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 感受 感悟 感觸 ——《狼和鹿》說課設計
一、教材分析《狼和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由《你必須把這條小魚放掉!》、《狼和鹿》、《放飛蜻蜓》三篇課文組成,這三篇課文都是關于人和大自然的,每課側重點不同。《你必須把這條小魚放掉!》告訴人們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社會規定,《放飛蜻蜓》激發學生要保護有益動物,《狼和鹿》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關于生態平衡的故事。凱巴伯森林的居民認為貪婪而兇殘的狼威脅著美麗而活潑的鹿的生命,為了保護鹿群,在25年內,捕殺了6000多只狼與其它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群繁殖過多超過十萬只,造成森林饑荒,疾病流行,鹿大量病死,兩年內死去六萬只,到1942年只剩下八千只病鹿,而且森林也被嚴重破壞了。凱巴伯森林的居民沒有意識到看似善良的舉動,卻是違反了大自然應有的規律,成為破壞森林、毀滅鹿群的禍首。這個故事告誡人們:自然界一切生物總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隨意破壞生態平衡,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課文寓深刻的哲理于鮮明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鮮明的對比,向人們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新教材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出發制訂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23個生字,會寫10個,認識 2個多音字。結合課文理解“功臣”和“禍首”,歸納出稱狼為“功臣”,鹿為“禍首”的原因。
2、能力目標:通過畫面對比想象、具體數字感受破壞生態平衡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進自己的想象和感想復述課文。
3、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遵守自然事物之間內在的規律,增強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根據以上目標,將課文劃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點通過畫面對比想象、具體數字感受破壞生態平衡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通過朗讀懂得破壞森林、毀滅鹿群的禍首其實是人,懂得破壞生態平衡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第二課時重點是通過復述內化語言。
二、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涌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本課采用的學法是:
1、 對比質疑:讓學生在自身對狼和鹿的認識和課文中稱狼為“功臣”,鹿為“禍首”的對比中,提出疑問。
2、 自主學習:圍繞問題默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讀一讀句子談談感受。
3、 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感知課文內容,感受災難。
4、 讀中感悟:讀一讀、想一想、比一比、說一說、議一議多種方法揉合在一起,感悟破壞森林、毀滅鹿群的禍首其實是人,是人違反了大自然應有的規律,破壞了生態平衡。
本課文的故事生動而寓意深刻,三年級學生一般無法一下子透過現象捕捉本質。針對這一點,本課采用的教法是:
1、 對比法:教學中抓住兩組鮮明的對比森林前后的對比和鹿群前后的對比,在對比中感受災難,在對比中找出狼、鹿、森林之間的聯系。
2、 想像法:讓學生從形象的圖片和具體的數字中想象災難。
3、 創設情境法:為學生創設說話、復述課文情境。
三、教學過程設計及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