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
5、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應說以下幾點:(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積的書寫位置怎樣;(3)最后算什么。
6、師生共同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一般方法的過程。
7、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檢驗自己運算的結果。
二、鞏固練習
1、課本49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完成后,可能計算器自行檢驗。
2、練習七第3題。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學生:怎樣列豎式可使計算方便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對比的基礎上反思,明白在列豎式時,上面一行寫三位數,下面一行寫兩位數,這樣計算比較方便。同時提醒學生書寫要工整,數位要對齊,計算要仔細。
3、練習七第2、4題。
這兩題的知識背景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學生練習后,讓學生根據每題的知識背景簡單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三、課堂小結。(略)
四、教學反思:
筆算乘法的練習
教學內容:第50-52頁練習八的2、4、5、8-11題。
教學目標:1、知道用乘法解答應用題可把兩個因數交換位置。2、正確解答應用題。
教學重點:正確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理解應用題中有關數量關系。
教具準備: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小黑板出示筆算題:
134×16 246×34
學生筆算(兩名學生板演)。
讓學生筆算過程。
2、口算:
14×7 25×3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
(二)練習
1、投影第2題:我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繞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鐘,繞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鐘?比5天時間長些還是短些?
2、問:怎樣列式表示什么?5天時間有幾分鐘?
學生試做(一名學生板演)。
114×59=6726(分鐘)
114
× 59
60×24×5=7200
7200>6726
問: 59 114
×114和 × 59比,哪一種計算更簡便?
多名學生回答(個別學生會列這種式子:。
59
× 114
學生比較后得出:114
× 59
筆算時比較簡便。
1、練習:完成4、5題。 學生練習(兩人板演)
2、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二、作業:練習十三:8-11題。
因數中間或尾末數有0的乘法
教學內容:p53例2及練習八1—4
教學目標:
1、掌握因數末尾有0的豎式的簡便寫法及計算方法
2、口算、筆算交互進行,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例題情景:
特快列車每小時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車每小時可行106千米
它們30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2、學生根據題意,獨立寫出解題算式,獨立進行計算
3反饋第(1)題:請不同算法的學生說一說
4、重點圍繞豎式的簡便寫法和積進行討論
①、寫豎式時,如何處理“0”和“非0”數字的對位問題
②、怎樣確定積的末尾零的個數
5、反饋第(2)題:重點圍繞豎式的簡便寫法
二、質疑與小結
1、因數末尾有0如何列豎式簡便?應注意什么?
兩個因數末尾都有0的簡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兩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則在積的末尾添寫幾個0。
2、因數中間有0,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用0乘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數哪一位上的數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
三、知識反饋:
1、學生試練p53做一做
2、比較 哪個算式簡便,為什么?