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1 教案(蘇教版小學語文三下)
課后反思:
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應是自主的與人交流,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以課文口語交際內容為目標,能讓每個孩子都有口語交際的機會,享受到一吐為快的舒暢,增強學生口語交際本領。
開學伊始,同學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之中,教材的第一次口語交際就是《聊聊春節》。針對本次口語交際的主要目標:讓同學們想說,讓同學們會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起學生說的欲望,我是這樣進行教學:首先設計了一個談話內容:“同學們,老師和你們闊別‘一年’,真的好想你們呀!特別是春節的時候,我最惦記你們了,不知道你們的春節過的怎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春節’好嗎?”學生一下子被輕松的談話,關愛的提問激起說話的欲望,好象回到了開心的春節,他們爭先恐后地想告訴筆者過春節的情況。這時,筆者出示本次口語交際的題目和內容:“聊聊春節”,春節有哪些習俗呢?你的春節是怎樣過?你可以結合書上的圖畫想想,然后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春節時光吧!筆者安排自由練說、全班交流相結合的方法,讓每個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練習說話,把話講清楚,把事情說具體。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明確的目標指引下,快樂的進行著口語交際。真是水到渠成呀!
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教參上說:這項內容應讓學生在弄清我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簡稱的基礎上背誦簡稱歌,然后理解帶有簡稱的句子。
于是在我的教學中,先和學生一起理清了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這幾個概念。然后就相機介紹了我的四個直轄市、五個自治區和兩個特別行政區。接著出示了簡稱歌,由于其中的很多字都十分生僻,光憑借拼音讀正確就花了不少時間;去了拼音之后又花了一段時間正音。好不容易全部讀準確了,一堂課已經用去了大半的時間。接著交流每個簡稱對應的城市,雖然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可當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卻沒能完成教學任務——連對應都沒講完,更別說第二題理解句子含義了。我覺得這樣一個教學內容安排的目的設想是非常好的,可是僅僅靠一堂語文課,是難以讓三年級的孩子弄明白我直到初中學習中中國地理之后才完全搞清楚的東西的。
教學后我覺得讓學生一下子記住困難,因為生字較多。教學時我將簡稱分類,一類是用原名中的一個字做簡稱的,學生容易掌握,另一類則重點引導學生記憶。我準備在以后的活動中,采取游戲的方式多鞏固幾次,相信學生也能記住。
課后反思:
今天上了練習1的“處處留心”部分,主要讓學生記住各個省市的簡稱。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們在這一知識點的學習上,差異很大,有些同學對于各個省市的簡稱已經有了很多的了解,部分簡稱的全稱可以脫口而出,而有些同學卻知之甚少。事先,我先讓他們回去認真作好預習工作,家里有地圖的同學可以找找各個省市都在中國地圖的哪里,特別是“雞頭”“雞腳”“雞尾”“雞的心臟”都分布了那些省市,便于學生去理解、記憶,所以他們對于特定幾個地區的省市簡稱記得特別牢;而對于四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我也讓他們先挑出來記憶,省下的那些我沒有找到好的方法,只能靠他們死記硬背了,所以學困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學習各個省市的簡稱有什么用?馬上有個同學回答,可以從車牌上看到簡稱,使我們知道這輛車是來自哪個地方的。馬上可以靈活運用了,讓我大吃一驚。當然,學生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因材施教,多給學困生一些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間,盡量縮短他們之間的差距,而不該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