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與反思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寫一個小村莊的人們無節制地亂砍濫伐樹木,周圍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最后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疲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誡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教學實錄一:
師:(有感情地朗讀)“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聽完老師的朗讀,請大家想象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美麗的村莊?
(學生興趣高,紛紛舉手發言。)
生1:小村莊里綠樹成蔭,樹木成林。
生2:山坡上,牛羊在綠茵茵的草坪上吃草。
生3:村子中央有一所學校,五星紅旗在半空中高高飄揚,從校園里傳出孩子們一陣陣朗朗的讀書聲。
生4:家家都住著新房,生活得很好。
生5:大人們在田里、山上干活,有說有笑的。
生6:老人們在樹蔭下乘涼,拉扯著家常。
生7:村前有一條清澈的小河,彎彎曲曲地流向遠方。
師: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得很好,在大家的描繪下,小村莊實在是太美了。有誰能更好的完整的說說小村莊的美嗎?
(準備片刻,學生發言。選錄一例如下)
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那里綠樹成蔭,樹木成林。山坡上,牛羊在綠茵茵的草坪上吃草。不遠處有所學校,從校園里傳出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大人們都在田里、山上愉快地勞作著,到處都可以聽到他們的歡聲笑語。
反思: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在教學中,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在這一片段的教學中,教師創造出性地挖掘出教材的創新點,填補了教材的空白。緊緊抓住“美麗”二字,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說出自己心中小村莊美麗的樣子。“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各抒己見,個性在想象中得到了展示,思維能力、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在學習中得到了充分訓練。教師在一前一后的引導中,引發學生分散思維,引導學生概括歸納,真正成了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與教師簡單地引導學生學習課本相比,這一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加深了學生對小村莊美麗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能力,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為下面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教學實錄二:
師: 我們的家鄉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生態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中國最美的農村”也有人說是“最后的香格里拉”。我們都應為自己是婺源人而驕傲。學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你想說些什么呢?你又想做些什么呢?
(教師情境創設到位,學生入情入境。)
生1:我要告訴家里人,我們不能亂砍樹木,要愛護樹木。
生2:我想告訴全校的同學們,我們要保護好家鄉的生態環境,不隨地扔果皮紙屑。
生3:我們學校不應該把垃圾往河里倒,這樣會污染水資源的。
生4: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明天的家鄉更美麗而努力學習,長大后更好地建設家鄉。
生5:我們應該經常去打掃老街。為搞好老街的衛生,我們還要去做些宣傳活動,讓每個人都來管衛生,要讓每個人都認識到“清華是我家,衛生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