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賬單》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1、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償、羞愧萬分”等關鍵詞語。
2、學習借助關鍵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兩份賬單的比較,喚起學生生活體驗,補充媽媽的賬單,對小彼得心理活動的融情想象,體會母愛的無價、無私與無聲,讓學生懂得親人之間的愛是彌足珍貴而不求回報的,要主動幫父母做事。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
教學流程:
課前談話:聽音樂《我愛我的家》。師:剛才歌曲中唱到,愛就是付出,愛就是感謝。令老師想到在我們的幸福生活中父母為我們付出許許多多,那我們可曾感謝父母的付出,用行動報答他們呢?你們都是懂事而孝順的孩子,和你們在一起老師覺得是件快樂的事。 你們快樂嗎?好讓我們一同快樂的走進課堂吧!
一、出示帳單,切入文本
1、板書“賬單”兩字,指名讀,問:知道什么叫帳單嗎?指名說。老師今天就到來了兩份賬單。出示兩份購物賬單。你看,像這種記錄貨物和金額收入或支出的單子就叫賬單。賬單與金錢有關所以是“貝字旁”。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閱讀一份“媽媽的賬單”。
2、補充課題:20* 媽媽的賬單
3、讀課題
二、讀通課文,了解大意
1、放聲朗讀課文,把字詞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朗讀情況。
現在老師要檢查一下同學們的朗讀情況。
(1)出示:羞愧萬分 索取報酬 如愿以償
指名 齊讀
詞語會讀了,句子行嗎?
(2)出示:有一次,小彼得忽然想出一個主意:也開一張收款賬單給媽媽,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邊找到了他想要的報酬。
過了一會兒,他懷著一顆怦怦直跳的心,躡手躡腳地走近母親,將小臉蛋藏進了媽媽的懷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進了她的上衣口袋。
(3)現在,老師要比一比那個孩子眼睛最亮.
出示:選一選
要求:讀一讀分別為每句話選一個合適的詞語。
3、說課文主要意思:。
師:現在誰能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小彼得了一份賬單向媽媽開 ,當小彼
得 時,他同時看到了媽媽給他的賬單,小彼得 ,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
說說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
a.指名說
b. 同桌之間學著他們的方法,也來說一說。
三、解讀帳單,領悟母愛
師:課文中寫到了兩份賬單,一份是彼得寫給媽媽的,另一份是媽媽給彼得的,請同學們從文中快速找到后,用“□”把兩份賬單標出來。
生:指名讀彼得的賬單和媽媽的賬單。(大屏幕顯示)
1、第一次解讀。
師:自己輕輕地讀讀彼得的賬單,再讀讀媽媽的賬單。你發現這兩份賬單最大的區別在哪里嗎?
生:彼得的賬單要問媽媽索取勞動的報酬,媽媽的賬單卻不計報酬。
剛才,大家從報酬中發現彼得向媽媽索取報酬,而媽媽是無私付出,不計報酬。
現在,我們來比一比,媽媽的付出與彼得的付出有什么不同?
2、第二次解讀。
男女生對比讀這兩份賬單,男生讀彼得的賬單,女生讀媽媽的賬單。
得出:媽媽 多 彼得 少 出示:彼得付出與媽媽付出相比是哪么微不足道,卻向媽媽索取報酬,而媽媽十年的辛苦付出是數之不盡呀!
(大屏幕顯示:小彼得讀著讀著,感到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