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1 教案(蘇教版小學語文三下)
課前思考:
我國的省份、直轄市、自治區以及他們的簡稱,學生很陌生,教學時比較枯燥,可以先出示中國地圖,幫助學生對中國地圖有一個整體認識,老師要邊講述邊把簡稱出示在相應的省份上,然后,讓學生熟讀背誦簡稱歌。最后,還要引導學生做找朋友的游戲,鞏固學生對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簡稱的了解。
課后反思:
雖然已經讓學生回去預習了,但今天課上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一上課,我就單刀直入,先讓學生小組交流昨天的預習成果,然后指名學生讀成語,理解成語意思,有很多同學都沒有作好預習工作,所以在理解成語上有點障礙,問及原因,有些同學說找不到成語的意思。于是我交給學生一個新的學習方法,就是總結理解成語的方法,這樣,相信他們理解起來會更容易記憶。在背誦成語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自己找找這八個成語之間的聯系,以及每兩個成語之間又存在著什么關系,還結合第三課《廬山的云霧》來理解,孩子們總結得都很好,在理解的基礎上再上他們自由練背,同桌練背,小組比賽,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較熟練地背誦出來了,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課后反思:
一上課,進行了簡單的復習之后,我就把重點放在了口語交際上。一說到春節,同學們的興致都很高,當我讓大家說說今年的春節是怎么過的時候,卻發現同學們只回答吃年夜飯、放煙火、給老人拜年、看春節晚會等等,聯系自己的春節生活說得很具體,而讓他們再進一步說我們的傳統習俗,孩子們卻覺得無話可說了,我提示了一些有關習俗,比如貼春聯、舞龍燈等等,但同學們對此知之甚少,不是很了解,看來,對于教授這方面的知識,我應該找些有關圖片和資料,加深孩子們的理解。
第二教時
課后反思:
教學時,分為以下幾個環節:一讀成語讀準字音,我馬上讓學生自由練讀成語,學生讀完后我馬上檢查讀音情況,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務必做到讀清楚,讀響亮,讀的學生比較多,但發現“若隱若現”的“若”字讀成了“諾”的音。二讀理解成語意思。學生們預習很到位,都積極踴躍的爭著、搶著來告訴我們成語的意思。三讀能背誦。在理解的基礎上,由誦到背,幾乎沒化什么時間,已經讀了多遍,學生的記憶力又不錯,所以感覺不是太累。因此學生已能較輕松地背誦了,再通過自由練背、同桌齊背等形式,創造出一種馬上讓學生過關,有了過關的刺激,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連背書難的幾個同學都能熟練地背出來了。
第三教時
課后反思:
今天上的是口語交際:聊聊春節。一說到春節,同學們的興致都很高,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都爭著想把自己的春節來告訴我們。但當我讓大家說說今年的春節是怎么過的時候,卻發現同學們只回答吃年夜飯、放煙火、給老人拜年、看春節晚會等等,聯系自己的春節生活說得很具體,而讓他們再進一步說我們的傳統習俗,孩子們卻覺得無話可說了,我提示了一些有關習俗,比如貼春聯、舞龍燈等等,但同學們對此知之甚少,不是很了解,看來,對于教授這方面的知識,我應該找些有關圖片和資料,加深孩子們的理解。
課后反思:
“讀讀背背”中的八個成語表述世間萬物十分復雜,處于不斷變化之中。每組兩個成語意思有關聯。教學時可以結合第一單元的具體課文,如《廬山的云霧》加以理解。重在指導學生熟讀成誦,成語意思及每組中兩個成語關系,能大致體會就行,為了鞏固對成語的理解,老師說意思,學生搶達成語比較可行。背誦方式由學生自行選擇比賽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