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教學反思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教學字音時針對學生讀錯的“夫差”“奴仆”及時帶領學生讀準,在去掉拼音開火車讀的基礎上分男女生讀,進一步鞏固字音。整體感知時本想自己精心設計出示的詞語順序連起來就是文章的大概意思,學生應該會說。可學生面對那么多的詞語總想把它說具體,反而成了簡單復述了。換一個方式——出示文中的關鍵詞語“兵敗會稽萬般無奈 受盡屈辱 臥薪嘗膽 滅掉吳國”效果應該會好些。
三.直奔畫面,理解題意:我出示的是書上的插圖,學生能說出圖上的情景,在瀏覽課文劃出相關句子時,學生只畫了“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要先嘗嘗它的苦味。”在我的啟發下學生找到了描寫“臥薪”的句子——“晚上,就睡在柴草上。”后來我想這里是我的問題不夠明確,我直接讓學生劃出描寫“臥薪嘗膽”的句子就行了。因為插圖的上勾踐主要的姿勢是在飯前。句子畫好后,我采用了提問式導語:“勾踐是越國的大王,他為什么放著華麗舒適的皇宮不睡,放著美味可口的飯菜不吃,而去睡柴草、嘗苦膽,折磨自己呢?”努力做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四.深入探究,感悟“恥辱”:這個環節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處理時我先讓學生帶著“越王勾踐念念不忘的仇恨和恥辱是什么呢?”這個問題,自讀2、3小節,劃出相關的詞句。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為的是更精彩的交流。
1、合理補白:理解“萬般無奈”時,教師語言描述勾踐帶著五千殘兵敗將被吳王團團包圍的,要逃是逃不掉了.他曾想帶著士兵和吳王決一死戰,也曾想到了自殺,寧死不屈啊,可是他為什么不這樣做?那么要保全性命,唯一的選擇是拋下高貴的帝王身份,跪下來求吳王繞他一命,此外別無選擇.這就叫萬般無奈。你能讀出此時越王的心情嗎?要么滅國,要么求和,勾踐向吳王求和可不容易,因為勾踐是夫差的殺父仇人,為了謝吳王心頭之恨,為了有朝一日能東山再起,甘愿和夫人一起去給吳王當奴仆,你能讀出此時越王的心思嗎?
2、挖掘文字:板書“奴仆”的象形字,通過對這兩個字進行字理分析,讓學生理解奴仆就是古代有罪之人,沒有自由供人使喚的下等人,從而為后面學生體會越王在吳國所受的侮辱做好鋪墊。
3、滲透語言文字訓練: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主要是學習語言文字的。如學習“建議”口頭造句是重點,考慮學生實際,設置合理的說話情景——扮演大臣和吳王,用“在朝庭上,謀臣紛紛建議( )”吳王不聽大家的建議,驕傲地說:“( )”。這里的說話造句是建立在對越王與吳王認識的基礎上的——吳王的驕傲和越王的求和這一人文的價值取向上的,是建立在對“建議”肯定的基礎上的,是比較適合學生合理想象與“扮演角色”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表達,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個性化,不僅學會用“建議”造句,而且對吳王的驕傲與越王的求和作深層次的猜測與預見。當然“建議”可以做名詞用,也可以作動詞用,旨在學生的感悟。又如比較句子:“他們在吳國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國家。”“他們在吳國才干了三年,就回到自己的國家。”關鍵字“才”的位置不一樣意思表達完全改變了,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