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變序學文,指導朗讀。
2、能結合課文理解“臥薪嘗膽”的意思。
3、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只有勝不驕,敗不餒,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
4、創設情境進行寫話,夸一夸越王或教育吳王一番。
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越國和吳國的地理位置及兩國都想征服對方的心愿。
3、我們一齊來讀一讀,好不好?請把語文書翻開到135頁。
二、導讀第四自然段
1、過渡:(出示圖片)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一定都已知道圖上畫的是——勾踐。他在干什么?
課文哪一自然段具體描寫他臥薪嘗膽的呢?請小朋友們默讀課文,找找看!
2、誰愿意自告奮勇讀一讀?
3、出示:白天,他親自下田耕種;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是先嘗嘗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
讀讀,想一想:哪句是寫臥薪?哪句是寫嘗膽?
“臥薪”是什么意思?“嘗膽”懂嗎?那么,臥薪嘗膽該是怎樣的滋味呢?
4、勾踐是越國的大王,他為什么放著華麗舒適的皇宮不睡,放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不吃,而去睡柴草、嘗苦膽,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國以后,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的決心?(板書:報仇雪恨)
5、幫助理解,指導朗讀
出示:回國以后,越王勾踐()不忘報仇雪恨。白天,他()下田耕種;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了一只苦膽,()飯前,()先嘗嘗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
和課文中比一比,看看老師漏掉的是哪些詞?這樣好嗎?為什么?
6、學生自由讀,比較,發言;教師點撥,歸納。
7、要求學生在自己的書上把這幾個詞圈出來,朗讀時要特別注意。讀出勾踐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的決心來!
三、導讀第三自然段
1、過渡:越王勾踐念念不忘的仇恨和屈辱是什么呢?
2、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勾踐夫婦在吳國受到了哪些屈辱。
3、指名讀。
4、為什么這些對勾踐夫婦來說,是受盡了屈辱?
出示:勾踐夫婦在越國穿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吳國穿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國住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吳國住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國吃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吳國吃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國生活上_______________,在吳國卻還要_______________。
先同桌互相練說,再說給大家聽。
5、對于勾踐夫婦來說,這些就叫——屈辱!而且,這屈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真是(板書:受盡屈辱)
6、小朋友們,現在你們就是勾踐,你在吳國受盡屈辱,度日如年,誰來讀?
四、導讀第二自然段
1、過渡:可是,越國的大王怎么會跑到吳國去受盡屈辱的呢?
2、請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讀第二自然段,可以大聲朗讀,可以輕聲地讀,可以在心里默讀,還可以和同桌一起讀等等,待會兒告訴老師原因。
3、交流,板書:兵敗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