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收集詞語,能用收集的詞語概括課文內容。
2、通過交流合作培養學生質疑問難解決問題的能力。
3、激發學生熱愛綠色,熱愛生命,保護環境,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感情。
【教學過程設計】
一、采用互問互答的形式,收集課文的詞語。
1、在黑板上畫一個方框,詞語收藏夾
2、老師說詞語的意思,學生說出是哪個詞,并寫在方框里。
3、學生說詞語的意思,可以點名讓學生問答,也可以考考老師。寫在方框里。
需要收集的詞語有:橡樹、平坦、灌木林、工程師、延伸、挺拔、沉默不語、沉重、楔子、責備、筆直、馬蹄形、不約而同、贊嘆、高尚。
4、運用收集的詞語說說課文的大意,講了一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一是幫助學生積累詞語,二是學會運用詞語說話。三年級二班的學生對詞語理解與運用,是一個薄弱環節,強調突出對詞語的教學,有很現實的教學意義。】
二、默讀課文,質疑問難,合作交流,提煉主問題。
1、默讀課文。(三年級的學生要學會默讀,學會在讀書的過程中思考。)
2、畫一畫。為課文增添幾個小泡泡,或者發出你的感慨,或者提出問題。
3、問題反饋,因問題學課文。學生交流合作,解決提出的問題。
4、學生交流。
5、提出不懂的問題。
【設計意圖:怎么利用略讀課文來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呢?從默讀,到畫小泡泡,然后反饋問題,質疑問題,交流對學習課文體會與初步認識。這個過程就是在指導學生有效閱讀,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堅持久了,學生自然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抓重點句,研讀課文,補充空白,培養想象能力。
1 為什么說“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分支問題:
(1)這條路后來修成了一條怎樣的路?如果你讀懂了,用畫圖來表示。
過渡:為了一棵樹,多修了路,多花了錢,多花了勞力,何必呢?把樹砍了吧?
(2)為什么不可以?這是一棵怎樣的樹?
句子:它是那么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樣。
a你能把這句話讀好嗎?
b拓展朗誦詩歌激發想象,感受樹的生命,產生熱愛生命的情感。
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舒婷《致橡樹》
c語言訓練:
你還能用詩一樣的語言來形容這棵樹嗎?
【在說的時候,提高說的難度,這樣就與前面對橡樹說些什么有區別,有難度。可以讓學生用“它是那么……,就像……”這種句式來說,但也不必限制,讓學生放開膽子說,目的也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
(3)補充空白。看到這樣一棵樹,誰都會為修路還是保樹而左右為難。請你細細體味寫工程師和工人們沉默的話。想一想,他們心中在想些什么。
2、再次體驗“高尚”二字。過渡:是啊,每一個熱愛綠色熱愛生命的人,都會拋棄砍伐她的念頭。工程師不肯,工人們也不肯。最后他們想出了兩全其美的辦法。
讀句子,所以,這條路最后修成什么樣子?
它像箭一樣筆直,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所以工程師可以如釋重負地說: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你理解這句話嗎?這里的誰包括哪些人?上級領導不會責怪我們了。熱愛大自然的人們也不會責怪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