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珠》說課稿
3、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知道課文是從三個方面介紹香港的;能仿照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圍繞中心句寫一段話。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使用正確的方法學習掌握生字詞,培養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過觀察、續練、討論、評價、欣賞、背誦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借助現代教育媒體,挖掘課文的人文資源,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拉動與感知對象相關的網絡資源,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感受香港作為“東方之珠”的美麗與繁華,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能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語文學習具有趣味性、審美性,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香港作為“東方之珠”的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五)、教學難點
1、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感受香港的美麗與繁華,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說學情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學生,他們已經有初步的語言文字積累,對于普通的字詞句疏通,只要使用真確的方法應該不成問題。但學生的社會經驗尚不完善,對于課文描繪的香港之美只憑直觀的課文敘述還不能完全體會。所以我想只有讓學生有了感官與直觀的雙重體驗,才能讓學生很好的體會香港的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香港的特殊歷史沒有一個系統的知識框架,無法理解我們把香港作為“珍寶”的深層含義。所以在課前要讓學生做好資料搜索的工作,上課時老師也要介紹一定的相關知識。這樣,就能彌補學生在學習本課時的不足。
三、說教法
本篇課文的重難點在于學生對于美的感受,這是需要學生主動建構的,所以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指導作用。
1、 觀察法
出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和錄像資料,以圖帶文,圖文并茂,給學生以感官的直接體驗。讓學生在自我感受的同時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情境教學法
設置一個“參觀旅游團”的情境,讓學生都參與進來,可以扮演參觀者以及導游等多種角色,讓學生置身于一個動態的情境中,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中,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到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優美的圖畫,也為學生直觀形象的理解詞語做鋪墊。
4、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5、合作學習法
教學時把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變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增大了課堂信息量,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并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力口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根據教學要求,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解決課后的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下面我就第二課時的教學安排來總述一下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