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第十冊美術教案
展示作業 引導學生分別展示高明度和低明度的作業。 展示作業
評價 1、你認為自己的作業哪些地方好?好在哪兒?還有什么不足?
2、在繪畫中是如何運用不同的明度變化的? 學生交流,總結發言。 培養學生的分析、評價能力。
板書設計: 色彩的明度練習(二)
教學反思:學生能很好的練習色彩的色階練習,從練習中學會掌握了色彩的明度,只有個別學生掌握不是很好。
第10課 深遠的空間
課時安排:2課時
新課標思想:
本科為“欣賞•評述”課,旨在通過引導學生欣賞古今中外藝術家們的作品,了解平面繪畫表現物象深遠的三維空間的方法,感受客觀物象呈現的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從而培養他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行為習慣,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在欣賞古今中外藝術家們的繪畫作品中,了解平面繪畫表現物象深遠的三維空間的方法及規律,感受客觀物象呈現的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
應會:能夠運用近大遠小的透視知識評論美術作品。能找出部分繪畫作品中的視平線和消失點,了解它們在表現透視現象中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銀杏內容與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提高學生對繪畫藝術的鑒賞能力及小組合作能力,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感受生活中客觀物象所呈現的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
2、欣賞繪畫作品,能夠了解表現物象深遠的三維空間的方法。
難點:能找出部分繪畫作品中的視平線和消失點,了解它們在平面的繪畫作品中表現透視現象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導入 播放課件。 欣賞具有空間感的風景作品,說出觀察后的感受。 初步體會大自然深遠的空間感。
2、講授新課(1)分析美術作品中表現出的深遠的空間感。 出示霍貝瑪的油畫《米德爾哈爾尼斯的道路》。
出示:達•芬齊的油畫《最后的晚餐》。 思考問題:
①這條路可以把我們帶到什么地方?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②如果你走在這條路上會有怎樣的心情?
①學生可以介紹這幅油畫的創作背景及作品的表現內容。
②對比這幅油畫和沒有背景的畫面感受是否一樣。
③學生用尺子將天花板、墻壁兩側窗戶的視平線延長。 通過視覺觀察體會繪畫作品中的空間感。
通過對比的方法深入體會透視現象給我們的空間感。
(2)進一步分析繪畫作品中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 播放一段音樂,節奏由漸強到漸弱。 思考問題:
感受音樂并用簡單的畫面表現這段音樂。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畫。 運用聽覺器官感受近大遠小的透視變化。
出示林風眠的中國畫《蓮塘》。 思考問題:
說一說畫面中的蓮花發生了什么變化。(近處的蓮花和遠處的蓮花一樣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