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精選14篇)
《童年趣事》 篇1
[設計理念]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本設計以我校省級課題《農村小學作文策略研究》的子課題——《農村小學快速作文策略研究》的實施為背景,通過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確定寫作的范圍,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讓學生的“外部刺激”能轉化為寫作的內部動機和能力;通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悅,從而真正提高農村小學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目標 ]
1、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中心明確。
[教學準備]
1、搜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2、師準備范文一篇。
[教學過程 ]
一、啟發談話,引出話題。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同學們,大家都會唱《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會飛的夢,那冬陽下的駱駝隊,那一聲“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師讓同學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二、明確范圍,簡要指導。
1、指名讀“作文內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拿出事先準備的老照片,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的前前后后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師簡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
②要根據我們農村的特點而展開。要說實話、真話、心里話,可以是釣龍蝦,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幫父母干農活……
三、范文引路,討論寫法。
1、教師念范文《童年趣事》。(學生人手一份)。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我聽著《童年》這首歌,便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歲那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天熱極了。媽媽帶著我上街買了一個圓圓的大西瓜。到了家,媽媽剛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問媽媽:“什么時候吃西瓜呀?”
“你這只小饞貓,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熱,等他回來,我們一起吃。”媽媽笑著回答,走進灶頭間里去了。
我盯著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媽媽吵著要了一回。可媽媽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動開了腦筋。一會兒,我就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那時候,我人矮,沒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輕輕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邊滾動了。這時,我趕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來:“媽媽,西瓜要滾下來了!”話音剛落,沒等媽媽走出灶頭間,西瓜“啪”的一聲掉在地上,掉成好幾瓣。
媽媽撿起西瓜,一邊埋怨,一邊叫我趕快吃掉幾塊。我高興極了,邊吃邊露出得意的樣子:媽媽這下可上當了。我偷偷地朝媽媽一看,見她沒發現什么破綻。于是,我咧開嘴笑了。
“笑什么?”媽媽奇怪地問道。
“西瓜又涼又甜,真好吃!”我調皮地回答。其實,我的心里最明白。
現在回想起來,可真覺得有點好笑。
2、教師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后各組長匯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文章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范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里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鑒和學習?
(3)“好笑”、“有意思”中蘊涵什么呢?你有體現你個性的有趣的事嗎?如果有請馬上寫下來。
四、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教師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范圍,并要求在20分鐘內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于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五、學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學生自改。在自改過程中,學生重新感受寫作的過程,在查缺補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習作過后的愉悅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對于能把事情寫清楚,很有個性化、真實性的作文和比較存在問題或問題較大的作文師生集體評改(不少于各2遍),隨后學生第二次作文。
《童年趣事》 篇2
設計意圖:一、創設情境,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 二、引導寫法,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 三、遵循由說到寫的習作規律。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
1、播放背景音樂flash《童年》
2、教師談童年中的一件趣事:騎紙馬
二、拓展習作思路,勾起學生對童年的回憶。
1、 課件播放童年趣事的相片,背景音樂為《童年的回憶》
2、學生說說觀看相片后談對童年的感受。
三、引導選材,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1、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一兩件事。(背景音樂:《童年的回憶》)
要求:說者要把童年趣事中最有趣的地方說清楚
傾聽的同學要注意評出小組內講得最有趣的同學
2、各小組長代表小組總結本小組交流情況,評出本小組講得最有趣的同學。
3、請小組推薦本小組講得最有趣的同學上臺講述童年趣事。
要求傾聽的同學說說你覺得什么地方最有趣
四、引導寫法,解決“怎么寫”的問題。
1、小組交流說說如何把趣事寫好
2、小組推薦代表匯報。
3、小結寫法:
①起一個有意思的題目
②寫好開頭(回憶式、引用式、開門見山式、修辭式等)
③重點部分(把過程說清楚,注意細節描寫,要有真情實感)
④寫好結尾(總結式、啟發式、引用式、首尾照應式、自然收尾等)
五、擬提綱,開始寫作。
《童年趣事》 篇3
時間:
教學目標:
1.把自己親歷的真實趣事作簡單描述,使聽著清楚 明白 增進互相之間的了解。
2.讓學生樂于交際,在實踐中學習交際。
教學重難點:
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拓寬口語交際層面。
課時: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引出話題。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同學們,大家都知道《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今天,就讓我們回憶一下童年那些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語言把它表達出來。
(情感渲染法導入,利用美妙的歌曲喚起學生情感。把教學本質定位在師生交往上,確立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將思緒引向深深的回憶中。)
二、說話指導。
1.拿出事先準備的老照片,講講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其他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前前后后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2.教師簡要提示。
(1)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
(2)要根據特點展開,要說實話、真話、心里話。
教學反思:
《童年趣事》 篇4
教學目標:
1.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選材要個性化,通過記事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
2.記事的內容要具體,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中心明確。
3.學會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通過敘事寫出自己明白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表達童年的美好回憶,圍繞“趣”字,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往事,尤其是有趣的情節要進行真實、具體、細致地描寫。
教學準備:
1.準備一篇例文和相關的課件。
2.搜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前準備:
出示例文:《童年趣事》
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隨著時間流逝了,一去不復返,可想起那一件件充滿稚氣的小事,卻常常使我“重返”童年。其中有一件事我記憶猶新──
那是三年前的一件事。我閑來無事,便坐在沙發上打發時間。我無聊地看著正在我身旁呼呼大睡的貓咪,突發奇想:外面那些小姑娘扎著辮子真好看,如果給貓咪扎上小辮那會是什么樣呢?一定會很漂亮!對,不如試試看!我翻箱倒柜的找來一些小卡子、小皮筋……來打扮貓咪。我首先輕輕的撫摸著貓咪,見它沒有反應,就用小梳子在貓咪身上梳了又梳。貓咪看起來很舒服的樣子,伸了伸懶腰,睡起大覺來。我便借機在貓咪的左邊扎了幾個小辮子,又卡了幾個小卡子。我將貓咪翻了個身,貓咪睡得很熟并沒察覺。又在右面照著剛才的樣子扎上幾個小辮子。我本想多扎幾個小辮子,可毛太少了。不管怎樣努力就是扎不住。沒辦法,我只好卡了幾個漂亮的小卡子。還缺點什么呢?我望著滿身小辮的貓咪思索著。對了!我連忙找來了一根漂亮的粉紅色的發帶,將它輕輕系在貓咪的尾巴上
“哈哈,大功告成了!”我得意洋洋的望著自己偉大的杰作不禁叫出了聲。正在睡午覺的媽媽聞聲出來,看了看滿身小辮的貓咪,又看了看滿臉興奮的我,頓時明白了。故作嚴肅地問道:“這是你干的好事吧?你這丫頭,這么大了,怎么還那么不懂事!”可隨即又忍不住“噗哧”一聲笑了起來。“哈哈哈……”笑聲頓時充滿了整個小屋。
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可我每次一想到貓咪滿身小辮的樣子,都會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1.請用“_____”劃出短文中“我”的語言,用“﹏﹏”劃出“我”神態、用“△”劃出“我”的動作、用雙橫線劃出“我”的心理活動。說說從這些語言、動作、神態中,你體會到什么?(在評語欄寫出。)
[設計意圖:通過對例文進行分析,悟出本次習作要點,指導學生通過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把事情寫生動、有趣。]
2.請列舉出帶有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語言的精彩段落。(可課外摘抄、可以自己寫。)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范文,拓展學生思維,把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實際的寫作之中。]
3.請用喜歡的符號劃出文章的開頭與結尾,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分析,學習如何圍繞文章中心寫好文章的開頭與結尾。]
4.小結寫法:怎樣把一件事情寫得有趣?
[設計意圖:通過范文引路,小結寫法,從而掌握要把一件有趣的事寫具體、生動,可以加上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學生在習作課前完成此練習,為完成本次習作奠定基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撥動情趣之弦
(多媒體出示:一組童年趣事抓拍的照片)同學們,大家看這個小朋友可愛嗎?這是我們班*同學小時候在玩耍時被抓拍到的鏡頭,是他童年珍貴的記憶,有趣嗎?孩子們,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童年是那會飛的夢,是那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蘆”上的笑聲,是刨根問底的稚氣……今天,我們就一起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好嗎?
[設計意圖:學生怕寫作文,通過創設輕松、愉悅的環境,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調動課堂氣氛,自然而然地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明確范圍,簡要指導
1.細心讀一讀“作文內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多媒體出示習作要求
①寫看圖作文。②如果你不想寫看圖作文,也可以寫童年趣事。③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④寫完后把作文念給他人聽,根據他們的意見進行修改。
3.這節課,我們就來寫一寫《童年趣事》
[設計意圖:揭示本次習作的內容以及要求,使學生明確本次習作的目的。]
4.指導理解“趣”。
師:同學們,你覺得哪些事是趣事?
生:小時候玩泥巴,把自己弄成了小泥猴是趣事。
生:幫媽媽干活,結果好心辦壞事,是趣事。
生:和哥哥姐姐們去捉蝌蚪是趣事。
……
師:其實啊,這個“趣”字,我們還可以從多種角度去理解它?
老師友情提示:(多媒體出示)
意趣:童年時的探索、發現、刨根問底,雖然稚氣可愛,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奧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種“意趣”。
情趣:童年時的你,天真可愛的,極富情感,對父母的親情、對伙伴的友情,同樣很有趣,是一種“情趣”。
樂趣:童年與歡樂應該連在一起。愛玩、探險、尋開心是你的特點,所以常會有許多尋開心的“樂趣”。
傻趣:你常會做傻事、蠢事,鬧出種種笑話,這種“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純真的心。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幫助學生明確“趣事”的概念,開課伊始幫助學生明白生活中曾經發生過許多趣事,作文的難度降低了,也幫助學生打開了寫作思路。]
三、小組討論,交流“趣”
1.我們正處于童年這個五彩繽紛的時代,誰沒有趣事呢?請同學們拿出事先準備的東西,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的前前后后想想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2.你的童年有什么趣事?(指名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拓寬思路,使學生從不同角度講述自己童年故事,旨在大概了解學生所說事例是否突出“趣”字。再作相機指導,難忘的事并不一定是趣事,要注意選擇材料時,重點考慮事情是否有趣。]
四、抓住特點,從讀學寫
1.用一句主題句概述自己選擇的是哪一件童年趣事。
[設計意圖:通過用主題句概述,進一步幫助學生選擇典型的材料進行習作。]
2.師:回顧一下課前我們曾經做過的閱讀小練習,你認為怎樣才能把有趣部分說具體?
學生:要想把有趣的部分寫具體,我們可以在最有趣的地方可以加上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
3.師:剛才我們回顧了如何寫的方法,同學們也都交流了自己的童年趣事,要是把大家剛才交流的內容寫下來,一定是一篇精彩的習作。那么你認為你想寫的事情什么地方最有趣,趣在哪里?先給自己的作文起一個恰當的題目,然后運用我們學到的方法將趣事寫下來。
[設計意圖:兒童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模仿是他們的天性,通過閱讀學習,了解寫作方法,再遷移運用到習作中去,實現讀寫對接。]
4.學生自主習作,完成重點段落的描寫。(教師巡視,不僅要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還要了解學生中的典型片段,為講評指導做準備)
五、佳作共賞,體驗成功
1.師:我們首先來交流一下同學們的題目,誰想先來?
生:我的作文題目是《“廁所奇遇記”》
生:我的作文題目是《“哈哈!想起來我就想笑”》
生:我的作文題目是《留在我記憶深處的》
生:我的作文題目是《我給小雞扎小辮》
……
[設計意圖:欣賞寫得好的題目,在賞析中體會起好題目的重要。]
2.指名讀典型片段(中等水平3篇,優等水平一篇),師生評議。
師:人們都說,文章是寫出來,而好文章則是改出來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幾位同學的文章,除了要學習他們的優點外,還要幫助他們修改一下。
評議重點
(1)事情是否敘述清楚(“寫具體”方面的要求);(2)是否有趣(“寫生動”方面的要求)。
(中等水平的習作在敘述清楚方面的問題不會很大,在是否寫得生動方面要作重點指導,這也是多數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所以指導的著力點就在此。)
3.針對估計學生習作片段中的問題及實情相機指導
(1)寫得好的地方,好在什么地方?我們應該學習什么?
(2)事情的過程敘述不清楚、不具體;(引導學生回憶事情的經過,多問幾個“怎么樣”)
(3)人物的言行、神態、動作、心理活動沒抓住;(引導回憶課前閱讀的小短文,人物的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使學生體會到人物的言行、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的刻畫對推動事情的發展的作用。)
4.出示教師的下水問,師生共同評議教師的作文。
(1)你從老師的作文中可以學到什么?
(2)你認為老師的文章還有哪些不足,怎樣修改可以使文章更精彩。
[設計意圖:此環節重在給學生一個交流的平臺,通過互相欣賞別人的習作,使每個孩子都能從自己的習作中挖掘出閃光點,在與老師、同學的共同賞析中樹立習作信心;同時也通過師生間的相互評價,完善學生的習作。]
六、再次改習作片段,交流評議
1.自主修改片段,力求使其具體生動些,有時間可以給片段加上開頭和結尾。
(師巡視,重點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2.再指名交流,評議。以表揚為主,重點看在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態、動作、心理活動和自己的感受等方面是否取得進步。
3.展示修改成果,體驗寫作樂趣。
[設計意圖:通過再次修改,使學生將修改習作的心得用于修改實踐,體驗習作在修改后的提高,從中獲得寫作的樂趣。]
七、全課總結
1.這堂課我們寫了童年趣事的精彩片斷,你有什么收獲?
2.回家后繼續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加上精彩的開頭和耐人尋味的結尾,完成整篇習作。
教學反思:
1.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能根據習作內容和學生的知識能力特點,利用文本、多媒體引路等多種形式,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樂于書寫自己的童年趣事,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熱愛,感受童年的樂趣。
2.通過寫作方法的指導,降低學生習作的難度,幫助學生樹立能寫好作文的信心。
3.創設寬松的習作空間,減少束縛,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習作氛圍中無拘無束地、有創意地習作。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激勵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評改自信,讓學生在習作、評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5.重實踐,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觀察、思考,互動、交流,表達、賞析,評價、修改等自主、合作學習中獲得語文素養的和諧發展。
《童年趣事》 篇5
記得8歲那年的一個下午,爸爸把剛買的鞋油在皮鞋上擠了一點,又用刷子刷開,皮鞋就閃閃發亮了。看到這,我不禁想:我家陽臺上的花葉子很臟了,如果用鞋油給它“擦個澡”,肯定也會變得亮的。
于是,我拿起衛生紙,哼著歌,小心翼翼地擦起花上那肥厚的葉子。我拿著沾滿鞋油的紙,從根部向外慢慢擦。外面的幾片大葉片進展地很順利,可是里面的小葉片讓我費盡心機。小葉片讓外面的幾片大葉子擋住了,縫隙小,手指又伸不進去,我只好用剪刀夾著擦。我擦呀擦,把紙上的鞋油全都擦光了,可還有幾片沒有擦到,怎么辦呢?干脆用水把葉片擦干凈吧。我把花放在亮處一看,嘿!葉片綠油油的,花也更紅了,好看極了!
這時,爸爸叫我吃飯,我高興地蹦蹦跳跳來到飯桌前。爸爸問我:“為什么這么高興?”我回答說:“我用衛生紙上的鞋油把花的葉子擦了一遍,綠油油地可好看了。”爸爸急忙說:“用鞋油擦花葉,花會死的。”
我頓時呆住了,這么辛苦忙了大半天,想讓葉子變得更綠,花開得更漂亮,難道是我害了它?我趕忙放下碗筷,拿了干凈的衛生紙,擦了一遍,又用清水洗一遍,希望能把鞋油洗掉。
晚上臨睡時,我還是放心不下,又用水把花葉洗了一遍。我真后悔,為什么不先問問爸爸呢。
第二天,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花。用手摸了摸鞋油的葉子,它變軟了,顏色變暗了,還出了好多皺紋,我傷心極了。
小時候的我呀,可真是太傻了!
《童年趣事》 篇6
[人教版(修訂本)第11冊第五單元作文指導]
江蘇省吳江市八都鎮中心小學 錢金明
[設計理念]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本設計以我校省級課題《農村小學作文策略研究》的子課題——《農村小學快速作文策略研究》的實施為背景,通過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確定寫作的范圍,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讓學生的“外部刺激”能轉化為寫作的內部動機和能力;通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悅,從而真正提高農村小學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目標 ]
1、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中心明確。
[教學準備]
1、搜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2、師準備范文一篇。
[教學過程 ]
一、啟發談話,引出話題。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同學們,大家都會唱《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會飛的夢,那冬陽下的駱駝隊,那一聲“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師讓同學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二、明確范圍,簡要指導。
1、指名讀“作文內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拿出事先準備的老照片,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的前前后后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師簡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
②要根據我們農村的特點而展開。要說實話、真話、心里話,可以是釣龍蝦,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幫父母干農活……
三、范文引路,討論寫法。
1、教師念范文《童年趣事》。(學生人手一份)。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我聽著《童年》這首歌,便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歲那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天熱極了。媽媽帶著我上街買了一個圓圓的大西瓜。到了家,媽媽剛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問媽媽:“什么時候吃西瓜呀?”
“你這只小饞貓,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熱,等他回來,我們一起吃。”媽媽笑著回答,走進灶頭間里去了。
我盯著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媽媽吵著要了一回。可媽媽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動開了腦筋。一會兒,我就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那時候,我人矮,沒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輕輕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邊滾動了。這時,我趕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來:“媽媽,西瓜要滾下來了!”話音剛落,沒等媽媽走出灶頭間,西瓜“啪”的一聲掉在地上,掉成好幾瓣。
媽媽撿起西瓜,一邊埋怨,一邊叫我趕快吃掉幾塊。我高興極了,邊吃邊露出得意的樣子:媽媽這下可上當了。我偷偷地朝媽媽一看,見她沒發現什么破綻。于是,我咧開嘴笑了。
“笑什么?”媽媽奇怪地問道。
“西瓜又涼又甜,真好吃!”我調皮地回答。其實,我的心里最明白。
現在回想起來,可真覺得有點好笑。
2、教師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后各組長匯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 文章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 范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里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鑒和學習?
(3) “好笑”、“有意思”中蘊涵什么呢?你有體現你個性的有趣的事嗎?如果有請馬上寫下來。
四、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教師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范圍,并要求在20分鐘內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于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五、學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學生自改。在自改過程中,學生重新感受寫作的過程,在查缺補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習作過后的愉悅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對于能把事情寫清楚,很有個性化、真實性的作文和比較存在問題或問題較大的作文師生集體評改(不少于各2遍),隨后學生第二次作文。
郵編:215233 聯系電話0512——63877152
聯系地址:江蘇省吳江市八都鎮中心小學教科室 聯系人:錢金明
e-mail:
《童年趣事》 篇7
教學內容: 《寫一件童年的趣事教案》
教學目標:
1 師生共同回憶童年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2 師生共同探討怎樣寫好一件事情。
教學重難點:
教具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引導學生回憶童年中發生的趣事。
抽兩個同學進行“斗牛”比賽。
(剛才兩位同學的斗牛比賽好玩嗎?有趣嗎?)
(同學們在童年中一定也做過的許多有趣的事情,能說說嗎?)
(現在同學們選取在你印象最深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本小組互相說說,行嗎?)
(小組互相說說。)
(抽同學匯報。)
二 了解習作內容和要求。
( 我們剛才只是把事情大略的說了一下,今天我們還要把它們寫下來。)
學生讀書,了解有關本次作文內容和要求。(同學自瀆)
(抽同學回答本次習作內容和要求。)
教師歸納總結:
(童年 有趣 事)
三 教師同學共同探討怎樣寫好一件事情:
(寫事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把事情寫完整具體。那么,一件完整的事情一般要有哪些要素呢?) (抽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出示:(時間 地點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經過 結果)
(現在根據事情的六要素,你能把你所要寫的事情說具體一些嗎?)
(抽同學具體的說說自己所要寫的事情)
(同學們能夠根據六要素把事情說具體,那么寫的時候重點應該寫好哪個部分?)(經過)
( 從作文要求來看,事情經過應該體現什么樣的特點?)(有趣)
(你要寫的事情有趣嗎?同桌之間互相說說,爭取盡可能的把事情的有趣部分說出來。)
(小組互相說說。)
(同學匯報。)
(同學們找的事情都很有趣,我們怎樣把事情寫得有趣呢? 現在同學們看下面兩個作文片段,比較一下誰寫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教師出示圖片,并附加作文語段。
( 哪一段話把事情寫得有趣呢?說說第二段好在什么地方?)(因為第二段寫得詳細,中間有人物的動作 語言 心理描寫)
師生共同探討總結怎樣把一件事情寫得有趣:
(要把事情寫得有趣,不是光有“有趣”兩個字就行了,而是要把有趣的地方詳詳細細的寫下來,其中應該有人物的動作 語言 神態 心理等描寫)(出示總結部分)
四 教師總結作文要求,指導學生進行寫作。
《童年趣事》 篇8
教學目標
1、訓練寫記敘文,強化具體敘述的訓練。
2、以童年為契機,訓練學生作文的想象力。
3、嘗試引導學生互改作文,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3
教學設計
1、布置作文,簡單講述作文要求,學生作文。
2、學生分組互改作文。
教學過程
一、引子
童年是人生的起點,童年有難以追回的天真爛漫,童年有趣的故事說也說不完,提起童年千言萬語訴諸筆端。偉人的童年奇特非凡,名列史傳,讓人感嘆。作家的童年則是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洋洋灑灑,揮毫間佳作名篇,多成經典。平常人生,最值得回味的也多是童年,同學們,回首童年,你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不同尋常的樂趣,把它們寫出來,盡顯你的真情,盡顯你的文采。
二、布置作文作文 童年趣事
以“童年趣事”為內容,自擬題目,寫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1、審清題意,寫的是發生在童年的看似簡單平常而又超乎想象的奇特有趣的一至三件事,最少一件最多三件事。趣是文章的中心,無趣則無中心,則跑題。
2、運用想象以事寫趣。發揮想象力,把事情寫得具體生動,寫出作者與眾不同的奇特想象,寫出作者童年的天真可愛,寫出作者的奇情奇樂。
3、敘述要具體。要寫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與結果,描寫要有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等,學習運用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注意動詞的運用與修飾語的運用。可參照第2、3、4課中的敘述描寫。
4、書寫要整潔、工整、美觀。
三、學生作文
四、作文互改要求
1、簽名,做事要認真負責。
2、改正錯別字,用直線劃出病句,把錯別字的錯字與正確的字寫在紙條上簽名交給組長。
3、判斷作文是否符合寫作要求中的四點要求,把符合要求的地方寫在作文下面,空兩行,要求按格書寫,工整美觀,用紅筆書寫。
4、用波浪線劃出作文中優美的語句,并在右邊空白處寫出為什么優美,如采用什么修辭手法,哪些動詞用得準確生動等。
5、判斷其是否抄襲,連續抄五行以上屬抄襲,如果抄襲,寫幾句規勸的話。
五、互改作文的環節
1、明確作文互改要求。
2、小組分工。組長負責分發收取作文,并評出所改作文中最好的作文,準備到講臺前朗讀這篇作文,副組長負責把錯別字寫在黑板上,書寫檢查員評出書寫最工整的作文并把名字寫在黑板上。其他組員在按要求改完作文后,將記錄改正錯別字的小紙條寫上本人姓名,寫上要推薦的作文及推薦理由,由聯系員交給組長。小組內還可加一名朗讀作文的,兩名組長助理。人人有責,分工明確。
3、按要求小組互改。
4、分組上黑板書寫錯別字及書寫最工整的名單。
5、朗讀小組評出的最好的作文。不說學生姓名。朗讀后稍加評議,以學生為主,教師適當點拔。
6、按組收齊后,二次互改。要求簽名,按互改要求,補充第一次互改不足的地方。
《童年趣事》 篇9
[設計理念]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本設計以我校省級課題《農村小學作文策略研究》的子課題——《農村小學快速作文策略研究》的實施為背景,通過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確定寫作的范圍,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讓學生的“外部刺激”能轉化為寫作的內部動機和能力;通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悅,從而真正提高農村小學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中心明確。
[教學準備]
1、搜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2、師準備范文一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出話題。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同學們,大家都會唱《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會飛的夢,那冬陽下的駱駝隊,那一聲“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師讓同學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二、明確范圍,簡要指導。
1、指名讀“作文內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拿出事先準備的老照片,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的前前后后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師簡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
②要根據我們農村的特點而展開。要說實話、真話、心里話,可以是釣龍蝦,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幫父母干農活……
三、范文引路,討論寫法。
1、教師念范文《童年趣事》。(學生人手一份)。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我聽著《童年》這首歌,便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歲那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天熱極了。媽媽帶著我上街買了一個圓圓的大西瓜。到了家,媽媽剛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問媽媽:“什么時候吃西瓜呀?”
“你這只小饞貓,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熱,等他回來,我們一起吃。”媽媽笑著回答,走進灶頭間里去了。
我盯著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媽媽吵著要了一回。可媽媽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動開了腦筋。一會兒,我就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那時候,我人矮,沒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輕輕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邊滾動了。這時,我趕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來:“媽媽,西瓜要滾下來了!”話音剛落,沒等媽媽走出灶頭間,西瓜“啪”的一聲掉在地上,掉成好幾瓣。
媽媽撿起西瓜,一邊埋怨,一邊叫我趕快吃掉幾塊。我高興極了,邊吃邊露出得意的樣子:媽媽這下可上當了。我偷偷地朝媽媽一看,見她沒發現什么破綻。于是,我咧開嘴笑了。
“笑什么?”媽媽奇怪地問道。
“西瓜又涼又甜,真好吃!”我調皮地回答。其實,我的心里最明白。
現在回想起來,可真覺得有點好笑。
2、教師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后各組長匯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文章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范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里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鑒和學習?
(3)“好笑”、“有意思”中蘊涵什么呢?你有體現你個性的有趣的事嗎?如果有請馬上寫下來。
四、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教師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范圍,并要求在20分鐘內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于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五、學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學生自改。在自改過程中,學生重新感受寫作的過程,在查缺補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習作過后的愉悅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對于能把事情寫清楚,很有個性化、真實性的作文和比較存在問題或問題較大的作文師生集體評改(不少于各2遍),隨后學生第二次作文。
《童年趣事》范文賞析
范文舉例:材料見教材《酒醉麻雀》片斷(略)
范文點評:本次習作訓練的“參考片斷”《酒醉麻雀》,較好地體現了一個“趣”字。
第一,“趣在文題”。“喝酒”“酒醉”本來是人的事,怎么小麻雀也會喝酒,而且還喝醉了?這是怎么回事?作文題目本身就頗為有趣,能引起人們的閱讀興趣。
第二,“趣在起因”,麻雀啄爛了柿子、真可惡,怎么辦?小作者竟從看見爸爸“喝醉了酒,身子東倒西歪”的樣子,突然想到了“酒醉麻雀”的妙計,這種聯想是很有情趣的。
第三,“趣在過程”。怎么請小麻雀喝酒呢?而且要讓它喝醉。小作者便設計了燒酒浸米,再用幾只大口瓶子裝著,掛在樹枝上的辦法。果然,一群小麻雀“聞到了米的醇香”“爭先恐后地”“三五只擠在一起搶著”,“拼命地啄米吃”。這個過程具體而生動,引人入勝,頗為有趣。
第四,“趣在結果”。過了一會兒,酒力在麻雀身上發作,果然,麻雀了像“酒鬼”一樣,東碰西撞,迷迷糊糊地落到了地上,竟一下子就捉了18只。這是多么有趣的捉麻雀的方法。
緊緊扣住“趣”字,寫出了“童年趣事”,這個“參考片斷”確實很有參考價值。
[編者注:這篇范文是舊浙教版第十一冊習作2《童年趣事》中的范文。目前的范文已為《剃眉毛》]
童年趣事——抓蛐蛐
在童年,有許多令人回味無窮的事,有的讓人快樂,有的讓人悲傷。在我的童年里,就有一件有趣的事兒,那是在姥姥家捉蛐蛐。
在我六歲那年,小時候的我經常去姥姥家玩,在姥姥家的院墻角處總是傳出一種清脆的蟲鳴,我悄悄地尋聲望去,哇!
一個藏在草叢中瓜子般大的碧褐色的小蟲出現在眼前,也許是發現了“敵情”,只見它兩只長長的、尖尖的“腳”支起身子迅速地向前跳去。太好玩了,我真想一下子抓住它。于是,我悄悄地伸過手去一捂,嗨,沒想到它比火箭還快,嗖——地跳到了墻角。我不灰心,輕輕地挪到它跟前,又雙手一捂,這一次沒看到它蹦出去,我以為抓到它了呢,可是我打開手一看,蛐蛐竟莫名其妙地“失蹤”了。一剎那間,蛐蛐已經多到了最窄小的地方。它用那細而富有彈力的雙腿一跌跳到了窗臺上,我看到它“飛”的那么快,那么高,一定站不穩,便沖了過去,企圖在半空抓住它,但它實在太狡猾了,趁我張開手觀瞧時竟一溜煙的“飛”到了院墻外面,我也穿著拖鞋奔了出去,可沒追上讓它跑到石頭下面去了,我立刻翻開石頭,沒等我反應過來,它已經撅著屁股不知去向。我盲目的尋找,搜尋半天沒見蹤跡,當我失望時,它卻一轉瞬間出現在眼前,從我眼皮下閃了過去。我拿起刺水瓶,用力按著,好!將水刺在了它的身上。它像喝醉了酒似的,左右搖晃,我看它是暈了頭了,便搶上前將它拿起來,可是這個乳臭未干的小子竟不服輸還掙扎著往前爬。可無論它如何頑強,也逃不出“如來佛”我的手掌心兒,我用水功,這一下,它動不了了,我拿起暈過去了的它,回到屋里將它放在一個小瓶里,自言自語地說:“哼!看你的腿快還使我的“法術”靈!小子當俘虜了吧!這時的蛐蛐已“蘇醒“了,在瓶子里來回蹦著,仿佛在說:“臭小子,你甭美,看出去我怎樣收拾你!”此時,當了“英雄”的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童年是多么快樂啊,童年的事又是多么有趣啊。我愛我的童年,因為它給了我美好的回憶!
《童年趣事》病文片斷
……有一天,我看見爸爸喝醉了酒,身子東倒西歪的,就想到酒醉麻雀。
第二天,天沒大亮,我就把浸好的酒米放入幾只大口瓶里,掛在樹枝上。天亮了,一群麻雀嘰嘰喳喳從遠處飛來,落在樹上,開始啄米。吃夠的飛開了,后來的又往里擠,真熱鬧。
過了一會兒,酒力在麻雀身上發作了。一只只麻雀都醉倒了。我哈哈大笑,沖出屋去,一下子就捉了18只麻雀。
病文分析:
讀了這一片斷,讓人感到文中少了一個“趣”字,沒有突出“趣”這一中心。究其原因,小作者在描寫酒醉麻雀時的過程沒有寫具體,寫生動。比如:看到爸爸喝醉了酒想到“酒醉麻雀”,這一靈感的獲得并沒有激起讀者的共鳴。最關鍵、最有趣的“酒醉麻雀”的過程,小作者也沒有寫具體、寫生動。在這里,作者應把“酒醉麻雀”的方法或者說引誘麻雀的過程有所交代,最重要的小作者沒有抓住小麻雀的動作、神態等把“酒醉小麻雀”的過程寫出來。還有趣的那就是小麻雀被醉倒的樣子,小作者也沒寫出來。這篇短文只能說把“酒醉麻雀”這一事件寫出來了,但沒有圍繞“趣”這一中心寫具體,寫生動,也談不上真實。
《童年趣事》學生作品之一
記得8歲那年的一個下午,爸爸把剛買的鞋油在皮鞋上擠了一點,又用刷子刷開,皮鞋就閃閃發亮了。看到這,我不禁想:我家陽臺上的花葉子很臟了,如果用鞋油給它“擦個澡”,肯定也會變得亮的。
于是,我拿起衛生紙,哼著歌,小心翼翼地擦起花上那肥厚的葉子。我拿著沾滿鞋油的紙,從根部向外慢慢擦。外面的幾片大葉片進展地很順利,可是里面的小葉片讓我費盡心機。小葉片讓外面的幾片大葉子擋住了,縫隙小,手指又伸不進去,我只好用剪刀夾著擦。我擦呀擦,把紙上的鞋油全都擦光了,可還有幾片沒有擦到,怎么辦呢?干脆用水把葉片擦干凈吧。我把花放在亮處一看,嘿!葉片綠油油的,花也更紅了,好看極了!
這時,爸爸叫我吃飯,我高興地蹦蹦跳跳來到飯桌前。爸爸問我:“為什么這么高興?”我回答說:“我用衛生紙上的鞋油把花的葉子擦了一遍,綠油油地可好看了。”爸爸急忙說:“用鞋油擦花葉,花會死的。”
我頓時呆住了,這么辛苦忙了大半天,想讓葉子變得更綠,花開得更漂亮,難道是我害了它?我趕忙放下碗筷,拿了干凈的衛生紙,擦了一遍,又用清水洗一遍,希望能把鞋油洗掉。
晚上臨睡時,我還是放心不下,又用水把花葉洗了一遍。我真后悔,為什么不先問問爸爸呢。
第二天,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花。用手摸了摸鞋油的葉子,它變軟了,顏色變暗了,還出了好多皺紋,我傷心極了。
小時候的我呀,可真是太傻了!
《童年趣事》學生作品之二
童年猶如一束五顏六色的花鮮明艷麗。童年又如一個萬花筒裝滿幻想,裝滿了奇妙。回想童年,有時不禁啞然失笑。
記得六歲那年,我爸爸買了個新玩意兒——電冰箱。有一天,媽媽把水果往冰箱里一塞,到晚上拿出來一吃,可好吃了,涼涼的。
一個夏在的下午,天氣極為炎熱。熱得我在家里踱來踱去。家里養的小雞小鴨熱得在門外“嘎嘎、嘰嘰”叫個不停。我想:它們也肯定熱壞了。最好給它們找個清涼的地方,吵得我心煩。哦,對了,我腦子里突然靈光一閃,出現媽媽曾經做過的一幕。
于是,我飛快地跑出屋外,把一只剛長齊毛的小鴨,抱在懷里,進屋了。然后,打開冰箱門“哇”好涼!這時我聽到小鴨因為離開了同伴而發出了求救的喊叫:“救命啊,我怕!”我以感到它好像在發抖。然后我用柔和的語氣安慰道:“小鴨子,別怕,我不會傷害你的,放心吧!”最后我把它放進了冰箱。
天很快黑了,媽媽開始忙著趕雞、鴨進圈舍了,然后點鴨子。可是怎么點都差一只,便問我“喜樂,有沒有看見一只小鴨?”我天真的說:“我把小鴨直向屋內奔去。媽媽連忙打開冰箱,捧出小鴨一看小鴨已經奄奄一息了。媽媽說:”冰箱溫度太低了小鴨子會受不了的,你看……“這里,我才感到字已做了一件錯事,看著那可憐的小鴨,我哭了。然后,我把小鴨埋在后面的院子里……
這事現在想起來,覺得自己真傻。怎么會想到把鴨子放進冰箱“乘涼”呢?這不,我無意中當了一回“兇手”。唉,童年,真眩哪!
《童年趣事》學生作品之三
童年是最快樂的,也是最難忘的。我的童年,趣事很多,但使我記憶猶新的還是那次與姐姐釣魚。
記得那是一個晴朗的上午,陽光明媚,萬里無云,我跟著姐姐來到臨家的一條小河邊。我們甩起釣竿,把釣魚線甩入河中。只等了一分鐘我便不耐煩了,把魚竿抬起來,看看魚上鉤沒有,等一會兒又動動。過了一會兒,姐姐說:“該起釣了!”“ye!起釣了。”我邊喊邊用力拉。可是拉起來一看,魚鉤上什么也沒有。這時,姐姐又說:“起釣要輕,不起的時候要耐心等待,知道了嗎?”“知道了!”我欣喜若狂地叫道!
這回,我學著姐姐的樣子,耐心的等待。不一會兒,魚鉤上又有了動靜。“可以起釣了嗎?”我輕輕問姐姐,姐姐輕輕地點點頭。我又輕又慢,可手卻不由得微微發抖,魚兒發現了“敵情”,又逃之夭夭了。
“唉,真倒霉!又讓它逃了。”可是時間已經不早了,我只好跟著姐姐掃興地往回走。我跟在姐姐后面,發現她的桶里有好幾條大魚,再看看我的桶里卻卻什么也沒有,我暗暗下決心:下回我一定要贏!
《童年趣事》 篇10
之一
江蘇省吳江市八都鎮中心小學 錢金明
[設計理念]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本設計以我校省級課題《農村小學作文策略研究》的子課題——《農村小學快速作文策略研究》的實施為背景,通過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確定寫作的范圍,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讓學生的“外部刺激”能轉化為寫作的內部動機和能力;通過習作,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提升情感、審美的價值,讓學生享受作文教學的愉悅,從而真正提高農村小學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目標 ]
1、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中心明確。
[教學準備]
1、搜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2、師準備范文一篇。
[教學過程 ]
一、啟發談話,引出話題。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同學們,大家都會唱《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會飛的夢,那冬陽下的駱駝隊,那一聲“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師讓同學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二、明確范圍,簡要指導。
1、指名讀“作文內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拿出事先準備的老照片,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的前前后后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師簡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
②要根據我們農村的特點而展開。要說實話、真話、心里話,可以是釣龍蝦,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幫父母干農活……
三、范文引路,討論寫法。
1、教師念范文《童年趣事》。(學生人手一份)。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我聽著《童年》這首歌,便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歲那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天熱極了。媽媽帶著我上街買了一個圓圓的大西瓜。到了家,媽媽剛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問媽媽:“什么時候吃西瓜呀?”
“你這只小饞貓,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熱,等他回來,我們一起吃。”媽媽笑著回答,走進灶頭間里去了。
我盯著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媽媽吵著要了一回。可媽媽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動開了腦筋。一會兒,我就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那時候,我人矮,沒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輕輕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邊滾動了。這時,我趕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來:“媽媽,西瓜要滾下來了!”話音剛落,沒等媽媽走出灶頭間,西瓜“啪”的一聲掉在地上,掉成好幾瓣。
媽媽撿起西瓜,一邊埋怨,一邊叫我趕快吃掉幾塊。我高興極了,邊吃邊露出得意的樣子:媽媽這下可上當了。我偷偷地朝媽媽一看,見她沒發現什么破綻。于是,我咧開嘴笑了。
“笑什么?”媽媽奇怪地問道。
“西瓜又涼又甜,真好吃!”我調皮地回答。其實,我的心里最明白。
現在回想起來,可真覺得有點好笑。
2、教師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后各組長匯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文章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范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里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鑒和學習?
(3)“好笑”、“有意思”中蘊涵什么呢?你有體現你個性的有趣的事嗎?如果有請馬上寫下來。
四、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教師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范圍,并要求在20分鐘內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于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五、學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學生自改。在自改過程中,學生重新感受寫作的過程,在查缺補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習作過后的愉悅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對于能把事情寫清楚,很有個性化、真實性的作文和比較存在問題或問題較大的作文師生集體評改(不少于各2遍),隨后學生第二次作文。
《童年趣事》 篇11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細細地品讀例文,感受字里行間飽含的真情,體會細節的描寫。
2、引導學生領會題眼,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感受童年的歡樂和情趣。要突出“趣”字。
3、激發學生對家庭生活的熱愛和對父母的感恩。
教學重難點:必須是有趣的事,所寫的事須趣味十足。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清楚事情的經過。
課前準備:向長輩了解發生在童年時的趣事,可以帶一些相關的相片或物品來。
教學時間:2課時(其中1課時點評)
第一課時
一、師生聊天,引出話題。
1、昨天老師從網上搜索了許多圖片,想送給大家欣賞欣賞。看看你們能從這些圖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繽紛的兒童生活圖片,并配上歌曲《童年》
3、指名學生交流看了圖片后的感受。
4、適時引題:這些圖片正是為我們展示了五彩繽紛的童年生活,你覺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樂嗎?有趣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來說說自己經歷過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板書:童年趣事)
二、品讀例文,享受樂趣:
這篇文章是大作家錢鐘書先生的女兒在身患絕癥后躺在病床上寫下來的,題目是《爸爸逗我玩》。
1、學生自由朗讀例文。
2、說說閱讀體會。
交流角度:文章的題目給你怎樣的感覺?從文中你讀出了什么?你喜歡文中哪些語言?為什么?
三、激起回憶,交流趣事。
1、剛才通過圖片看到了那么多趣事,現在請你們也閉上眼睛靜靜地回憶一下自己經歷過的事情中哪一件事非常有趣,非常有意思,你從中獲得了快樂。它可以是發生在伙伴之間、和家人之間,也可以是自己一個人時做的。
2、交流自己經歷過的一件趣事,說說為什么有趣?教師隨機拓寬學生的思路,根據學生的發言概括并板書:樂趣、傻趣、意趣、情趣……
四、產生共鳴,勃發情趣。
導語:那要如何才能寫出這個“趣”呢?我們不妨想一下,認真的做“傻事”——有趣,如果要讓事情更有趣,就應該(更認真的去做“傻事”)
1、寫出趣味性的關鍵在于:寫也做“傻事”的過程中的認真。做得越認真就會顯得越有趣。請一位學生給大家講一講自己的童年趣事。
2、學生自由發言,談談自己對這一“傻事”該如何寫出趣味的看法。
3、教師小結(結合學生的發言)
讓生明白除了寫出事情的趣味外,還應該注意在結尾寫出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說你從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4、片段比較,討論寫法。
同學們的趣事還真不少!你們想知道我的童年趣事嗎?上課之前我已經把它寫了下來,還想請你們幫我指點一下哪一段寫得好,寫得更有趣?你是從哪些句子比出來的?
出示兩段話:
(1)那天下午,我在外面玩得滿頭大汗,口渴極了,便回家喝開水。可是家里的開水沒有了,爸爸媽媽也不在家。怎么辦呢?忽然,我看到桌上有一瓶紅色的葡萄酒,就拿過來“咕咚咕咚”喝了好幾口。沒過多久,我就醉了。幸好爸爸回來了,看到我這個樣子,就把我抱到了床上。
(2)這天下午,我在外面玩得滿頭大汗,口渴極了,便跑回家喝開水。咦,怎么沒開水了?爸爸媽媽呢?都不在家!怎么辦,我渴得受不了了。忽然,眼前一亮,桌上不是還有一瓶沒喝完的葡萄酒嗎?我想:爸爸總是說酒不好喝,可他自己卻那么喜歡,一定是在騙我。今天我倒要嘗嘗酒的滋味。于是,我拿了那瓶紅色的葡萄酒,小心翼翼地打開瓶蓋,一聞,還真香啊!一喝,還有點甜呢!口渴的我忍不住咕咚咕咚喝了好幾口。原來酒是這個甜味兒!可是慢慢地,我感覺渾身熱乎乎的,臉頰燙得像在燃燒。糟了,糟了,房屋里的東西怎么都會轉了?我趕緊坐到凳子上。恰好爸爸回來了,他看到我這個樣子,先是一急,馬上又笑了,問我:“是不是偷酒喝了?我看你是酒喝醉了!”說完,就把我抱到床上,我很想告訴爸爸我沒醉,可就是沒力氣了,話也說不出來了,漸漸地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3、指名交流:哪段話寫得好,寫得有趣?好在哪兒?(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心理活動動作語言神態)
4、小結:是呀!我們要把事情寫生動有趣,就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動、動作、語言和神態進行描寫。這樣不但具體,還讓人感覺真實。
五、全體參與,說好“趣事”。
1、把自己認為最有趣的部分具體地說給同桌聽,相互指正。
2、個別交流,師生共評,肯定說得好的語句,用得好的詞語。
六、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教師按以往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范圍,并要求在35分鐘內完成習作。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于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第二課時(作文講評)
一、指導方法:
上節課我們回顧了童年生活,寫下了自己童年趣事,老師很高興成為同學們作文的第一讀者,這次作文大多數同學是以快樂為主題,寫出了童年趣事,更主要的是同學們在作文中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抓住了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寫得很具體。當然,我們的作文當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說有些同學的作文還有錯別字、不合適的標點、不通順語句,有些同學的作文在表達真情實感方面還有些欠缺?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進行修改修改。
這次同學們的作文,老師都一一仔細地看過,但老師沒有做任何批改,今天把修改的權力留給同學們,下面我們進行互相修改。大家看一看,老師這里有幾條修改建議。(大屏幕出示)請同學來讀一讀。
1、將精彩語句用浪線標出。
2、用修改符號修改:錯別字、不合適標點、不通順語句。
3、是否表達出了真情實感,請你評一評。
二、學生選擇自己想評改的同學的習作,交換作文本。
三、學生自主評改。
教師隨機指導:(評改過程中教師巡視)老師發現有些同學把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寫在了空白處,很好!
同學們可以在總評的后面寫出自己的名字。
四、交流評改。
1、指名:評改的是哪篇文章
2、請文章的作者上臺讀自己的習作。
3、點評者根據出示的評改建議做點評。
4、其他同學補充。
五、學生根據點評者的點評修改習作。
六、經過同學們互相修改、自己修改,作文更完善了。文章是寫出來,但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課下同學們再把作文反復看看,再工整地謄寫在作文本上。
習作一的教學修改意見
1.開展活動,作好鋪墊。
習作前,布置學生回家與父母開展一次談心活動。讓父母談談自己童年的趣事,增加學生的生活積累,為習作做好準備。
2.激qing導入,學習例文。
由交流童年趣事導入例文的學習。讓學生先帶著問題自瀆例文:(1)文中寫了爸爸“逗我玩”的哪些事?(2)作者是怎樣把有趣的地方寫具體的?
在學生認真自學的基礎上,組織討論,讀懂例文,幫助學生把握例文的寫作要領。可從以下方面引導歸納:作者緊緊圍繞“趣”字組織材料,寫了爸爸“逗我玩”的幾件趣事(畫胡子、畫鬼臉;編順口溜、起綽號;說單詞);重點突出,爸爸編順口溜,起綽號逗“我”玩的經歷寫得最具體。
3、對比閱讀,學會修改。
引導學生對比閱讀影印稿片段和發表稿,思考:作者對哪些地方做了修改?為什么修改?怎樣修改的?修改后的表達效果如何?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認識到修改作文對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作用,了解一些常用的修改符號并學會使用。
4、回憶童年,同桌互說。
根據習作提示和要求,組織學生進行練說。要求學生先回憶在自己的童年時代發生過哪些有情有趣的事,選擇一件自己印象最深的說給同桌聽,同桌要能從本次習作要求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見。還可以推薦幾位同學在全班交流。學生評說后教師要做好總結,并進一步明確習作要求。
5、學生作文,認真修改。
學生在練說的基礎上,自擬文題作文。作文草稿完成后可以請學生在班上讀讀,評一評。評議時要緊扣住本次習作的要求。最后讓學生學習用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的習作,然后謄寫在作文本上。
習作一的教前思考和教學反思:
一、利用情感,打開作文思路。
作為教育者,我們都知道,寫好作文要有真情實感,這就說明真情實感是一篇好文章矛盾重要前提。有人把真情實感比作是文章的生命,這話是有道理的。情感的傾向性是指人的情感經常指向什么和為什么所引起,有不同意識傾向的人,情感的指向性也不同。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易接受新事物,他們的情感往往傾向于生機勃勃的田野,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湖水,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及一切有趣的事物。本次教學就是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采訪父母,寫自己感到有情有趣的事。與訪談的活動過程本身就是有趣的,所以學生一定樂于描述,興味無窮。
二、放膽表達,自由馳騁
鼓勵學生放膽表達,不是說就不需要教師進行習作方法的指導,而是說學生剛進入習作狀態,教師不應用太多的框框束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習作時考慮較多的不是習作的方法,而是學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師的寫作指導應在學生完成初稿之后,指導時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這樣,學生的習作才會有真情實感。
課前思考:
本次習作的訓練旨在引導學生回憶童年往事或父母交流,聆聽父母對自己童年趣事的講述。根據習作的要求,積累寫作素材。因此作好習作準備非常重要。在習作前,學生進行“尋找童年舊事”的活動。尋找的方式可以是找出童年時精彩瞬間的照片,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和父母一起看看父母幫自己錄制的兒時的錄像;或和父母聊天,共同回憶童年的趣事;也或采訪父母,向他們了解自己不知道或已經淡忘的童年趣事,采訪前最好列個采訪提綱,作一些簡單的記錄。相信有了充分的準備,學生一定會有話可說,有針對性的說,為具體生動的把自己的故事寫下來,作很好的鋪墊。
課后反思:
自主評價:葉圣陶先生說過:“文章是學生寫的,最有權力修改的是學生自己。”把評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實際上也就是學生對自己的思想進行再整理和從遣詞造句到布局謀篇再斟酌的過程。教學中具體做法:1、自我評改。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2、小組評改。以小組為單位,組長組織學生進行評改。先由學生朗讀自己的作文,由小組長組織成員對文章進行評改。3、學生互評。學生走上講臺,推薦自己認為優秀的作文(也可自薦),先談作文的成功之處,再談需要修改的地方。實踐證明效果不錯。
《童年趣事》 篇12
設計意圖:
一.分享習作快樂
二.集體評議,樹起修改范例
三.多形式評價,推動交流。
教學流程:
一.總評習作情況,分享習作的快樂。
1.宣布“火眼金睛”獎(好題目)
①出示好題目
②請相關作者站起來,同學們給予掌聲鼓勵
③說說你對哪個題目最感興趣,為什么
2.宣布“鳳頭獎”(好開頭)
①出示寫好開頭的獲獎同學名單
②同學們推薦個別寫好開頭的同學展示作品,并請該同學介紹自身是怎樣開頭的。
3.宣布“豹尾獎”(好結尾)
①出示寫好結尾的獲獎同學名單
②同學們推薦個別寫好結尾的同學展示作品,大家評一評該結尾。
4.宣布“豬肚獎”(好重點)
出示把趣事寫好的同學名單,同學們給予掌聲鼓勵
二. 引導評議,為自我修改樹起范例
1.同學們推薦一位獲“豬肚獎”的同學在實物投影儀上朗讀自身的作品。
要求:
①傾聽的'同學找出優點(這件事情是否說得清楚,有細節描寫和真情實感嗎?找一找好詞好句)
②發現不足(錯別字、毛病句、描寫不具體的地方)
③還可以給建議
2.作者組織同學評議,教師根據評議用紅筆在稿子上批閱(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強調修改符號的利用)
3.小結修改的方法
三.自我修改,有所提升
要求用紅筆自改,發現自身的優點和不足。
四.小組內交換修改,推動交流
五.總結修改方法。
《童年趣事》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體現個性化。
3、記事的內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中心明確。
[教學準備]
1、搜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物品。
2、準備一篇范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出話題。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同學們,大家都會唱《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會飛的夢,那冬陽下的駱駝隊,那一聲“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師讓同學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二、明確范圍,簡要指導。
1、指名讀“作文內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拿出事先準備的老照片,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的前前后后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師簡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
②要根據我們農村的特點而展開。要說實話、真話、心里話,可以是釣龍蝦,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幫父母干農活……
三、范文引路,討論寫法。
1、教師念范文《童年趣事》。(學生人手一份)。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我聽著《童年》這首歌,便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歲那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天熱極了。媽媽帶著我上街買了一個圓圓的大西瓜。到了家,媽媽剛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問媽媽:“什么時候吃西瓜呀?”
“你這只小饞貓,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熱,等他回來,我們一起吃。”媽媽笑著回答,走進灶頭間里去了。
我盯著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媽媽吵著要了一回。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x可媽媽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動開了腦筋。一會兒,我就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那時候,我人矮,沒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輕輕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邊滾動了。這時,我趕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來:“媽媽,西瓜要滾下來了!”話音剛落,沒等媽媽走出灶頭間,西瓜“啪”的一聲掉在地上,掉成好幾瓣。
媽媽撿起西瓜,一邊埋怨,一邊叫我趕快吃掉幾塊。我高興極了,邊吃邊露出得意的樣子:媽媽這下可上當了。我偷偷地朝媽媽一看,見她沒發現什么破綻。于是,我咧開嘴笑了。
“笑什么?”媽媽奇怪地問道。
“西瓜又涼又甜,真好吃!”我調皮地回答。其實,我的心里最明白。
現在回想起來,可真覺得有點好笑。
2、教師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后各組長匯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文章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范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里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鑒和學習?
(3)“好笑”、“有意思”中蘊涵什么呢?你有體現你個性的有趣的事嗎?如果有請馬上寫下來。
四、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教師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范圍,并要求在20分鐘內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于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裝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五、學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學生自改。在自改過程中,學生重新感受寫作的過程,在查缺補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習作過后的愉悅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對于能把事情寫清楚,很有個性化、真實性的作文和比較存在問題或問題較大的作文師生集體評改(不少于各2遍),隨后學生第二次作文。
《童年趣事》 篇14
學習目標:
1.明確習作要求,激發興趣,指導選材。
2.理清習作思路,指導寫具體。
激發興趣,指導選材。理清習作思路,指導寫具體。
投影片
小黑板
錄音機
1.揭示作文題目,審題。
想想題目每個詞的意思,說說你對題目的理解。(體裁:記事。題眼:趣,限定事情必須有趣,以主要篇幅寫“趣”。童年,指“我”以前經歷的事。)
2.學習課文,激發興趣,指導選材。
(1)什么樣的事可以算作“趣事”?(聯系“習作提示”和“參考題目”。)
(2)“提示”例舉的事你經歷過嗎?簡要地述說過程,好笑在什么地方?(鼓勵交流。教師隨機介紹幾則趣事。)
(3)除廠蠢事、傻事、出洋相、鬧笑話的事,還有哪些事也屬于趣事范圍?(鼓勵拓展思路,如捉迷藏、捉蟹、粘知了......)
(4)小結:有趣的事指吸引自己、引起沖動并努力去做的,富有趣味的事。一般說來,好事、有意義的事不在題目要求范圍內。
3.再學課文,明確習作要求。
(1)我們寫“趣事”是為了表達什么?(童年是歡樂的,有趣的。)還有什么要求?(敘述要真實、具體。)
(!)小結:不能胡編亂造,道聽途說。也不能故意夸大,違背常情常理。惡作劇的事不能寫。
4.學習“參考片斷”,指導寫具體。
(1)簡要述說《酒醉小麻雀》是怎么一回事。
(2)你覺得哪些情節寫出了“趣”‘(酒醉麻雀的辦法有趣,別出心裁;麻雀爭啄米的情節有趣;醉酒后的麻雀樣子有趣;活捉醉酒麻雀有趣。)
(3)小結寫具體方法:緊扣“趣”字,著力寫好有趣的、令人發笑的情節,寫出自己怎樣想、怎樣說、怎樣做及當時的心情。寫出“童趣”。
5.習作。(提示可以以童年趣事命題,也可以另擬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