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說課稿
3、狼在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怎樣呢? 作者是怎么寫的呢?請大家仔細讀第一自然段,劃出描寫狼的重點詞語。(貪婪 兇殘 下毒手 暗算)
你從這些詞語體會到人們對狼怎樣?讀出感情。(課件出示句子)
(教師評價,補充“下毒手、暗算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人們對狼的態度,為下文人們的破環行為做了鋪墊。】
4、盡管這樣,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還是一片蔥綠、生機勃勃。
齊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和諧。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森林的和諧,初步體會自然的生態平衡。】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過渡:(出示課件句子):當地居民恨透了狼。你從哪里可以看出?輕聲讀第二自然段。
2、學生討論交流(出示課件)當地居民恨透了狼。他們組成了狩獵隊,到森林中捕殺狼。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在青煙裊裊的槍口下,狼一只跟著一只,哀嚎著倒在血泊中。凱巴伯森林的槍聲響了25年,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六千多只。
(“一只跟著一只” 說明狼死的速度快,“槍聲響了25年”,說明捕狼的時間久。“六千多只” 說明死的數量很多。)
3、有組織,速度快,時間長,數量多,當地居民真是恨透了狼。讓我們再來讀好這一句。(課件出示:當地居民恨透了狼。)
4、過渡:一個“透”字寫出了當地居民對狼仇恨到了極點,幾乎把狼斬盡殺絕。
【設計意圖:抓住“當地居民恨透了狼”這一句,通過關鍵字詞來體會人們對狼的仇恨態度與破環森林和諧行為。】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過渡:(出示課件句子)引讀:凱巴伯森林從此……它們在這里生兒育女,很快,鹿的總數就超過了十萬只。
2、十萬只,25年間,鹿的數量整整翻了25倍!然而,人們沒想到的是,災難就逐漸降臨到這片鹿的王國。鹿遇到了怎樣的災難?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劃出有關的語句說說。
3、感悟朗讀“饑荒”片段。
(1)指名讀(出示課件句子):隨著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灌木、小樹、嫩枝、樹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綠色植物,都被饑餓的鹿吃光了。
(2)師創設情景:沒有了狼,鹿群大量繁殖,森林中首先鬧起了饑荒。十萬只鹿,一個凱巴伯森林怎么夠吃呢?鮮嫩的草地早已成了光地,饑餓的鹿群只能吃帶刺的灌木,灌木吃光了它們就吃(小樹),小樹也吃光了,它們只好吃(嫩枝),就連難以下咽的樹皮也吃光了。可是你還能聽到無數的小鹿對媽媽苦苦地哀求。學生回答。(餓,太餓了 還有吃的嗎 ?)
真是可憐呀!可是鹿媽媽望著光禿禿的森林,只能深深地嘆息,無奈地搖頭。
誰來讀好這句話? 評價:仿佛看到了一群饑餓、可憐的鹿。
【設計意圖:試圖構建一個濃郁的情感場,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抓住學生一顆顆柔軟的心,將學生自己平時極其餓的情景激活,在這樣的體驗后,再來品讀饑荒的句子,學生就能自然入境,從而讀中悟情。】
(3)而此時,(出示課件句子):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學生齊讀。
你能想象一下此時的森林是怎樣的情景嗎?(句式引導:森林中不見了……不見了……不見了……只見光禿禿的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