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幾分之一
整理與復習(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冊、第110——111頁 復習9—12題。 教學目的:1、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熟練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準確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周長的含義,準確指出并會熟練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3、使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的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周 長的計算。 教學難點:運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教學建議
教學過程
修改意見 第9題把操作、觀察和思考結合起來。讓學生按不同的視圖 擺一擺,以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第10題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形,弄清各個圖形的周長與每根小棒長度的關系,再獨立解答。 第11題鼓勵學生選擇適當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問題,并結合問題的解決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周長。 第12 題要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先想一想籬笆是由哪幾條邊組成的,再啟發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一、復習: 1、觀察物體的方法? 2、指出一個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3、什么是物體的周長? 二、組織探索活動: 1、 第9題: (1)出示幾個小方塊,擺出不同的形狀和視圖,組織同桌合作進行討論,說出自己的判斷和看法。 (2)先指導學生從正面依次觀察六幅直觀圖或實物,并選出符合第(1)題視圖要求的物體。 (3)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完成第(2)、(3)小題。 (4)組織交流。 (5)如果部分學生對直接看圖作判斷有困難,用相同的正方體擺一擺,再觀察判斷。 2、第10題: (1) 出示題目要求和直觀圖。 (2) 誰能解決這個問題?想好的試著算一算。 (3) 請不同算法的學生把自己的算法寫在黑板上,并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想法。 (4) 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理解其中的算理。 (5) 引導學生對各種算法進行比較,選出自己“喜歡的方法”。 (6) 引導學生把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方法提煉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一般方法。 3、第11題: (1)讓學生自己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相互交流,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并有創意地解決實際問題 (2) (2)量出邊長,自己計算出每個圖形的周長。 (3)計算第4個不規則圖形的周長時,先讓學生用一根細線圍一圍,再量出這根細線的長。 4、第12題: (1) (1)讓學生獨立解答。
(2) 集體評講(注意籬笆是由哪幾條邊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