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1 童年趣事 教學設計(精選2篇)
習作1 童年趣事 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細細地品讀例文,感受字里行間飽含的真情,體會細節的描寫。
2、引導學生領會題眼,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感受童年的歡樂和情趣。要突出“趣”字。
3、激發學生對家庭生活的熱愛和對父母的感恩。
教學重難點:必須是有趣的事,所寫的事須趣味十足。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清楚事情的經過。
課前準備:向長輩了解發生在童年時的趣事,可以帶一些相關的相片或物品來。
教學時間:2課時(其中1課時點評)
第一課時
一、師生聊天,引出話題。
1、昨天老師從網上搜索了許多圖片,想送給大家欣賞欣賞。看看你們能從這些圖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繽紛的兒童生活圖片,并配上歌曲《童年》
3、指名學生交流看了圖片后的感受。
4、適時引題:這些圖片正是為我們展示了五彩繽紛的童年生活,你覺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樂嗎?有趣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來說說自己經歷過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板書:童年趣事)
二、品讀例文,享受樂趣:
這篇文章是大作家錢鐘書先生的女兒在身患絕癥后躺在病床上寫下來的,題目是《爸爸逗我玩》。
1、學生自由朗讀例文。
2、說說閱讀體會。
交流角度:文章的題目給你怎樣的感覺?從文中你讀出了什么?你喜歡文中哪些語言?為什么?
三、激起回憶,交流趣事。
1、剛才通過圖片看到了那么多趣事,現在請你們也閉上眼睛靜靜地回憶一下自己經歷過的事情中哪一件事非常有趣,非常有意思,你從中獲得了快樂。它可以是發生在伙伴之間、和家人之間,也可以是自己一個人時做的。
2、交流自己經歷過的一件趣事,說說為什么有趣?教師隨機拓寬學生的思路,根據學生的發言概括并板書:樂趣、傻趣、意趣、情趣……
四、產生共鳴,勃發情趣。
導語:那要如何才能寫出這個“趣”呢?我們不妨想一下,認真的做“傻事”——有趣,如果要讓事情更有趣,就應該(更認真的去做“傻事”)
1、寫出趣味性的關鍵在于:寫也做“傻事”的過程中的認真。做得越認真就會顯得越有趣。請一位學生給大家講一講自己的童年趣事。
2、學生自由發言,談談自己對這一“傻事”該如何寫出趣味的看法。
3、教師小結(結合學生的發言)
讓生明白除了寫出事情的趣味外,還應該注意在結尾寫出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說你從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4、片段比較,討論寫法。
同學們的趣事還真不少!你們想知道我的童年趣事嗎?上課之前我已經把它寫了下來,還想請你們幫我指點一下哪一段寫得好,寫得更有趣?你是從哪些句子比出來的?
出示兩段話:
。1)那天下午,我在外面玩得滿頭大汗,口渴極了,便回家喝開水?墒羌依锏拈_水沒有了,爸爸媽媽也不在家。怎么辦呢?忽然,我看到桌上有一瓶紅色的葡萄酒,就拿過來“咕咚咕咚”喝了好幾口。沒過多久,我就醉了。幸好爸爸回來了,看到我這個樣子,就把我抱到了床上。
(2)這天下午,我在外面玩得滿頭大汗,口渴極了,便跑回家喝開水。咦,怎么沒開水了?爸爸媽媽呢?都不在家!怎么辦,我渴得受不了了。忽然,眼前一亮,桌上不是還有一瓶沒喝完的葡萄酒嗎?我想:爸爸總是說酒不好喝,可他自己卻那么喜歡,一定是在騙我。今天我倒要嘗嘗酒的滋味。于是,我拿了那瓶紅色的葡萄酒,小心翼翼地打開瓶蓋,一聞,還真香啊!一喝,還有點甜呢!口渴的我忍不住咕咚咕咚喝了好幾口。原來酒是這個甜味兒!可是慢慢地,我感覺渾身熱乎乎的,臉頰燙得像在燃燒。糟了,糟了,房屋里的東西怎么都會轉了?我趕緊坐到凳子上。恰好爸爸回來了,他看到我這個樣子,先是一急,馬上又笑了,問我:“是不是偷酒喝了?我看你是酒喝醉了!”說完,就把我抱到床上,我很想告訴爸爸我沒醉,可就是沒力氣了,話也說不出來了,漸漸地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3、指名交流:哪段話寫得好,寫得有趣?好在哪兒?(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心理活動動作語言神態)
4、小結:是呀!我們要把事情寫生動有趣,就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動、動作、語言和神態進行描寫。這樣不但具體,還讓人感覺真實。
五、全體參與,說好“趣事”。
1、把自己認為最有趣的部分具體地說給同桌聽,相互指正。
2、個別交流,師生共評,肯定說得好的語句,用得好的詞語。
六、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教師按以往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范圍,并要求在35分鐘內完成習作。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于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第二課時(作文講評)
一、指導方法:
上節課我們回顧了童年生活,寫下了自己童年趣事,老師很高興成為同學們作文的第一讀者,這次作文大多數同學是以快樂為主題,寫出了童年趣事,更主要的是同學們在作文中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抓住了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寫得很具體。當然,我們的作文當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說有些同學的作文還有錯別字、不合適的標點、不通順語句,有些同學的作文在表達真情實感方面還有些欠缺?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進行修改修改。
這次同學們的作文,老師都一一仔細地看過,但老師沒有做任何批改,今天把修改的權力留給同學們,下面我們進行互相修改。大家看一看,老師這里有幾條修改建議。(大屏幕出示)請同學來讀一讀。
1、將精彩語句用浪線標出。
2、用修改符號修改:錯別字、不合適標點、不通順語句。
3、是否表達出了真情實感,請你評一評。
二、學生選擇自己想評改的同學的習作,交換作文本。
三、學生自主評改。
教師隨機指導:(評改過程中教師巡視)老師發現有些同學把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寫在了空白處,很好!
同學們可以在總評的后面寫出自己的名字。
四、交流評改。
1、指名:評改的是哪篇文章
2、請文章的作者上臺讀自己的習作。
3、點評者根據出示的評改建議做點評。
4、其他同學補充。
五、學生根據點評者的點評修改習作。
六、經過同學們互相修改、自己修改,作文更完善了。文章是寫出來,但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課下同學們再把作文反復看看,再工整地謄寫在作文本上。
習作一的教學修改意見
1.開展活動,作好鋪墊。
習作前,布置學生回家與父母開展一次談心活動。讓父母談談自己童年的趣事,增加學生的生活積累,為習作做好準備。
2.激qing導入,學習例文。
由交流童年趣事導入例文的學習。讓學生先帶著問題自瀆例文:(1)文中寫了爸爸“逗我玩”的哪些事?(2)作者是怎樣把有趣的地方寫具體的?
在學生認真自學的基礎上,組織討論,讀懂例文,幫助學生把握例文的寫作要領?蓮囊韵路矫嬉龑w納:作者緊緊圍繞“趣”字組織材料,寫了爸爸“逗我玩”的幾件趣事(畫胡子、畫鬼臉;編順口溜、起綽號;說單詞);重點突出,爸爸編順口溜,起綽號逗“我”玩的經歷寫得最具體。
3、對比閱讀,學會修改。
引導學生對比閱讀影印稿片段和發表稿,思考:作者對哪些地方做了修改?為什么修改?怎樣修改的?修改后的表達效果如何?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認識到修改作文對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作用,了解一些常用的修改符號并學會使用。
4、回憶童年,同桌互說。
根據習作提示和要求,組織學生進行練說。要求學生先回憶在自己的童年時代發生過哪些有情有趣的事,選擇一件自己印象最深的說給同桌聽,同桌要能從本次習作要求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見。還可以推薦幾位同學在全班交流。學生評說后教師要做好總結,并進一步明確習作要求。
5、學生作文,認真修改。
學生在練說的基礎上,自擬文題作文。作文草稿完成后可以請學生在班上讀讀,評一評。評議時要緊扣住本次習作的要求。最后讓學生學習用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的習作,然后謄寫在作文本上。
習作一的教前思考和教學反思:
一、利用情感,打開作文思路。
作為教育者,我們都知道,寫好作文要有真情實感,這就說明真情實感是一篇好文章矛盾重要前提。有人把真情實感比作是文章的生命,這話是有道理的。情感的傾向性是指人的情感經常指向什么和為什么所引起,有不同意識傾向的人,情感的指向性也不同。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易接受新事物,他們的情感往往傾向于生機勃勃的田野,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湖水,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及一切有趣的事物。本次教學就是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采訪父母,寫自己感到有情有趣的事。與訪談的活動過程本身就是有趣的,所以學生一定樂于描述,興味無窮。
二、放膽表達,自由馳騁
鼓勵學生放膽表達,不是說就不需要教師進行習作方法的指導,而是說學生剛進入習作狀態,教師不應用太多的框框束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習作時考慮較多的不是習作的方法,而是學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師的寫作指導應在學生完成初稿之后,指導時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這樣,學生的習作才會有真情實感。
課前思考:
本次習作的訓練旨在引導學生回憶童年往事或父母交流,聆聽父母對自己童年趣事的講述。根據習作的要求,積累寫作素材。因此作好習作準備非常重要。在習作前,學生進行“尋找童年舊事”的活動。尋找的方式可以是找出童年時精彩瞬間的照片,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和父母一起看看父母幫自己錄制的兒時的錄像;或和父母聊天,共同回憶童年的趣事;也或采訪父母,向他們了解自己不知道或已經淡忘的童年趣事,采訪前最好列個采訪提綱,作一些簡單的記錄。相信有了充分的準備,學生一定會有話可說,有針對性的說,為具體生動的把自己的故事寫下來,作很好的鋪墊。
課后反思:
自主評價:葉圣陶先生說過:“文章是學生寫的,最有權力修改的是學生自己!卑言u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實際上也就是學生對自己的思想進行再整理和從遣詞造句到布局謀篇再斟酌的過程。教學中具體做法:1、自我評改。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2、小組評改。以小組為單位,組長組織學生進行評改。先由學生朗讀自己的作文,由小組長組織成員對文章進行評改。3、學生互評。學生走上講臺,推薦自己認為優秀的作文(也可自薦),先談作文的成功之處,再談需要修改的地方。實踐證明效果不錯。
習作1 童年趣事 教學設計 篇2
習作1《童年趣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中心明確。
教學準備:
1、搜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2、師準備范文一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出話題:
1、“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同學們,大家都會唱《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今天,讓我們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
2、老師拿出自己的童年照片,給同學講自己的童年趣事,激發大家談話的興致。
二、 學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1、 誰愿意把自己珍藏的照片或物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讓我們聽聽你動情或有趣的講述?
教師簡要提示:
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
2、先同桌互相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范文引路,討論寫法。
1、讓我們看看大作家錢鐘書的女兒在身患絕癥后躺在床上寫下的《爸爸逗我》。學生自由閱讀例文。
2、教師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后各組長匯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文章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范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里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鑒和學習?
(3)“好笑”、“有意思”中蘊涵什么呢?你的趣事能體現你的個性嗎?
3、指名讀“作文內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四、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學生寫草稿。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于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