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珠》說課稿
(一)、新課導入
1、 課前播放歌曲《東方之珠》。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導入語:“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東方之珠’指的什么嗎?”
2、出示關于香港的圖片,或讓學生來說一說,你所知道的香港。
這樣導入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學習打下情感基礎,也能讓學生對課文,對香港有一定的初步了解。
(二)、精讀感悟
1、讓學生在一定知識基礎上,反復朗讀課文,回答問題:1、課文可以怎樣分段,分幾段,寫到了哪些內容?(課文可分為三段。第一自然段為一段,第二到五自然段為第二大段,第六自然段為第三大段。寫了“迷人的沙灘——淺水灣” 、“著名的公園——海洋公園” 、“繁華的街市——銅鑼灣” 和“美麗的夜景” 。)
2、下面我講講對文章內容的分析
首先,創設一定的情境,變班級為一個旅游團,出示關于香港美景的圖片,啟程參觀尋訪這顆著名的“東方之珠”。
我將把文章描寫的四處美景,變成四個旅游景點。逐一介紹。
先出示地圖,確定目的地——香港的位置。(香港在祖國的南邊,靠著大海,就好比是我國南邊的大門。我國南邊的城市那么多為什么單說香港是通向世界的南大門?香港是個港口城市,每天都有船和飛機通向世界各地,又是一個航空港,每天有飛機飛往世界各大城市,所以叫“通向世界的南大門”。交待了香港的地理位置特別重要。)
第一個景點:“迷人的沙灘——淺水灣” ,即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我會設置如下問題:
(1)、來到了淺水灣,你看到了什么呢?(浪平沙細、陽光和煦的淺水灣)
(2)、你是怎樣游覽淺水灣的呢?(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沐浴著輕柔的海風,傾聽著海浪拍岸的聲響)
(3)、游覽了淺水灣,你的感受如何呢?(真是舒服極了)
(4)、你還有什么體驗?(學生自由回答)
學生結合圖片和課文描寫,邊感受、邊回答問題。達到感情的提升。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板書指出“浪平沙細、陽光和煦、漫步、沐浴、傾聽”等詞。為什么用這些詞,好在哪?
第二個景點:“著名的公園——海洋公園” ,即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提問:
(1)、那里最有名的是海洋劇場。參觀了海洋劇場,你看到海豚和海獅的表演了嗎?他們表演了什么?( 有的頂球,有的鉆圈,有的舉重,有的嬉水跳躍)
(2)、你用什么詞來形容他們的表演?(學生自由回答)
第三個景點:“繁華的街市——銅鑼灣” ,即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本段落中的“鱗次櫛比” 、“ 琳瑯滿目” 、“ 人流如潮”是課文的重點詞語,結合圖片,讓學生體會這三個詞的意思。
第四個景點:“美麗的夜景” ,即課文的第五自然段。
學生自行通過感官,理解為什么香港被稱為“東方之珠” 。
出示問題:“作者是怎么來寫好這一段的呢?你能學習他的學法嗎?”在出示題目:下課后,校園里熱鬧極了!……
在課文學習是適當貫穿寫作方法,讓學生在讀和練中學習總分的寫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