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江西版)
作業:請同學們用紅色紙剪一顆小紅星。
16、玩陶泥
時光流逝,童年已悄然過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童年都是美好的,它天真無暇,充滿樂趣,出于對童年的懷念,我又和我的孩子們一起玩起了泥巴。你在童年的時候玩過泥巴嗎?你手中的泥巴會聽你的話嗎?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就是《玩陶泥》。為了讓一年級的學生更容易理解內容,我把課題改為《泥巴真聽話》!
教材分析
《玩陶泥》是<美術>第一冊第十六課的內容。一看課題就好象已經注入了活動的趣味性,不光是孩子們就連我們自己都很想知道泥巴怎么會聽話呢?因此把泥巴作為本課的學習內容,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孩子們天生愛玩愛動的需要,還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泥塑制作的方法,陶冶審美情操,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愿望。我想這將會成為孩子們難忘的一堂課。
學生情況: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他們對玩沙玩泥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作為生活在山區的孩子,泥巴對他們來說并不陌生,對泥土的可塑性及用途有一些了解,所以我課前就布置學生在家親自動手用水和泥巴先嘗試玩泥巴的感覺。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摸、捏、聽、做等游戲活動,豐富學生對泥巴的感知,初步掌握玩泥巴的幾種基本方法。
情感目標:通過聽、說、制作、交流,豐富學生對泥巴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初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目標:通過玩泥巴的游戲,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感知發現泥加多少水泥巴才會聽話,初步掌握泥塑制作的方法:捏、搓、壓、團等。
難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主動探究意識。
教學理念:
《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低年級階段的美術學習強調的是感受、體驗和游戲性,將看、畫、做、玩融為一體,打破了學科門類的界線。所以本課的教學理念就是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功能,體驗玩泥巴的樂趣,鼓勵學生做個生活的有心人,能從中感悟到泥土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中我創設了一個“智”、“趣”、“樂”的學習氛圍,以“趣”引路,以“情”導航。將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本課運用了綜合藝術教學法,以泥巴作品的圖片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將《泥娃娃》的音樂貫穿整堂課,讓學生自由創編捏泥巴的舞蹈動作,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再加上“摸一摸”“揉一揉”“聽一聽”“做一做”“評一評”等一系列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使其步入“情”與“趣”的泥塑世界。
教學流程:
1、欣賞泥塑,激發情趣
在教學中我先利用課件展示各種美觀的泥塑作品,使學生知道泥塑是由什么做成,并讓學生在欣賞中開眼界、激情趣,誘發學生的創造欲望。然后教師現場制作泥塑,把一塊普通而又平凡的泥巴變成一個可愛的小動物,以“這泥巴可真聽老師的話”來引出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