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李時珍》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fā)現”中的一篇寫人記敘文,講述了我國古代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邊行醫(yī)邊研究藥物,用了27 年時間,編寫出《本草綱目》這部藥物書,最終為人類做出杰出貢獻的事情,表現了李時珍不怕困難、勇于探索和實踐的精神。
二、學生分析
我校雖然坐落于城鄉(xiāng)交界之地,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的諸如科學家之類的事可真不少,加之學生可以上網查找一些有關的資料,構成了這堂課豐富的課程資源。
并且學生在閱讀中能夠初步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蘊涵的思想感情。只要稍加提示,并給以充足的思考空間,便不難將聽到的,想到的表達出來,他們應該是興趣盎然的!
三、教學設想與目標
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本課的教學設計,針對教材特點,設計了以讀為主的課堂語文實踐活動,即自讀質疑——再讀解疑——讀中互動解疑——不斷探究,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在讀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領悟、內化。
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李時珍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編寫了“東方藥物巨典”——《本草綱目》。
2.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學能力。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通過寫李時珍的事例表現其品質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中國古代十大名醫(yī)的資料) 錄音機及磁帶
五、教學重點
著重理解李時珍為什么要重新編寫一部完善的藥物書和他怎樣為編寫做準備。
六、教學難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師:同學們,咱們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醫(yī)藥學更是中國文化發(fā)展史中的一塊耀眼的奇葩,古往今來我國涌現了不少著名的醫(yī)藥學家,你們都知道哪些人?(配合播放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
2 .學生介紹課外收集的資料。(學生邊說老師邊播放名醫(yī)的圖片及簡單的介紹,當學生說到李時珍時教師點擊畫面把圖片放大,讓學生談談自己對于李時珍的了解。)
3.師:看來同學們了解的還真不少,李時珍是我國古代眾多著名的醫(yī)藥學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李時珍,感受他光輝的一生。
4.生齊讀課題。
(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一種能引起彼此共鳴、彼此交融的文化,本課濃濃的情境的創(chuàng)設,正是再現、傳遞著這種文化。同時讓學生收集、交流有關本課的資料,可以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課文
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容易讀錯的地方多讀幾遍,遇到自己不認識的字可以選用自己學過的識字方法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