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說課稿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組第七篇課文。本組教材圍繞“愛護周圍環境”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向我們講述了山谷中一座環境優美的小村莊,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然而人們肆意的亂砍亂伐,致使大地失去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這篇文章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它呼吁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實際,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創設情境,以讀為主,開展研究式和體驗式學習,鍛煉創新素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領會愛護家園、保護環境、愛護樹木,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發展目標:培養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
二、教學重點多元閱讀、感悟課文,明白小村莊由美麗走向毀滅的原因。
三、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四、教法和學法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這節課中,我采用了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隨機通達教學,積極創設情境來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五、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中,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踐與想象充分結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景激活情感感受悲劇力量
我設計的是直接導入新課: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板書課題)。首先播放多媒體課件(山谷中,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使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讓他們的思維處于張開狀態。并通過各種層次的讀來展示小村莊的美,如個人讀、齊讀、范讀等,并讓學生談談讀懂了什么?(隨機板書:美麗)在學生賞心悅目的欣賞時,教師適時地出示洪水過后小村莊的圖片,(板書:什么都沒有了)然后問:“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并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這種設計有兩個意圖:
1、重視文本閱讀。讓學生多層次多形式讀書,直接與文本對話,體會出小村莊的美。
2、加強語言文字積累。
讀了首尾兩段后老師導言過渡:“同學們,一個如此美麗的小村莊在若干年之后被一場洪水無情的卷走了。是什么原因嗎?讓我們共同走進這個小村莊,了解那里發生的故事。”這樣設計在學生幼小的心靈里,感受到小村莊從美麗到毀滅的過程給他們帶來的那種震撼心靈的感覺。第一次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碰撞,為他們呢理解村莊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悲劇發生的原因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在這一環節教學中,我依據“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理念,在學習課文二至四自然段的時候,以學生自學為主。因此這一環節分為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