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第十冊美術教案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通過運用電腦表現物體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學生進一步感受自然界中的透視現象,理解和認識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
應會:通過本課教與學的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學會運用“金山畫王”軟件工具開展藝術實踐活動,創作出符合近大遠小透視現象且富有情趣的畫面。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技術能力。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及使用電腦的興趣,體驗通過電腦開展創作活動所具有的技術特點及優勢。
通過學習過程中的探究交流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創新思維及與人交往的能力。
通過創作富有情趣的畫面,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現代信息技術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進一步認識和理解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創作出符合近大遠小透視現象及富有情趣的畫面。
難點:如何巧用電腦軟件表現出有情趣、符合透視規律的電腦美術作品。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復習舊知識 教師出示幾張上節課學習的表現近大遠小關系的作品。(引導學生再次重溫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 學生觀察,進一步理解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 引導學生回憶近大遠小的知識,以舊帶新。
2、導入新課 教師:前兩課同學們和老師一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現了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今天,我們要用電腦來完成一幅表現近大遠小關系的作品。 學生注意聽教師的導入語言,思考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
3、共同參與探究 出示思考題:
選取什么樣的背景利于表現透視現象?
出示幾張不同效果的背景圖,請學生選擇。
參考答案:
要選擇場面大而且又有深度的背景。 學生思考什么樣的背景最適合運用在畫面上。
學生思考選擇。 學生思考,鍛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再次出示幾張電腦繪畫作品。(每張作品都有不同的透視錯誤。)
請大家找找看,畫面中哪些透視表現得不正確。 學生尋找錯誤,并進行描述。 鍛煉觀察能力,激發興趣。
4、教師演示運用電腦設計的方法。 (1)運用“金山畫王”軟件打開文檔。
(2)輸入圖檔。
(3)選擇插入對象。
(4)根據透視規律調整圖像大小。
(在演示過程中提示學生注意一些問題。) 學生學習打開文檔,插入對象,調整圖像大小的方法。
知道學生掌握電腦繪畫的技巧。
5、欣賞學生、老師的作品 知道學生欣賞。 學生欣賞。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