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學生個性 讓課堂鮮活起來 《圓圓的沙粒》教學案例分析
“以人為本,發展個性”是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是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弘揚個性是語文教學改革和發展的生命力之所在。由于知識經驗、個性氣質不同,因此各人閱讀存在差異,對文本的敏感、判斷程度也存在差異。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心態下,對同一文本的感悟也不盡相同。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見解,鼓勵思維馳騁。在《圓圓的沙粒》教學中,我努力營造和諧、自主、平等對話的課堂氛圍,提供給學生個性學習和閱讀的“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引領學生多角度、多創意的朗讀,培養其主動發展的意識和能力。下面,以《圓圓的沙粒》這節課的若干個教學片斷為案例,試分析如下:片斷(一)整體導入,初步感知
師:一顆圓圓的普通沙粒居然能變成一顆美麗的珍珠,這到底是一顆怎樣的沙粒。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一邊讀一邊用心思考。讀過之后,請你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生(讀完后,紛紛匯報):我覺得這是一顆自信的沙粒
我覺得這是一顆堅定的沙粒
我覺得這是一顆勇敢的沙粒
我覺得這是一顆普通的沙粒
……
師:看來,對于這一顆圓圓的沙粒,同學們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但是光有這些感受是不夠的,請你們再自由地讀讀課文,想想你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這些的?請你用筆把它劃一劃,再把劃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理由,待會兒咱們一起交流。
片斷(二)抓住重點詞句,自主品讀。
學生自由地讀書后,紛紛舉手匯報。根據學生的匯報,隨機出示句子:
一顆圓圓的沙粒十分真誠地向同伴們說:‘我要變成一顆珍珠,成為有用之材。’
生:這個句子我體會出這是一顆勇敢的沙粒。因為它原來是一顆很普通的沙粒,現在居然想變成一顆珍珠,所以我覺得它很勇敢。
師:此時你就是這一顆沙粒,請帶著你的勇敢讀一讀這個句子。
生:我是從這個句子中的“有用之材”體會出這是一顆有理想的沙粒。
師:你很會讀書,能學會抓住重點詞語來談體會,請教你什么是“有用之材“?
生:“有用之材”就是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是指沙粒要變成珍珠。
師:是啊!變成珍珠是沙粒要奮斗的目標,可見,這是一顆多有理想的沙粒啊!你們瞧,相同的句子讀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讀的時候可要注意這個詞哦。請你也試著讀讀這個句子。(指名讀→齊讀)
師:你還從哪些句子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匯報):
出示句子“可是,圓圓的沙粒已經下定了決心,坦然地鉆進了蚌殼里。”
生:我是從“下定了決心”體會到了這是一顆堅定的沙粒,因為前面提到同伴們都在嘲笑他,但他還是“下定了決心”,鉆進了蚌殼里。
生(迫不及待地):我還從“坦然”這個詞,體會到這是一顆堅定自信的沙粒。
師(追問):什么叫坦然?
生:我查過字典,“坦然”是指心情平靜。前面課文說到同伴們不但不理解,反而嘲笑圓圓的沙粒。在這種情況下,沙粒仍坦然地鉆進蚌殼,所以我覺得這是一顆堅定自信的沙粒。
師(驚喜):你真會學習,能抓住重點詞語并聯系上文來談自己的體會,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同學們要多向他學習。你說得真好!一定能讀得更好!有信心嗎?請你讀。
師:剛才,同學們都提到了同伴們的嘲笑,那么同伴們是怎么嘲笑沙粒的?請大家找找相關的句子。
生(匯報):出示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