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精選13篇)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 篇1
【教學說明】
2006年10月,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和北京東方北師培訓中心,聯(lián)合在北京航天二院禮堂舉行“賈志敏、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彥四大名師教學藝術觀摩研討活動”,四位在全國教壇德高望重的小學語文教學名師將與來自全國各地的一千多位教師交流語文教育藝術、回味語文教育人生。這時,我的師傅靳先生卻因腎病病情加劇而臥床在家,不能出席這次活動。為了保證活動照常進行,總策劃龐玉先生和靳先生商定,由我代先生在活動中做課,還是講《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而且要我重新設計。這樣安排,一是因為這是靳先生的代表課,二是因為要體現靳先生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風格正在弟子繼承和發(fā)展,三是體現我與靳先生十余年的師徒情誼。我知道,這樣安排,不僅是先生對我的鼓勵,也包含先生對我的信任。
我根據“感悟式教學”的理念和引導實踐、指導練習、誘發(fā)感悟相結合的教學過程,重新設計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教學。因為是代師傅上課,所以我選取的教材版本仍是人教版九義教材第十冊綜合復習材料中的版本。10月21日這一天上午,活動如期舉行,簡短的開幕式之后,我走上臺,對著臺下一千多位教師深深地鞠一躬,說:“老師們,今天,本來應該由我的師傅靳家彥先生做課,可是靳先生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出席這次活動。先生要求我代他做一堂課,而且就講《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現在我謹尊師命。”隨后,我就做了這堂課。也因為是代師傅上課,所以這個課我僅上這一次,此后再也沒上過。
上午的活動結束時,著名特級教師霍懋征、周一貫等均對我的課給予肯定。支玉恒老師認真地對我說:“課上得好,有你師傅的影子,也有你自己的東西。”四位名師之間的關系非常好,三位師伯對我也是愛護有加,我向他們問課時,他們會毫不客氣地提出修改意見,就像對自己的弟子一樣。我覺得,支老師這句話既是評我,也是評我的師傅。
【教材原文】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過一個很像樣的小村莊。
村里住著幾十戶人家。家家都有一兩把很鋒利的斧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去,把樹木一棵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各家各戶一間間一棟棟的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樣,河坡上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8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處。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教學現場】
一、初讀全文,練習朗讀,了解故事結構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課書,(板書課題)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我們讀一讀課文,一邊了解這個故事,一邊練習朗讀。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
生:一共六個自然段。
師:圍繞著這個小村莊,故事開頭是怎樣講的?
(一生讀第一自然段,但落掉了一個字。)
師:你可能是因為緊張落掉了一個字,這次你再讀,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讀好。
(一生讀第一自然段,全班讀第一自然段。)
師:開頭講“有過一個很像樣的小村莊”(板書:很像樣),對應著這個“有過……”,課文最后講了這個小村莊哪去了?第幾自然段講的?
生:(讀第五、六自然段。)小村莊被河水沖走了。
師:課文可沒有說“沖”走了,而是用了一個什么詞?
生:“卷”。
師:被誰卷走了?
生:咆哮的洪水。
師:“咆哮”是口字旁。從哪兒發(fā)聲?(從嘴里。)從誰的嘴里?(猛獸。)從猛獸嘴里發(fā)出聲音,我們就說猛獸在咆哮。課文里可不是說猛獸,是說什么?
生:(齊)洪水。
師:洪水發(fā)出的聲音非常可怕,像猛獸叫一樣。所以我們也說洪水在咆哮。有一個成語形容非常可怕的事物叫洪水猛獸。
師:這里還剩下什么?什么都沒有了。(板書:什么都沒有了)你看,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說這里有一個很像樣的小村莊,課文的第五、六自然段說這里什么都沒有了。那么很自然,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會寫什么?
生:會寫這個小村莊是怎么沒有的。
師:好我們讀課文的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生讀第二自然段。教師指導“裸露”一詞的讀音。出示投影片講解“犁”的意思。)
(生讀第三自然段。教師范讀“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了”一句,指導如何斷句。學生練習。)
(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師:誰能用村民的一個動作來概括小村莊是怎么沒有的?
生:砍樹。
師:(板書:1、有過,很像樣——2、3、4、砍樹——5、6、什么都沒有了)這樣讀課文,一邊讀一遍思考歸納,課文讀完了,課文的結構就在腦子里清晰的呈現出來。
二、細讀課文,感受村莊的美麗和毀滅
1.出示小村莊圖片,學生欣賞并描述小村莊的景色。
師:被卷走的小村莊到底是什么樣的,課文沒有具體描繪,只有一個詞語說他是“很像樣。”能想象出來嗎?我們看一看。(出示小村莊圖片,配樂請學生欣賞描述小村莊的景色)哪兒美,用心去體會。小村莊的前面是什么?一條小河,看看河水是什么樣的;村莊的后面是什么?一片山坡,看看山坡上的樹林是什么樣的;你再去感受,這里的空氣是什么樣的,如果你置身其中,一定會心曠神怡。
師:這個小村莊美嗎?請你用三五句話描繪一下你感受到的小村莊,山坡上的樹林,村前的河水,這里的天空,這里的空氣,還可以寫一寫你感受到的其他的景物,給你三五分鐘,好,寫吧。
(學生聽著音樂寫話三分鐘。教師糾正學生寫字的姿勢。)
生:早先的小村莊,河水清澈見底,山坡上的樹木很多,就像一片綠色的海洋,那里的空氣很新鮮。
生:村前有一條小河,河面碧波粼粼,河堤上的綠樹蔭在了水面上,美麗極了。村后有一片山坡,山坡上是一片片茂密的樹木,放眼望去,一片綠樹紅花的好景象。
生:早先的小村莊,河水清澈,綠樹成蔭,空氣清新,天空晴朗,使人心曠神怡。
2.深入品讀,感受村莊被毀的原因
師:這樣美的小村莊。最后被毀滅了。你們概括的原因,是村民們砍樹。可是我有些困惑:村民們要在這里生存,要種莊稼養(yǎng)活自己,上山去砍一棵樹,制作一些農具,不行嗎?村民們要在這里居住,上山砍幾棵樹給自己蓋一間房子,不可以嗎?要生活好,需要幾件必要的家具,砍一棵樹造家具,可以理解吧?你看,不砍樹,村民們就沒法生存,砍樹本身有錯嗎?
生:沒有。
師:那“砍樹”的行為怎么會把小村莊毀了呢?這不矛盾嗎?
生:大家都去砍樹,就把小村莊毀了。
生:砍得越來越多了,就把小村莊毀了。
師:砍樹造房造農具本身是沒有錯的,我們要生存就要利用自然資源,但是砍樹確實又毀了這個小村莊。這個矛盾我們通過閱讀課文來解決。現在我們就來品讀課文,看看小村莊的村民是怎么砍樹的,是一種怎樣的砍伐才把整個村莊毀掉?(板書:品讀)品讀,就是像喝茶一樣,喝一口品一品滋味再咽下去,你讀一句也要細細地品一品,重點的地方畫一畫,體會它的意思。這樣去讀課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一句一句地去品,看看小村莊的村民們是怎么砍樹的。朗讀、默讀、思考,也可以畫下來你認為重要的句子、重點詞語,同學們之間可以討論,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開始。
(學生獨自或三五人組成小組研討、讀書。持續(xù)五分鐘。)
師:很多同學向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
生:我找的是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我的理解是,樹木不斷地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地擴大,這個“不斷”說明村民們是一年到頭不停地砍樹,世世代代,從沒有間斷過。
(生齊讀這句話。)
師:你從“不斷”一詞品味出小村莊毀掉的原因,請你把原因寫到黑板上。
(生板書:不間斷地砍樹。)
生:“一年年,一代代”,說明他們砍樹的時間很長,每一年都要砍,每一代都要砍。
師:時間很長。用一個詞語來說,叫什么?“世世代代”。(學生板書:世世代代。)
生:我找的也是第三自然段中的:“樹木變成了各家各戶一間間一棟棟的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了。”我覺得他們砍樹看得很過分,因為他們想要的是應有盡有的家具,您剛才說的做家具是做必備的家具,而他們是必備的要做,沒必要作的也去做,只要想到的就去做,“應有盡有”,這就很過分。
師:你抓住“應有盡有”這個詞語品味出村民們砍樹很過分。那么你總結的原因就是什么?
生:很過分。(生板書:很過分。)
(教師出示這段文字,全班齊讀。)
生:我也是找的這句話,我讀到“樹木變成了各家各戶一間間一棟棟的房子”,我想,山上的應該有上億棵樹,而小村莊只有幾十戶人家,一家蓋一棟房子根本不會砍掉那么多樹木,他們肯定是沒完沒了地蓋了很多房子,才毀掉了整個山坡上的樹木。
生:我從“一間間、一棟棟”感受到村民們不是每家蓋一間房,而是每家蓋三間五間很多的房子。
師:你的語感也很敏銳,感受到村民們蓋房子也很過分。
生:我說的是這段話的最后一句:“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了。”我感到,柴煙消失得很快,樹木也跟著柴煙快速地消失。
生:這里“大量”這個詞說明他們不是適量地砍,而是砍的樹木很多,當成柴火燒掉,太過分了。(學生板書:大量)
生:我從“一間間、一棟棟”感受到,每間房子都要燒柴火,房子越多,冒出的柴煙越多,砍的樹也就越多。
師:你把前后兩個分句之間的聯(lián)系建立起來去感受,真好。
師:(出示文字投影片:①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了。②還有大量的樹木被當作柴火燒掉了。)同學們的語感很敏銳,你對比著讀,想象一下第一句話描繪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覺得,大量的樹木被當作柴火燒掉,太可惜了。
師:為了燒火做飯燒掉大量的樹木,太不值得了。
生:我對比著讀發(fā)現,上面的句子讓我感受到那個柴煙消失的樣子,覺得很可惜;而下面的句子就沒有這種感覺。
師:對了,下面的句子只是敘述,上面的句子是形象地去描寫,你讀起來感受就很強烈。這個句子還寫出砍樹是天天進行,因為生火做飯是每天都要進行的。我們一起來讀一下上面的句子,感受小村莊的村民是怎么砍樹的。
(生齊讀這段話。)
生:我找的是第四自然段:“不管怎樣,河坡上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靠著鋒利的斧頭生活,就是靠著砍樹來生活,就是他們生活中總要砍樹。
師:砍樹已經成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生:我補充一點。“鋒利的斧頭”這個詞語,讓我感到他們砍樹時,對樹木毫不留情,以砍樹就倒下了。我讀這心里就特別難受。
師:看到“鋒利”一詞,你有這種感受,這是多么的可貴。
生:我也補充,他們每天都大量的砍樹,就靠這個,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師:(出示文字:“不管……,河坡上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想一想:人們只管砍樹過日子,有哪些現象人們視而不見?
生:山坡上出現裸露的土地,他們根本不在乎。
師:土地裸露,他們根本不管。你來造這個句子:“不管……,河坡上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有多少,河坡上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生:不管柴煙怎么污染天空,河坡上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河坡上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幸福安康。
師:是幸福安康嗎?看課文原句“日子過得還都不錯”,體戶體會,怎么理解?
生:天空被污染,土地被裸露,樹木被砍伐,這不可能是很好的生活,只能說是還可以。
師:對,課文沒說他們日子過得不錯,而是在不錯前面加了一個字“還”,你再讀,味道就不一樣了。表示什么?
生:還都不錯,表示他們的日子一般般。
師:你再讀這句,體會體會。
生齊:“不管怎樣,河坡上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生:我覺得,村民只管砍樹,不去種樹,毀掉了小村莊。
師:說得好。我們在看課文的三四兩段。(出示課文三四自然段文字)剛才,我們把這兩段聯(lián)系起來體會。發(fā)現,看到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他們管嗎?(不管)看到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他們管嗎?(不管)看到柴煙污染天空,他們管嗎?(不管)他們只管什么?
生:只管過自己的日子。
師:這樣聯(lián)系起來閱讀思考叫“品讀”。還有什么感受,繼續(xù)說。
生:我讀第二自然段:“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去,把樹木一棵棵砍下來。”我覺得,他們砍樹很隨便,很隨意,一點不覺得可惜。(學生板書:很隨意。)
生:我體會,“誰家想蓋房”,誰愿意蓋房就可以去砍樹,誰愿意造犁就可以去砍棵樹,很隨便,亂砍樹。
師:隨意砍伐,一點計劃都沒有,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生:叫“亂砍濫伐”。(學生板書:亂砍濫伐)
生:我該他們補充,我覺得,他們感到砍樹是毫不猶豫的。
師:體會得好。你體會這個句子,“想蓋房、想造犁”和“就拎起斧頭”中間有沒有空隙,又沒有猶豫?
生:沒有。一想了馬上就砍,而且沒有想一想后果。
師:都形成了一種生活習慣了,形成了一種生活的方式了。你們這樣讀課文,品味出自己的感受,在讀課文的時候,把我們的感受再放入課文中去,課文的內涵就豐富了,我們的課堂也就豐富了,是誰豐富了課文、豐富了課堂?是你們,是你們的品讀。
小結:
師:(手指學生寫下的板書)你們認為小村莊村民,世世代代不間斷地砍樹,很過分地砍樹,隨意砍樹,亂砍濫伐,這樣毀了小村莊。(看到學生講“濫”字寫錯)“濫”字怎么寫?誰來寫給大家看。
(一生上來寫下一個大大的“濫”字。)
師:(指導學生認識“濫”字,齊讀“亂砍濫伐”一詞。)
3.品讀結尾,感受村莊被毀
師:這樣的砍伐小村莊能不消失嗎?我們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生齊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師:(出示文字:①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處。②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處。)讀一讀,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話“小村莊”后面有一個逗號。
師:有逗號一般就要停頓。聽老師讀。(范讀這句話。)中間那個停頓,讓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起小村莊的村民,為他們擔心。
(指導朗讀這句話。)
師: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生:“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師:“什么都沒有了”后面一個破折號,解釋都是什么沒有了。各家各戶一間間一棟棟的房子還有嗎?(沒有了。)各式各樣的工具還有嗎?(沒有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嗎?(沒有了。)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師:老師有個問題,“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已經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了,可是后面還要寫“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這有必要嗎?
生:沒必要,這樣寫就重復了。
生:有必要,這是強調。強調就是因為這個鋒利的斧頭,所以小村莊被毀滅了。
師:這里的“鋒利的斧頭”代表了什么?
生:代表村民們的亂砍濫伐、只砍樹不管種樹的行為。
師:這是在告訴人們,小村莊被卷走了,村民們那種亂砍濫伐、只砍樹不管種樹的生活方式也宣告結束,這樣生活只能管一時,不能持續(xù)長久。
(指導學生讀好最后一段話。)
三、設置情境,表達認識
師:原先的那個美麗的小村莊沒有了,河坡上空空蕩蕩。后人為紀念這件事,要在這片空曠的河坡上立一塊木牌,上面要寫一句話,讓所有經過這里的人看到這句話,引發(fā)思考,為之震撼。這句話寫什么?
生:不要亂砍濫伐,要多種樹。
生:亂砍濫伐的后果就是這樣。
生:你怎樣對待大自然,大自然就會怎樣對待你。
生:如果你只知道向大自然索取,而不保護大自然,大自然會懲罰你的。
生: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yǎng)一棵樹至少需要十年,這片森利有可能已經存活了百年、千年、甚至萬年,但人類將它毀滅,卻只是一瞬間的功夫。
生:要超越自然,必須愛護自然。(教師引導修改為:“要想擁有自然,必須愛護自然。”)
師:老師出個主意:從課文中找一句話寫上去,找哪一句?
生:我選課文第一句話:“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一個很像樣的小村莊。”我改為:“在這片河坡上,早先有一個很像樣的小村莊。”
師:好。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在一片空曠的河坡上立著一塊木牌。你念這塊木牌上的字。
生齊:“在這片河坡上,早先有一個很像樣的小村莊。”
四、拓展實踐,進一步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
師: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兒。老師留一個作業(yè):過了一段時間,這片河坡上又來了一批村民,看到了木牌上的句子。他們在這里住了下來,他們會怎樣在這里生活?請你寫一篇小故事,設想一下這些村民應該怎樣生活,篇幅與這篇課文相當就行。下課。
【教后淺說】
“小學語文感悟式教學”追求引導實踐、指導練習、引發(fā)感悟三者結合的閱讀教學過程。教師應多方設法引導學生用全部心智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文字的感情,去感受語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本課教學中,我在引導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字詞,品味句子,理解句段關系,學習品味咀嚼語言的技能和方法,感受故事展現的情景,領悟課文說明的道理。學習的字詞包括:犁、裸露、咆哮等;品味的句子包括:“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去,把樹木一棵棵砍下來”(重點) “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了”“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處”“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重點、難點);理解的句段關系包括:第三與第四自然段中的句子之間的關系等。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實踐、指導練習、引發(fā)感悟三者充分結合,引導學生深入體味課文言語的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例如,原文沒有描寫小村莊的景色,而用一個“很像樣”的詞語一筆帶過。在教學中,我抓住“很像樣”這個詞語進行補白,讓學生想象、描寫、朗讀,融聽說讀寫的訓練于一爐,為后面感受亂砍濫伐給環(huán)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災害進行鋪墊。這種即興的片段寫作練習是學生當時感受的真實表達。
在第二、三、四自然段的處理上,先提出問題,是什么毀滅了小村莊?合理地砍伐并沒有什么錯,那么錯在哪里?引導學生深入地品讀課文,用抓住重點詞語、結合上下文等方式,揣摩、體會亂砍濫伐的行為和后果,走進課文言語,感知語文學習的過程、方法。
再比如,在對課文言語情味的品味中,我讓學生比較:①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處。②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處。感受一下,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中間那個停頓,讓你想到了什么?這樣的比較性閱讀,使課文言語中的情味充分展現出來,使學生的閱讀技巧和經驗得以提高和豐富。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 篇2
一、讀題質疑
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師:讀過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這個村莊有多么小,是什么樣子的?
生:這里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故事的結局是怎樣的?
生: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故事?
二、初讀感知
1、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通順、連貫,不破詞,不破句。
2、交流所得
生:小村莊很美麗,只有幾十戶人家。
生:小村莊最后被一場可怕的洪水吞沒了。
生:生活在小村莊里的人們毀滅了森林,也毀滅了自己。
三、想像感悟
師:讀過課文之后,你的心情如何?
生:很傷心!
生:很遺憾!
生:很可惜!
生:很震驚!
生:深感悲哀!
師:是啊,老師和你們有著一樣的感受。那個被洪水吞沒的小村莊曾經是多么地美麗,多么地讓人向往,多么地讓人魂牽夢繞啊!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小村莊的美麗。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師:讀過這幾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仿佛聞到了什么?內心涌起怎樣的感受?
生:我看到了參天的大樹,看到了郁郁蔥蔥的森林,小村莊就在森林的懷抱里。
生:我看到了翠綠的樹葉,看到了鮮艷的野花,看到了肥壯的牛羊。
師:《美麗的小興安嶺》有一段話寫到了森林的美麗,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
課件出示:夏天,樹木長得郁郁蔥蔥,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早晨,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太陽出來了,千萬縷像利劍一樣的金光,穿過樹稍,照射在工人宿舍門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開著各種各樣的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
生:我看到了清可見底的小河,看到了魚在小河里自由地游來游去。
師:《珍珠泉》一文中有這樣幾句話描寫了水的清,讓我們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fā)黑的樹葉。
生:我仿佛聞到了芬芳的花香。
生:空氣真甜啊,真香啊!
生:天空真藍呀!云朵真白呀!
…… ……
生:我多么想生活在這么美麗的地方呀!可惜,小村莊被洪水吞沒了!
生:我太留戀這個地方了!
師:這個美麗的小村莊不見了,這個人間仙境般的小村莊不見了,它被無情的洪水吞沒了。讓我們來看看那慘不忍睹的情境吧!
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和相關的文字: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天,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師:除了畫面上顯示的,你還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人們恐懼的神情。
生:我仿佛看到波浪翻滾的洪水怎樣一下子把房子卷走。
生:我仿佛看到污濁的洪水上漂浮著的木頭,還有人和動物的尸體。
生:我仿佛聽到洪水的怒吼和房屋倒塌的聲音。
師:這樣的情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呢?
生:太可怕了!
生:太恐怖了!
生:太悲慘了!
四、追問探究
師:面對這樣的情境,你是不是想問: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災難為什么會降臨到這里?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答案,畫一畫觸動你的句子。
生自由讀書、思考。
生:人們破壞了環(huán)境,必然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生:是這里的人們自己埋喪了自己。
生:“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吹下來。”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大樹倒下的情境。
生:“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讀到這里我很難過,我真想對他們說:別砍了,危險離你們越來越近了。
生:“樹木變成了……,變成了……,變成了……”人們真是貪心不足啊!
師:現在,請同學們讀課文最后的一段話,體會體會,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點什么?
課件出示:“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生:好好地反省反省你們的行為吧!
生:沒有了好的環(huán)境就沒有了一切。
生: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 ……
五、拓展延伸
課件出示環(huán)境被污染的圖片。
師:讀過這篇課文,看到這些畫面,你有什么話想說,請動筆寫一寫。
學生自由練筆,教師組織交流。(過程略)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 篇3
課前談話:我們昨天已經是朋友了,你們這個班是個充滿自信的班級,你看他們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睜大,腰挺直)
師:準備好了嗎?
生:好了。
師:上課。
師:小朋友們好!
生:老師好!
師:我不太喜歡這種稱呼。小朋友們好!
生:大朋友好。
師:好,孩子們,咱們今天學習一個新的課文,齊讀課題: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生齊讀)
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小村莊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放錄像:小村莊原來的面貌。
師:這就是村前的那條小河,小河的水唱著歌向遠方流去,一棵大樹伸展著茂密的枝葉,濃濃的綠蔭之中,就是這美麗的小村莊。這個美麗的小村莊有著什么樣的故事呢,就在課文里呢!請打開書,自讀課文,讀準字音,開始吧!
生自由讀。
師:講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認識了嗎?
生:認識。
師:我們把生字都勾劃出來,和同桌讀。借助拼音把它們讀準,讀給同桌聽,趕快行動。
生讀。
師:不少孩子都劃好了,別忘了讀給你的同桌聽啊。都讀好了嗎?回答我的問題時聲音要大一點。剛才,我發(fā)現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誰來讀一讀本課的詞語。
出示詞語:斧頭
指名讀。
師:請大家跟著他讀。下一個——
生:蓋房
師:會讀的一起讀這個詞。這個詞可不好讀,讀什么?
生讀:造犁
師:我不喜歡你們齊讀,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
師:非常好,平翹舌都讀得很準。咱們城市的孩子沒見過犁,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個詞,一起讀。
生讀:造犁
師:下面這個詞又不好念。
生讀:裸露。
師:是這樣讀嗎?你來讀。誰來教他讀。
生教讀。
師:大家一起讀這個詞。
生讀。
師:下面一個詞誰愿意讀。
生:柴煙。
開小火車讀。
不斷減少擴大家具隨著冒出柴煙
師:真不愧是火車頭,讀了兩個詞都讀對了。剛才有個生字,大家可要注意,睜大眼睛看清楚了,出示:冒出
師:誰來提醒大家寫這個字,應該注意些什么?
生:千萬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寫成目字。
師:是日字嗎?
生:不是。
生:上面那個日字下邊不用封口。
師:日字是扁的嗎?
生:不是。
師:這個字寫時注意什么?
生:下邊的目字要寫得窄窄的。
師:再仔細看,第三筆和第四筆寫時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寫,你們在本子上寫。你寫一個不滿意就再寫一個。
指導書寫。
投影出示學生寫的生字。
師:好了,咱們繼續(xù)往下讀。你會讀你要搶著讀。
搶讀:洪水何處包括……
師:真不簡單,全都讀對了,這么多生字都認識了,了不起!這回再讀課文我們就不怕了。讀課文,待會兒選擇你最熟的段落,讀給每個老師聽。
師:誰來讀讀。
生讀。
師:來,我們男女生賽讀。
女生讀。
師:咱們女孩子讀得真好。來,男孩子讀。
男生讀。
師:咱們男女同學都讀得很好,我們一起讀第五自然段。
生齊讀。
師:我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聽第六自然段了。來,我們一起來讀第六自然段。
生齊讀。
師板書:什么都沒有
師:指的是哪些東西呀,愛讀書的孩子,細心的孩子趕快在書中找答案。
生:指那個小村莊,外面下著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莊沒了,
師:他說小村莊沒了,誰來補充,所以靠斧頭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這些房子和樹木都被樹木沖走了
師:你是說用斧頭砍下的樹變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樹家具都被沖走了。
師:應有具有的家具,各種各樣的工具,那些靠斧頭得到的東西,包括這個小村莊都沒有了,那是一個多么美麗的小村莊啊,愛動腦筋的小朋友,你的腦子里有什么問題嗎?
生:小村莊為什么被洪水沖走?
師:你善于提問題,是聰明的小朋友。
生:樹木減少會造成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嗎?
師:你很會提問題,說明你認真讀書了。我覺得剛才那個孩子提得問題非常有意思,為什么小村莊被洪水沖走了,這個問題我們仔細讀課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細讀課文,把和這個問題有關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開始!
生讀。
師:好,不少孩子已經找到答案。下面小組交流討論一下。
小組交流。
師:因為什么呀!
生:他們把樹都砍掉了,所以得到了懲罰。
生:他們把樹砍掉了,變成一片草地所以得到了處罰。
師:說得真好,把書中的語句讀一讀。
生讀相關句子。
師:一棵棵?是嗎?看看。
生:不是,二三棵,五六棵。
師:家家都這樣砍行嗎?
生:不行
師:村子的人們砍樹砍得特別多。是數量多(板書:數量多)太不像話了,砍那么多樹,行嗎?一年年一代代,可見他們砍樹的時間怎么樣?
生:很長。
師:這樣不停的吹下去,土地就怎樣——
生:裸露
師:一起看看這。
出示: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板書:裸露)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土地在悄悄地變化。
師:樹砍了,土地變化了,小村莊就沒了嗎?你說。
生:因為蓋房。
師:還有嗎?
生:把樹全砍了。如果有樹,小村莊就不會被沖走了。
師:第幾自然段寫的是小村莊被沖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師:一起讀,讓我們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莊。
生齊讀。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
放錄像:不幸降臨到那曾經美麗的小村莊。滾滾洪水(課件臨時有點問題,沒能放完。)
師: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看到那洪水中飄搖的小村莊,我們只能到課文中去看看。
生讀。
師:聽老師讀一遍。
師讀。
師:再一起讀。
生齊讀。
師:多美的小村莊啊,就這樣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沒有了。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生齊讀。
生:小村莊就這樣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怎么樣?你來說。
生:我覺得小村莊這樣做對環(huán)境很不好。
師:你的心情怎么樣?
生:我心里不好受。
師:讀出你的心里感受,讀吧。
生讀。
師:請坐,想讀的一起讀,讀出你們各自的感受。
生齊讀。
師:親愛的小朋友,先前那個小村莊的故事結果是那么令人遺憾,引人痛惜,但給人們留下的是更深的思考,我們下節(jié)課再思考,好嗎?下節(jié)課老師要檢查你們課外搜集的環(huán)保的資料。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 篇4
師:真高興看到精神的你,想跟大家聊聊,你喜歡漂亮的衣裙嗎?
生;喜歡。
師:你喜歡美味的蛋糕嗎?
生:喜歡。
師:你喜歡我這個美麗的老師嗎?
生:喜歡。
師:你喜歡美麗的風景嗎?
生:喜歡。
師:哦,你喜歡甜美的聲音嗎?
生:喜歡。
師:是的,美好的事物總能引起我們對美的追求和無限遐想;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相信你們一定會喜歡,我們一起去看看。
(多媒體出示美麗的小村莊)
師:好,告訴我,你喜歡這個小村莊嗎?你說
生:喜歡。
師:為什么?
生:因為小村莊上有很多美麗的油菜花。
生:我喜歡這個美麗的小村莊,因為那個水很清。
生:我喜歡這個美麗的小村莊,因為這個小村莊的人都很幸福。
師:哦,你也來說一說。
生:我喜歡這個小村莊,因為這個小村莊的山上有郁郁蔥蔥的森林。
師:哦,郁郁蔥蔥的森林,你看得真仔細啊,是啊,我跟你們一樣也喜歡這個美麗的小村莊,但我更喜歡聽到你們響亮甜美的讀書聲。
(播放課件:配樂第一自然段)
師:好!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仿佛聞到了清新甜潤的空氣;誰給我們讀一讀?好你來——
(一生站起來讀這段話)
師:讀得不錯。
師:再請個同學,李汶澤
(生讀這段話。)
師:很好。聽到大家的朗讀老師也陶醉其中了。現在我請你再看這段話,你除了發(fā)現小村莊特別的美,你還有什么發(fā)現?
師:山谷中早先有個美麗的小村莊,你還有什么發(fā)現?除了小村莊特別美,你還有什么發(fā)現?
師:一個、兩個,黃書涵你來。
生:那里的空氣清新甜潤。
師:還有呢,黃歆雨。
生:天空湛藍深遠。
師:除了這個小村莊的美,還有哪些發(fā)現嗎?你看看,山谷中,早先有個美麗的小村莊。農潔妍。
生: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
師:還有嗎?農瀅橙。
生:村前河水清澈見底。
師:那還有呢,跟老師讀第一句話:“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
(生跟讀第一句話)
師:早先有過是什么意思?
生:早先有過,就是以前有過。
師:早先有過,現在這個小村莊還在不在?
生:不在。
師:那你想啊,這么美麗的小村莊現在不在了,你想看看現在的小村莊什么樣子嗎?
生:想。
(課件出示現在的小村莊圖片)
師:看看現在的小村莊,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知道的?黃柳非。
生:為什么以前美麗的小村莊現在怎么會變成這樣?
師:啊,對了,怎么變成這樣子啊,你有什么感受?
師:你覺得怎么樣,看這個圖片,黃崇琮。
生:變化太大了。
師:變化太大了,你的心情呢?
生:很傷心。
師:很傷心,還有呢?黃潔儀。
生:早先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現在出現很多裸露的土地。
師:哦,你覺得奇怪嗎?
生:奇怪。
師:你想知道為什么會這個樣子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請讀題目。
(生齊讀課題)
師:好,現在就請你自由地、大聲地朗讀這篇課文:邊讀邊想,為什么美麗的小村莊變成了這個樣子,是誰造成的啊?
(生自由讀文,師提示學生要自由讀文)
師:哎,我們班的同學特團結,讀著讀著慢慢地就變成齊讀了。哎,不錯,那你想為什么小村莊變成這樣子?
師:好,覃欣慰。
生: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
師:雨才停下來,結果怎么呀?小村莊,誰接著往下說?好,黃潔儀。
生:因為人們把山上的樹木都砍下來。
師:啊,才會怎么樣呀,是人們把樹林中的樹木一棵一棵地砍下來,才會造成今天的這樣子。你再來說一說。
生:因為人們把樹木砍下來,如果不砍的話樹木可以抵擋洪水,這個小村莊就不會變成今天這樣子。
師:啊,那也就是說是村民自己把自己的小村莊給毀了。是啊!
(課件出示學習目標)
師:接下來,請你
“為什么說是小村莊的人們造成這場災難?為什么說是村民自己毀掉小村莊?請你分成四人小組,找出你們認為是村民自己毀掉自己村莊的理由的句子或詞語用橫線畫出來”
(生分組學習,師巡視、參與學生學習活動)
師:同學們,下面我們請一個小組的代表把他們交流的意見匯報匯報,把你們小組的理由給我們說一說,黃昱瑜。
生:我們小組畫的是:“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還有“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師:哦,那個小組畫得跟他們一樣的,請舉手(各組舉手示意認同該小組意見)
師:好!小組畫得跟他們一樣的請舉手,意見跟他們一樣的理由?啊,都一樣,還有嗎?除了這兩個地方,你還有什么理由?哪個組?黃書涵。
生:我們小組前兩句和黃昱瑜的小組畫得一樣,不過,第三句我們畫的是“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我們小組是這樣認為的:村民為了眼前不錯的生活,砍掉了樹木,所以才會造成今天的局面。
師:這也是理由之一,是么?啊,哪個小組跟他們意見一樣的舉手,這個理由啊,你認為黃書涵這個小組的理由充分不充分?
生:充分。
師:充分,那么這句要不要畫?
生:要畫。
師:請你補上(生補畫這句話),哦,還有小組要補充嗎?黃歆雨,請你——
生:前兩句跟黃昱瑜一樣,還有一句要補上的“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師:你為什么要畫這一句,你的理由是什么啊?
生:因為小村莊的人們一直在砍伐樹。
師:啊,一直在砍樹,你從哪一個詞知道的?
生:“不斷”。
師:啊,“不斷”,還有呢,針對時間是哪個詞?
生:“一年年,一代代”。
師:“一年年,一代代”說明小村莊的人們一直在什么啊?
生:砍樹。
師:在這里我要表揚三(一)班的同學,你們真會學習,跟老師也跟同學想到一塊去了。好,我們再一起讀讀這句話。
(課件出示句子:“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師:眼睛看一看黑板,誰來讀這句話?黃崇琮。
(黃崇琮讀該句子)
師:周璇詢,你也來讀一讀
(周璇詢讀該句子)。
師:剛才各小組都畫了這句,請你告訴我你們的理由是什么,是村民自己毀掉自己的村莊的理由是什么,你怎么是從這句話看出來的呢?好,農夢婕。
生:“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師:那誰砍啊?
生:村民。
師:啊,去砍這個樹;這個“誰家”指的是誰啊?
生:村民。
師:誰去都可以,哪一家去都可以,有沒有誰制止他們啊?
生:沒有。
師:啊,沒有,就拎起斧頭,還有“拎”呢?隆屹。
生:說明他們根本不在乎這些樹木。
師:他們很高興根本不在乎,他們不會心疼,是嗎?黃書涵,你也來補充
生:他們拎起斧頭認真的很輕松地到山上去,不在乎以后的日子怎么樣。
師:啊,你做做“拎”是怎么樣子的(生在座位上模擬“拎”動作)。
師:啊,這說明他們根本不在乎——
生:以后的日子怎么樣的。
師:他們沒有想到,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的什么——
生:后果。
師:后果。好,李冠德,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后山坡上出現了什么?
生:裸露的土地。
師:“裸露”是什么意思?
生:樹木被砍斷了。
師:樹木被砍斷了,是嗎?啊,好,“裸露”呢也就是山坡上沒有了什么?
生:沒有了樹木。
師:沒有了樹木,好,黃柳非。
生:“裸露”的意思就是沒有東西遮蓋。
師:沒有什么的遮蓋?
生:沒有樹木的遮蓋。
師:好,沒有樹木的遮蓋,那你對村民的這種行為,你是怎么樣的感受?
師:剛才你告訴老師是傷心(板書;傷心),那么現在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你的心情是怎么樣子的?
師:好,你說
生:氣憤。
師:氣憤,還有呢,
生:憤怒。
師:憤怒,還有呢?盧瓊俏。
生:生氣。
師:生氣,好!那大家讀這一句話的時候帶著什么樣的心情來讀?
生:生氣。
師:誰來讀?黃柳非。
(生讀“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師:你覺得她讀得怎么樣?農潔儀
生:她讀得很流利,不過她沒有讀出生氣的樣子。
師:啊,生氣的樣子,如果把生氣的語氣讀出來就更好了,是嗎?但是你的心里面(怎么想),老師知道。誰再來?(一生舉手)
師:你能讀嗎?那你來試試讀好嗎?
生:好,齊讀!
師:好,預備起
(生齊讀這句話)
師:我可以從你們的朗讀中感受到大家非常的——
生:(異口同聲:氣憤!)
師:這句你應該怎么讀?農夢婕。
(課件出示另一句話:“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生:很傷心。
師:用傷心語氣,還可以用怎么樣的語氣來讀?黃番。
生:難過。
師:除了傷心、難過,還可以用怎么樣的語氣來讀?黃崇琮。
生:很惋惜。
師:很惋惜,那我們試著來讀好嗎?“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起。
(生齊讀)
師:后面這句話你為什么把聲音降下來呢,你覺得怎么樣,你說——
生:傷心。
師:傷心,所以你把語調怎樣啊,降下來了。
生:我傷心。
師:那請你看一下,這么美麗的小村莊,樹木被一棵一棵怎樣——
生:砍下來
師:砍下來,對了;那你想,你又應該怎么樣啊?
生:傷心。
師:非常非常傷心,那么除此之外,我們會覺得怎么樣啊?
生:氣憤!
師:那么,讀這句話時候也可以用氣憤的語氣來讀一讀;那么,在這些話里你還可以找出村民毀掉小村莊的理由在哪里?
生:樹木被一棵一棵砍下來地砍下來。
師: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地砍下來,就出現了裸露的土地,你還有什么理由?黃榮洲。
生:“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通過這句我能感覺到他們不在乎以后會怎么樣。
師:他們根本不在乎以后會怎么樣,沒有想到砍樹的怎么樣?
生:后果。
師:對,他們就覺得有這些應有盡有的家具,他們生活過得怎么樣啊?
生:過得還都不錯。
師:過得還好,那么請問“一年年,一代代”是多長時間?文藝霖。
生:“一年年,一代代”的意思是過了很多年,很多代。
師:啊,過了很多代誰還在砍樹,他們一直都沒有想到這后果是嗎?那么請想象一下“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地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地擴大,造成了什么后果,空氣怎么樣啊?山前的小河怎么了?湛藍的天空布滿了什么?請你想象一下,黃昱瑜。
生:山上沒有郁郁蔥蔥的森林,村前的小河污染很大,天空布滿了烏云,空氣由清新變成了很臭。
師:啊,很臭,不再怎么樣啊?不再清新甜潤了,是啊,山上的樹木被一棵一棵地砍下來以后,那你想想小河不再清澈見底,空氣不再清新甜潤;那你想象一下,肥沃的土地,滿地的油菜花怎么樣啊?
生:再也沒有了!
師:再也沒有了,這樣的小村莊你覺得怎么樣啊?(擦“莊”字里的“土”字)
生:很不好。
師:很不好,可是這些村民還是沒有想到,好,請你再讀這句話,可以用傷心的,也可以用氣憤的,都可以。“一年年,一代代”預備齊——
(生齊讀“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師:讀得我的心都疼了。好,再看看這兩句
(課件出示“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都不錯。”)
師:請哪位同學來讀這兩句,韋柳江
(生讀這兩句話)
師:好,還記得嗎?剛才黃書涵這個小組,把這個“還“字在這里說得非常準確,誰再來說一說,為什么用這個“還”字?黃柳非。
生:村民把樹木砍斷。
生:說明他們?yōu)榱搜矍暗纳疃家恢痹诳硺洌还芸硺涞暮蠊?/p>
師:啊,不管砍樹的后果,那村民沒有想到這些后果,最終,災難終于怎么樣?
生:終于降臨了!
(課件出示句子:“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可是,那個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師:好,誰來讀?(生舉手)
師:請第四小組同學來讀一讀,舉手的同學特別多。
(第四小組學生齊讀這句話)
師:你來評一評他們小組讀得怎么樣?黃潔儀
生:他們讀得很流利,把氣憤的語氣讀出來。
師:好,你說,黃凱云,你覺得他們讀得怎么樣?
生:他們讀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師:把怎么樣的感情讀出來了?
生:很生氣的感情。
師:那想請問,在這個句子里,什么是“大雨沒喘氣兒”?這一回我請沒有舉過手的同學,好嗎,我希望看到你的小手,覃醒禾,什么是“大雨沒喘氣兒”?
生:一連下了一連下了五天五夜。
師: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
生: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
師:這樣的問題你也知道,為什么不舉手啊,其實老師知道你肯定知道。那誰再來?我希望你自信的小手,唐天祥,你來說好嗎?沒關系的我知道你懂
生:一連下了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
師:沒關系的,我知道你懂,你讀對了。
師;好,我們再掌聲鼓勵他一下,好嗎?你知道了,能不能自信地讀一讀。
(生再讀“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這句話。)
師:好。比剛才有進步。黃思純,你也來讀一讀
(生讀: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
師:好,那“咆哮”,昨天晚上老師讓你查字典了,請你告訴我“咆哮”是什么意思?黃榮洲。
生:氣勢如雷。
師:氣勢如雷。你說,昨晚你查了,是什么意思?“咆哮”——
生:江河奔騰或人暴怒叫喊。
師:這里的“咆哮”是誰?
生:洪水。
生:是誰在“咆哮”?
生:洪水。
師:來看一看
(多媒體課件渲染洪水“咆哮”情境)
師:這是什么樣的洪水?
生:“咆哮”。
師:為什么洪水這樣咆哮,這樣肆虐?為什么?黃柳非。
生:因為小村莊的人不愛護自然界的樹木,隨便地亂砍亂伐。
師:你說得好!你也來說一說為什么洪水這么肆虐?
生:那是因為那些人亂砍亂伐樹木不愛護樹木。
師:黃屹夫。
生:這是因為人們不愛護大自然,遭到了報應。
師:啊,遭到了報應,所以洪水怎么樣啊?
生:肆虐了。
師:好,你說——
生:因為村民亂砍樹,所以現在沒有樹木來抵擋洪水了
師:啊,沒有樹木來抵擋洪水,說得真好!
生:因為他們亂砍亂伐的時候,他們不在乎樹木。
師:現在老師告訴同學們的是,慶幸的是在這場咆哮的洪水的災難中,小村莊的人們活了下來,那你想對村民說些什么呢?黃昱瑜。
生:我想對他們說在裸露的土地上種上樹木。
師:真好,你也說一說。
生:把樹木種上以后就不要再亂砍亂伐了。
師:你說——
生:讓他們把裸露的土地都種上樹木,讓空氣不再被污染,讓空氣清新甜潤,讓天空湛藍深遠。
師:很好,你說。
生:我想對他們說不要再亂砍亂伐,要不然下次就不會這么幸運地活下來了。
師:韋柳江
生:讓他們不再砍樹。
師:啊,不再砍樹,那我們應該怎么樣啊?
生:(異口同聲地):種樹。
師:對了,應該種樹!同學們啊,不僅小村莊的人們意識到種樹的重要,我們全社會都行動起來了,你們看一看:
(課件出示文字:你知道嗎,在市政府的關心下,我們百色今年的植樹造林落到了實處。從從前的植樹造“零”到現今的“掛牌樹”。由從前提出的“一個人種十棵樹”到“十個人種好一棵樹”的可喜變化。)
師:在西北,在沙漠化的西北,人們已停止使用地下水,他們計劃在2010年來到的時候,所有的農村都停止使用地下水;到2020年,所有西北部沙漠的農村,都會飲用純凈的水;那你說說,我們有沒有信心讓美麗的小村莊回來啊,有沒有?
生:有!
師:對,很有信心讓美麗的小村莊再回來!
師:有信心還不行,還要有行動,得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
師:好,現在請看這個字(師范寫“蔥“字),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辦法來記住這個字?
師:你有什么辦法來記住這個字?
生:只有大家用心去種樹,才會變得蔥蔥郁郁。
師:只有大家用心去種樹,樹木才會變得蔥蔥郁郁;是啊,我相信這個美麗的小村莊會怎么樣啊?
生:重新回來。
(師重寫“村莊”這兩個字)
師:那作為同學,我們以我們獨特的方式來表達植樹造林的心愿。好大家讀一讀:
(課件顯示、生齊讀:“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師:請你說一句話,向社會上的叔叔阿姨發(fā)出我們的呼吁。黃潔儀
生:讓我們植樹造林吧!
師:讓我們植樹造林吧!你的呢,黃柳非。
生:造林就是造福我們每個人。
師:造林就是造福我們每個人,說得真好。李冠德。
生:植樹造林,功在當代。給我們的家園更好的未來。
師:很好,讓我們全班一起把這篇課文再讀一讀,我們相信這個小村莊能回來!
準備,《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預備齊——
(生齊讀全文)
師:這節(jié)課就學到這,下課!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 篇5
溫馨寄語:當你的心靈美了,大自然才會賦予我們美麗的景色。
學習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 “森、郁、蔥、湛、蓋、犁、砍、裸、擴、棟、柴、喘、黎”13個生字。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讀、賽讀,在讀中品詞析句,學習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3、通過朗讀課文、讀懂課文主要內容,明白小村莊消失的原因,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學習含義深刻的句子。
4、通過合作交流、拓展延伸養(yǎng)成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學習指導:按閱讀提示,自讀課文,借助拼音、查字典等方法學習生字詞,根據導學案設計的問題展開學習,在學習中要多讀課文,讀出自己的理解,之后和大家交流自己的體會。
知識鏈接:《母親河,我要用真心保護你》
母親河,我要用真心留住你。
對不起,過去是我不懂珍惜,
才讓你傷心,不再清澈見底。
不要哭泣,多少人依然愛著你,
這片土地因為你變得如此神奇。
如果你失去往日容顏,
就像夜晚不再出現月亮與星星,
每個人每顆心都將會痛惜。
母親河,我真的不能沒有你,
我要用真心保護你,
讓你在這片土地上奔騰不息,
每滴水支持著生命的跳動,
每條河支撐著生命的延續(xù),
不息的流淌滋潤著大地的生機。
母親河,我要用真心留住你,
永遠永遠保護你!
【自主學習】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2、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并標出小節(jié)。
3、帶問題讀課文,思考:“小村莊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在文中畫出來,讀一讀。
(2)字詞
1、自主識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可運用增加或減少偏旁的方法識記,如:“ 包+口=咆、牛+利=犁、木+東=棟”等,也可用象形字加以識記,如:裸和棵、森和林、砍和次等方法識記。)
2、我會看拼音些詞語(把難記的字、易錯的字圈出來)
zhàn lán luǒ lòu lí míng fêng lì jiā jù
( ) ( ) ( ) ( ) ( )
yù yù cōng cōng yīng yǒu jìn yǒu
( ) ( )
書寫時應注意的字是 ,讀音應注意的字是 。
【合作探究】
1、品讀句子: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1)把這句話大聲讀一遍,邊聽邊思考,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嗎?(“什么都沒有了”指的是哪些東西沒有了?靠斧頭得到了什么?)
(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自由讀課文,愛讀書的孩子,細心的孩子,邊讀邊把你找的答案用筆圈起來)
2、自由研讀,理解詞句。
(1)你從句子:“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中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根據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加以引導)
(2)指導朗讀
自己試著讀,怎么讀才能讀出人們砍樹的隨意性呢?(指名讀,評議,體會重音)
3、句子訓練
發(fā)揮你的想象力:補充下面的句子,想好后,先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出示練習題)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誰家想( ),誰家想( )......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砍樹。
這里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呢?(這些樹木的用途實在是太多了!)
4、小組討論交流:“小村莊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
5、學生交流自己課下收集的環(huán)保資料或者把自己觀察到的、發(fā)現的講給大家聽。
【拓展延伸】
1、留心觀察。創(chuàng)建后我們滎陽都有什么變化。說說你最喜歡的一處景物。
2、以“如何讓山更青,花更紅,水更綠,天更藍”為話題展開討論,我們?yōu)楸Wo環(huán)境做些什么?(提示:小組討論交流)
課堂小結
同學們,地球媽媽只有一個,它被破壞了,我們人類將別無去處。因此,全世界都在行動,讓我們也行動起來吧!讓我們高聲對世界說:讓天空更蔚藍,讓河水更清澈,讓草木更茂盛,讓動物更自由自在的生活......讓我們牢記這個小村莊給我們的慘痛教訓,一起攜手共同保護大自然,保護我們綠色的家園!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
當堂檢測
一、比一比,組詞。
犁( )棟( ) 砍( ) 喘( ) 蓋( ) 郁( )
黎( )凍( ) 次( ) 端( ) 盤( ) 部( )
二、把下面的字換偏旁組新字,再組詞
裸 ( ) 犁 ( ) 咆 ( ) 砍 ( )
三、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 )的森林 ( )的河水 ( )的天空 ( )的土地 ( )的工具 ( )的家具 ( )的斧頭 ( )的洪水 四、發(fā)揮想象,補充句子。
1、人們砍下的樹木變成了( ),變成了( ),變成了( )。
2、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誰家想( ),誰家想( )......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砍樹。
課后練習:(任選一項)
1、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辦一份“保護綠色家園”的手抄報。
2、以小組為單位,對學校周圍環(huán)境進行調查研究,根據實際情況寫出簡單的匯報材料,與同學交流。
3、留心觀察,發(fā)現身邊一些保護環(huán)境的人和事,記錄下來,并說一說。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 篇6
【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等詞語,摘抄含義深刻的句子。
2、在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4、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學習重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學習難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學習過程】
一、圖畫對比,激qing導入
1、今天老師要把同學們帶到一座小村莊里,它座落在悠遠的山谷中,那里真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美麗極了。
2、請看圖,這就是我向大家介紹的小村莊,看圖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快快說出來讓大家與你共同分享。
3、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座小村莊描繪一下嗎?可以不局限畫面,盡情展開你們的想像。
二、感情頌讀,整體感知
1、同學們把小村莊描繪得真美,下面我們看看書是如何描繪的呢?
誰能美美地讀給大家聽。
2、人們在這座美麗的小村莊里過著幸福恬靜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長,這座小村莊里發(fā)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同學們想知道嗎?
3、師:請看圖,誰又能說說看了這幅圖,你的心情如何?
4、師:此時此刻我和同學們的心情是一樣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無情的洪水淹沒了整個村莊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朗讀,邊讀邊想,那個美麗的小村莊被洪水淹沒的原因是什么呢?
指生讀。
師:現請小組合作討論,小村莊被洪水淹沒的原因。
5、指生說,隨機指導:
⑴ 鋒利的斧頭(你讀書讀得很認真)
⑵ 誰家
理解:誰、拎
師:這句話充分展示了小村莊的人們沒有任何約束的去亂砍亂伐的錯誤行為,那怎樣才能讀出小村莊里的人們當時那種隨隨便便的錯誤心里呢?
6、師:誰還能把你找到原因說給大家聽。
生:
師:你說的太好了,你能出來伐樹木會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看來課下你查閱了許多資料,村莊里的人們把這種亂砍亂伐的錯誤行為延續(xù)給了子子孫孫,長期下去小村莊的命運怎能不讓人憂慮呢?學了這句話,你有何感想?那么你能把這給憂慮讀出來嗎?
7、小村莊里的人們想做什么,可以說他們靠鋒利的斧頭得到的東西真是──誰能用書上的一個詞概括(應有盡有)
8、村莊里的人們靠鋒利的斧頭過著自認為幸福的生活可是危機就在眼前,一場大雨來臨了。
師:請同學們默讀第4自然段。并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生:“沒喘氣”是什么意思?
師:誰愿意當小老師替他回答?
生:“咆哮”是什么意思?
師:誰來幫他?
生:咆哮:形容水勢很猛。
9、師:天災人禍,使得一座美麗的小村莊發(fā)生巨大的變化,請同學們看課文最后的一句話,生齊讀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什么都沒有了你能用一詞來概括嗎?
生:一無所有
10、師: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是指什么?
生:
師:鋒利的斧頭,在文中三次出現,那么它又指什么呢?
三、小結
師:是呀,村莊里的人們靠著鋒利的斧頭得到了應有
盡有的東,西可是他們亂砍亂伐的錯誤行為最終導致他們一無所有,甚至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種結局是對他們錯誤行為的懲罰。
四、拓展延伸
我們身邊許多不良行為無時無刻地在危害著我們。學了本文,你想對小村莊里的人們說點什么?
指生討論。
師生評議。
五、高度概括、激qing呼吁
同學們就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自身做起,愛大自然吧,維護好生態(tài)平衡,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教學設想】
我講的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小村莊由于村里的人們亂砍亂伐,周圍環(huán)境遭到嚴重的破壞,最后受到了大自然嚴勵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個美麗而寧靜的小村莊從此消的無影無蹤,它告訴了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在本課教學中,我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實踐與想象充分結合垢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情趣
在這里,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小村莊由老師引出,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視覺思維,讓學生自由去描繪,不局限畫面去描述,充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而后畫面急劇變化,突如其來的洪水毀掉了美麗的村莊,讓學生們在幼小心靈里,感受到村莊從“美麗”到“毀滅”的過程,給他們帶來的那種震撼心靈的感覺,使學生第一次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碰撞為他們理解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感情基礎。
二、品詞析句、感情朗讀、突破難點
在突破重點:小村莊變化的原因時,我采用了抓重點句子來分析理解,通過反復誦讀來深入體會,如“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梨,就拎起斧頭一棵一棵砍下來” 這句中我抓住了“誰”,“拎”讓學生理解到村莊里的人,毫無任何約束,亂砍亂伐的錯誤行為,之后,再深入去讀,在讀中品味。
三、質凝問難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質凝問難,讓學生當老師,這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四、拓展延伸
在教學重點句“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了一切都沒有了,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時由學生理解到是村莊里的人們亂砍亂伐的錯誤行為禍及了他們自己,也同時初衷禍及到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由此想到我們生存環(huán)境。課前我讓同學們關于森林砍伐與水土流失的相關材料,危及我們周邊的大自然環(huán)境受到了什么危害,并談談你的想法,同學們敞開了自己的心扉,真情呼吁,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如何愛護大自然維護生態(tài)平衡有了更高的認識。
五、不足之處
新課程理念滲透得還不到位,有幾處評價語還是不到位今后我要多聽課,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使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得以提高。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了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了解不加節(jié)制地砍伐樹木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以及一些字詞所蘊含著的道理。
3.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培養(yǎng)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教學重點了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
教學難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資料。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質疑課題。
1.【課件:美麗的小村莊】描述小村莊的美麗,激發(fā)學習興趣。
層巒疊翠的群山環(huán)抱著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那里的森林郁郁蔥蔥,草木蒼翠欲滴;那里的小河流水潺潺,河水清澈見底;那里的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多么自然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多么令從神往的地方。同學們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讓我們一齊走進這美麗的小村莊,去看看發(fā)生在那里的發(fā)人深省的故事吧!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質疑。
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的腦海里產生了什么疑問?讀書要有疑,這可是一個好習慣,在心里記下你現在的問題,就讓我們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一起走進課文,看看能不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隨文識字。
1.請同學們翻開25頁,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讀書效果。
(1)檢查字、詞、句。
1)【課件出示詞串】:森林 郁郁蔥蔥 清澈見底 湛藍深遠
a.[指名讀]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b.哪個字的字形要特別提醒同學們注意的。“蔥”不要少一點。
c.出示“森林”,兩木為林,三木為森,從字形的構造上,你能理解“森林”是什么意思嗎?對了,這就是漢字的會意字字形表義的特點,掌握漢字的構字特點來學習,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漢字的方法。
d.把它們送回句子中,你們還能讀準確嗎?[齊讀]
2)【課件出示詞串】:蓋房 造犁 砍下來 裸露
a.[指名讀],要求讀準字音。
b.出示:“造犁”、“裸露”,同學們仔細觀察“犁”字和“祼”字,你發(fā)現了什么?又明白了什么?這兩個字都是什么字?(形聲字)你能從它的形旁中猜出它的意思嗎?(“犁”和牛有關,意思牛拉著耕地的工具。“裸”和衣服有關,意思是沒穿衣服,露出來的地方,在課文中是指,砍掉出山上的樹木,就好像是給山脫去了衣服,讓山上的土地顯露了出來。
是啊!同學們真聰明,能根據漢字的特點來認識漢字,理解漢字,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希望同學們在課堂上,在生活中都能隨時運用這種好方法去學習。
c.把它們送回句子,[齊讀]
3)【課件出示詞串】:擴大 一棟棟 各式各樣 應有盡有 柴煙
a.[開火車讀]詞串,正音。這里面哪個生字的字音,要提醒在大家注意,“應”第一聲,“柴”讀翹舌音。
b.擴大的反義詞是(縮小)。
c.讀讀句子。(齊讀]
4)【課件出示詞串】:雨水奇多 沒喘氣兒 黎明 咆哮
a.[開火車讀]詞串,正音。出示“黎”,黎字哪個部分要提醒同學們特別注意?(右上部分里面有一撇。)
b.讀句子。[齊讀]
3.檢查概括內容。
【課件出示】:(美麗)的小村莊 (鋒利)的斧頭
(裸露)的土地 (咆哮)的洪水
[齊讀】詞組,這些是老師從課文中找出的關鍵詞。你能用上黑板上這些詞,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嗎?
記住,抓住了課文中的關鍵詞語或詞組,我們就能很好地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文,感受美麗。
1.小村莊原先是什么樣子的?[板書(美麗的小村莊)]在哪個自然段?誰能讀出小村莊的美?[指名讀]其他同學看著插圖,想象畫面,領略小村莊的美麗。
2.[教師引讀]:多美麗的小村莊啊?山上的——,村前的——,天空——,空氣——這自然而優(yōu)美的景色,是大自然的恩賜,是原生態(tài)的自然美。
3.你認為小村莊最美的是什么?為什么?
4.教師引讀,是啊,樹木能靜化空氣,緊抓泥土,保護環(huán)境,是樹木讓山上的——,村前的——,是樹木讓天空——,讓空氣——,就是樹木把小村莊打扮得如此美麗。
過渡:【課件:美麗的小村莊】這么美麗的小村莊,后來卻變得怎樣了呢?(什么都沒有了)什么都沒有了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板書(消失)]。【課件:毀滅的小村莊】
四、研讀課文,體會災難
1.多美的小村莊啊,而現在,天空不再深遠,空氣不再清新,村莊不見了蹤影,那郁郁蔥蔥的森林,那繁花似錦的草地,那快活無比的魚蝦都化為烏有,只有沙粒在漫天飛舞。此時此刻,愛動腦筋的孩子們,你們有什么疑問嗎?[生質疑]
2.提得好,為什么小村莊會發(fā)生這么大變化呢,大家仔細默讀課文,把小村莊消失的原因從課文中找出來,動筆畫一畫有關句子。開始吧。
3.請同學來讀讀你找到的句子,讀出你的理解,讀出你的感受。
(1)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a.老師發(fā)現你有幾個詞讀得很重,你為什么要這么讀呢?
b.比如說兩個“誰”字。我們用這個句式做一個說話小練習。你能接著往下說嗎?
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誰家想( ),誰家想( ),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c.誰家,誰家,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呢?(好像每個人都行,想去就去。樹愛砍就砍,很隨意,沒人阻止,不受限制)
d.誰能表演一下“拎”的動作呢?從“拎”這個動作中你體會到什么?(拎:態(tài)度隨便)
e.一棵一棵說明了什么呢?(砍的樹多,沒把砍樹當一回事,態(tài)度無所謂)
f.指導朗讀:能把這些理解和體會讀出來嗎?誰來試試。[指名讀] [齊讀]
(2)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誰來說說“裸露的土地”是怎么樣的?(光禿禿的,沒有遮蓋的)
(3)裸露的土地出現了,人們開始注意了沒有呢?你從哪里能看出來?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a.兩個“不斷”,你了解到什么?(人們根本沒有注意裸露的土地,沒有停止砍樹,越砍越多)
b.請注意這里的省略號,假如請你在省略號這里補充一句,你怎么填?(對森林的破壞越來越嚴重)
c.【出示課件,原先的小村莊和現在的小村莊的對比】
這一片茂密的樹林不見了,你們看到了……
這一片裸露的土地出現了,你們會感到……
災難讓你們擔心著急,帶著這種感覺把這句話讀一遍。
(4)這一棵一棵的樹都變成了什么?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a.三個“變成了”,這是什么句?(排比句)
b.說明了什么呢?(人們把樹都砍了,森林沒有了。)
c.除了這些,村民們還用樹木做什么呢?(燒火做飯)
d.你覺得這種做法怎么樣?(太可惜,太浪費了。)
是啊,要蓋好一棟棟房子,要造好各式各樣的家具,要做好應有盡有的家具,需要多少木頭啊,要砍多少的樹啊,更遺憾的是,人們燃燒樹木,這是多么低效的利用方式,多么輕易的破壞方式啊!!
(5)不過,小村莊的人們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好,因為,【課件出示】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都不錯。(漏字“還”)
為什么要加上“還”字呢?(勉勉強強,馬馬虎虎,并不是真的很不錯)
(6)終于,災難來臨了【課件出示洪水咆哮的場面】
a.誰來告訴我,沒喘氣兒用了什么手法?(擬人)是什么意思?(沒停止)
b.還有哪個詞能看出大雨一直在下?(五天五夜:說明下雨時間長,雨水多)
c.誰來把這沒喘氣兒、愛發(fā)脾氣的雨水讀出來。[指名讀] [齊讀]
(7)這么大的雨水沒有樹林的阻擋,順著山坡變成洪水,小村莊在咆哮的洪水中消失了,什么都沒了,指的是什么沒了呢?[板書](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什么都沒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引——一棟棟的房子、各式各樣的工具、應有盡有的家具等等都沒有了,包括那些曾經給人們帶來好處可最終害了人們自己的鋒利的斧頭。
(8)昔日那般美麗可愛的小村莊,就這樣在一場大雨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啊!讀——[齊讀]人們不禁要問:這是誰造成的呢?課文三次提到“鋒利的斧頭”,毀滅小村莊的罪魁禍首難道僅僅是那些“鋒利的斧頭”嗎?(不)那是誰?(是人們隨意砍伐,是人們破壞大自然的行為。)[板書:亂砍濫伐,破壞環(huán)境]就是這些鋒利的斧頭使這美麗的小村莊消失了,這斧頭不僅僅是斧頭,它代表了人類破壞大自然的行為。
五、遷移說話,拓展延伸
1.你想對小村莊的幸存者說些什么呢?
2.你還收集了哪些類似小村莊這樣的悲劇呢?[生展示收集的資料]【課件出示:98年特大洪災的圖片】咆哮的洪水如一頭猛獸,無情地肆虐著,淹沒了多少肥沃的農田,沖毀了多少美麗的家園,吞噬了多少鮮活的生命。你想對造成這些悲劇的人們說些什么呢?[板書:保護環(huán)境]
六、回扣導讀,總結升華
只有保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獸,維持生態(tài)平衡,才能讓自己的家園更加美麗,讓人類的明天更加美好。希望同學們牢牢記住這樣一句話,人類不給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會給人類留后路。同在藍天下,我們應該共享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正像本組課文導讀中倡導的那樣——(讓天空碧藍,讓河水清澈,讓草木茂盛,讓動物自由自在的生活……)讓小村莊的悲劇不再重演。
板書設計
7.一個美麗的小村莊
美麗 隨意砍伐 消失
(保護環(huán)境) 破壞環(huán)境 (受到懲罰)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 篇8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講的是由于人們亂砍濫伐,原本靠鋒利的斧頭建造的美麗家園,又終究毀在了鋒利的斧頭之下。課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蘊涵道理卻非常深刻。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教學一開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小村莊”:郁郁蔥蔥的森林,清澈見底的河水,湛藍深遠的天空,如詩如畫,空氣清新甜潤。再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把小村莊的美淋漓盡致在表現出來,使同學們不由得陶醉其中。正當同學們身臨其境地感受著小山村的美景時,我一邊出示小村莊變化后的圖,一邊說: “不知過了多少年,最后這么美麗的小村莊什么都沒有了。”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巨大的視覺沖擊,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的心。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為什么會消失呢?學生們一下了產生了懸念,從而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探究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趣。
二、在閱讀中感悟。
閱讀教學是師生間、生生間、學生與文本間、學生與作者間的審美對話過程。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小村莊為什么會消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2 ——4自然段,找出表示變化的時間的詞“一年年”“一代代”,讓學生體會到這個變化的時間很長很長。然后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一代代的人們都做了些什么,把有關的句子劃畫出來。如學習重點句“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這一句時,我抓住“誰家”問學生:“你家想干什么?”學生們說出了 “蓋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種種人們只顧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說你能從兩個“誰家”體會到什么?學生都說體會到村里的人對樹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說:“還可從哪個字看出他們任意砍伐樹木?”同學都說“從‘拎’字也讓人體會到那些村民他們想砍就砍,沒有人管他們。”這時我順勢讓孩子觀察后面的插圖,體會村民的無度砍伐所帶來的后果。又如學習重點句“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帶著問題,讓學生再讀課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線畫下來。這樣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質疑培養(yǎng)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學文的過程中,也借助了課件的手段,讓學生認識了“犁”,體會了“裸露”,更通過一段真實的影像,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無情,內心的體驗也更加強烈。
三、通過寫話練習,增強環(huán)保意識。 學生通過感情朗讀課文以及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了課文內容,并理解了含義深刻的句子。在學生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的基礎上,最后我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學到這,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些啥?把這些話寫下來,以通過小練筆來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學生們都能聯(lián)系實際告誡村莊的人們以后不要破壞環(huán)境,要愛護大自然,否則會受到大自然最嚴厲的懲罰。學生們在自主感悟與交流后,情感會自然噴發(fā)而出,對這個令人辛酸的小村莊的感嘆會油然而生,保護環(huán)境,珍愛大自然的感情也會水到渠成地產生。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 篇9
一、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
2.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形象。
3.領會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愛護樹木,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難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三、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回顧導入
1.師生一起回顧那迷人的風景。
2.檢查新詞:郁郁蔥蔥、湛藍深遠。
3.問題導入:美麗的小村莊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么大變化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
(二)深入理解,體會內涵
1.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把小村莊消失的原因從課文中找出來,動筆畫一畫有關語句。
2.集體交流:請同學來讀讀你找到的句子。
(1)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①都來讀讀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②體會“拎”:你想怎么讀?(師評讀。)
③把體會讀出來。
(2)村民們這樣的行為使得小村莊出現了什么變化?看圖,體會讀。
(3)還有什么原因使小村莊發(fā)生了變化?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
①都來讀一讀,你知道什么了?
②從這些詞語中,你又感受到什么?請同學們再讀讀。
③可是,這樣做小村莊又出現怎樣的變化?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①體會反義詞的用法。
②交流資料。
③展開想象。
④帶著這體會完整讀第三自然段。
(4)但是,作者卻說“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這句話再次提到了那鋒利的斧頭。
就讓我們看看靠著斧頭,這里的人們得到了什么,能聯(lián)系前面的內容說說嗎?
(5)還有什么原因使小村莊變化了?解決書中“黃泡泡”的問題。
(6)什么都沒了,指的是什么沒有了呢?體會著讀一讀。
(三)表達感受,總結升華
1.表達感受:
我對這小村莊的人們說……
我想對還在破壞環(huán)境的人們說……
我想對我們全人類說……
2.重溫單元導讀。
四、板書設計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美麗 消失
鋒利的斧頭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 篇10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2、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結合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告訴他們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否則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4、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為后人造福的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
[教學難點 ]
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
一、創(chuàng)設情景,設置懸念
播放課件重溫“美麗的村莊”,引導質疑:小村莊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閱讀,交流收獲
1、出示閱讀要求,學生自讀課文。
2、分四人小組互相交流,自主釋疑。
三、探究學習,理解課文
(一)深入學習第二自然段。
1、理解“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去,把樹一棵棵砍下來。”
2、拓展思維——補充句子:
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誰家想,誰家……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砍樹。
3、質疑問難。
(二)深入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問:你讀懂了什么?
2、指導朗讀: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你的心情嗎?
過渡:河坡上的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你贊成老師的說法嗎?
(三)深入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看課件:洪水毀滅小村莊。
2、學生朗讀,質疑。
3、重點理解: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四)總結升華,領悟道理
1、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什么?
2、學生當小記者去采訪同學。
四、交流搜集到的資料。
五、作業(yè) :
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保護環(huán)境的行動方案。
[板書設計 ]
10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斧頭(樹減少)
破壞環(huán)境
受到懲罰
美麗
什么都沒有了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 篇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在讀中品詞析句,體會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2.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角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中表達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以讀為主,開展研究式和體驗式學習,鍛煉創(chuàng)新素質。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領會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愛護樹木,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四)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目標:
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志向、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想像。
教學分析與處理
(一)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本文沒有一處譴責人們?yōu)E砍亂伐樹木的行為,卻把抽象的含義化為具體的物象,讓我們從這些可視可感的畫面中去領悟、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二)學生分析
本文語言淺顯、樸實,用娓娓道來方式向學生講述了一個村莊從發(fā)展到毀滅的過程。但文章中也有含義很深的句子,與學生的人生體驗有些距離,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讓學生結合體會,談感受,教師適當點拔。
(三)重點、難點、創(chuàng)新點、德育點、空白點的確立。
重點:
1.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難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點:
1.通過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2.通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引導學生為建設和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創(chuàng)新點:鞏固與創(chuàng)新運用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談感受,表現自己對環(huán)境保護的感悟。
空白點:
多處設置空白,主要體現在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中。學生自由研讀,提出問題等。
教學內容
本文正如它的題目,講述在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小村莊中,人們靠著手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蓋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終于在一場連續(xù)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揭示了村莊里人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引發(fā)的嚴重后果——不愛護大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教具的選擇與使用目的
本課教學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課件,展示直觀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讓情境再現,使學生多感官參與教學,使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較深的層次,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刻的體會和感悟。
教學過程
本課采用師生合作研究體驗創(chuàng)新教學程序,重視讀中感悟,誦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情境導入)
1.教師播放村莊的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欣賞感悟,同時設問質疑。
二、師生合作研究探索(學習2-4節(jié))
(一)學習第二節(jié)
1.自主探究,發(fā)現問題,
指名讀,質疑。
帶著你的問題,自由讀課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線畫下來。
(本環(huán)節(jié)意在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并通過質疑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能力)
2.自由研讀,分析理解
(1)設計問題:從哪個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樹的?(留空白,尊重學生的選擇,有觀點后討論,學生可以從關鍵詞、句多角度分析,解決本課教學重點,同時滲透環(huán)保教育)(空白點、重點、德育點)
(課件出示)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2)質疑
指名再讀,其他人想一想,你從中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點)
(尊重學生選擇,留空白,請學生在讀的基礎,提出問題,然后再通過讀來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內涵。)
A.理解“誰”
B.理解“拎”(換詞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圖片對比理解)
D.小結:
(板書:隨意砍樹)
(3)指導朗讀
(4)句子訓練
(課件出示)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誰家想,誰家……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砍樹。
(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補充句子,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生活經驗相合)(創(chuàng)新點、留空白)
這里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呢?
(5)小結
(二)學習第三節(jié)
設計問題,引發(fā)思考:
人們在擁有了房子、犁之后他們停止砍樹了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1)課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2)理解“不斷砍樹”
(板書:不斷砍樹)
理解省略號的作用(此處作者省略意味深長,說明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xù),在這設置空白,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含義,從而達到與作者心靈上的溝通。同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過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點、德育點)
(3)句子訓練
應有盡有家具和各種各樣的工具都會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練習
(空白點、創(chuàng)新點)
(4)理解“柴煙”
在這一自然段中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柴煙是指木柴燃燒后所產生的氣體。
人們把這些樹木砍下來后干什么了?這里指樹木被人們砍下來,用來生火做飯、取暖。
在我們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
(通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文章內涵──環(huán)境保護。)(德育點)
(5)指導朗讀
(三)學習第4節(jié)
過渡:我們雖然生氣、我們雖然難過,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1)理解“不錯”
(2)出示句子
引讀第四節(jié)
(3)情境再現(課件)
(4)談感受
(5)指導朗讀
自由讀、齊讀
(四)學習第五節(jié)
(1)出示句子
引讀最后一節(jié)(板書:什么都沒有了)
(2)指導朗讀
三、鞏固與創(chuàng)新運用
1.小結
板書:保護環(huán)境
2.情境再現
出示98年洪水的圖片和各種污染環(huán)境的圖片
3.談感受
任選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組同學說一說:
1.我想設計一句環(huán)保公益廣告詞──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們,我奉勸你們──
3.讓我放飛想象的翅膀將美麗的村莊、咆哮的洪水細細描述給你聽!
(本環(huán)節(jié)是這節(jié)課的創(chuàng)新點,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感受,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思維,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設計多種形式,任選其一表現自己對環(huán)境保護這一主題的感悟,同時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立足于剛掌握的知識,在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和勇于表達自我的能力)(創(chuàng)新點、德育點)
總結
延伸作業(yè)
同學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作業(yè)請各小組任選其一來完成。
①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出一份“保護綠色家園”的手抄報。
②以小組為單位,對學校周圍環(huán)境進行調查研究,根據實際情況寫出簡單的匯報材料,與同學交流
(這節(jié)課的最后,提供給學生探究學習的途徑與方式,鼓勵學生探究無止境,學習無止境。課尾,教師并不滿足于學習的“無疑而終”,努力使其“疑無窮,疑無盡”,無數問號引研究性學習之路,再一次體會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創(chuàng)新點)
板書設計
板書:
隨意砍樹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什么都沒了
(保護環(huán)境) 不斷砍樹
教學體會
本課采用研究體驗式創(chuàng)新教學法,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通過研究體驗、自主學習,體會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人格。并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感悟。通過質疑、討論、鞏固與創(chuàng)新運用研究式學習和體驗式學習,學生們不僅學會和課文中的知識、鍛煉了閱讀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想像能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感情。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 篇12
[ 作者:四川達州七小 王仕斌 轉貼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點擊數:747 更新時間:2003-10-30 教案錄入:xxywja ]
課前談話:我們昨天已經是朋友了,你們這個班是個充滿自信的班級,你看他們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睜大,腰挺直)
師:準備好了嗎?
生:好了。
師:上課。
師:小朋友們好!
生:老師好!
師:我不太喜歡這種稱呼。小朋友們好!
生:大朋友好。
師:好,孩子們,咱們今天學習一個新的課文,齊讀課題: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生齊讀)
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小村莊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放錄像:小村莊原來的面貌。
師:這就是村前的那條小河,小河的水唱著歌向遠方流去,一棵大樹伸展著茂密的枝葉,濃濃的綠蔭之中,就是這美麗的小村莊。這個美麗的小村莊有著什么樣的故事呢,就在課文里呢!請打開書,自讀課文,讀準字音,開始吧!
生自由讀。
師:講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認識了嗎?
生:認識。
師:我們把生字都勾劃出來,和同桌讀。借助拼音把它們讀準,讀給同桌聽,趕快行動。
生讀。
師:不少孩子都劃好了,別忘了讀給你的同桌聽啊。都讀好了嗎?回答我的問題時聲音要大一點。剛才,我發(fā)現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誰來讀一讀本課的詞語。
出示詞語:斧頭
指名讀。
師:請大家跟著他讀。下一個——
生:蓋房
師:會讀的一起讀這個詞。這個詞可不好讀,讀什么?
生讀:造犁
師:我不喜歡你們齊讀,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
師:非常好,平翹舌都讀得很準。咱們城市的孩子沒見過犁,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個詞,一起讀。
生讀:造犁
師:下面這個詞又不好念。
生讀:裸露。
師:是這樣讀嗎?你來讀。誰來教他讀。
生教讀。
師:大家一起讀這個詞。
生讀。
師:下面一個詞誰愿意讀。
生:柴煙。
開小火車讀。
不斷 減少 擴大 家具 隨著 冒出 柴煙
師:真不愧是火車頭,讀了兩個詞都讀對了。剛才有個生字,大家可要注意,睜大眼睛看清楚了,出示:冒出
師:誰來提醒大家寫這個字,應該注意些什么?
生:千萬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寫成目字。
師:是日字嗎?
生:不是。
生:上面那個日字下邊不用封口。
師:日字是扁的嗎?
生:不是。
師:這個字寫時注意什么?
生:下邊的目字要寫得窄窄的。
師:再仔細看,第三筆和第四筆寫時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寫,你們在本子上寫。你寫一個不滿意就再寫一個。
指導書寫。
投影出示學生寫的生字。
師:好了,咱們繼續(xù)往下讀。你會讀你要搶著讀。
搶讀:洪水 何處 包括……
師:真不簡單,全都讀對了,這么多生字都認識了,了不起!這回再讀課文我們就不怕了。讀課文,待會兒選擇你最熟的段落,讀給每個老師聽。
師:誰來讀讀。
生讀。
師:來,我們男女生賽讀。
女生讀。
師:咱們女孩子讀得真好。來,男孩子讀。
男生讀。
師:咱們男女同學都讀得很好,我們一起讀第五自然段。
生齊讀。
師:我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聽第六自然段了。來,我們一起來讀第六自然段。
生齊讀。
師板書:什么都沒有
師:指的是哪些東西呀,愛讀書的孩子,細心的孩子趕快在書中找答案。
生:指那個小村莊,外面下著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莊沒了,
師:他說小村莊沒了,誰來補充,所以靠斧頭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這些房子和樹木都被樹木沖走了
師:你是說用斧頭砍下的樹變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樹家具都被沖走了。
師:應有具有的家具,各種各樣的工具,那些靠斧頭得到的東西,包括這個小村莊都沒有了,那是一個多么美麗的小村莊啊,愛動腦筋的小朋友,你的腦子里有什么問題嗎?
生:小村莊為什么被洪水沖走?
師:你善于提問題,是聰明的小朋友。
生:樹木減少會造成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嗎?
師:你很會提問題,說明你認真讀書了。我覺得剛才那個孩子提得問題非常有意思,為什么小村莊被洪水沖走了,這個問題我們仔細讀課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細讀課文,把和這個問題有關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開始!
生讀。
師:好,不少孩子已經找到答案。下面小組交流討論一下。
小組交流。
師:因為什么呀!
生:他們把樹都砍掉了,所以得到了懲罰。
生:他們把樹砍掉了,變成一片草地所以得到了處罰。
師:說得真好,把書中的語句讀一讀。
生讀相關句子。
師:一棵棵?是嗎?看看。
生:不是,二三棵,五六棵。
師:家家都這樣砍行嗎?
生:不行
師:村子的人們砍樹砍得特別多。是數量多(板書:數量多)太不像話了,砍那么多樹,行嗎?一年年一代代,可見他們砍樹的時間怎么樣?
生:很長。
師:這樣不停的吹下去,土地就怎樣——
生:裸露
師:一起看看這。
出示: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板書:裸露)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土地在悄悄地變化。
師:樹砍了,土地變化了,小村莊就沒了嗎?你說。
生:因為蓋房。
師:還有嗎?
生:把樹全砍了。如果有樹,小村莊就不會被沖走了。
師:第幾自然段寫的是小村莊被沖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師:一起讀,讓我們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莊。
生齊讀。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
放錄像:不幸降臨到那曾經美麗的小村莊。滾滾洪水(課件臨時有點問題,沒能放完。)
師: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看到那洪水中飄搖的小村莊,我們只能到課文中去看看。
生讀。
師:聽老師讀一遍。
師讀。
師:再一起讀。
生齊讀。
師:多美的小村莊啊,就這樣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沒有了。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生齊讀。
生:小村莊就這樣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怎么樣?你來說。
生:我覺得小村莊這樣做對環(huán)境很不好。
師:你的心情怎么樣?
生:我心里不好受。
師:讀出你的心里感受,讀吧。
生讀。
師:請坐,想讀的一起讀,讀出你們各自的感受。
生齊讀。
師:親愛的小朋友,先前那個小村莊的故事結果是那么令人遺憾,引人痛惜,但給人們留下的是更深的思考,我們下節(jié)課再思考,好嗎?下節(jié)課老師要檢查你們課外搜集的環(huán)保的資料。
課文
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
村子里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家家有了鋒利的斧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可是,那個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 篇13
環(huán)保問題已是二十一世紀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環(huán)境保護倍受世人關注的現代社會里,每個人都需要增強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大到電視新聞,小到課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與環(huán)保緊密地聯(lián)系著,在小學三年級下冊課本中,就有這樣一篇關于環(huán)保的文章——《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故事講的是由于人們亂砍濫伐,昔日美麗的小村莊最終被洪水淹沒。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采用了情景創(chuàng)設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筆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鄉(xiāng)村圖,郁郁蔥蔥的森林,清澈見底的河水,裊裊的炊煙,精美的畫面吸引著同學們。學生一邊欣賞圖畫,一邊朗讀課文優(yōu)美的文字。我們仿佛置身在這個美麗的小村莊。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時候,故事出現了轉折,人們拿著鋒利的斧頭上山砍樹,有的蓋房,有的造犁......這時,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幾棵樹,又畫上了一個個樹樁。我看著同學們,同學們也專注地看著我,我問:“同學們,你們需要樹嗎?誰需要?”聽了我的問題,同學們起初是沉默的,后來就開始熱鬧起來。
“老師,我需要一棵樹。”于炎生說。我聽了,顯出一副很高興的樣子,問:“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堅定地說。“哦,做家具,那是應該的。好吧!你上來砍一棵樹吧!”說著,我把“斧頭”遞向他,他興奮地跑上講臺,接過“斧頭”擦去了一棵樹,留下了一個孤零零的樹樁。
這時,更多的同學舉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學,“你想砍樹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別墅!”劉昊源說完,大家都驚奇地看著他,有的還在議論,“建別墅,兩層的,要砍好幾棵樹吧?”聽了同學們的議論,我也表示肯定:“對,要砍好幾棵呢,為了能見到漂亮的別墅,你砍吧!”
“老師,我想造一座船。”喬奕寧興奮地說。
有了剛才的意外發(fā)生,我改變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覺得需要幾棵樹?”
只見他的眼珠子一轉,腦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說:“一棵大樹吧!”
“好,上來找一棵大樹,砍了背回家吧!”同學們聽后一陣嬉笑。
······
就這樣,黑板上茂盛的樹林沒有了,留下了一個個可憐的木樁。
此時,同學們望著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還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悅當中。
我的一句話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學們,就是因為我們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樹。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樹沒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來越多。接著,發(fā)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誰知道發(fā)生了什么?”聽了我的問題,同學們都迅速瀏覽課文,并從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發(fā)。
同學們認真地讀著課文,體會著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著山洪給小村莊帶來的不幸。
“同學們,山洪暴發(fā)之后,小村莊是怎樣的?”我想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并想讓學生從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莊稼淹沒了!”
“家具沖走了。”
“別墅也沒有了。”
“老師,喬奕寧造的有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過這次洪水災難。”于炎生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學們的注意。他的回答顯示出了他機智的一面,也說明了人在災難面前有著強烈的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