句的整體意思。

  ●錦囊妙計

  推斷文言實詞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聯想推斷

  試卷上常出現一些難理解的文言實詞,我們可以聯想課文有關語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異同,然后初步確定文中實詞的含義。例如:

  不以外夷見忽。

  [簡析]要理解此句,關鍵是“見”。我們可以聯想到《孔雀東南飛》中學過的“蘭芝初來時,府吏見叮嚀”來推斷。“見”是第一人稱代詞“我”之意,且“見”作賓語,賓語前置。“不以外夷見忽”中的“見”據此可推斷為第一人稱代詞,此句句意為:不因為我是外夷而輕視我。

  也可以聯想成語推斷。不少成語源自文言文,可借助這些成語中的意義來推斷文言實詞的意義。例如:

  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②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③登高而呼,聲非加疾也

  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

  [簡析]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語“日薄西山”中的“薄”字來推斷,“日薄西山”中的“薄”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試解。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語“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斷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風知勁草”中的“疾”字推斷出是“強”的意思。④句中的“責”字可由成語“求全責備”推知是“尋求,尋找”之意。

  二、語言結構推斷

  有些文言文句子結構整齊,講求對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辭格,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結構特點推知詞義。例如:

  ①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②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簡析]①句從句式結構來看,屬于對仗,“忠”和“賢”相對,“用”和“以”相對;“忠”和“賢”同義,那么“用”和“以”同義,故“以”的意義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②句從句式結構來看,也屬于對仗句,“六國”與“秦”相對,“滅”與“族”相對,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滅”的意思。

  三、辨析詞性推斷

  根據詞語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詞性,根據詞性進而推知它的實詞詞義。例如:

  ①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②帶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

  [簡析]①句也為對仗句,“據”與“擁”相對,“固”與“地”相對,“地”是地方之意,名詞,那么“固”也是名詞,據此推斷“固”為險固的地方之意。②句也為對仗句,“帽”與“環”相對,“帶”與“腰”相對,“帶”為動詞,“腰”也為動詞,“腰佩”之意。

  四、語法分析推斷

  根據漢語語法知識,主語、賓語大多是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是由形容詞、動詞充當,定語是由名詞、代詞充當,狀語是由副詞充當。根據它們所處的語法位置,推知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意義。例如:

  辨析下列一組“信”字的用法

  ①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②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③信義著于四海        ④懷信亻宅        傺

  [簡析]①句“信”處在謂語動詞“知”之前,作狀語;既作狀語,那么一定是副詞,進而推斷它為“確實”之意。②句“猶”是副詞,作狀語,“信”處在謂語的位置上,是動詞,為“相信”之意。③句“著”為謂語動詞,“信義”處在主語的位置上,為名詞,故“信”為“信譽”之意。④句“懷”為動詞,處在謂語的位置,“信”處于賓語的位置,所以“信”為“忠誠”之意。

  五、語境分析推斷

  語境可分為句子內部語境和外部語境,所謂內部語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所謂外部語境就是針對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語境,即上下文的語言環境。有些句子中的實詞義我們可以借助句子內部語境來推斷。例如:

  辨析下面一組加點字的實詞義

  ①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②(屈原)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簡析]①的“應”搭配對象為節拍之“節”,“應節拍”即為“隨著節拍、和著節拍”,可釋為“隨著,和著”。②句中的“應”和“對”連用,都處于謂語動詞的位置上,而“對”為“回答”之意,故“應”為“應答”。

  有些句子的實詞還需借助句子外部語境來推斷,才能上下貫通,例如:

  辨析下列加點字的用法

  ①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

  ②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簡析]兩句話同出蘇軾的《石鐘山記》,大多數同學把兩個“言”,都理解為“說”。①句根據前文語境可知,酈道元對石鐘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觀點表述上說得不夠詳細,由此推知此“言”為“敘述”之意。②句我們聯系整篇文章的語言環境及歷史背景來看,漁工水師大多文化水平較低,所以漁工水師雖然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實原因,不是不能說,而是不能用文字記載下來。故此處的“言”應理解為“記載”較為準確。

  ●殲滅難點訓練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祖逖字士稚,范陽遒人也,逖少孤,輕財好俠,慷慨有節尚。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及京師大亂,逖率親黨數百家避地淮泗。逖以社稷傾覆,常懷振復之志。時帝(元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進說,帝乃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招募。仍將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眾皆慨嘆。屯于江陰,起冶鑄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進,遂克譙城(豫州治所)。數遣軍要截石勒,勒鎮戍歸附者甚多。時趙固、上官已、李矩、敦默等各以詐力相攻擊,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禍福,遂受逖節度。逖愛人下士,雖疏交賤隸,皆恩禮遇之,由是黃河以南盡為晉土。河上堡固(小城堡,又稱“塢”)先有任子在胡者,皆聽兩屬,時遣游軍偽抄之,明其未附。諸塢主感戴,胡中有異謀,輒密以聞,前后克獲,亦由此也。其有微功,賞不逾日,躬自儉約,勸督農桑,克己務施,不畜資產,子弟耕耘,負擔樵薪。又收葬枯骨,為之祭,百姓感悅。石勒不敢窺河南,使成皋修逖母墓,因與逖書,求通使交市。逖不報書,而聽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豐贍,士馬日滋。

  (《晉書•祖逖傳》)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時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   遑:閑暇,功夫

  b.雖疏交賤隸,皆恩禮遇之   遇:碰上

  c.于是公私豐贍,士馬日滋   滋:滋長,發展

  d.逖不報書,而聽互市    報:回復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逖率親黨數百家避地淮泗   避地:遷地以避禍患

  b.仍將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部曲:私家軍隊

  c.遂受逖節度      節度:節度使,官名

  d.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   任子:任官的子弟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雖疏交賤隸,皆恩禮遇之    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b.又收葬枯骨,為之祭     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

  c.“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d.逖不報書,而聽互市,收利十倍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4.以下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祖逖“收復治理河南”措施的一組是(   )

  ①中流擊楫而誓    ②數遣軍要截石勒

  ③逖遣使和解之    ④逖愛人下士

  ⑤躬自儉約,勸督農桑  ⑥于是公私豐贍,士馬日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5.下列對祖逖事跡的敘評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祖逖年輕時就有遠大志向,晉室南渡后,他立志澄清中原,與劉琨同被共寢,互相勉勵,聞雞起舞。

  b.祖逖向元帝建議北伐,元帝對他大力支持,任命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他大批物資、兵器。祖逖率眾渡江,中流擊楫而誓,表達了收復失地的決心。

  c.祖逖克復譙城,多次遣軍要截石勒,收編趙固等人,對任子在胡者進行嚴厲打擊。終于使黃河以南盡為晉土。

  d.祖逖愛人下士,躬自儉約,勸督農桑,并要子弟參加勞動,因而深得百姓愛戴。他允許與胡人互市,獲利十倍,公私豐贍,士馬日滋。

  6.翻譯下面語句

  ①胡中有異謀,輒密以聞。

  ②子弟耕耘,負擔樵薪。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2題。

  孫謙,字長遜,、東莞莒人也。年十七為左軍行參軍,以治干稱。父憂去職,客居歷陽,躬耕以養弟姊,鄉里稱其敦睦。出為句容令,清慎強記,縣人號為神明。秦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為司徒參軍,言之明帝,擢為明威將軍、巴東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峽,恒以威力鎮之。謙將述職,敕募千人自隨。謙曰:“蠻夷不賓,蓋待之失節耳,何煩兵役,以為國費。”固辭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蠻獠懷之,競餉金寶,謙慰諭而遣,一無所納。及掠得生口,皆放還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視事三年,征還為撫軍中兵參軍。

  齊初,為寧朔將軍、錢塘令,治煩以簡,獄無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謙在職不受餉遺,追載縑帛以送之,謙卻不受。每去官,輒無私宅,常借官空車廄居焉。天監六年,出為輔國將軍、零陵太守,已衰老,猶強力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謙至絕跡。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謙為郡縣,常勤勸課農桑,務盡地利,收入常多于鄰境。謙自少及老,歷二縣五郡,所在廉潔。居身儉素,床施蘧篨屏風,冬則布被莞席。夏日無幬帳,而夜臥未嘗有蚊蚋,人多異焉。年逾九十,強壯如五十者,每朝會,輒先眾到公門。力于仁義,行己過人甚遠。眾威服其仁義。

  7.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年十七為左軍行參軍,以治干稱   干:才能。

  b.蠻夷不賓,蓋待之失節耳    賓:賓客。

  c.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去    官:離任。

  d.謙為郡縣,常勤勸課農桑    勸:勉勵,提倡。

  8.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   )

  a.清慎強記,縣人號為神明    b.休仁以為司徒參軍

  c.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d.常勤勸課農桑,務盡地利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長借官空車廄居焉     人多異焉

  b.以治干稱       躬耕以養弟姊

  c.收入常多于鄰境     力于仁義

  d.言之明帝       追載縑帛以送之

  10.以下全能表現孫謙政治才能的一組是(   )

  ①清慎強記,縣人號為神明  ②郡居三峽,恒以威力鎮之

  ③布恩惠之化,蠻獠懷之   ④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⑤治煩以簡,獄無囚系   ⑥每去官,輒無私宅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11.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孫謙因為父親擔心自己將來有一天會離開所居官職,就躲避到歷陽,從事耕作以養活弟妹。

  b.孫謙在做巴東、建平二郡太守時,對于原先搶掠的蠻人,都將他們釋放回家。

  c.孫謙在做寧朔將軍、錢塘縣令時,用簡便的方法處理繁雜的事務,獄中沒有關押的罪犯。

  d.孫謙在晚年依然努力實行仁義,自己所做的超過一般人很多,大家都很敬佩他。

  12.翻譯下列語句

  ①謙將述職,敕募千人自隨。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附:參考答案

  難點磁場

  1.c[a、b、d三項中對加點詞的解釋是正確的。c項中“務”從其在句子的位置(謂語)來看,應為動詞,選項中理解為副詞,自然不當。“務”在本句中意為“務求、力求”。]

  2.c[a項中第一句,內容與“家”有關,“居”解釋為“居住”合乎事理;第二句內容寫尹翁歸為官之事,加點詞后為“治理”,可推斷詞義與“居住”無關;從語法來分析,此“居”在代詞之后,動詞之前,應為名詞,則其義與治理的范圍有關,可解釋為“(他管轄)的地方”。b項中第一句與“問”有關,其義應為“言語、言辭”;第二句寫其將去另一個地方為官之前,到于定國家中去,其義與“告辭”密切。d項中第一句內容與“處罰、制裁”有關,其義可解釋為“告發、舉報”;第二句與為官有關,為其常用義“舉薦”。]

  殲滅難點訓練

  1.b[遇,應解釋為“對,對待”。《鴻門宴》:“不如因善遇之”。]

  2.c[節度應解釋為“布署,節制調度”。]

  3.c[“因起舞”中的“因”:于是;“因河為池”中的“因”:依靠,憑借。a項中的“雖”都解釋為“即使”。b項中的“為”都是介詞,“替”。d項中的“而”都是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4.d[注意,這一題的題干中的要求是“措施”。]

  5.d

  6.(參考)①胡人那邊有什么特別的謀劃,就秘密地將消息使祖逖知道。

  ②子弟們都親自耕田鋤草,挑擔砍柴。

  7.b[這道題可以通過語言環境來推斷詞語的意義。a、c、d項在所處語境中詞義的解釋都是正確的。b項中,根據語法關系“賓”用在表否定的“不”之后,應為動詞;其次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孫謙認為少數民族不服從的原因是以前的長官對他們有失禮儀,應解釋為“服從”。]

  8.b[b項中的“以為”在古漢語中有兩種用法:一是“以……為”的形式,可以理解為“把……當作”或“任用……做”等;二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可以理解為“認為”。而文中王休仁是任用孫謙做司徒參軍,由此可以判斷b項為正確答案。]

  9.d[a項中兩個“焉”意義不同,第一個為代詞,代指住的地方,可譯為就住在那里;第二個為助詞,不譯。b項中第一個“以”表原因,第二個“以”表憑借、方式。c項中第一個“于”表相比之義,第二個“于”表在某方面。d項中兩個“之”都代指孫謙。]

  10.c[②句是講孫謙的前任官員們常采用的管理方式,非孫謙本人事跡;⑥句是寫孫謙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寫他的清廉。此兩句不合題旨要求,可排除。①句是對他初任句容縣令政績的概括,此句中的“神明”,④句中的“威信大著”都以為政的結果從另一面表現了他的政治才能。③與⑤句皆直接描寫他為政的措施,是他政治才能的表現。]

  11.a[a項敘述不合原文意思,原文中“父憂去職”指因父親病喪他離職,此項中錯誤理解為“父親擔心”;另一方面,此項中“躲避”之說不當,原文為“客居”于某地,即所住之地非自己的家鄉。]

  12.(參考)①孫謙將去上任,官方下公文讓他募集一千人跟隨他赴任。②自己俸祿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那部分,他都免除不收。

《復習3》教案 篇22

  第 一 課 時

  復習內容: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一)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鞏固帶小括號四則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帶小括號.

  2、復習運用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和一些簡算方法進行簡便運算。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同桌互說再集體反饋 )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2、說一說四則運算的計算順序是什么?

  二、組織練習

  1、改錯先說說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該如何訂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2、說說運算順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3、小結:四則運算順序

  4、小組討論:下面四張撲克牌上的點數,經過怎樣的運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6點、4點、2點、3點

  三、復習加法、乘法的運算定律

  1、引導學生用文字總結并用字母歸納(板書:用字母表示各個運算定律)

  2、課堂練習

  (1)計算并運用運算定律驗算

  578+3864= 178×26=

  (2)簡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運算定律)

  25×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5×47×40 98×27

  23×37+27×37 28×3+28×5+2×28

  (3)應用題(讓學生獨立完成,請個別同學上臺板演,全班訂正,重點說說運用什么運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A、一個水池的長是98米,寬是27米,水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課本費37元,一共要交多少錢?

  四、總結

  五、作業:計算下面各題,怎樣計算簡便就怎樣算

  75×99+75 103×85 125×72 86×201

  41×25-25 99×36 25×32×40 47×63+37×47

  第二 課 時

  復習內容: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二)

  教復習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確計算三步混合運算式題,并能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2、進一步提高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靈活應用簡便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3、通過知識的梳理,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請運算順序及簡便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對一些易混題能準確辨析并靈活應用所學的簡便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小卡片,小黑板

  復習過程:

  一、復習混合運算:

  1、過關箱抽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

  2、分類歸納運算順序

  沒有括號,先乘除后加減

  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

  3、拓展箱抽1題(拓展在哪一個方面?)

  4、獨立完成( 給分步式整理成綜合式)

  20×5=100 70-30=40 477-27=450

  150-100=50 15×40=600 450÷9=50

  50+25=75 27+600=627 4500÷50=90

  5、 按照指定的運算順序,給下面的式子添上括號。

  (1)先算加,再算除,最后算乘:360÷10+2×5

  (2)先算除,再算加,最后算乘:360÷10+2×5

  (3)先算加,再算乘,最后算除:360÷10+2×5

  二、復習簡便計算:

  1、過關箱抽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

  2、分類交流,復習各種運算律和簡便方法,以及字母表示法。

  3、歸納板書:

  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的性質:a÷b÷c=a÷(b×c) 減 法 性 質:a-b-c=a-(b+c)

  4、分組練習:比較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加深對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40×4)×25 25×28    25×28

  (40+4)×25 =25×(4×7) =25×(20+8)

  =(25×4)×7   =25×20+25×8

  =100×7   =500+200

  =700   =700

  5、拓展箱抽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

  6、交流反饋

  98×18+36 37×56+43×37+37

  45+54+63+72+81 321×4+963×3-642×2

  三、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例題:校園里有38棵松樹,楊樹的棵樹是松樹的2倍,柏樹的棵樹比楊樹的棵數少24棵。校園里有柏樹多少棵?

  (1)觀察圖意,學生獨立解決書上的問題

  (2)討論: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2、出示例題:學校舞蹈隊購買了23套服裝,每件上衣84元,每條褲子66元。學校舞蹈隊買服裝共花多少元?(用兩種方法解答)

  (1)學生讀題并獨立列式解答

  (2)學生交流說說思考的過程。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簡便計算

  298+135+102 372-72-28 88×25 56×125

  125×13×8 99×23+23 270000÷(125×3) 25×32×125

  第三課 時

  復習內容:位置與方向(練習卷)

  復習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2、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能夠準確描述。

  3、能準確的量出物體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確畫出路線圖

  復習過程:

  一、復習方位圖:

  幻燈片顯示方位圖,并標有角度。讓學生根據圖說一說各個地點距離學校的位置。(此題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看圖說位置,并正確說明是在哪個方向偏幾度)結合練習卷,做練習題1

  二、復習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1、結合練習卷,做練習題2(注意:量角器的正確使用,并注意一段線段表示實際距離多少。

  2、鞏固練習:測一測(練習卷3、4題)

  三、算平均距離、平均速度( 讓學生說一說方法,再做一做練習4(2))

  四、畫路線圖

  1、注意:在描繪路線圖的時候要注意確立坐標,并且坐標不止一個,走到哪就要在那個地點確立目標,并且在每個坐標里要找對方向

  2、幻燈顯示:

  例:沙漠驅車越野:繪制簡單路線圖

  根據所給信息畫出越野路線

  (1)在起點的東偏北40°方向距離350千米的地方是點1

  (2)2在點1的西偏北25°方向距離200千米的地方是點2

  (3)終點在點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離它300千米的地方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一份小練習,鞏固知識。

  第 四課 時

  復習內容:小數的讀法和寫法(一)

  復習目標:

  1、讓學生回憶、掌握小數的相關知識(小數數位順序表、小數意義、讀法、寫法、改寫、化簡)

  2、對小數的相關知識有個清楚且有條理的歸納,使知識能科學、合理的總結歸納、吸收。

  復習難點:小數相關的一些靈活題,

  復習重點:數位順序表

  復習過程:

  一、復習概念:( 將第四單元的概念畫出,讓學生歸納在練習本上。P51、P52、P58的概念)

  二、復習數位順序表(書P52)

  1、請一學生說一說小數數位順序表,引導學生注意數位、和記數單位的區別,幫助學生記憶。

  2、小組比一比:

  (1) 小數點( )是整數部分,( )是小數部分。在小數中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都是( )

  (2)小數點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計數單位是( ),左邊第二位是( ),它的計數單位是( )。

  (3)小數部分的計數單位是( )小數一定比1小嗎( )舉例

  (4)比1小的小數,它的整數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數有( )個,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數有( )個,二位小數有( )個

  (6)由5個0.1,6個0.01和8個0.001組成的數是( )

  (7)0.4里有( )個十分之一,有( )個百分之一

  三、小數讀法和寫法

  1、復習小數的組成有幾部分

  2、復習小數的讀寫法則,強調小數部分的讀寫法

  3、復習小數的性質

  4、小數化簡1.2300000,將1.23改寫成5位小數

  注意:強調小數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數大小不變。但是如果是在小數點的后面添上或者去點零,小數大小有可能改變。

  再強調3位小數就是小數點后面有3位,幾位小數就是小數點后面有幾位

  四、課堂練習

  (1)0.6里面有( )個0.01 (2)0.61里面有( )個0.01

  (3)3.61里面有( )個0.01 (4)0.061里面有( )個0.001

  (5) 改寫成小數( ); 改寫成小數( )

  改寫成小數( ); 改寫成小數( )

  (6)把小數90.90100化簡后是( ),將小數40.070化簡后是( )。

  (7)0.35讀作( ),三十五點零七八寫作( )

  五、自己總結

  六、作業:

  1、讀出下面的小數

  0.58 0.04 6072 0.015 6.5 340.09

  2、寫出下面的小數

  一點八 四點五 四十一點四七 十二點三七八 五點六三 零點二九

  第 五 課 時

  復習內容:小數的性質和意義、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二)

  復習目標:

  1、鞏固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使學生熟練進行小數和復名數的相互改寫。

  3、使學生能夠根據要求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數位,求出小數的近似數,并能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

  教學過程:

  一、講評第六單元試卷

  1、口算。

  2、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及驗算。

  3、用小數計算下面各題。

  (1)復習將復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要求掌握好單位間的進率和小數點的移動)。

  (2)將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數改寫成小數。

  4、小數的簡算(復習鞏固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和連減的簡算方法)。

  5、解決問題(復習購物小票的填寫方法)。

  二、復習小數單位改寫、小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

  1、復習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1)想—想,小數點位置移動會引起小數怎樣的變化,變化的規律是什么?

  (2)如何應用這個變化規律把一個數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縮小它的1/10、1/100、1/1000……

  (3)練習:12.376÷10=( )×100=( ) ÷1000=( )

  2、復習小數和復名數的相互改寫

  (1) 2.37米=( )厘米 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噸

  6.5噸=( )千克 1噸25千克=( )噸 52米4厘米=( )米

  (2)提問:這些題是從低級單位的名數變換成高級單位的名數,還是從高級單位的名數變換成低級單位的名數?

  (3)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

  (4)小數點向哪個方向移動,移動幾位?

  (5)想一想用小數表示的高級單位的名數和低級單位的單名數互相改寫時應注意什么?

  (6)用小數表示的高級單位的名數和復名數互相改寫時應注意什么?這個方法與以前學的名數的變化有什么聯系?

  3、復習求小數的近似數和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小數。

  (1)345670000千米=( )億千米≈( )億千米(保留二位小數)

  (2)想—想,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應該怎樣求?

  (3)與求整數的近似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注意取近似值時,小數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5)保留整數表示精確到哪—位?保留一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哪—位? 保留兩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哪一位?

  三、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25頁的內容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 P128 1、2、3

  第 六 課 時

  復習內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類、內角和。

  復習目標:

  1.鞏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º。

  2.知道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點并能夠辨認和區別它們。

  復習過程:

  一、復習三角形的特點、特性、分類、內角和

  1、說一說三角形的特點

  2、作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高和底。談談注意什么問題?(強調鈍角三角形高的畫法)

  3、三角形的穩定性。(說說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4、給出三根小棒說說可不可以組成三角形?并說出為什么?

  3.4.5 3.3.3 2.2.6 3.3.5

  5、三角形的分類: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間的聯系及個三角形的特點。

  二:解決問題

  1、求三角形各個角的度數。

  1)三邊相等

  2)等腰三角形,頂角是50度

  3)有一個銳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據題目所給條件——分析——解決——匯報解題思路)

  2、爸爸給小紅買了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風箏。它的一個底角是75度,頂角是多少?

  觀察找信息——分析——解決

  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度?

  三:提高題

  1、能畫出有兩個直角或者兩個鈍角的三角形嗎?為什么?

  2、 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邊形和正六邊形的內角和嗎?

  四、指導學生完成課本P127 8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 P130-131第10—12題

  第 七課 時

  復習內容:統計

  復習目標:

  1、讓學生鞏固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

  2、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較簡單的數學問題。

  復習過程:

  一、說一說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二、在繪制折線統計圖是要注意什么?

  1.練習:1991—20xx年沙塵暴總天數的變化情況(幻燈片顯示)

  (1)讓孩子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塵暴情況,它有什么危害。

  (2)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3)你發現了什么問題,我們能夠怎樣解決問題。

  (4)關注現實生活中環保問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2.P127統計9、根據1997-20xx年全國每年出生人口數統計圖回答問題。

  (1)學生獨立完成后請交流。

  (2)分組討論,每組自由選擇一小段時間(如:1998—20xx的變化情況)

  (3)匯報交流各自的研究情況。

  (4)讓學生體會到從統計中發現問題,并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再次認識統計的作用。

  (P131 第 14 題 根據我國1997—20xx年博物館數量統計圖回答問題。)

  三、課堂小結:通過復習,你對統計這部分知識掌握了嗎?

  第 八課 時 : 綜 合 復 習

  復習目標:使學生對知識有個綜合的輸理,通過講評使學生對知識掌握更加靈活、牢固。

  復習過程:

  一、概念部分填空題

  1、100.0103讀作( ),五十點五零寫作( )。

  2、一個數由5個十和10個百分之一組成,這個數寫作( )。

  3、一個數的小數部分有兩位,當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數時,近似值是5.0,這個數原來最小是( ),是( )。

  4、小華和媽媽今年的年齡和是48歲,再過a年,兩個人的年齡和是( )歲。

  5、某三角形中,∠A=40°,∠B=80°, ∠C=( )。

  6、1米70厘米=( )米,8千克10克=( )千克

  7、0.78縮小( )倍是0.078,擴大100倍是( )。

  8、長方形有( )條對稱軸,正方形有( )對稱軸,等腰三角形有( )條對稱軸。

  二、判斷。正確打“√”,錯誤打“×”。

  1、被除數比除數大,商就一定大于1。 ( )

  2、大于0.4小于0.6的小數只有0.5。 ( )

  3、等邊三角形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 )

  4、正方形、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 )

  三、計算。

  1、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1)45+63+37+22 (2)8×(11×125) (3)25×11 (4)72×125

  (5)54×99+54 (6)3900÷25÷4 (7)(100+4)×25 (8)16×43

  強調:

  (1)注意在簡算過程中要湊成整數的需要加上括號

  (2)注意8和125的關系,8×125=1000,所以要把他們先乘

  (3)注意要拆最接近整數的數,所以25×11=25×(10+1)=25×10+25×1

  (4)注意72×125,看到125想到要找個8相乘,所以可以拆成(8×9)×125=(8×125)×9

  (5)(7)(8)注意用乘法分配率

  (6)連續除以兩個數等于減去連個數的積

  2、遞等式計算;強調計算準確,并在稿紙上列豎式檢查

  四、選擇:

  (1)下面數量中與1.2分米不相等的是( )

  ①0.12米 ②1.20分米 ③1.02分米 ④12厘米

  (2)下面每組3個角不可能在同一個三角形內的是( )

  ①90°、95°、25°、 ②90°、65°、25° ③90°、25°、25°

  (3)下面每組三個角,不能為成三角形的是

  ①2cm、3cm、4cm、 ②2cm、3cm、6cm、 ③2cm、5cm、10cm、

  (4)下面小數中最接近于10的數是( )

  A 10.01 B 9.998 C 9.9

  五、實踐操作

  (1)位置與方向

  強調要先找出觀測點,在觀測點上畫十字。先看所去地點在觀測點的什么方向上,最后量角度,并標上角度和線段

  (2)統計圖

  注意:畫統計圖時要先描點再連線,并要標上數字

  六、列式計算

  1、54.6減去31.4的差,加上0.6除0.96的商,和是多少?

  2、一個數的5倍與17.83的和是117.83,這個數是多少?

  七、動手畫一畫:

  下面每個小方格邊長是1cm,請你畫一個長是4cm,寬是3cm的長方形;

  1.畫一個底是4cm, 高是3cm的平行四邊形;

  2.畫一個底是8cm,這條邊上的高是3cm的三角形。

  八、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1、下面是小麗、小樂兩位同學在舞蹈比賽時,五位評委打的分數。

  評 委 小 麗 小 樂

  ① 9.65 9.56

  ② 9.58 9.48

  ③ 9.70 9.80

  ④ 9.45 9.55

  ⑤ 9.22 9.60

  成績匯總的方法是去掉一個分和一個最低分,剩下的幾個成績相加再除以幾,就是該選手最終得分。 請你算一算,小麗和小樂最終得分,誰高?高多少?

  2、一個滴水的龍頭,每天白白浪費掉0.012立方米的水。

  (1)某社區有100個這樣的水龍頭,一個月浪費掉多少立方米水? (按一個月30天計算)

  (2)此社區20xx年一年浪費掉水多少立方米?

  (3)寧夏回族自治區某地嚴重缺水,每100戶每天用水只有1.5立方米,此社區每天浪費的水可供寧夏回族自治區多少戶用?

  3、為慶祝“六•一”兒童節,學校買來200支鋼筆和150個文具盒獎勵紅花少年,一共花去2660元。已知每支鋼筆8.5元,每個文具盒多少元?

  4、司機王叔叔在加油站加了30升油后,去距離加油站180千米的公司去辦事,按每升汽油可行駛8千米計算,回來還需要加多少升汽油?

《復習3》教案 篇23

  初三英語總復習教案設計

  復習

  內容初二下英語第17單元:Unit 17 What a good, kind girl!

  目標要求知

  識

  目

  標1. 單詞2.短語和習慣用語: 3. 日常交際用語

  4. 語法: 情態動詞can 和may 的用法

  能力

  目標1.熟練掌握運用本單元的四會詞和詞組,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熟練運用本單元日常交際用語,特別是“問路”和“指路”方面的句型。

  3.掌握情態動詞may“談論可能性”和“表示許可”的兩種用法。

  情感

  目標德育目標

  本單元敘述了一個女學生放棄看電影的機會,通過向警察問路,陪伴一個外國婦女去醫院看望她丈夫的故事。事情雖小,但充分反映了女學生那種助人為樂的高尚品質。我們應懂得助人為樂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向具有的優良傳統。年輕人應該在日常細小的瑣事中逐步培養這種高尚的情操。

  美育目標

  通過對本單元課文的賞析,使學生深刻領悟到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只有相互關心、互相幫助,才能使這個世界充滿著愛,使我們的生活永遠沐浴在愛的陽光下。

  復習重點1.掌握有關問路和指路的日常交際用語。

  2.學習情態動詞may 等的用法。

  復習難點同上。

  復習方法歸納法、講解法

  教學過程 設計

  步驟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手段

  重

  點

  歸

  納

  步驟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手段

  重

  點

  歸

  納

  重

  難

  點

  解

  析

  步驟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手段

  重

  難

  點

  解

  析

  步驟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手段

  重

  難

  點

  解

  析

  步驟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手段

  課堂

  檢測

  自我評價

  布置作業 1、預習:第二冊第十八單元

  2、做預習練習:見初三英語總復習單元檢測題B2U18

  附:初三英語總復習單元檢測題B2U17

《復習3》教案(精選23篇) 相關內容:
  • 《復習2》教案(通用13篇)

    活動設計背景美麗的果園活動目標1、通過觀察、游戲、動手操作來復習鞏固10以內的數字認讀。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靈敏的思維能力。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難點1。...

  • 《復習4》教案(精選14篇)

    活動設計背景美麗的果園活動目標1、通過觀察、游戲、動手操作來復習鞏固10以內的數字認讀。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靈敏的思維能力。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難點1。...

  • 《復習》教案(通用14篇)

    活動設計背景美麗的果園活動目標1、通過觀察、游戲、動手操作來復習鞏固10以內的數字認讀。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靈敏的思維能力。3、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 《復習1》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通過學生動腦想一想、動手做一做、動口說一說的形式,進一步強化和鞏固所學過的聲、韻母。2、正確區分形近的聲、韻母并抄寫。3、能讀準音節,認識事物,并把音節和圖畫正確連起來。...

  • 《復習3》教案(精選23篇)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1.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1)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

  • 《復習2》教案(精選19篇)

    (共計16課時)復習目的:1、為完成小語第十一冊教學任務,了解學生對本冊書的掌握情況,特組織本次復習。2、系統的整理與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幫助學生牢固掌握,彌補缺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迎接期終全市質量調研考。...

  • 《復習4》教案(精選18篇)

    政治:《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專題四學案(新人教選修3)專題四、民主集中制: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學案主要知識提要:1、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識記:一個必然、一個地位、一個標志)2、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體...

  • 《復習》教案(精選20篇)

    1、宏觀層面不同知識模塊間的相互關系及表現(學科內綜合)要求:期末考試前以上各方面基礎知識必須落實。(2)同一知識模塊內各知識點的相互關系如各物理量之間的相互轉換,有機化學“醇醛酸酯一條線,有機輻射一大片”等。...

  • 《復習1》教案(精選18篇)

    criterion n.(復數criteria)標準; 尺度stick with 繼續支持;保持聯系through thick and thin 不顧艱難pull out of 從……中退出summary n.總結;概要percentage n.百分比;百分率frequency n.頻率;頻繁questionnaire n....

  • 《復習1》教案(通用18篇)

    專題十二 砥柱中流 彰顯風采一、背景材料在“七一”講話中指出:“事實充分證明,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壯闊進程中,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

  • 《復習2》教案(精選21篇)

    復習內容:教科書第十二冊p.110“整理與反思”以及p.110—111“練習與實踐”1—3題。知識要點:1.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2.用東、南、西、北描述物體的方向;3.用數對表示物體的具體位置;4.比例尺的知識 教學目標:1....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视频导航 | 久草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软件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 看久久毛片 | 夜鲁夜鲁狠鲁天天在线 | 激情综合区| 麻豆出品必属精品 | 含羞草久久爱69一区 |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 图片小说校园激情都市 | 夜夜草专业av导航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Ⅴ人妖 综合精品视频 |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污视频网址在线观看 | jvid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久草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 | 欧美人牲口杂交在线播放免费 | 天天摸天天添人人澡 | 99精品大学生啪啪自拍 | 91高清一区 | 超碰青青草原 | 色一区二区三区 | 好紧好滑好湿好爽免费视频 | 性欧美极品另类 | av影片在线一区 | 麻豆爱爱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国产成人MV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99精品国产香蕉 | 91精品对白刺激国产在线 | 国产人妻熟女在线观看 | 极品美女扒开粉嫩小泬图片 | 欧美日色 | 天天色狠狠干 | 国产欧美成αⅴ人高清 | 免费xxx8888| caoporn国产一区二区 | 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