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湘教版)
3、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和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
教學重點:染的制作過程
教學難點:畫面色彩的控制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工作紙、范作等
學具準備:染料、宣紙、繩子、染布等。
活動一
時間: 星期: 課時:
一、導入:
l.教師出示浸染紙手帕作品,引導學生欣賞,提問:它們與我們甲時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點? (圖形的對稱美、色彩的浸潤美)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學習制作一方浸染紙手帕。
二、新授:
1.請一名學生上臺將折疊好的宣紙隨意染上不同的顏色。提問:通過觀察,你能說說制作紙手帕需要哪些步驟嗎? (小結板書:折紙,染紙)
2.折法啟示:
①教師提問:你能折出不同形狀來嗎?
②學生嘗試后,教師小結: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可以稍有變化。折出的形狀影響到染的紋樣的形成,輻射狀、折扇形折疊法、任意折疊、揉紙團法等也可以嘗試。
3.染法示范:
①教師示范:點染、漫染紙張,展開形成紋樣。
②師生共同分析、小結染制紙手帕的要點:
a.注意畫面色彩的控制,應以一種顏色為主,色度要有深淺的變化。
b.染色時要注意時間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時間長則吸色多、染色的面積大,反之則少、染色的面積小。
4.教師示范打開作品,進行展示。提示:紙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會揭破,前功盡棄,可以用吸水性強的紙或其他材料將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開.
三、學生作業,作業展評
1.學生分小組動手制作紙手帕,將作業紙采用不同的方法折疊,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點染,制作2._4塊美麗奇特的紙手帕。
2.教師隨堂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提請注意,浸染得好的應叫學生適可而止。
3、張貼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
第 三 課 紙 品 樂 陶 陶
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紙繩、紙條畫制作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2、 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豐富學生的藝術表現手法,培養學生細致耐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用不同的方法做紙繩、紙條圖形
教學難點:畫面的構圖設計,以及基本的制作方法
教學準備:范畫
學具準備:各色皺紋紙、膠水、彩色卡紙等
活動一
時間: 星期: 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欣賞導入:
cai課件呈現紙團、紙繩的范品
1、欣賞運用紙團、紙繩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的?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紙繩、紙團貼畫
3、學生嘗試將皺紋紙制作成紙繩或紙團。
4、師生交流解決制作問題:
(1)怎樣使紙團的大小基本一致?
(2)怎樣搓紙繩不易松敢?
5、教師規定時間,學生合作準備材科。
二、討論方法:
1、教師示范制作方法步驟
(1)構思畫草圖:內容可以是簡單的動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簡潔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