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乘數、乘數末尾有 0 的乘法(精選4篇)
被乘數、乘數末尾有 0 的乘法 篇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算法.
(二)通過學生親自參與觀察、比較、探索、歸納被乘數和乘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簡便計算方法,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計算的算理.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準備談話:同學們已經學會了乘數是一位數、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現在我們一起回憶一下這些知識,想一想是如何計算的.
先請兩名同學在小黑板上,用豎式計算.
其他同學進行口算練習.
4×50 8×30 12×20 78×10
2×40 50×7 21×30 400×6
32×30 600×5 13×40 120×30
31×20 700×4 11×80 12×50
請同學說一說12×50,700×4你是怎樣想的?怎樣計算的?
(12×50可以看作12乘以5個十,積是60個十,也就是600)
(700×4可以看作7個百乘以4,積是28個百,也就是2800)
下面我們來訂正兩位同學的計算.
請板演同學自己講一講是怎樣做的.
(一位數乘多位數,如果被乘數末尾有0,可以先用乘數去乘0前面的數,乘完后看被乘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末尾添寫幾個0)
(360×4可以看作36個十乘以4,積是144個十,也就是1440.2600×3可以看作26個百乘以3,積是78個百,也就是7800)
我們同學已經掌握了一位數乘被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那么能不能運用這種方法解決乘數是兩位數的題?
(二)學習新課
板書:例5 360×24= 例6 265×30=
這兩道題怎樣做?
(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充分發表意見)討論后,由學生獨立寫在練習本上,請幾個同學,寫在投影膠片上.(待訂正時使用)同學們做題時,老師巡視,個別指導,把幾種不同做法,用投影儀展示出來.
例5:
例6:
請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先比較例5的三種做法,請選擇最佳解法,并說明理由.再比較例6的三種做法,選擇最佳解法,并說明理由.充分討論,各抒己見.
通過討論,請小組代表歸納發言:
認為例5的第三種做法最佳,方法是:先用乘數去乘被乘數0前面的數,使三位數乘以兩位數轉化為兩位數乘以兩位數,使計算簡便.360×24可以看成36個十乘以24,積是864個十,也就是8640.
認為例6的第三種做法最佳,方法是:先算265×3,得795;在795末尾添一個0,得“265×30”的積,也就是7950.使計算簡便.
(同學們自己獲取了知識,興趣很濃,教師充分肯定,給予鼓勵)請同學們按要求繼續研究下面的問題.
(1)例5、例6兩題有什么相同點?
(2)在計算例5、例6用簡便方法時有什么相同點?
通過觀察、討論很容易發現:例5、例6的相同點是被乘數或乘數末尾有一個0.在計算例5、例6時,都是只乘0前面的數,然后再在得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
(三)鞏固反饋
出示做一做.
要求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其中幾名同學寫在投影膠片或玻璃片上,待訂正時使用.
訂正時請同學說說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想一想:為什么前3小題末尾添一個0,而最后小題末尾添兩個0?(因為前3小題,被乘數或乘數的末尾有一個0,所以積的末尾添寫一個0;而最后小題,被乘數末尾有兩個0,所以積的末尾添寫兩個0)
小結 同學們學習得很好,掌握了被乘數或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運算,那么,如果被乘數和乘數的末尾都有0,你們知道怎樣簡算嗎?
出示例7:計算450×20.
(投影出示三個問題,請同學默讀三個問題.思考片刻,在練習本上試做.試做完小組根據三個問題討論,說說自己的想法)
(1)計算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在寫豎式時,被乘數、乘數怎樣寫?(把被乘數、乘數中0前面的數的末尾對齊)
(2)怎樣乘?(只乘0前面的數)
(3)乘完以后怎樣添0?(被乘數、乘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小組討論后,集體匯報,老師板書.
教師再強調提問:為什么要添兩個0?添一個0表示什么?添兩個0表示什么?
練一練:個別同學寫在投影膠片上,其他同學寫在練習本上.
訂正時,請同學講一講自己怎樣算的.然后引導學生歸納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同桌互相說一說.
打開書第15頁,看一看自己歸納的方法和書上講的一樣嗎?
“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然后看被乘數、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的計算方法簡便嗎?怎樣計算簡便?)
2.計算.
3.豎式計算.
240×22= 280×20=
190×50= 690×13=
(學生做題時,教師巡視批閱,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隨時個別輔導)
作業 :看書第14,15頁.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教學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方法是在學生已掌握了被乘數末尾有0的一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復習準備的口算和筆算,幫助學生回憶舊知識,促進知識的遷移.
講授新知時,引導學生參與討論,互相啟發,同時出示例5、例6兩個例題,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求新知,發現不同的做法引導學生討論、觀察、比較,根據兩個例題的相同點,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深化,從而使學生不僅初步掌握了被乘數或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計算方法,同時理解簡便算法的算理.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繼續研究,如果被乘數、乘數末尾都有0又應該如何計算呢?教師出示三個思考問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試做.做完后進行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算法.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和發展了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
被乘數、乘數末尾有 0 的乘法 篇2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算法。
(二)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簡便算法的方法及書寫格式。
難點:簡便算法的算理。
教具和學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1.算出每組題中第1題的積,然后很快說出下面兩題的積。
32×2= 14×3= 120×4=
32×20= 140×3= 120×40=
32×200= 140×30= 120×400=
2.板演。
下面各題,用豎式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8×40 2800×40 280×34
指定三名學生分別在黑板上演算。
訂正時提問:
(1)寫豎式時,被乘數和乘數怎樣對位?
(被乘數與乘數0前面的數的末位對齊。)
(2)計算時,用被乘數與乘數哪幾位上的數相乘?
(用被乘數與乘數0前面的數相乘。)
(3)乘完以后,怎樣落“0”?第(1)題為什么落一個“0”?
(28×4=112,28×40與 28×4比,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10倍,所以在112后面添寫一個0。)
第(2)題與第(1)題比較,為什么多落兩個“0”?
(28×40=1120,2800×40與 28×40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0倍,積也擴大100倍,因此,在1120后面再添寫兩個0)
第(3)題在什么時候才落“0”?
(乘數兩位數與被乘數0前面的數乘完以后,再把被乘數的0落下來。也就是先得出28×34=952,280×34與 28×34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 10倍,因此在952后面添寫1個0。)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導入 :
同學們已會計算乘數是兩位數及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現在我在復習題(3)乘數后面添一個0,就成了乘數是三位數。那么,乘數是三位數時,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怎樣進行簡便計算呢?(板書課題: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2.教學例7。
想一想:下面兩道題用豎式怎樣計算簡便?
280×340 2800×340
讓全體同學在本上試算,教師巡視,看到不同的豎式,讓學生寫在黑板上。著重討論下面兩個豎式:
討論:
(1)寫豎式時,被乘數與乘數是怎樣對位的?這樣對位的目的是什么?
(先把被乘數與乘數“0”前面的數的末尾對齊,目的便于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
(2)28×34等于多少?(28×34=952)
280×34等于多少?(280×34=9520)
這時,教師把被乘數末尾的“0”用黃粉筆描一下。
(3)280×340等于多少?根據什么再補一個0?
(280×340=95200,與280×34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10倍,在9520后面添寫一個 0。)
這時教師把乘數末尾的“0”用紅粉筆描一下,把9520后面的“0”用紅粉筆描一下。
(4)2800×34等于多少?(2800×34=95200)
這時教師把被乘數末尾的兩個“0”用黃粉筆描一下,把積952后面的兩個“0”也用黃粉筆描一下。
(5)2800×340等于多少?積根據什么再補一個0?
(2800×340=952000,與 2800×34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10倍,所以在95200后面再添寫一個0。)
教師在乘數后面的“0”用紅粉筆描一下,在積95 200后面的“0”也用紅粉筆描一下。
3.引導學生小結。
提問:遇到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列豎式時應注意什么?先怎樣乘?然后怎么辦?
教師明確: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然后看被乘數和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三)鞏固反饋
1.先想一想,每道題的豎式怎樣寫能使計算簡便,再算出來。
全體學生在課本上填寫,指定一名學生在投影片上做。訂正時,看重讓學生說一說列豎式時應注意什么,先怎樣計算,然后怎么辦。
2.檢查下面兩題的計算有沒有錯誤。
指定一名學生說出錯在哪里,錯誤原因,然后全體學生在本上計算出正確結果。
4.課后練習:
練習十四、第7,8,9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被乘數、乘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在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時已經學過,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加以推廣。因此,新課前先復習乘數是兩位數、乘數與被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同時復習剛學過的積的變化規律,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簡便計算的算理。在此基礎上出示例7,乘數是三位數且被乘數、乘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
例7的教學是采用讓學生試算的方式,著重提出三個關鍵性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明確豎式怎樣對位,先怎樣乘,然后怎樣把0落下來,并聯系積的變化規律,知道為什么這樣做。
組織練習時也圍繞這一重點,著重練習乘數書寫位置和最后積應補幾個零。這樣抓住關鍵,有針對性地練習,可提高課堂效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板書設計
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例7
被乘數、乘數末尾有 0 的乘法 篇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4、15負上的內容,練習四的第1—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使計算方法更加簡便合理。
教學重點:學會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計算方法更加簡便合理。
教學關鍵:使學生的計算方法更加簡便合理。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口算。
24×3 16×4 0×56 782×0
200×7 400×5 101×9 300×6
500×8 2500×4 6100×2 1300×3
21、筆算。(豎式簡算)
360×4 2600×3
歸納:在計算被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時,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乘完后看被乘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寫幾個0。
二、新授。
1、引言。復習題中已會算被乘數有0的乘法,如果乘數末尾有0或被乘數、乘數末尾都有0,怎樣計算比較簡便呢?這節課就是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乘數、被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2、教學例5。360×24
。1)用一般方法筆算。
。2)用一位數乘被乘數末尾有0簡便算法推理:
←—注意:這里不必寫“0”
(3)通過兩種豎式算法的對比使學生掌握簡便算法。
3、教學例6。265×30 學生默讀題目后提問:
(1)這道題是兩位數乘多位數的乘法,觀察一下乘數有什么特點?(乘數末尾是0)
。2)想一想:用已學過的知識,這道題可否用簡便方法計算?
。3)全班學生試算。
估計有如下4種:
① ② ③ ④
。4)分析提問。
①以上哪一種方法計算簡便?為什么?
、谧寣W生閱讀教科書第14頁例5是怎樣計算的,并與一般的方法進行比較,看看哪種算法較簡便?還要求學生注意豎式書寫格式。
。5)指名講述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寫豎式時就先注意把0前面的數和被乘數的個位數對齊再相乘,乘完以后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寫0。)
小結:265×30(例6)可以看作是265×3×10,只要在265×3的得數后面添寫一個“0”就可以了,所以第④種計算方法是合理的,而且比較簡便。
4、練習:第14頁的350×24、73×60、186×50
重點檢查:
(1)能不能正確書寫豎式?
。2)有否遺漏“0”?
5、教學例7。計算450×20
。1)讀題,審題。例7與例5、例6比較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2)被乘數和乘數末尾部有0能不能用簡便算法?
、賹懾Q式時,被乘數、乘數怎樣寫?(把被乘數、乘數中0前面的數的末尾對齊;為了使學生明白每一步計算所表示的意思,把被乘數、乘數末尾的0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板書。)
、谠鯓映耍浚ㄖ怀0前面的數)
、鄢送暌院,怎樣添0?(被乘數、乘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3)小結法則。
、僭谟嬎愠朔〞r,如果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乘完以后,看被乘數和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寫幾個“0”。
②計算時不必在“0”前面劃虛線。
指導學生看書例5—例7,并熟讀法則。
2、鞏固。完成教科書第15頁上的“做一做”題目。
四、作業 。做練習四的第1—5題。
被乘數、乘數末尾有 0 的乘法 篇4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算法.
(二)通過學生親自參與觀察、比較、探索、歸納被乘數和乘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簡便計算方法,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計算的算理.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準備談話:同學們已經學會了乘數是一位數、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現在我們一起回憶一下這些知識,想一想是如何計算的.
先請兩名同學在小黑板上,用豎式計算.
其他同學進行口算練習.
4×50 8×30 12×20 78×10
2×40 50×7 21×30 400×6
32×30 600×5 13×40 120×30
31×20 700×4 11×80 12×50
請同學說一說12×50,700×4你是怎樣想的?怎樣計算的?
(12×50可以看作12乘以5個十,積是60個十,也就是600)
(700×4可以看作7個百乘以4,積是28個百,也就是2800)
下面我們來訂正兩位同學的計算.
請板演同學自己講一講是怎樣做的.
(一位數乘多位數,如果被乘數末尾有0,可以先用乘數去乘0前面的數,乘完后看被乘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末尾添寫幾個0)
(360×4可以看作36個十乘以4,積是144個十,也就是1440.2600×3可以看作26個百乘以3,積是78個百,也就是7800)
我們同學已經掌握了一位數乘被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那么能不能運用這種方法解決乘數是兩位數的題?
(二)學習新課
板書:例5 360×24= 例6 265×30=
這兩道題怎樣做?
(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充分發表意見)討論后,由學生獨立寫在練習本上,請幾個同學,寫在投影膠片上.(待訂正時使用)同學們做題時,老師巡視,個別指導,把幾種不同做法,用投影儀展示出來.
例5:
例6:
請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先比較例5的三種做法,請選擇最佳解法,并說明理由.再比較例6的三種做法,選擇最佳解法,并說明理由.充分討論,各抒己見.
通過討論,請小組代表歸納發言:
認為例5的第三種做法最佳,方法是:先用乘數去乘被乘數0前面的數,使三位數乘以兩位數轉化為兩位數乘以兩位數,使計算簡便.360×24可以看成36個十乘以24,積是864個十,也就是8640.
認為例6的第三種做法最佳,方法是:先算265×3,得795;在795末尾添一個0,得“265×30”的積,也就是7950.使計算簡便.
(同學們自己獲取了知識,興趣很濃,教師充分肯定,給予鼓勵)請同學們按要求繼續研究下面的問題.
(1)例5、例6兩題有什么相同點?
(2)在計算例5、例6用簡便方法時有什么相同點?
通過觀察、討論很容易發現:例5、例6的相同點是被乘數或乘數末尾有一個0.在計算例5、例6時,都是只乘0前面的數,然后再在得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
(三)鞏固反饋
出示做一做.
要求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其中幾名同學寫在投影膠片或玻璃片上,待訂正時使用.
訂正時請同學說說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想一想:為什么前3小題末尾添一個0,而最后小題末尾添兩個0?(因為前3小題,被乘數或乘數的末尾有一個0,所以積的末尾添寫一個0;而最后小題,被乘數末尾有兩個0,所以積的末尾添寫兩個0)
小結 同學們學習得很好,掌握了被乘數或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運算,那么,如果被乘數和乘數的末尾都有0,你們知道怎樣簡算嗎?
出示例7:計算450×20.
(投影出示三個問題,請同學默讀三個問題.思考片刻,在練習本上試做.試做完小組根據三個問題討論,說說自己的想法)
(1)計算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在寫豎式時,被乘數、乘數怎樣寫?(把被乘數、乘數中0前面的數的末尾對齊)
(2)怎樣乘?(只乘0前面的數)
(3)乘完以后怎樣添0?(被乘數、乘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小組討論后,集體匯報,老師板書.
教師再強調提問:為什么要添兩個0?添一個0表示什么?添兩個0表示什么?
練一練:個別同學寫在投影膠片上,其他同學寫在練習本上.
訂正時,請同學講一講自己怎樣算的.然后引導學生歸納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同桌互相說一說.
打開書第15頁,看一看自己歸納的方法和書上講的一樣嗎?
“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然后看被乘數、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的計算方法簡便嗎?怎樣計算簡便?)
2.計算.
3.豎式計算.
240×22= 280×20=
190×50= 690×13=
(學生做題時,教師巡視批閱,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隨時個別輔導)
作業 :看書第14,15頁.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教學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方法是在學生已掌握了被乘數末尾有0的一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復習準備的口算和筆算,幫助學生回憶舊知識,促進知識的遷移.
講授新知時,引導學生參與討論,互相啟發,同時出示例5、例6兩個例題,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求新知,發現不同的做法引導學生討論、觀察、比較,根據兩個例題的相同點,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深化,從而使學生不僅初步掌握了被乘數或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計算方法,同時理解簡便算法的算理.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繼續研究,如果被乘數、乘數末尾都有0又應該如何計算呢?教師出示三個思考問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試做.做完后進行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算法.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和發展了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