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第二課時教案
投示:
楊梅樹四季常綠的枝葉在雨霧中生長著。
楊梅樹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葉,一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著。
問:楊梅樹真的會像人一樣“伸展”和“歡笑”嗎?
作者這樣寫是為了突出什么?(楊梅樹的可愛)
在這句中,作者把楊梅樹當(dāng)作人來寫,是為了具體形象地突出楊梅樹在雨霧中旺盛生長的樣子,因為他非常喜歡楊梅,所以這樣寫。因此,我們在讀這段時應(yīng)該用贊美、歡快的語氣來讀。
有語氣地朗讀這段。指名讀課文,評價。
過渡:魯彥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楊梅樹的可愛,那么楊梅果又有什么地方惹人喜愛呢?
指名讀3——6自然段,思考:楊梅果那些地方惹人喜愛?(形、色、味)
讀第四自然段,要求:畫出描寫楊梅果形狀的句子;圈出品嘗時的感受;邊讀邊想象楊梅果可愛的樣子。
投示:
楊梅圓圓的,遍身生著小刺。
楊梅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只是遍身生著小刺。
讀句子,討論:那句更好,好在哪里?
(作者為了把楊梅的形狀特點(diǎn)寫具體,并不是單一的只描寫楊梅的形狀,而是同桂圓進(jìn)行了比較,這樣寫更生動、直觀、形象。讀過之后,使我們感到像真的看見了一顆楊梅一樣。
但是,只是看到楊梅圓圓的體態(tài)就足以說明它的可愛嗎?作者不僅用眼睛看了,而且還用嘴巴感受到了它那小刺的可愛——
生讀后兩句,體會其作用。
是呀,楊梅形狀的可愛,不僅是作者看到的,也是嘗出來的。盡管全身布滿了小刺,但是并不扎人,而是細(xì)膩柔軟的——指名有語氣地讀本段,表達(dá)喜愛之情。
總結(jié)學(xué)法:(投示)
1、 先找出描寫外形的句子
2、 體會作者品嘗時的感受
3、 通過讀表達(dá)自己的喜愛之情
生用同樣的方法學(xué)習(xí)五、六自然段。
讀第五自然段,按上述學(xué)習(xí)方法同桌討論:
投影填空:
楊梅先是( ),隨后變成(,最后幾乎變成()。
指名填空,問:“幾乎”是什么意思?
表面顏色的變化說明了什么?(楊梅逐漸成熟了。)
作者還寫了哪里的顏色?作者是怎樣觀察到的? (通過品嘗發(fā)現(xiàn)果肉和果汁的顏色。)
師:是呀,這樣抓住楊梅表面由生到熟的顏色變化,更是由外到內(nèi),通過品嘗,寫出了里面的顏色,真是具體形象,讓我們覺得這小東西真是紅得可愛。那么就讀出對它的喜愛來——自由讀、指名讀。
找出描寫楊梅味道的句子,投示出來。
討論:作者按怎樣的順序概括楊梅果的味道的?(由生到熟)
那么由生到熟的過程中,它的味道是怎么變化的?(又酸又甜——甜津津)
楊梅的味道已經(jīng)概括得很具體了,為什么還要寫作者小時候貪吃的情景呢?
你有什么感受呢?
師:作者在這一段中為了把楊梅果的特點(diǎn)寫具體,用他小時候貪吃楊梅,牙齒被酸倒的實例加以證明。這樣寫讓人感到親切,其實,我們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嘗到了楊梅那惹人喜愛的味道,這樣寫說明作者愛楊梅,喜歡楊梅。
那么,就應(yīng)讀出童趣來。指名讀本自然段。
思考:這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那么第三自然段的內(nèi)容與后面的四、五、六自然段內(nèi)容是什么關(guān)系呢?
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話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這個自然段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 (承上啟下——過渡,使前后內(nèi)容銜接自然流暢。)
指名有感情地讀本段,表現(xiàn)出你和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
問:你現(xiàn)在覺得這篇文章寫得怎么樣?你感受深的是什么?指名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