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生自由讀,然后分小組合作學習,師參與到活動中。
全班交流學習情況。
在學生交流中重點指導理解:
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課件出示句子
其中:誰……誰…… 裸露……在理解后以紅色顯示(理解后指導朗讀)
板書:砍
師:人們沒有意識到破壞環境的危害,只顧眼前利益,砍伐森林。如果此時,人們補種上一些樹苗,災難是不會發生的。但人們停止了對森林的破壞嗎?放下了他們鋒利的斧頭嗎?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其中:一年年 一代代 不斷 不斷 在理解后以紅色顯示(理解后指導朗讀)
師: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致使土地抵抗洪水的能力大大減弱。大塊大塊的土地暴露在外面,當有洪水來時,泥土很快就會被沖走,形成更大的災難。
表面上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可他們卻不知道巨大的災難正悄悄地向他們襲來。
結果怎樣呢?誰來讀一讀第4自然段
師:大雨沒喘氣兒是什么意思?
指導學生理解由于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生活在小村莊的人們為錯誤的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村毀人亡。
指導朗讀這段話。
師:小村莊什么都沒有了,再讀: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師:此時,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些什么?
生:我想說……
四、系生活實際,拓展文本:
師:說說自己收集的資料,目前還有哪些地方有這樣的現象?
生:我知道還有……
師:生活中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
生:生活中我們應該……
師:課后老師給大家留了一個綜合性學習的作業。
課件出示:綜合性學習提示
教學反思
這節課本身是一節中年級的課,針對三年級的教學要求及對整篇文章的把握來看,在開課之初很好的體現了這一教學特點,讀難讀的生字,讀難讀的句子,將課文讀通讀順。很好的落實了中年級對字詞句教學的要求。
在文章內容的課解上,本節課采用的是對比的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體會小村莊開始時的美麗,用美的文字感染學生,讓學生展開想像,會是個怎樣美麗的小村莊,生活在這樣美麗的小村莊中會有什么感覺,帶著這樣的感情讀,讀中體會,讀中享受。緊接著就直面小村莊被沖毀后的慘狀,給學生以對比,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著重體驗什么都沒有了的心情,那一種失落那一種遺憾是發人深省的。有了這樣的一個情感基礎,再來有層次的理解課文內容,對重點句子重點理解,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可以說因著對文章的理解,朗讀可以是算是一個比較高的水平,而文章所蘊涵的道理在此也水到渠成了。
但在這節課中也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對那些圖片的感受,是放在開課之初給學生一個感觀上的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好引導學生很快的進入到課文,還是放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在體驗小村莊的美麗時再來看這些圖片,這還是一個有待商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