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漢查理評課稿
《好漢查理》寫的是自稱好漢的調皮孩子查理,在幫助一個殘疾女孩的同時,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兩個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幫助中,查理也改變了自身弱點的故事。課文中,查理和杰西兩個人物形象真實:查理既調皮又善良,喜歡幫助人,舉止言行很有“好漢”的做派;作為殘疾人的杰西心態非常健康,她沒有自艾自怨,真誠又熱情、對生活充滿希望,在她的理解、尊重中,查理改正了缺點。代老師正是抓住了這一脈絡,在學生感知課文大意后,引導他們走近查理這個小男孩,說說他是個怎樣的孩子,你認為他是個好漢嗎?為什么?進而質疑:是什么讓查理發生這么大的變化?通過一遍遍朗讀杰西的話,讓學生想象說話人的神態和心理活動及對方的感受。課尾,一個頗具深度的提問“羅伯特送給查理的僅僅是一把刀嗎?”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從而在愛的主題下蘊涵了“信任與理解” 的思想。此外,老師始終抓住“好漢”這一關鍵詞,從含義到體現之處再到一起來夸夸查理,首尾呼應,中心突出。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老師在情節方面不宜過多講解,對某些新詞如“羨慕”、“拔刀出鞘”倒是可以通過聯系上下文、出示實物等進行理解,對了解人物特點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