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主體課文備課指導——以《小小的書櫥》為例
《小小的書櫥》這篇課文里要求學生會寫的字有七個,而且在結構上分成了兩類,這為教師指導寫字提供了方便。教師對五個左右偏旁的字指導得恰到好處,對最難寫的字“櫥”,進行了重點指導,使學生明白了“櫥”字的基本結構是左窄右寬。對第二個左右結構的字,采用了半扶半放的方式進行指導,讓學生口述書寫方法,教師在黑板上書寫。另外三個左右結構的字,教師采用放手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動手書寫,因為此時學生已經掌握了左右結構字的特點:“左窄右寬”。這時,放手讓學生自主寫字,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進行互評,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本來這三個字教學最初是安排學生自己在本上寫,然后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評價修改,可是因為學院的實物投影不能用,所以臨時改的教案,讓學生到黑板前書寫,為了便于學生之間的互評。)教師們在操作的時候,應該是怎么方便怎么做!
在進行了教、扶、放的教學過程后,教師又安排了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交流,學會書寫上下結構的字“魯”,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對于“尊”字的處理,教師采用了舊字帶新字的方法,輕而易舉地突破了難點,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對于寫字指導課的教學,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書寫時間,學生寫字量必須達到五十個左右。一、二年級的學生寫字慢,可以逐年降低要求。但是也應該有個最低標準,也就是每個字至少寫五個。為什么要求寫字的數量,因為學生只有在課堂上認真寫字,才能正確把握每個生字的筆順規則,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同時寫字效果也十分顯著。今天任老師第二課時的寫字課,每個學生寫了四十九個字,差一個字不到五十個,有效地利用了課堂教學時間。
當然這兩節課,除了以上三點值得借鑒之外,還有許多亮點值得我們學習。比如,1、教師角色的轉變非常明顯,在課堂上,我們不難發現,任老師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學生交流非常平等、民主,教師的點撥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引導者。2、本節課教師對詞語的處理可謂是潛移默化,比如理解廣闊的世界和浩瀚的海洋時,教師讓學生舉起手中書,借機告訴學生無數本書構成浩瀚的海洋,浩瀚的海洋又匯聚成了廣闊的世界,多么生活化的理解。3、課堂上教師還能巧妙地利用文本進行小練筆,培養學生興趣,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4、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愛讀書,讀好書,會讀書。本次課堂教學,學生帶著兩本書走進了課堂,在理解文本的同時,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學生們沉浸在書的海洋里,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教師有效地利用了文本,把課堂教學的觸角延伸到課外,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剛才這兩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小小的書櫥》這篇課文,有點太往前了,如果是在教材的后幾個單元,我想對教師們的操作會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還有就是任老師的教學語言還應該再精煉些,教學機智還需要錘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