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主體課文備課指導——以《小小的書櫥》為例
精讀理解課文內容時,教師運用了指名讀、學生賽讀、教師范讀、師生共讀、同桌互讀、齊讀等方式,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這部分教學教師充分鼓勵學生自讀理解,結合學生互評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提高學生的讀書能力。通過對重點詞語、句的理解,把文本當成學生自己的文章來讀,讀出對文本的體會。通過讀寫結合的訓練,幫助學生拓展文本內容。品讀體會文本內容,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學生沉浸在讀書的樂趣中,書聲瑯瑯的課堂流淌著生命的活力。
二、低年級閱讀課以讀帶識,隨文識字
識字教學是在閱讀教學中完成的,是隱性教學,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無意識記來達到識字的目的,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也加深了對生字的印象,通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達到在語境中識字的目的。
第一課時的識字教學是按照這樣四步進行的:
第一步,教師在學生初讀課文時,讓學生圈畫生字,引起學生的注意,發揮學生已有的識字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同桌之間進行正音,進行有意識記。這一步識字教學是融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的。
第二步,在精讀課文時,學生通過反復讀文發揮無意識記的作用先認識漢字的讀音。學生每讀一次課文都會與生字見一次面,加深一次印象,反復讀文,反復加深生字在腦海中的印象。
第三步,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通過詞、句等語言環境來理解生字的意思。比如:學生在理解“浩瀚”一詞時,加深了對”瀚”字的印象,同時在語境中理解了”浩瀚”一詞的含意。還有其他詞語的理解比如: 遨游一詞中“遨”字等。
第四步,在品讀課文時,又一次發揮了無意識記的作用,使學生再次在語言文字中加深對生字的印象,從而初步理解生字的含意。
第五步,第一課時結束前應檢查一下學生的認字情況,以便分清重難點,在第二課時有的放矢地進行寫字教學。(因為任老師在與學生對話時,耽誤一些時間,所以檢查認字情況這一項就沒有進行。)
為什么識字要在閱讀教學進行呢?主要是因為二類字的要求只是達到會認即可,另外在語境中識字也是課程標準的一項要求。
三、低年級閱讀課以寫促學,認寫分開
各位教師都知道,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尤其是要求學生會寫的字,必須要達到四會:會讀,會寫,會用,會講。所以第二課時重點進行寫字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的情況下,要求學生會寫的字通常是十個左右,要求學生掌握的字這么多,所以一定要用一課時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否則的話,就不會有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指導學生寫字的時候,一定要進行范寫,不過不是每個字都進行范寫,應該挑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進行重點指導。《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關于識字與寫字第3條要求是:“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美”。所以教師一定要加強筆順規則的要求,現在走進低年級的課堂,常常看到學生不按筆順規則寫字,這跟教師平時教學要求不嚴格有關系。第4條的要求是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所以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使學生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