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的教科書》 教學設計
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我們渴望每人都有一本教科書。
第二部分(2—7)“我“和指導員去取書。
第三部分(8—10)指導員用生命保護書。
第四部分(11)教科書和指導員的話一直激勵“我“前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7個會認的字,掌握11個會寫的字。理解“炮火連天、興高采烈、爭先恐后、呼嘯、盤旋“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繼續培養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理解詞語、句子及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在戰爭年代的艱苦條件下學生堅持學習的艱難和張指導員不怕犧牲、舍身護書的精神,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學習生活。
教學重點:了解張指導員為保護教科書而英勇犧牲的經過。
教學難點:懂得教科書為什么珍貴。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小黑板出示問題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每當新學期來臨,每當我們手捧嶄新的課本,你們的心情一定是既興奮又激動。是啊,一本本教科書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知識。然而,在新中國成立前,在險惡的戰爭環境里,要想得到一本教科書又談何容易?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0課“珍貴的教科書”(板書課題)。 從“書”這條線索入手,拉近學生與課文內容的距離,讓學生更快的進入文本 二、釋題質疑。 師:看到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嗎? 生:(1)為什么稱教科書是珍貴的? (2)文章講的故事發生在什么時代? 學生質疑,激發深入學習的興趣。 三、介紹時代背景 師:第一個問題留給同學們學完課文后回答,第二個問題老師來介紹一下:課文記敘的故事發生在1947年春天,蔣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隊進攻延安。黨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為進,誘敵深入的方針,毅然于三月中旬放棄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戰場上消滅了蔣軍十多萬。延安小學的轉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隊猖狂進攻的時候,所以當時環境十分險惡。就是在這種險惡的條件下,延安小學的學生仍然堅持學習。張指導員為保護教科書而英勇獻身,張指導員是怎樣用他的生命和鮮血換來那些珍貴的教科書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介紹時代背景,將學生帶入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四、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默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交流。 3.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哪幾部分內容?(小組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