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湘少版)
4、 多出示幾個范例,擴展學生的思路。同時,也可以直觀地告訴學生一些可以使制作效果更好的裝飾手法,例如用裙子擋住手指頭的插入處,在指甲上貼上鞋子等等簡單易行又有趣的小方法。學生畢竟是聰明的,這些伎倆一看就明白了。
三、 設計:
1、 這類課型的講授環節一般不易過長,更多的東西,應該留給學生在制作過程中自己去體會。剩下來的時間,學生開始進行設計制作。
2、 這節課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表演活動。制作得比較快的同學,教師要鼓勵他們嘗試和其他同學組合,表演一個小故事。
四、 表演:
最后的時間,教師可以先展示部分制作完成的指偶,然后請幾位同學上臺表演簡單的指偶劇。讓學生們感受造型游戲活動的樂趣。之后,簡單歸納一下知識點,就可以下課了。
第三課時
戴上自己的小人,上臺表演節目
評一評誰表演的節目最精彩
第五課 旋轉卡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方法設計制作旋轉卡。
2、在游戲中感覺視覺暫停現象,體驗自制玩具的愉悅和成功感。
3、 養動手能力和初步的設計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制作方法,圖案兩面的內容相互關聯。
2、圖案大方,鉆孔,穿線的方法。
導學:
一、 游戲導入
教師玩、學生看或師生一起玩旋轉卡的互動方式創設情景,認識旋轉卡
導入課題:旋轉卡
二、 觀察分析
1、 這是怎么制作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1) 先剪出卡片的外形
(2) 設計圖案,分析圖案的兩邊是相互關聯的
討論:掌握制作相關聯的畫面的幾種方法。
如:動態的發展,如:太陽嘴張開,嘴閉上(圖案必須一正一反)
同一事物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如:樓房,月亮。
(3) 穿孔,可以用剪刀等鉆洞,然后穿細繩
三、 小組討論
看那組
理解卡片兩面的圖案是相互關聯的,掌握制作相關聯的畫面的幾種途徑和方法。
幫助學生認識卡片的外形的形狀變化和大致分類,了解到在簡單外形的基礎上可修剪出豐富的外形變化,幫助學生建立自己能做得更好的信念。
四、 自主表現
學生制作 教師巡視
五、 游戲活動
六、 交流評析
說感受。
第六課 盤泥條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陶藝作品,進一步提高學生泥塑技能和簡單的立體造型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學習、運用泥條盤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2、大膽想象,敢于表現和創造,作品有個性。
教學準備:
教具:錄像,幻燈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臺。
學具:泥料,墊布,墊板,刻畫工具等。
導學:
一、欣賞導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問:
這件作品是什么形狀的?
仔細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教師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驟。
1.制作泥條的方法。
(1)將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塊,揉成泥團。
(2)用手掌將泥團搓成粗泥條。
(3)將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條繼續在桌上搓成細而均勻的泥條。教師強調在桌上搓泥條時,桌面要墊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條時是從中間往兩邊均勻用力,而且是用雙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師還可以將用手掌均勻搓出的泥條與用手指搓出的泥條進行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